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历史上领导战争的优秀人物有哪些?
1、孙武(约前535—?),即以《孙子兵法》传世的孙子,史称“兵圣”,论起历朝名将军事影响,毫无疑问首推孙武,非但影响国人两千多年,且其思想已经超越军事领域成为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
孙武画像
2、吴起(约前440—前381年),战国时期卫国人,著有《吴子》一书,与《孙子》一文被后世并称为《孙吴兵法》。吴起先后协助鲁国抵抗齐国,又率魏国军队以少胜多,大败过秦军,但都受到了排挤。最后只好来到楚国被楚悼王任为相,使楚国又强大起来。但楚悼王死后,吴起竟然被乱箭射杀于楚悼王的尸体之上。
吴起画像
3、曹刿(生卒年不详),春秋鲁国人,因《左传》之《曹刿论战》成名,“一鼓作气、二鼓气弱、三鼓气衰”的典故即源于此。
曹刿论战的画像
4、赵襄子(?—前425年),春秋晋国后期,实权掌握在赵、韩、魏和智氏四家之手,以智氏最大。前455年,韩、魏、智联手攻赵,赵襄子独力支撑,又说服韩、魏倒戈,终取得“晋阳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
5、孙膑(?—前316年),齐国军事家,“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此名言就出自他之口,另外“田忌赛马”“围魏救赵”的故事皆闻名中外。前354年和前341年,在与魏国大将庞涓的战斗中,分别取得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使战国初期的超级强国魏国从此雄风不再。
岳飞、戚继光。岳家军、戚家军,历史上唯一两个以将领姓为名的军队。在古代对皇上来说可是要命的,这是一点。当然近代的毛泽东朱德等也是十分出色
像韩信,张良,白起,关羽,赵云,张飞这些都是杰出的将帅,是比较优秀的,到了近代也有很过优秀的人物,像毛泽东和朱德,还有林则徐,曾国藩这些都是将帅之材。
例如赵襄子(?—前425年),春秋晋国后期,实权掌握在赵、韩、魏和智氏四家之手,以智氏最大。前455年,韩、魏、智联手攻赵,赵襄子独力支撑,又说服韩、魏倒戈,终取得“晋阳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
1、洪秀全,掀起太平天国运动
2、林则徐,虎门硝烟的重要人物
3、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
4、朱德,南昌起义的重要人物
二、胸有成竹是写哪个历史人物
成语出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苏轼
三、古代有哪些忍辱负重的历史人物
最出名的:司马迁,受宫刑还写了史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了吴国!韩信遭胯下之辱而后能统帅雄师百万屈原被放逐而作《离骚》;
曹雪芹家徒四壁却写下了不朽的《红楼梦》;
四、囊萤照读的历史人物
晋代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典出《晋书卷八十三车胤传》:“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吴会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见胤於童幼之中,谓胤父曰:‘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五、留耕堂的三凤是指哪三位历史人物?
耕堂山门前是宽阔的、用大青石铺成的大天街(广场),大天街正对一池塘,在临近池塘两边是驻马石和8个安装旗杆的石座,这种旗杆是古时考取功名后用以竖旗褒扬的。大天街东西两边各有堵红砖墙,墙上附有彩色灰塑,内容有“双龙戏珠””、“龙凤呈祥”、“麒麟呈瑞”等,做工精细,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大天街正北面,便是恢弘肃穆而又富丽堂皇的留耕堂正门。门上为红底金字“何氏大宗祠”横匾,门两边的一副对联是:“前人修后人续享之绵绵,大宗同小宗异钦于世世。”联语表明留耕堂的修建,前后历经几十代人几百年,是为使后人生活更美好,并希望全族人同舟共济,永远和睦。正门的两扇大门由质地坚硬的木料制成,门上各绘金盔金甲的武将一员作门神,用的是我国重彩壁画的传统手法,极其鲜艳夺目。在门的两边是两个石鼓,是功名的象征。鼓座基上刻有吉祥图案,其中正面刻的是狮形瑞兽。侧面刻有“老龙教子”、“三阳启泰”等吉祥图案。大门东西两侧是各由三条石柱和木柱及金字托梁所组成的包台。前是礼台,接礼所用;后是“八音台”,迎宾唱名所用。另外、还有“出孝、“入弟”两间鼓楼,它们一起构成留耕堂的门面,已初步展现出这座古建筑的恢弘气象。
在正门最值得细心欣赏的是门顶的横梁,梁上的木雕极其调美,特别是在古建筑学上称为“驼峰”的33个三重如意斗拱,雕刻内容花样百出,或奇花异卉、飞禽走兽,或历史故事人物,无不栩栩如生。整座前门,梁、枋、斗拱共同构成了一组精美的岭南建筑艺术珍品。
进正门,一座高大的石碑坊便耸立在人们的面前,这座碑坊在古建筑学上称为仪门,属于留耕堂的二进。门额是清代著名书法家陈白沙所书“诗书世泽”的石刻,表明沙湾何氏是书香门第,历代不少人考取科举功名。碑坊由八条石柱分出三个门口,顶上红白石精刻花鸟瑞兽图案,其中有大红的玫瑰,艳丽的牡丹,洁白的菊花,雄健的猎鹰等。上檐承以木构如意斗拱,层层飘出,四面檐牙高楼,碑坊的主脊是一条用灰塑的手法雕塑出来的头西足东的七彩回龙。那彩龙正欲摆尾高飞,神态毕现,塑在碑坊顶上,充满了生气而又寓意吉祥。
过碑坊,到丹墀(大天井),回首可见,碑坊额上的“三凤流芳”四个苍劲大字。这是为了表彰沙湾何氏祖先在北宋后期考取进士的三兄弟,这三人在当时被尊称“何家三凤”而流芳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