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乐不思蜀.七步成诗.曹冲秤象.望梅止渴.木牛流马.草船借箭.暗渡陈仓.舌战群儒.偃旗息鼓.火烧赤壁.空城计.千里走单骑.七擒猛获.火烧藤甲兵.
三国演义以少胜多的故事(战争)
长板坡今天是建安十三年九月十五。刘备带了四十万百姓逃至当阳道。此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当阳道包括的范围很大,地名也有三个:中间一段叫当阳道,又名汉阳道;前面东南一段叫长坂坡;靠西北侧一个大村庄,名为霸陵村,村前有座桥叫霸陵桥。有的说“张飞喝断霸陵桥”,其实并无其事。因为曹操的军队从西北来,刘备带了百姓向东南撤.曹兵既在长坂坡中;刘备等人当然不可能还在霸陵村。所以只有张飞独当长坂桥,而喝断霸陵桥乃是讹传。靠东北方--亦即行军方向的左边,全是山峦,连绵数百里,名为景山;山上有座庙,名为养由基庙。据说,战国时楚王曾在此围猎,遇见过一只能够接箭的猿猴。楚王连发三箭,竟然都被这只猿猴接住,楚王大为惊奇,就命人把百步穿杨的神箭将军养由基请来,命他来射。此时,养由基虽然已经封箭了,但是楚王之命,岂有不从之理。只见养由基刚一挽弓搭箭,那对面的猿猴,双眼便流泪了,似乎已经知道自己性命难保。后来,果然被养由基一箭射死。这是他一生中射的最后一箭.养由基去世后.楚王就在此地为他立庙树碑,谓之“养由基庙”,待等曹操大队到后,中军帐就设在这所庙前,营头从山坡上扎下来,沿山路直扎到山套外面。因此,到时赵子龙冲营,进去容易出来犯难.简直就象鱼入罗网一样。此刻,当阳道山路之上遍地是百姓,太阳刚刚偏西,百姓已经在叫了:“皇爷哎,走不动来;皇爷哎。明天再走吧!”上午太阳升得老高才动身,现在已经要停队了。就这样每日不过十里路程。往常孔明总要命令他们再跑三里,再走二里,意思是,你们多往前面跑一步,就能多活一点时间、所谓“生在人间-刻,胜死一千年”。老百姓不理解孔明的一片好心,以为你军师反正坐了车子,我们要靠两条腿跑,有的还带了老的,抱了小的,多定半里路都不简单,你每次要叫我们再多走一会儿,那我们干脆提早点叫停队、所以一天比-天叫得早,停得早。正在此时,突然天上乌云密布,狂风骤起。大家抬头一看,原来不是乌云,乃是无数鸟雀,大到鹞鹰,小至麻雀,各种各样都有,遮天蔽日,刮起狂风。鸟群过后,重见太阳;原因是曹操的军队在后面追来,炮声响亮,鸟雀受惊而逃,越聚越多,几十里路过来,聚得不计其数。孔明心里明白,曹操先头部队迟至下半夜肯定赶到,因此传命停队。刘备-看,太阳还挺高。心想,今天军师怎么特别迁就,老百姓这么一叫.他就下令停队了?殊不知,话葛亮是准备要走了。先生想,到了这个地步,我本事再大也无能为力,一场惨败就在眼前,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吃过败仗之后怎么办。这下一步的事情需要早作安排。所以我必须先走一步。待等安好营,扎好寨,诸葛亮升坐大帐。刘备旁边坐定,文武站立两厢。孔明便问刘备:“主公,亮命关君侯前往江夏借兵怎么事到如今还不回来?”刘备想,我也正在纳闷,救兵如救火,即使是三弟张飞也都懂得这个道理,何况熟读《春秋》的二弟云长!为何迟迟不来?“军师,刘备也不知二弟何故还不回来?”孔明想,不瞒你说,是我叫他不要来的。但是,因为我现在提出要走,你肯定不放,所以只好以此为理由,以便脱身。刘备又问道:“那末军师,二弟不来,你看如何?”“亮欲亲往江夏一走,会同君侯带领人马前来接应主公。”“军帅也要前去么?”“正是。”“啊呀,万万不可!”旁边张飞也在对刘备摇手:“不要放他跑,要死一道死!”刘备想,这倒不是我要拖人落水,只为你孔明威信最高,办法最多,你在这里,大家有根主心骨,文武都胆壮气粗的。你一走,大家心里就不踏实,士气大受影响。所以,你是千万走不得的!孔明早已料到刘备不会一下子就同意自己走的。便对玄德说:“我用兵虽好,但用兵者必须有兵,否则,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我到江夏借到兵,同时又有关将军一起前来,那样还能值曹操。如果你不让我去,等到曹兵一来,我也一筹莫展。”皇叔觉得此话也有道理,故而沉吟不语。最后一想,罢!让你走吧。你真正要变心,用绳索都系不住你的。因而问道:“军师,可要多少日期回来?”“主公,亮少则三日,多则五天。”“军师,那末三五天之中,曹兵可会到来?”孔明想,这句话倒难回答了。我现在的威信的确比较高,每一句话人家都相信的。如果说今晚三更曹兵必到,那你无论如何不肯放我走了;倘使我说曹兵今夜不会到,你们大家傅,丧失战斗意志,待等背兵杀到,毫无准备?措手不及,死伤更重。看来我只好说句模梭两可的话了--“主公,今夜曹兵料想未必会到。”--都是虚字眼。“莫非不会赶到?”刘备连忙问道。“非出。倘然曹兵杀到,主公请往东南逃生。”倘然二字又是虚拟语气,但后半句却是要紧的真话。现在大家都未在意,等到三更时分高览杀到,就想到孔明这句话了:敌人从西北来,大家都往东南逃,出了长坂坡,有一条横向的长坂河,河上一座古老的木桥便是长坂桥。张飞守在桥面上,自己人统统放过去,曹兵曹将一个都不能过桥。在张飞这样的布置下,人多活了不少。刘备又道:“那末,请军师安排一下再走。”孔明想,安排是要安排的,但只能把几个主要的人交托一下,其他的人只能让他们听天由命了。“主公放心,待亮发令部署。”孔明想,有三件事最要紧:第一桩就是刘备,败仗虽吃,但他的性命一定要保住的;第二桩是刘备的家眷,两个夫人,一个刘阿斗;第三桩是四十万百姓。虽然这些百姓肯定保不全,但是主公为了他们弄到如此地步,现在我也不得不加以考虑。照理,刘备是最要紧的人,但是在当阳的情况下,他却下降为第二位了。因为他毕竟戎马战场多年,也会动两下手,至少逃走的本事是有的。而两位主母、一个小主是既不会骑马,又不能步行,车子也跑不快。所以,要把他们列为第一位的重点保护对象。把他们交给谁呢?按理应该是张飞,因为叔叔保护嫂嫂、侄儿,礼节上可以马虎一点。但是孔明对张飞看看,你虽然拜我为师,但毕竟还太鲁莽,将主母与小主交托给你,我还有点不放心。再对站在张飞旁边的赵云看看,这支将今看来只有交给你了。但是,叫你保护主母与小主,也是有利有弊。利者,你不但武艺好,而且心细,只有你或许还能在三个人中保住一个到两个,交给别人恐怕-个也保不牢的;弊者,你是臣,他们是君,而且男女有别,礼节十分复杂,你要与主母说一句话都相当麻烦,这会给你增添许多困难。实际上,这条将令对赵云本人来说,倒也是有利有弊的,利者.通过长坂一战,子龙名震天下,虽然他本领一向很高,但不经过这一场大的激战,人家未必知道,往往都只晓得关、张两位将军。这一仗虽然打得很苫,然而今后在战场就方便得多了,一般敌将看见这而旗号,便要退避三舍。弊者,要急得他魂灵出窍,冷汗直冒,杀得他人困马乏,精疲力竭。要使曹操佩服喊好,倒也并非容易之事,自然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孔明考虑停当,拔令在手:“子龙听令!”赵云从旁闪出:“军师,末将在!”“子龙,请把手伸过来。”赵云不懂他是什么意思。走上一步,将右手伸了过去。孔明将羽扇一放,右手执令,左手握赵云的手。--握手礼在今天的社会里是极普遍、极普通的,但在一千七百多年前还不曾时行呢!统帅发令庇氪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