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相争,刘邦最终胜出,原因当然很多,比如说项羽逆势复古,不顾历史潮流大肆分封诸国;又比如项羽残暴嗜杀,丧失民心;再比如项羽“妇人之仁”,不知封赏部下,以至下属离心等等。
而若具体到楚汉之争的那四年战争上,军事上的胜利当然是刘邦胜出的最重要原因。
前206年八月,已经做了几个月汉王的刘邦,用韩信“暗度陈仓”之计,顺利攻入关中,三秦王之中的司马欣和董翳投降,章邯被围困废丘小城,苦守数月,孤立无援,最终粮绝城破,自杀身亡。
刘邦进军关中时,齐国的田荣也因不满项羽的分封,起兵攻杀了项羽所封的三位齐王,三齐重新合一,此后田荣自称齐王,联合彭越、陈馀等反叛。齐地离楚国更近,威胁更大,项羽只能先行攻打田荣,无法分心去与刘邦作战。
刘邦占据关中后,稍作整顿,便趁着项羽无暇西顾,率师出关,一路东进,顺利攻下多国。到前205年三月,项羽分封的十八个诸侯国中,刘邦已经占据了八个(汉、雍、翟、塞、河南、西魏、韩、殷)。
此时,齐王田荣兵败身死,但因项羽杀戮齐人过多,坑降卒、烧城郭,齐人怨之,相聚跟随田荣之弟田横继续与项羽作战。
项羽兵力深陷齐地,最终被刘邦偷塔成功。
前205年四月,已占据八国地盘的刘邦以项羽弑杀义帝为名,联合赵国与彭越,会集各国联军,号称五十六万,南下攻楚,势如破竹,一举攻下了楚国的都城彭城。身在齐地的项羽又惊又怒,留下诸将继续攻齐,自己亲率三万士卒,回师彭城,以少胜多,竟然杀得刘邦惨败,夺路而逃。历史上刘邦把他亲生儿女多次推下车的“美谈”就是发生在此时,同时也是在此战中,吕后和刘太公被楚军擒获。
此后刘邦退守荥阳,楚汉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双方以荥阳和成皋为中心进入了持续三年的拉锯战。这时,双方后勤的重要性就显露出来了,而当时后勤的运输主要靠漕运,其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就在敖仓。
明人有诗云:
噫嘻广武古战场,据敖仓而倚荥阳,
负山阻塞扼险要,楚汉相持壁垒当。敖仓是秦朝设置的重要粮仓。秦朝时,山东地区和淮河中下游流域是非常重要的产粮区,秦朝时从这两个地区搜集的粮食都会先集中于敖仓储藏,然后转运关中或者边区,这样使得敖仓成了当时整个关东地区最大的粮仓,直到楚汉相争时,依旧存有大量的粮食。
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臧(藏)粟甚多。敖仓正位于荥阳与成皋之间,北边接近黄河,与渭水相通,因此刘邦大本营所在的关中、巴蜀地区的物资和兵源,依靠着萧何的调度能顺畅送至,及时补充刘邦的力量。
前205年五月,彭城惨败后,刘邦退守荥阳,重新积蓄了兵力,便立刻开始修筑以敖仓为中心的后勤基地,展开荥阳、成皋防线。
至荥阳,诸败军皆会,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复大振。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荥阳、成皋及后面的敖仓这个漕运节点及渭河、黄河漕运的畅通,刘邦在彭城惨败后才不至于一蹶不振,甚至被项羽消灭。
刘邦这次“复大振”后,认识到了荥阳、成皋重要性,虽然在项羽的攻打下,荥阳、成皋多次失陷,但刘邦始终不肯转移战场,多次夺回。又因有萧何在后方的经营,漕运畅通,刘邦“兵盛食足”,坚壁据守。同时又派韩信北上讨伐诸国,一路平魏、破代、下赵、降燕、伐齐,军临楚国腹地,而彭越则是南下以游击战骚扰项羽后方,对项羽形成了多面包抄势态。
反观项羽,他的大本营所在的彭城(现在的徐州)根本无险可守,处于四战之地,频繁受到彭越的袭扰,经常被“烧其积蓄”、“绝其后粮”,项羽无法专心荥阳一带的正面战场,不时回师东击,而此时“彭越走”,等到他再回去与刘邦作战,彭越再次“下梁地,绝楚粮”,弄得项羽疲于奔命。
这样,一边后方稳定、漕运顺畅,一边后方总受袭扰、兵疲粮乏,最后造成“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疲)食绝”。这样刘邦虽然多次战败,但因未伤筋骨,有后方持续地加血,总能东山再起;而项羽虽然看着百战百胜,但后继乏力,战争的损耗始终无法补充,最终有心无力,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
至于纪信代刘邦而死,发生在刘邦第一次丢失荥阳时(前204年五月)。当时,刘邦在彭城败后据守荥阳,项羽带兵猛攻,破坏了从荥阳到敖仓的甬道,导致荥阳城中绝粮,已然坚守不住。
危急时刻,刘邦的部下纪信尽忠而出,假扮刘邦,乘坐王车,声称要在荥阳城的东门投降,把楚军都引到了东边,刘邦趁机便带着几十个人从西门逃出,逃去了成皋。项羽发现受骗,把纪信给烧死了。
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纪信死后,因其忠心,后人给他立庙祭祀,历朝都有过加封,纪信也成为官方的正统神,做了城隍庙的一位城隍老爷。
是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然后其他的策略都围绕这个展开。纪信作为替身让刘邦逢凶化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