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很多故事都给我留下深刻的烙印,并深深地打动我,但最打动我的还是关羽的“身在曹营心在汉”。
曹操攻陷徐州,刘备、张飞各自逃散。关羽失守下邳,被困土山,孤立无援。在陷入绝境之际,关羽成功逆袭,上演了一幕绝处逢生的活剧。
首先,他做出了正确抉择。当时的处境,关羽战则必亡,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可投降又决非关羽的选项,在他的字典里决没有”投降“二字。在看似非此即彼的选项中,关羽做出了”降汉不降曹“的决定,也是唯一正确的决定。如此,既可保全自己和刘备家小的性命,又不失自己的名节,可谓一举两得。虽然曹操独揽朝纲,降汉实际就是降曹,但在当时,没有更好的选择。留得七尺之躯,为日后的千里寻兄、过关斩将埋下伏笔。
其次,他经受了诱惑与考验。为了笼络关羽的人心,曹操煞费苦心,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赐他宝马美女,让他和刘备的夫人同居一室,上表加封汉奉亭侯,手段无所不用其及。但关羽在金钱名利美色面前不为所动,最后挂印封金,成就了忠义千秋的美名。
第三,他展示了才干和义气。义薄云天是关羽的名片,他蒙受曹操厚恩,在白马坡斩颜良、诛文丑,凭一己之力帮助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名扬天下,风头一时天下无二。此役,既展示了关羽超凡的才干,又彰显了不凡的义气,给自己贴上知恩图报的标签,攒足了人气。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曲折离奇,不论是褒是贬,关羽制造了脍炙人口的成语,给后人留下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三国演义》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那一段,但是让我感动的不是赵云,而是刘备的老婆糜夫人。
演义中,赵云寻到糜夫人和刘禅,可赵云只有一匹马,糜夫人为了不连累赵云,同时保存刘禅,自己投井而亡。
年轻的时候读一段就觉得赵云厉害,忠义。现在为人父母再读的时候,才发现真正生死抉择的时候,父母才是可以为孩子舍生忘死的人。正应了那就老话“初听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