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大帝》(古希腊著名君主,人类古代史上最优秀的军事家,从马其顿一直打到恒河边)《斯巴达三百勇士》(希腊勇士抵抗波斯两万大军)《特洛伊》(希腊神话)《亚瑟王》(英国古代传奇)《勇敢的心》(古代苏格兰人反抗英国统治)《圣女贞德》(英法百年战争)《最后的兵团》(罗马帝国的覆灭)《百夫长》(罗马帝国第九兵团的故事)
古代人交战双方列阵面对,一方各派一人上马单挑厮杀,真实情况如何?
我们简要回顾一下历史上对于“阵前单挑”的记载,我们会感觉到,这种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情结的单挑习俗,应该来自于外来的草原民族。这个习俗,一直不怎么受中原文化待见。
古老的”致师礼“开战之前,先选拔精锐勇士进行一次嚣张的表演,在先秦时期,已经开始流行。
不过,堂堂华夏的玩法,要雅观、气派多了。
牧野之战中,周武王命令姜子牙与百夫”致师“。
所谓致师,是一种宣战仪式:一个最精锐的百人队,冲向敌阵,俘虏一个敌军将士回来。,当时的专业术语叫”摩垒而还“。
这是先秦时期的一种常规战斗开场白。《周礼》专门设立了执掌”致师“事务的将官,叫”环人“。
这种古老的礼仪,本质是通过精锐的行动,鼓舞士气!
古代周人的“致师礼”规范、端庄,是较早的开战仪式。愣子约架,单挑取代战争楚汉战争时期,项羽曾经和刘邦说,咱们不要再伤害百姓、士兵了,咱俩单挑一决胜负不就完了?刘邦没搭理他。
这个故事,相信大家都记得。
可是,古代战争这么多,当然有愣子会答应这种约架的了!
春秋时,鲁国和莒国开战。双方主帅就约定,”徒手单挑“来决定胜负,输了的滚蛋。
季友和公子拿大打出手。季友打不过了,偷偷拔刀杀了公子拿。
莒国失了主帅,退师而还。
”马斗“疑似来自少数民族的传统至于大家在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马斗“,当然在现实战争中不会是主流。(即使在单挑发生频率最高的隋唐五代,都不是主流)
不过,因为中国历史足够长,因此,发生的次数数起来也不算少。
不过,我个人认为,这种”马斗“应该来自于游牧民族。
三国就一场像样的单挑,我赢了,所以我是冠军,散了,散了。
《三国演义》中,各路单挑达人的故事,基本都是文学作品的艺术创作。
不过,汉末三国时期,确实发生了较早的”马斗“。
其余的几次猛将之间的直接交手,如关羽刺颜良,发生在大军交战中。孙策与太史慈的对决,发生在极端小规模的遭遇中。与演义中的阵前都马,还是有较大不同。
而凉州军,此时就是有大量羌人、胡人参与的。西凉军在长期的征战中,也养成了许多羌人、胡人的习俗。
随着胡人影响逐渐加深,华夏大地一度单挑频次较高随着五胡乱华,各类胡人在中原大地征战不休。胡人的战斗习俗对中国的战争习俗影响非常大。
这一阶段,单挑决胜的记载开始密集起来。
隋朝时,史万岁单挑突厥,击退对手。
唐朝时,薛仁贵”三箭定天山“,虽然有文学作品拔高的部分,但是,毫无疑问,薛仁贵靠个人勇武击杀敌军精锐,使得敌军镇服。
个人勇武决定整个战役走向的事例,主要发生在与草原民族的战争中.
到了唐末五代,沙陀人的军事影响下,单挑的频次就更高了。周德威、单挺圭、夏鲁奇,各类单挑达人层出不穷。
可是,我们会发现,这种单挑,多发生在对北方草原民族的战争,或者这些草原民族彼此之间的战争中。
而汉人之间的战争中,这种单挑出现的频次非常低。大家并没有接受这种决胜负的方式。
在古代许多游牧民族的诗歌中,都表达了希望英勇无敌的草原英雄带领他们的梦想。单挑,非常符合这类人群的战争习俗。总的来说,我国的古代战争中,大家并没有通过个人勇武阵前单挑的传统。
鼓舞士兵敢战之心,是一个刚需。不管是古老的“致师礼”,还是后来的阵前选将斗杀,抑或今天我军长期强调的“慎重首战,首战必胜”,都是期待用一个小小的胜利来鼓舞三军,为大战开个好头!
因此,这对我们今天也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当你自己,或者你的团队士气不振的时候,在你最有把握的领域,集中精力来一个小胜利,也许就能重新振作起来哦!
祝君好运!
(1)经典传奇故事之古代战争:
古代人交战双方列阵,一方各派一个人上马单挑厮杀,真实情况是这样的。我们都知道社会发到今天,朝代的更新迭代时刻都是伴随着战争。有人的地方就有战争。从小说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出,双方要打仗了,双方相遇对阵,然后开始对话,互相嘲笑讽刺一下对方,然后就派一个大将怒吼一声,骑着战马就迎战敌方的大将。各方的战鼓越来越激烈,都在给各自的战将打气鼓舞,大战几个回合后,只要一方的战将倒下,那获胜的一方在主帅的带领下,一声令下,全军以压倒的气势杀过去,被打败的一方,从看到自己的战将倒下的那一刻,就失去了自信心,就开始狼狈的逃离战场。
真实的打仗是不是也是如此呢,从史书记载来看,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只是出现的或记载的这种历史案列很少。因为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特殊情况下,作战打仗讲究是战略和一个将领的军事才能。这种作战方式也太简单了。根本发挥不出来军队的优势。只要各派一个人去对战,战败就代表整个军队是失败,可是情况并非如此的。这种情况是存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