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守城战
战国中后期,燕国发生内乱,齐国趁乱攻入燕都,并在燕国烧杀抢掠,燕国军民上下一心抵抗齐国,齐军被迫撤退,随后燕昭王即位。
燕昭王时刻不忘被齐破都之耻,一心想复仇,因此面向全国招揽人才。但天下士人大多认为燕昭王只是为了博得一个求贤的虚名,而不是真正地求贤若渴,因此根本没有人前往燕国,燕昭王非常苦恼,于是前往拜访郭隗。郭隗对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古时有一个国君想以千金求得一匹千里马,有个人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找到一匹千里马,但马却死了,于是就花了五百金把千里马的尸骨买了回来。花了重金却买了匹死马,国君大为愤怒。这个人却说,死的千里马都肯花五百金去买,难道还愁活的千里马不来吗?半年之后,国君竟然真的得到了三匹千里马。讲完这个故事后,郭隗对燕昭王说:“如果您真的想招揽人才,就从我开始吧,我这种没有多大本事的人都能被您重用,那些比更贤明的人才肯定会前来效力的。”于是燕昭王就筑了宫殿请郭隗居住,并拜郭隗为老师。不久,乐毅就从魏国到了燕国,邹衍从齐国投奔了燕国,剧辛也从赵国来到了燕国,一时之间,天下英才齐聚燕国。燕昭王又在国内悼念死者,安慰生者,与百姓同甘共苦。经过二十八年的努力,终于恢复了燕国的国力。
此时,齐国国君是齐王,他先是撕毁了与秦国的盟约,然后又吞掉了宋国,引得诸国不满。燕国利用这个机会,积极活动,与各国结成攻齐联盟。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率燕、秦、楚、韩、赵、魏等六国军队攻齐。双方在济水之西展开决战,齐军一触即溃,退回临淄。
齐军主力被灭后,秦韩撤军,魏军南攻宋地,赵军北取河间,楚军按兵不动观望形势。乐毅亲率燕军乘胜追击,一战攻克临淄。随即乐毅兵分五路,左军攻取胶东、东莱,右军沿济水南进阿、鄄,后军沿北海出击,攻占千乘,中军占领临淄以镇守齐都。仅仅六个月的时间,燕军就攻取了齐国七十余城,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尚未攻克。
在燕军攻打安平时,在临淄担任小官的田单正在城中,他预料安平很快就会被燕军攻破,因此提前让族人用铁皮包上车轴头。城破时,民众争相涌出城门,车子挤在一起,因为互相撞击,车轴都被碰断了,全做了燕军的俘虏,只有田单和他的族人安全出城,逃到了即墨。
乐毅占领齐国大部后,集中右军、前军包围莒城,集中左军、后军包围即墨,即墨大夫身先士卒出战,不幸身亡。即墨百姓商量说:“田单这个人不简单,他的安平族人全靠他的智慧才得以保全,我们就拥立他为主将带领我们抵御燕军吧。”
田单上任后,将他的族人以及收容的残兵等七千余人,加以整顿和扩编,形成守城的中坚,然后又带头构筑城防工事,加固城墙,深挖护城河。在田单的带领下,即墨全城上下一心,全力抵抗燕军的进攻,一年的时间乐毅也没有攻下即墨。于是乐毅改变策策略,实行怀柔政策,他下令解除对即墨的围攻,将军队撤至九里外扎营,并下令说:“城中的百姓出来不要抓他们,如果他们有困难就积极帮助他们。”虽然如此,即墨百姓仍然不肯屈服,三年的时间过去了,乐毅仍是没有拿下即墨城。燕国上下风传乐毅之所以三年未攻克即墨,是因为他想收买齐国的人心,然后自己做齐王,但燕昭王对这些风言风语一概不予理睬,还是非常信任乐毅,这让乐毅非常感动。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儿子惠王继位。惠王做太子时就对乐毅不满,对乐毅想做齐王的传闻也是半信半疑。田单得到这些信息后,便派人入燕,在燕都宣扬说:“乐毅之所以这么久拿不下即墨,是他以借攻齐为名,实际上是想抓住军权,在齐国为王。就那么一座小城,如果燕国另派一个主将,即墨轻松就可拿下。”惠王本来就怀疑乐毅,所以很快就中计,派骑劫取乐了乐毅。乐毅怕回到燕国受辱,便逃到了赵国。
骑劫到任后,立刻加紧对即墨的攻势,但因为即墨百姓上下一心,一时之间进攻没什么效果。田单为了诱使燕军行暴以激励士气,便秘密派人出城散布谣言说齐军最怕割鼻子、挖祖坟。骑劫果然中计,将城外齐人祖坟全部挖了,俘虏的齐军也全部割掉鼻子后放回。即墨军民看到燕军如此残暴,非常愤怒,纷纷请求出城与燕军决以死战。
接下来,田单将城头的精壮士兵全部撤下,以老弱、妇女登城守卫,使骑劫误以为城中青壮伤亡殆尽,已无力再战。然后田单派人与燕军商量献城投降之事,并让城中富家偷偷送钱给燕军,求他们破城之后不要抢掠杀害他们。综合这些信息,骑劫确认即墨百姓已经没有了斗志,于是便松懈下来,一心坐等受降。
此时,田单却在城里积极做着反攻的准备,他收集了一千多头牛,在牛角上扎上锋利的尖刀,牛身上披着五彩龙纹的外衣,牛尾巴绑上渗透油脂的芦苇,然后命人在城脚处挖好几十个洞,直通城外;又挑选了五千名精壮勇士,扮成神怪模样;令全城军民备好锣鼓以便出击时呐喊助威。
在约定好投降的那天夜里,田单命人点燃牛尾巴上的芦苇,驱赶它们从城墙洞中冲向燕军大营,五千勇士随之杀出,全城军民擂鼓击器以壮声势。燕军从梦中惊醒,以为天神降临,四散逃亡,死伤无数,骑劫在混乱中被杀身亡。田单奇袭获胜后,立即大举反攻。齐国民众纷纷响应,很快便将燕军逐出国境,沦陷的七十余城重新又回到了齐国手中。
田单守即墨之事,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都有精彩的记述,并且司马迁在《史记》中感慨地说:“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人开户;后如脱兔,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邯郸保卫战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爆发长平之战,结果赵国四十多万精锐全部丧命秦国之手,国内精壮为之一空。然而,秦国却没有收手,决定“趁你病,要你命”,于第二年派王陵统率大军攻入赵国,直逼国都邯郸城。赵国在老将廉颇的指挥下,上下一心,同仇敌恺,王陵竟然屡战屡败,打到第二年,也没有攻下邯郸。无奈之下,秦昭襄王决定派大将白起取代王陵。然而白起拒绝接受命令,并对秦王说:“邯郸哪是那么容易打的?这几年我们一直骑在其它国家头上拉屎,他们对秦国早就怨气冲天了,如果他们发兵救赵,一天之内即可到达邯郸城下。去年我们虽然把赵国杀得裤衩都输掉了,但秦国也损失惨重,国内空虚,现在深入敌国去攻打他们的国都,如果赵国与其它国家联合起来,内外夹击,秦国必败无疑,所以现在不是攻打赵国的好机会。”无奈之下,秦昭襄王只得改派王接替王陵指挥大军继续攻打邯郸。然而,面对上下同欲的赵国,王同样一筹莫展,秦军死伤近半,却仍然攻不下邯郸城。虽然抗住了秦国大军的攻击,但邯郸城内却是异常凄惨,在秦军的长时间包围下,城内粮食早已耗尽,百姓只能易子而食。无奈之下,赵孝成王决定派人向魏、楚两国求救。
赵相平原君的妻子是魏安王异母弟弟信陵君魏无忌的亲姐姐,平原君多次派人和写信向魏国求救,魏安王派将军晋鄙将兵十万前去救赵。秦王派人来传信说:“秦攻邯郸指日可下,如果谁敢救赵国,打下邯郸后秦军马上调头就打谁。”魏安王害怕秦军报复魏国,于是便让晋鄙停止前进,驻军邺城,名为救赵,实际上是观望形势。平原君又数次给魏无忌写信求救,魏无忌多次请求魏安王下令晋鄙出兵,魏安王却一直不肯答应。因魏无忌曾帮魏安王的宠妃如姬报了多年报不成的杀父之仇,所以在隐士侯嬴的建议下,魏无忌请如姬帮忙,从魏安王那里盗取了兵符,然后持兵符前往晋鄙军中,假传魏王命令由魏无忌代替晋鄙率军救赵。晋鄙虽验证兵符无误,却仍怀疑无忌的行为,不想交出兵权。无奈之下,信陵君的门客朱亥椎杀了晋鄙,强行夺了军权,魏无忌才得以率兵救赵。
为求得强大楚国的援兵,平原君亲自带领自己的门客毛遂等人前往楚国,拜见楚君考烈王。楚王虽然明白抗秦救赵的利害,但对出兵还是犹豫不决。毛遂上前对楚王说:“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毛遂的这番话让楚王非常羞愧,于是便与平原君、毛遂歃血为盟,答应派春申君黄歇率兵救赵。
搞定楚国后,平原君星夜赶回邯郸。此时,秦国又派郑安平带兵五万助力王,加强对邯郸的攻势。邯郸已经岌岌可危,而魏、楚两国的援兵还在路上,城中已经出现要求投降的声音。平原君采用门客李谈的建议,将妻妾编入行伍之中,然后散尽家财募得死士三千人。终于,前257年9月,魏、楚两国军队到达邯郸城下,并对秦军发起攻击,李谈也率领三千死士从城内攻出。内处夹击之下,秦军大败,王率残部逃到汾城,郑安平向赵国投降。
邯郸保卫战历时两年,可以说是先秦史上最惨烈的一场守城战。邯郸保卫战的胜利,宣布了秦对六国全面打击政策的失败,秦国开始采用连横之策,对六国实行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之策,最终彻底灭了六国,一统天下。
雍丘保卫战
安史之乱中,叛军四万余人围攻雍丘。张巡先是安排千人登城防守,然后自己亲率千人出城直冲叛军大营。叛军没有防备,不得不后撤。第二天叛军继续进攻,城楼及城上女墙全被被叛军击坏,张巡在城上立木栅,抵挡叛军进攻。叛军缘城攀登,张巡则用蒿草束灌上油脂点燃后扔向叛军,叛军被烧得焦头烂额,始终无法登上城墙。当叛军稍有松懈时,张巡就率小股人马出城袭扰;有时深更关夜时分,张巡就安排小队人马偷袭敌营,叛军不胜其扰。就这样,经过60多天,大小300余战后,叛军终于撤走。
两个月之后,叛军再次围攻雍丘,张巡率军坚守40多天,叛军也未能攻破雍丘。此时,长安已经失守,叛军派人送信劝降张巡,守军中有6名将领也认为不是叛军的对手,主张投降。张巡表面上答应投降,第二天,在堂上挂起唐玄宗画像,率将士跪拜后,将主张投降的6将斩杀。在叛军的围攻之下,雍丘城内武器粮草全部断绝。张巡命士卒捆草人千余,穿上黑衣,趁夜间用绳放下城,叛军发现后,争相放箭。草人身上箭满后再把草人拉上城,一夜得箭十万余支。几天后,张巡趁夜色又用绳子从城墙放下身着黑衣的五百人,叛军以为张巡又来骗箭,不加理会,结果五勇士趁机冲入敌营,叛军大乱,四散而逃。几天之后,张巡率兵出战,擒叛将14人,斩首百余级,叛军连夜逃走,不敢再攻雍丘。
此外,历史上经典的守城战还有张辽合肥保卫战、睢阳保卫战、钓鱼城保卫战,洪都守卫战、于谦北京守卫战、傅作义涿州保卫战、抗战中的衡阳之战、陈明仁四平守卫战等,不一一列举了。
明朝期间,于谦,保卫北京城,守城战,瓦次以失败为告终,为明朝续了150年的命,经典中的经典守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