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戈多的故事是什么啊?

戈多的故事是什么啊?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618 更新时间:2024/1/22 1:06:21

塞缪尔·贝克特一九零六年出生于爱尔兰一个犹太人家庭。贝克特读中学时即酷爱戏剧,他于一九二七年毕业于都柏林三一学院,因其学业优异,次年至一九三零年间应聘到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巴黎大学任教,此间,他结识了侨居巴黎的英国颓废派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深受其影响。二战间,巴黎沦陷,他曾参加过地下抵抗组织。战争结束后,他专门从事学创作。战争给世界带来灾难的同时,给他的心灵也带来了深深的创伤。贝克特从青少年时代即开始写作,到战争结束时,他已有不少诗歌和小说作品问世,一九四八年到一九四九年的小说作品有长篇小说三部曲《莫洛伊》、《马洛纳正在死去》、《无名的人》,这些小说都意在说明,人生是周而复始的艰辛而又虚无的浪游,是内心的狭小的,而又毫无意思的浪游。这些小说已经暴露出了他悲观厌世的人生态度,以及他反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这在他稍后的戏剧创作中表现得更加突出。他于一九四八年创作的《等待戈多》,是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荒诞派戏剧作品。这是一部两幕剧。第一幕,主人公流浪汉爱斯特拉冈(简称戈戈),和弗拉基米尔(简称狄狄),出现在一条村路上,四野空荡荡的,只有一棵光秃秃的树。他们自称要等待戈多,可是戈多是谁?他们相约时见面?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但他们仍然苦苦地等待着。为了解除等待的烦恼,他俩没话找话,前言不搭后语,胡乱的交谈,他们一会儿谈到忏悔,一会儿谈到应该到死海去度蜜月,一会儿又讲到《福音书》里救世主和贼的故事;还说这样一些话:“我觉得孤独”,“我作了一个梦”,“我很快活”——并且没事找事,做出许多无聊的动作:狄狄脱下帽子,往里边看了看,伸手进去摸,然后把帽子抖了抖,吹了吹,重新上;戈戈脱掉靴子往里边瞧,又伸手进去摸……可是戈多老是不来,却来了主仆二人,波卓和幸运儿。波卓用一条绳子牵着幸运儿,并挥舞一根鞭子威胁他。幸运儿拿着行,唯命是从。狄狄和戈戈等啊等啊,终于等来了一个男孩,他是戈多的使者,他告诉两个可怜的流浪汉,戈多今晚不来了,但明天晚上准来。第二幕的内容仍然是狄狄和戈戈等待戈多,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场景的变化只是那棵树上长出了四五片叶子。他们继续等待戈多,为了打发烦躁与寂寞,他们继续说些无聊的话,作些荒唐可笑的动作。这时候,波卓和幸运儿又出现了,只是波卓的眼睛瞎了,幸运儿成了哑巴。最后又等来了那个男孩,他告诉狄狄和戈戈,今天戈多不会来了,但他明天准来。该剧从不同的平面突出了西方人的幻灭感,突出没有目的生活无休止的循环。第一、二幕在时间(都是黄昏)、地点(都是空荡荡的四野)、内容(都是两人先出场,冗长的对话之后,是主仆二人出场,然后是男孩出场捎口信)几方面都相似。尤其是内容,到了最后又回到开始的地方。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如果该剧有第三幕、第四幕,也必然是重复前两幕的程式。这些都表现出人的处境单调、刻板,以及人生所承受的没有尽头的煎熬。贝克特主张:“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真正的艺术。”他的确把《等待戈多》的情节与动作减到了极低的限度,这出戏没有人们通所理解的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用剧中人物戈戈在第二幕的话说:他们在前一天“谈了一天的空话,”“作了一场恶梦”,但今天又是这些空话和恶梦的重复。这正是贝克特虚无主义人生观的体现,这种虚无主义包含着对现实的极端不满情绪,他笔下的人物最不堪忍受的是生活既空虚又可恶:“我们腻烦得要死,这是没法否认的现实。”、“咱们已经失去咱们的权利。”、“我***一辈子到处在泥地里爬!”、“瞧瞧这垃圾。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离开过它!”剧中主人公狄狄和戈戈总是唠叨不停,这样可以证明他们自己还存在,可以不必思想,不必听别人说话,从而逃避现实。他们的唯一希望是等待戈多,可戈多究竟是谁?他代表什么?剧中没有说明,观众更是无人知晓。此剧一九五八年在美国上演,导演问作者:戈多究竟代表什么?贝克特的回答充满了机智与荒诞色彩:“我要是知道,早就在戏里说出来了”。从剧中看,戈多仅仅是支持流浪汉狄狄和戈戈捱时光的微茫的希望,是他们赖以生存下去的一根救命稻草:“戈多来了,咱们得救。”但他就是不来,他们苦闷得想上吊。但他们能去死吗?不能,因为他们必须得等待戈多。在贝克特看来,人生就是这样,既难活,又难死,既有希望,又很绝望。而归根到底是绝望的。尽管如此,但“我们还得等待戈多,而且将继续等待下去”。[《圣昆廷新闻》]观众们都知道,苦苦的等待带来的必然是幻灭的结局,这是一幅多么悲惨的人生画图。

《等待戈多》是由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爱尔兰裔法国作家塞缪尔.贝克特创作的,这个剧写于1952年,于1953年一月在巴比伦剧场演出,引起轰动,现已公认为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品。这是一出两幕剧,登场的人物共有五个: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还有一个小男孩。这出戏几乎没有什么情节可循,故事发生在荒野的路旁。第一幕写黄昏的时候那两个流浪汉一见面就开始了语无伦次的闲谈与无聊透顶的动作。他们声称自己是在等待戈多,要他祈祷,向他乞求,要把自己“拴在戈多身上”。波卓和幸运儿上场,也要寻找戈多先生,原来他们苦苦等待的人竟然素不相识。戈多迟迟不来,却来了一个男孩,他送口信说,戈多今晚不来,明晚准来。第二幕写的仍是那个时间,还是那个老地方,只不过在原来已有的那棵枯树上长出了四五片叶子。两个流浪汉又走到一起了,他们模模糊糊回忆昨晚的事。昨晚谈得很多,今晚似乎无话可说,沉默,长时间的沉默。但无名的恐惧使他们无法保持沉默,于是两人同时说话,说话只是为了“不听”和“不想”。波卓和幸运儿又来了,一夜之间波卓瞎了,幸运儿哑了,他已气息奄奄。他们四人先后倒地,象蛆虫一样爬来爬去,象白痴一样呼言胡语。波卓和幸运儿死了,男孩又来传话:戈多今晚不来,明晚准来。孩子走后,流浪汉想远离此地,但嘴说走,仍站着不动。剧终。这个剧没有情节,没有矛盾冲突,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只有杂乱无章的胡言乱语与丑陋不堪的没有个性的几个人物。剧本上演之后,虽毁誉褒贬争执不下,但这个争论成了最好的广告,仅在巴黎就连演了三百多场,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极大成功,后来又被译成了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三十多个地方演出,有人说这出戏的成功标志着法国戏剧的革命。在这出戏中,戈多虽然是不出场的人物,但他是居首要地位的人物,等待戈多成为穿全剧的中心线索。所以评论家们对这个人物十分感兴趣,对他有过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一,戈多(Godot)这一名字是从英语“God”演变而来。即神,天帝,上帝,造物主之意,故这一人物暗指上帝;其二,戈多这一人物正如写这个剧本之前贝克特的小说世界所展示给人们的死亡境界一样,他象征“死亡”;其三,剧中出现的波卓就是戈多,只不过作者没有明确说出而已,等等,不一而足。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荒诞文学的鉴赏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荒诞艺术流派肇起于西方。用离奇的故事来讽刺现实的小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在战争的废墟上逡巡、思索,探讨人类社会与人的生存问题,产生了存在主义哲学;并且发现,人类生存的社会以及人的存在本身都是充满荒诞的,因而用艺术形式加以表现,便产生了荒诞派艺术。最先是戏剧,以后蔓延到艺术各个门类。荒诞派戏剧:

  • 请高手告知尤金尤奈斯库的详细生平,谢谢!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尤金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创始人。他原籍罗马尼亚,母亲是法国人,幼年全家迁往法国,后来返回罗朗懈。1938年定居法国。他的《秃头歌女》(1949)是最早的荒诞派戏剧之一,1950年首次在巴黎的一家小剧院上演,备遭冷落,景况十分可怜,曾因只有三个观众而退票停演,但尤奈斯库并未因观众的冷落而该弦另张,不

  • 什么叫荒诞手法?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荒诞派文学,是西方二十世纪的后现代主义文学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是指戏剧创作。它采用荒诞的手法,表现了世界与人类生存的荒诞性。荒诞派戏剧于五十年代初诞生于法国巴黎,随后在欧美各国产生了广泛影响,统治西方剧坛长达二十年之久,七十年代初走向衰落。荒诞(absurd)一词由拉丁文(sardus)(耳聋)演变

  • 意识流,超现实主义,荒诞派,魔幻现实主义的区别和联系有那些??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意识流,意识流文学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意识流”一词是心理学词汇,是在1918年梅·辛克莱评论英国陶罗赛·瑞恰生的小说《旅程》时引入文学界的。意识流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分支,主要成就局限在小说领域,在戏剧、诗歌中也有表现。意识流小说代表作1.《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法国

  • 50字英雄人物故事谁有?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位抗日小英雄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

  • 有哪些经典的空战案例?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人民空军是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战火中边打边建起来的。空军参加抗美援朝前,我军飞行员都是航校突击训练培训的,平均飞行时间只有二三十个小时,最多的只有五六十小时,没有任何空战经历,而美军飞行员大多数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飞行时间多数在1000小时以上。我军空军飞行员没有任何资格与美军飞行员论空中战术、空战经

  • 有奖活动:世界战争史上都有哪些不可思议的神操作?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印度人,坊间流传着一句话:虽然没亲眼见过三哥,但江湖上处处流传着三哥的传说。关于印度人的传说,真的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们的开挂本领。百米高空舍命自拍,铁皮火车百人接力,上完厕所徒手吃饼……额,好像有哪里不对,但不管怎么说,在世人眼里,印度人就是开挂的代名词。辣么,这么牛逼的

  • 动漫史上,有哪些动漫堪称世界经典名著?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如果以经久不衰、读者广泛、百看不厌作为名著标准,尤其是经受时间考验、盖棺定论这一条,堪称世界经典名著的,自然都是那些耳熟能详的老动画。比如《大力水手》(1960)、[大闹天宫](1961)、《铁臂阿童木》(1963)、《猫和老鼠》(1965)……但鉴于动画影视作品的历史,并没有文学那样悠久,时间要素

  • 二战中,参战各国使用了哪些经典战斗机?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尽最大努力详尽透彻的回答每一道问题。(当然有时可能篇幅有点长)。希望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上方的“关注”。德国1.BF-109Bf-109战斗机,由德国巴伐利亚飞机厂设计师梅塞施米特设计。1936年开始服役,是德国单座单发单翼全金属活塞式战斗机,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空军

  • 有哪些经典的二战电影?海战,空战,陆战?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二战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一次世界大战,它造就了二战题材电影的繁荣。这些电影用今天的视角和科技手段,还原了战争的残酷,发思了战争的罪恶,场面宏大震撼,培养和吸引了庞大的观众群,中国也有众多战争电影的粉丝。其中二战经典的电影也不少,主要由美国与前苏联及今天的俄罗斯拍摄。美国拍摄的海战、空战多些,前苏联及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