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规模战争很多,其中既有战国时代的数十万大军交兵的灭国之战,也有传说中的夸大其词的战争。比如三国演义中提及的曹操举八十三万大军南的赤壁之战。
假如真的要说哪场战争动用的人数最多,而胜双方实力又有天地之别般的悬殊,但是弱势的一方反而实现了大逆转,杀得优势对手溃不成军,几乎全军覆灭的战争,那么我选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前秦与东晋之间进行的赌国运之战,如果前秦胜利了就能统一整个天下,从而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北方少数部族建立起大一统王朝的局面。而东晋如果战败了,则将在这次胜者通吃的赌博中输得干干净净!
但是尽管苻坚征调了近百万大军(以几十万步兵为主,骑兵为辅),不惜千里转运粮草,气势汹汹地一直打到了东晋的家门口。可是由于他是北方各族人民当兵的,所以他的军队人心并不稳定。不仅被的汉族士兵因为厌恶前秦而心向东晋,就是其他部族士兵也是反战、厌战的。并且其他部族的首领们也对苻坚不够忠诚,甚至怀有异志。苻坚的百万大军,也因此只剩下了阵容庞大的优势,但是军队的素质却是低下的其军心散乱的不团结、不稳定是前秦大军迅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反观东晋却能够团结一致、上下一心,其抗秦主力虽然只有八万北府兵,但是这些人可都是从北方逃到东晋的流亡农民,所以他们对前秦是切齿痛恨的。而且其将领也能与军队团结一致,所以形成了不可小视的战斗力!而苻坚却恰恰相反,他因为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而藐视东晋王朝和他们的军队,这是他的迅速失败的原因之二。
在战争发起之前,苻坚异想天开的想要迫降东晋,竟然派遣了原东晋将的朱序去劝降!而朱序当然是心向东晋的,他到了晋朝以后竟将前秦军队的现状和苻坚的进攻意图,向东晋合盘托出。于是前秦的一切军事部署便全部暴露出去了,而此后的战斗便成了明眼人打盲人东晋军队己可以利用前秦的弱点,而对其发起有针对性的进攻了!这是苻坚军队失败迅速的原因之三。
果不其然,东晋军队首次突袭就歼灭了近两万前秦军队,前秦的将领梁成也死在了乱军之中!东晋的这次攻击起到了两个效果:首先,通过这次“试水”,发现了前秦军队战斗力低下的缺点,大大提高了晋军击退强敌的信心!其次,通过这次突袭狠狠地给骄傲的苻坚以猛力一击,打得苻坚错愕不已,从此不敢再蔑视晋军!
随后便发生了人所共知的事了:东晋要求前秦军队稍微后退,以便让出决战的战场。而苻坚却认为正好可以趁晋军渡河之机,在其渡过一半军队的时候发起突袭,这样就可不费吹灰之力的歼灭他们了!于是便命令军心不稳的军队后退,然而秦军实在是太多了,于是竟将后退听成了撤退!而此时朱序又在秦军后队中大喊:“秦军败了,大伙儿赶快逃命啊!”结果导致了不明真相的秦军后队先行逃散了,后队先逃跑了,那其他人谁还肯为苻坚卖命?于是,秦军的稍微后退变成了一群乌合之众的大溃败!而这时无论苻坚和苻融如何阻拦,都无法制止部队的溃逃了!
东晋军队见时机己到,便亳不犹豫地趁机掩杀过去!结果在混乱之中不仅秦军先锋苻融阵亡,就连那坐在华丽的“云母车”上的苻坚也中了一箭,吓得他跳下云母车跨上战马就逃!这些溃军不仅要被晋军追杀,而且由于没有食物和衣服补给,导致许多士兵因为饥饿和寒冷而死去。结果苻坚拼凑的百万大军,在结束风声鹤唳的逃亡,抵达洛阳之后便只剩下约十万残兵败将了!
在这场百万前秦大军与八万东晋北府兵的较量中,苻坚不仅遭受极其惨重的损失,而且前秦也因此次失败,而导致了其部的离心离德,其政权也迅速瓦解了!而一支掌握着绝对兵力优势的军队,却被远远弱于自己的对手轻易击败,并且政权也因此而瓦解苻坚也算创造出了古代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迹”!
应该不是长平之战,是后来的秦灭楚之战人数最多。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询问手下的将军们需要多少军队才能消灭楚国,老将王翦称要60万军队,年轻的将军李信(飞将军李广的祖先)说则需要20万军队即可战胜楚国并灭亡楚国。秦始皇衡量了一下战争的整个兵力和花销之后,觉得李信提出的建议非常好,于是将老将王翦弃之不顾,而用了李信、蒙武率军20万出征楚国。
李信和蒙武分两路进攻,一路攻打河南的平舆直接攻破郢陈,现在湖北荆襄,然后挥师东进城父(安徽亳州东南),另外一路由蒙武率军攻打河南沈丘,两路秦军一路势如破竹,最后和李信会师。(秦将李信像)
楚王派遣名将项燕出战,他采取尾随战术,趁着秦军骄傲自满,偷袭秦军部队,一举击溃李信的两座大营,杀死了7名都尉。秦朝的都尉并不是小官,而是和郡守等级一样的地方军区司令,等同于现在省军区司令级别,李信率领残军逃回秦国。
王翦灭楚国之战和长平之战双方总兵力对比。王翦灭楚兵力。
史书明确记载,王翦征讨楚国要求的兵力是60万,这几乎是秦国所有的机动部队,其中还紧急征调了不少退伍的士兵和够征兵年龄的新兵,可谓是举全国之军力。
楚国面对秦军倾巢而出的情况,楚国也是举全国之力与秦军对抗,预估兵力和秦国差一些,双方总兵力在100-120万左右。(秦国灭楚主将王翦和副将蒙武像)
王翦在出兵之前为了消除秦始皇的疑虑,怕他干预前线军事行动,五次向秦始皇索要封赏,王翦的部下都害怕事后秦始皇会报复,王翦回答说:
夫秦王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於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秦王嬴政多疑,今天将秦国全部精锐交给我来统帅,如果我不多要田地、宅院为子孙考虑,秦王会怀疑我别有他图的。
长平之战兵力。
根据历史记载,长平之战后,秦军坑杀赵军40多万,具体达到45万。而秦始皇征调了河内地区(不是全国)15岁以上所有适龄人员参加决战,不是举全国之兵力,约合60万,有夸大的嫌疑。(长平之战白起和赵括图)
秦国想趁着赵国衰落之际一举消灭赵国,历史记载:
长平之事,秦军大克,赵军大破;........今王发军,虽倍其前,臣料想赵国守备,亦以十倍矣。
这是武安君白起给秦王嬴政的奏疏,声称不能发兵攻打赵国国都邯郸。注意,武安君说秦王嬴政发兵的数量是长平之战的秦军数量的一倍或数倍。秦国总人口只有400多万,如果长平之战秦军60万,征讨邯郸的兵力就是120万,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有这么多兵源。根据王翦举全国之兵力的人数60万来看,长平之战秦军最多也就30-35万。
切记紧随其后的秦军讨伐赵国首都邯郸的兵力是30万,也即是说白起长平之战初期的兵力最多在15-20万之间,后来增加到30-35万左右。
不过对秦军战斗中杀赵军5万,坑杀40万这一传统说法存在很多异议。据历史记载,秦军长平之战的军事目的是上党地区的争夺战,并不想打一场歼灭战。赵国当时也不可能为了上党地区而征调全国之兵力与秦国对战,因此赵军45万的数量也是有异议的。此外,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的墓葬坑挖掘来看,绝对没有那么大的规模。
白起擅长以少胜多,白起率领的军队以35万为最高估计,加上赵军最高估计45万,双方兵力最多80万而已。
而秦国灭楚之战,王翦的60万兵力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楚国也是倾尽全国之力,至于多少兵力没有记载。但是,王翦的60万部队坚守壁垒达一年之久才开始决战的,由此推断,项燕的楚军最少在45-50万左右,双方总兵力最少100万以上的。(长平之战形象图)
王翦灭楚之战和白起长平之战的对比。王翦破项燕率领的主力军队是击溃战、追击战,面对众多的楚军想要一举歼灭几乎是不可能的,王翦趁楚军急躁,离开营垒东移之时,派遣精锐军队击溃楚军的主力,其余部队参与追击战。
公元前223年,王翦和蒙武率军消灭了楚国,俘虏了楚国国君负刍。
白起长平之战打的是歼灭战,白起以少胜多,歼灭赵军45万人。这里面的数字也是有蹊跷的,秦国累计战功要靠人头计算杀人数量,或者阵亡士兵的耳朵、鼻子来计算的,难免有很多秦国士兵冒领军功的!
击溃追击战中阵亡的楚军比较分散,对秦军来说以伤亡较小的代价换取了最大的胜利;而白起的长平之战对秦军自身的伤害也非常大,预估秦军伤亡20万左右。
相比较而言,王翦灭楚之战秦军轻松,楚军惨败;长平之战秦赵两国军队都够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