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左传》记载:将食,涨,如厕,陷而卒。大家如何看待这段记载?

《左传》记载:将食,涨,如厕,陷而卒。大家如何看待这段记载?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613 更新时间:2024/1/23 22:14:40

怎么看“将食,涨,如厕,陷而卒”这段《左传》中的记载呢?

很精彩呀!

活脱脱描绘出一个诸侯的悲催之殇。

超先生在《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一文中,盛赞过《左传》,称其“文章优美”,不仅是中国最早而又最详备完整的编年史,同时也是一部长于修辞的文学典范。

《左传》,起自鲁隐公元年,即公元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四年,即前464年,记载了将近三百年的历史。

三百年就是十几代人,十余万天,怎么能要求《左传》面面俱到,把所有需要记载的人和事,都掰开了揉碎了讲得更细呢。

题目里的这句话,出自《左传.成公十年》。

前面讲了一些其他诸侯的事情,然后说到“晋侯”。这时候的晋侯叫“”,也就是晋景公

《左传》载,晋侯得了急症,欲请秦国的医生来给他看病,秦伯让医生拖延着慢些去。后来医生终于到了晋国,看过晋侯的病说,这个病治不了,因为已经“病入膏肓”了。在这之前,有一个叫“桑田巫”的巫师,说过晋侯的病可能拖不到新麦收获。这个时候,新麦已经收割了。晋侯一边吩咐手下人给他准备用新麦做成的“美食”,一边就下令把桑田巫杀掉了。

接着,就是下面这一幕“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晋侯刚要吃新麦,突然感觉肚子胀,马上去了厕所,不料竟一下掉进粪坑,淹死了。

有人说,“陷而卒”,不是晋侯跌落粪坑淹死的,而是中医里讲的“气陷”之症。

这的确是一种说法。但未必说得通。

晋侯,死于成公十年,即公元前581年。

《左传》成书,当在战国中期,即前375-前351年之间。

这个时候,《黄帝内经》还未成书,应该只有了《内经》的雏形,最后完成,应在西汉初年。

《左传》里,已经反映出古人对人的身体和疾病相当深入的认识,但是,“阴阳”“五行”观念尚未系统形成。

《黄帝内经》里,“阴阳”“五行”理念已很成熟,这是在战国后期和西汉初期的认知水平。

“气”的概念,在《黄帝内经》里有两处专门的论述。然而,“气陷”的概念还没形成。关于“气陷”,均见于宋明以后的《玉机微义》、《景岳全书》等医学著作中。

最重要的是,晋侯所得是急症,而“气陷”是缓症,临床表现是腰腹坠胀,久泻,脱肛等等,皆由气虚发展而来,多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一般不会立马有生命危险的。

所以,“陷而卒”,最大可能,还是掉进了茅坑儿。

或问,一个诸侯,也是相当大的“官儿”了,怎么可能掉到茅坑儿里呢?

还真的可能。

《左传》说,晋侯刚准备吃新麦,腹胀,于是“如厕”。

“如”,就是有所往。“如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上厕所”。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说:“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这是“鸿门宴”里的情节。

“厕”,《说文》曰:“清也。”

“清”的古字是“圊(qīng)”。这个“圊”字的含义,是说“厕”是至秽之处,需要经常修治使之清洁。

由此可知,“厕”的另一个叫法是“圊”。

而这个“圊”字,是从“(hùn)”这个字来的因为而需要圊。

“”,甲骨文里已经有了这个字。徐中舒先生说:“,豕在囗中,象豢豕之所”说白了,“”,其实就是猪圈。

《说文解字》说:“,厕也,从囗,象豕在囗中也。”

可见,“厕”,还有一个名字,叫“”,或者说,“厕”就与猪圈在一起。

如果若干年前在农村生活过,大概能知道,如厕之处所,很多是和猪圈在一起的。

清末才子段玉裁说,《周礼》讲过“厕”为何会与猪圈在一起,因为这都是猪和狗的食物。

段玉裁总结说:“人厕或曰,俗作溷。或曰清,俗作圊。或曰轩。”厕还可称“轩”。

他说,以上说法,都可见于东汉刘熙所著的《释名》。

“厕”和“轩”,是很文雅的说法,都是对王公贵族而言。

“厕”,本身是“侧”的异体字在旁边的意思。

庄子.外物篇》:“厕足而垫之。”

《史记.乐毅传》:“厕之宾客之中。”《集韵》注曰:“厕,侧也。”

王公贵族如厕之处,必在屋侧,于是以“厕”命名之。不过,大概也仅只是名称上文雅一些。

各位小伙伴们,千万别被现在的电影电视剧“骗”了,以前的王公贵族,生活物质条件也是极差的。当然,黎民百姓就更差。

1600年,欧洲的大科学家大哲学家笛卡尔没穿过睡衣晨衣,没发明出来也没有。

看看本内特等人写的《欧洲中世纪史》,1300年以前,欧洲的绝大多数贵族,没有自己单独睡觉的房间,都使用极简陋的“公共厕所”。

侯生活的年代,距现在整整2600年,他所“如”之“厕”,极大概率也是和猪圈连在一起的。

因此,他掉到茅坑儿里“而卒”,太可能了。

谢谢邀请!这段文字记载的是成语病入膏肓的典故。晋景公得了重病,经常做噩梦,就请巫师桑田来给他解梦,桑田听了晋景公述说的梦境,看了看晋景公的气色,感觉晋景公病得不轻,判断晋景公恐怕吃不到今年的新小麦了,言下之意晋景公活不到麦收。晋景公怕死,抓紧派人到秦国请名医。秦国的名医来到之后,把了脉,又经过细细检查一番,然后说,主公的病我治不了。晋景公就问什么原因?这个名医说,主公的病在肓之上,膏之下,这是药物不能达到地方,因此,这个病无法医治了。若精心调养,心情放松,也许能活到麦收。

晋景公按照医生说的去做,放松心情,注意调养。过了一些时日,眼看麦子快黄了,就派人弄来一些青麦子,做了一碗青麦饭,派人去找桑田,问问他为什么说吃不到今年的新麦子?正巧这时晋景公拉肚子,佣人赶紧扶着上茅房,由于身体虚弱,没有多少力气,脚步没有准成,竟然连佣人也跟着掉进粪坑,粪便即时堵住晋景公的喉咙,人们抓紧下去打捞,捞上来以后,佣人没淹死,晋景公没气了。古人所就是一个有遮挡的大粪坑,那时没有化肥,人粪尿就是优质肥料,舍不得糟蹋,聚集在粪坑里,种庄稼时弄出来,再施到地里。国君的粪坑不能小,蛮深的,能淹死人,何况晋景公已经病重了,无力挣扎,怎能不淹死?

这就是成语“病入膏肓”的典故,我国古代医学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由于那时医学不发达,认为是药物不能达到的地方,病到了这个地方就是不治之症了。现在用来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被称为独立战争的导火线和序幕的分别是什么事件?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序幕------莱克星敦的枪声1773年,通过了茶税法,引起波士顿倾茶事件,这也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1775年4月18日,在波士顿附近的莱克星敦和康科德,殖民地爱国者打响了反抗的枪声,揭开了独立战争的序幕。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美国独立战争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

  • 按生产物品的价值计算把M16卖到独立战争的美国美国会买吗?3年能打赢吗?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美国独立战争”AmericanRevoIutomaryWar,发生于1775~1783年,也称:美国革命战争,是反抗英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正是武器装备从“冷兵器”时期向“热火兵器”转变的时代。“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双方使用的是具有时代鲜明特点的燧发枪、滑膛枪、来复枪这些

  • 美国打赢过几场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让美国相当尴尬。因为从1776年美国宣布建国开始,到今天244年时间里,美国只有16年时间没有战争,几乎是无年不战。在这244年时间里,美国共参与过39场战争,其中二战之后发动的战争一共有33场,分别为: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1812年美加战争;1846年美墨战争;1866年、1867年、

  • 请问有哪些以抗日为题材的红色经典小说?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长篇小说有:《铁道游击队》(知侠),《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敌后武工队》(曾志),《苦菜花》(冯志英),《平原枪声》,《烈火金刚》,《桥隆飙》(曲波),《风云初记》(孙犁),《大江风雷》(艾喧)《平原烈火》(徐光耀)等。《红旗谱》,《青春之歌》反映的是“第一次国内战争”

  • 谁告诉我《左传》中所有的章节。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1.隐公11年(公元前722年前712年)2.桓公18年(公元前711年前694年)3.庄公32年(公元前693年前662年)4.闵公2年(公元前661年前660年)5.僖公33年(公元前659年前627年)6.文公18年(公元前626年前609年)7.宣公18年(公元前608年前591年)8.成公

  • 读红色故事有感 介绍少,感想多,500字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读《红色经典故事》有感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日本鬼子从炮楼出来不断袭击邻村老百姓,进村后,他们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老百姓对他们咬牙切齿,恨之入骨。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多口地

  • 问一下左传的几个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那个故事不是楚王是晋景公的:战国时,晋景公病得厉害,他派人去请秦国名医秦缓。在医生还没有来到之前,晋景公做了一个梦。她梦见病魔变为两个小孩,其中一个说:“那个医生就要来了,听说他的医术很高明,我们逃到哪里去藏身呀?”另一个说:“不用怕,你我分别躲到病人肓的上面和膏的下面,他的医术再高明也无办法。”不

  • 《左传》中是如何描写肴之战的?秦国失败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左传》以善于记叙战争,但重点不在战役进行的具体情况,而在人物对战争的议论分析和谋划部署,着重从战争的性质特点、指导思想和战略措施等方面预示战争结局,说明胜败原因。本篇以蹇叔的论战为纲,以秦军东进为经,以秦、晋、郑三方几个主要人物的活动为纬,印证了蹇叔的预见,从而突出了中心。秦国失败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 简要分析《战国策》中“士”的形象。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展开全部一般正统的说法就是:那些豪情侠士们为了报答他人的知遇之恩,就不惜生命、刚烈永诀,为朋友赴汤蹈火、义无反顾,他们身上体现的古代英雄节义、精神价值,永远让后世感佩仰慕。他们都是政治舞台上拥有自由个性、血性勇气的独立战士,等等。但是我感觉“士为知己者死”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分析,应该别有一番味道。“士

  • 赵守田的基本信息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电视剧《雪豹》中角色,由宋军扮演。《雪豹》是改编自业余狙击手的网络小说《特战先驱》,由青年演员文章主演的抗日战争背景下的特战题材电视剧。2009年底开机,2010年首播。本剧从民国时期身为高校高材生的男主角周文说起,以富有感染力的铺陈和崭新视角讲述男主角成长为优秀军队指挥周卫国的传奇经历,讲述了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