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是美国为了救南越,最也没有救活,以越南统一南越而结束。
南越与美国关系好,南越遭到越南攻击,作为世界强国的美国,如果视而不见,会觉得很没面子。
美国有核武器,还有不计其数先进的常规武器装备,越南要啥没啥,没法与美国比。
越南主要是运气好,中国、苏联都支持越南。
越南打击美国,主要依靠游击战,越南如果与美国展开正规战,越南军队恐怕占不到一点便宜。
苏联的核武器让美国忌惮,64年的时候,中国也有了核武器,美国最终在越南战场没使用核武器。
越南战争进行了20年,美国的无情轰炸让越南民众遭了大难。越南主要依靠游击战持续不断的消耗美国的综合国力,最后美国不愿意继续为南越填坑垫背,撤走了。
美国介入越战,没有达到目的,很明显是失败了。美国承不承认失败,是美国的事,越南是赢了。
(1)经典故事中越战争:
美国在越战中,军事上对越南一直呈碾压态势。要说美国的失败,显然应该是指在国际战略方面。所以,美国并没有承认在军事上的“失败”,而只可能承认在国际战略上的失败。从1968年至1973年间,美越双方曾以秘密和公开的形式,在法国巴黎进行过多次大使级会谈,其中包括美越双方高层基辛格与越南领导人黎德寿之间的秘密会晤,为最终签署“结束战争,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巴黎停战协定铺平道路。早在巴黎停战协定正式签署之前,北越分别于1968年1月和1972年4月,在两次发起的“新春攻势”和“春季攻势”中均遭到惨败。而且1972年北越发起的“春季攻势”不仅促使尼克松恢复了对北越的大规模轰炸,而且尼克松还下令在北越各沿海港口布设磁性水雷(靠非触发式磁性引信引爆),以封锁苏联等东欧华约国家对北越的海运援助。尼克松将越战升级后,再次引发美国国内民众强烈的反战呼声。为了顺应民意结束越战撤军越南,并兑现之前(1968年)大选时向国内民众作出的承诺:将分期分批从越南撤军,以及为了在1972年四年一度大选时获得总统连任,同时尼克松也为了重新调整国际战略,与中国联手共同抗衡苏联的国际霸权(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问中国,凿开了中美长期隔阂的坚冰),以遏制华约对北约咄咄逼人的态势。
基于以上种种考虑,于是尼克松通过基辛格在美越的巴黎会晤中,向越南领导人黎德寿传递了美国决定结束越战撤军越南的意向。在美越两国四方(北越代表春水、南方阵线代表阮氏萍,以及西贡政权代表和美方首席代表哈里曼等)的最后一轮谈判中,美方正式表明态度:放弃对西贡政权的支持并撤军越南。用尼克松的话说,就是“美国体面撤军结束越战,让亚洲人打亚洲人”。即美国在放弃对西贡政权的支持后,让北越以武力统一越南。
1973年1月27日,旨在“结束战争,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巴黎停战协定正式签署。为了表彰基辛格与黎德寿为促成巴黎停战协定的签署而作出的贡献,两人因此而同时获得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颁发的诺贝尔和平奖。但由于当时美国还尚未正式启动分期分批撤军越南的计划,而且当时越南国内依然处于北南对立的战争状态,黎德寿因此而断然拒绝了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颁发的诺贝尔和平奖。
1975年初,由于美国抛弃了西贡政权,正在分批次即将全部撤离越南。失去美国援助的南越风雨飘摇。北越军一举攻克了南越的福隆省,并于3月上旬发动大规模战役,占领南越重镇邦美蜀,从而拉开了南越灭亡的序幕。1975年4月21日,南越春禄被北越军占领,南越军节节败退使总统阮文绍心灰意冷,不得不含泪宣布辞去总统职务。1975年4月30日,美国按照分期分批撤军越南的计划,最后一批美军作战人员全部撤离越南。西贡政权官员及家眷也与于同时撤离越南。1975年5月1日凌晨,插着金星红蓝旗的北越军T-62坦克鱼贯驶入南越西贡,北越军步兵占领了原西贡政权阮文绍的总统府。1976年7月2日,17度线南北国土正式合并,越南完成了北南统一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