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关于抗日革命的读后感

关于抗日革命的读后感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718 更新时间:2024/1/30 4:19:28

缅怀革命先烈宏扬民族精神——读《抗日英雄小故事》后感南汇区周浦镇澧溪小学五(5)班暑假里,我读了《抗日英雄小故事》这本书,增添了不少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痛恨.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画面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使我更了解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和我军英勇抗战的事迹.我最为感动,最敬仰的英雄是靖宇将军!1940年2月23日,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人民心目中的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倒下了.一群惨无人道的日本鬼子蜂拥而上,割下了他的头颅,剖开了他的腹部,可是当敌人面对杨靖宇将军的尸体时,完全骇然了,空荡荡的肠胃里,没有一丁点儿的食物.支撑着这位钢铁战士的竟然只是一些枯草,树皮和棉絮!每每看到这里,我都会热泪盈眶……1940年2月,杨靖宇将军率领直属部队的少部分同志在联系大部队的途中被叛徒告密,陷入日寇的重重包围之中.杨靖宇将军带领部队左冲右突,日夜抗战,始终没有甩开敌人.为了保护有生力量,杨靖宇将军决定只留下两名警卫员跟随自己,利用自己吸引敌人的注意,让在突围中受伤的战士转移.几天后,杨靖宇将军身边仅有的两个警卫员也在下山寻粮途中被敌人发现,相继遇害.杨靖宇孤身一人与敌人周旋了五昼夜.鬼子劝杨靖宇将军投降,可杨靖宇高声喊道:共产党员宁死不降!为革命牺牲没有什么可惜!日本鬼子恼羞成怒,一次又一次地组织火力朝杨靖宇疯狂扫射,但终因寡不敌众,杨靖宇将军不幸中弹牺牲……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灭.杨靖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抗日英雄小故事》一书,将激励我更加认真地读书,更加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为抗日战争胜利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他们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永远!

追思抗日革命人中海上海地区离休干部中,有4位原局级老领导经历过抗日战争血与火的洗礼,他们是:刘延穆(原上海海运局局长)、周平(原上海海运局副局长)、田寄山(原上海海运局顾问)、夏爵一(原上海海运局工会主席)。令敌寇丧胆的武工队长1938年6月,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初期,刘延穆同志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苏鲁豫支队先后任战士、班长、排长,战场上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多次流血负伤,年仅18岁时即被任命为八路军115师某部指导员,后来又被任命为教导员。1941年至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八路军及各抗日根据地面临被消灭的危险。八路军115师罗荣桓将军想出了一个新的“翻边战术”,即以分散的、小型的群众性游击战反击敌人,把战争的矛头引敌战区,由部队营、连和地方区、县两级干部联合组成武工队昼伏夜出,以公开武装和隐蔽武装相配合与日寇展开斗争。刘延穆被任命为某武工队队长,他和战友们扒铁路、炸炮楼、锄汉奸、抓鬼子,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他率领的武工队被军区首长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敌人甚至巨额悬赏刘延穆的头颅。英勇杀敌的红军战士周平和田寄山同志都是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抗日战争爆发后,周平同志任八路军120师359旅某部连长,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捷中的雁门关战斗。1938年2月,他奉命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任山西灵邱县游击队大队长,在两次伏击战中率部英勇作战,击毙包括旅团长在内的多名日寇将领,歼灭多股伪军,多次受到旅部通令嘉奖。战场上,周平同志光荣负伤,一颗子弹从右侧臀部打进,从左侧臀部出来,另一颗子弹打在他的右膝内侧,白求恩大夫从他身上取出了敌人的子弹。后来周平任营长,参加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随后,他参加了359旅南下支队,历经艰险,转战湖南两广,参加了中原突围战,随皮定钧部至华中,任鄂北分团二团参谋长……全国解放后,周平同志被授予二级解放功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八一”功勋章各一枚。抗日战争时期,田寄山同志曾任抗大学员、留守兵团科长等职务,参加了平型关、百团大战等战斗。战争中他指挥镇定、作战勇敢,曾2次负伤,后来任关中贸易公司经理,在敌人进攻根据地时,他率领群众把3万多匹布和12万斤粮食埋藏、保管好,受到一等功嘉奖。上黑名单的工会委员长1931年“9·18事变”后,夏爵一同志参加了赤色海员工会,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了中共海上区委宣传部部长、上海中国海员总工会委员长、白区执行局组织部部长等职务。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夏爵一联系工人,组织抗日救亡活动,组织海员工人沉船阻江塞港,发展党员,宣传持久战,树立长期抗战思想,反对妥协投降,不为日寇汉奸开船,宣传团结抗日等大量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反动统治者对他恨之入骨,把他列入黑名单。现在,四位老领导都已故逝,但他们的光荣业绩,是中国人民8年艰苦卓绝斗争的缩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永远缅怀革命前辈的英勇事迹,发扬革命传统,为发展中海、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关于三国的评书,谁说的好?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三国的评书,谁说得最好呢?非袁阔成莫属。袁阔成说的评书《三国演义》,声情并茂,说表并重,神形兼备,以形传神,语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自鲜明。1981年,袁阔成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邀,录制了长达365讲的《三国演义》。1985年播出后,受到了广大听众的极大欢迎,成为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记忆,也受到了陈云

  • 关于抗战胜利的读后感想200字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洗雪了中国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斗争,对世界反法

  • 抗战胜利70周年书籍读后感500字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对于现在处于和平时期的我们,对于正在纪念抗战胜利的我们,千万不要忘记70年前的那段耻辱!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70年前,一名中国记者登陆刚

  • 求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感人事迹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白求恩大夫,支援中国抗日斗争,最终在手术时割破手指,感染了,牺牲在岗位上我的英雄诺曼白求恩医生诺曼白求恩是中国最有名的英雄之一。但他不是中国人他是加拿大人。他为帮助中国人民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诺曼白求恩出生于1890年。1916年,他成为一名医生,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到前线照顾受伤的士兵。他看见许多

  • 《追梦》中魏东晓原型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追梦》制作方没有公布魏东晓的原型是谁。广大网友猜测可能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因为剧中魏东晓是工程兵出身后创办了自己的通信公司,发展成为国内的龙头企业,成为世界通信行业的领军人物;而任正非也是工程兵出生,后创建了华为公司。《追梦》制作方没有公布魏东晓的原型是谁。广大网友猜测可能是华为技术有

  • 求推荐军事类小说,冷兵器时代的,人物主角不能是穿越的,历史上没有过的朝代,人物.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楼主,我推荐你看孙皓晖的《大秦帝国》,虽然是一部历史小说,但其中对于古代战争的描写非常经典,生动!讲的是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到强大到灭掉六国到最后衰败的历史。比较长,一共六部需要不少耐心啊《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帝国烽烟》。故事讲述战国时代的秦国经变法而

  • 祖国在我心的小故事五十字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掀开摞摞发黄的历史,在白骨累累的中国近代史上我们看到一个个举着明晃晃钢刀的刽子手,一只只满口鲜血的吸血蝙蝠,一头啮着血淋淋心肺的豺狼,一群群叼着头颅的鹰犬和一淌淌鲜艳刺目的血!这是民族的耻辱。让受苦受难,受辱受虐的中国人的血不再白流,是老一辈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他们奇迹般地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

  • 描写战斗场面的词语的和历史故事的成语(4个字的)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血流飘杵.尸横遍野.枪林刀树.龙虎跳.龙战虎争战鼓雷鸣千军万马浩浩荡荡白刃相接枪林弹雨金鼓连天势如破竹腥风血雨硝烟弥漫赤膊上阵硝烟滚滚战炮轰鸣短兵相接枪林弹雨硝烟弥漫战鼓雷鸣千军万马浩浩荡荡白刃相接枪林弹雨金鼓连天势如破竹腥风血雨硝烟弥漫生死肉搏战鼓雷鸣天昏地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烽火连天气势磅礴危机四

  • 成语"卧薪尝胆"说的是哪个人物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这是越王勾践的故事!公元前496年,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因小怨而爆发了一场战争!年轻的越王勾践以范蠡为军师,使吴军大败,年老的吴王也因伤重而亡!年轻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发誓消灭越国。三年后,夫差率领雄兵攻伐越国。双方交战后,越败吴胜,吴国大军攻至越都会稽。文种买通离间吴国大臣伯与夫差极力周旋,终于让

  • 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打草惊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