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盖提古代战争故事?
从前,在莎车国属下的一个地方,有个名叫木哈提的部落首领,残忍暴虐。人们不堪其苦,就暗中推举一位身躯高大、具有正义感、名叫米格提的青年为首领,群起反抗。经过多年的英勇斗争,流血牺牲,终于推翻了木哈提的统治。
后来,这个部落迁移到叶尔羌河东岸的原始森林。人们打猎度日,繁衍生息,生活日趋安定。
为了纪念领导他们浴血奋战取得胜利的首领米格提,人们把这块水草丰美的地方叫“米格提”。
随着时间的推移,“米格提”就转音为今天的“麦盖提”。
传说之三:以前,麦盖提地区受巴楚王秦铁木尔管辖时,百姓不堪忍受其压迫和暴虐统治,跟随一个名叫墨客提的人奋起反抗,打死了巴楚王秦铁木尔。
从此,墨客提在群众中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后来,又有阿拉伯人艾里率众入侵,墨客提再次率众反抗,抵御外辱。在这次战斗中,墨客提牺牲了。当地群众遂以“墨客提”作为村名。
后来,“墨客提”演变成今天的“麦盖提”。
中华礼仪是古代还是现代?
简单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万物都有根,根源在于古典文明,才延伸到如今的现代文明!所以说,现代礼仪是由古典礼仪衍生而来的。想要学好现代礼仪,必将先要了解古典礼仪。
中华古典礼仪发展对于中华儿女的重要性:
中国是传承千年的礼仪之邦,3000年前,周公制礼作乐,提出了礼治的纲领。其后经过孔子和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以后,《仪礼》、《周礼》、《礼记》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经典,更是成为历代王朝制礼的基础,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深远。
华夏祖先用肢体动作传递“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的语言,这些动作叫礼。传递下来的礼仪动作,承载着祖先传给后人的话语。礼生敬,敬生情,敬情生神圣。礼生之敬,可移于工作、学习、待人,敬业、敬事、敬人、受敬,人是一流人。人失去了礼仪、仪式,也就没有了敬,凡事皆不敬,成了二流三流人。祖先的礼仪动作,先使人生敬。而反观现代礼仪中,握手只能生情,不能生敬。
中华古典礼仪几乎是一个囊括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一切典章制度以及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行为准则规范的庞大概念。在未来,中华文明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能否在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强势的本位文化,这无疑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礼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能否将它的精华发扬光大,对于本位文化的兴衰至关重要。
古代战争英语故事有哪些?
TheThreeKingdoms
三国
BattleofRedCliffs
赤壁之战
In208,ZhouYuandLiuBeiledtheirforcestofightCaoCao.
208年,周瑜和刘备领导他们的军队抗击曹操。
CaoCaoledaforceof300000toattackWu.
曹操带领300000兵力攻击吴国。
ZhouYuledtheWuforces(30000)withLiuBei’sforces(20000).
周瑜带领吴国的30000人马和刘备的20000人马。
CaoCaohadpreviouslylinkedhisshipstogetherbecausehismenweremainlycomposedofNorthernerswhowerenotaccustomedtofightingonwater;theywerealsosickafteranepidemic.
曹操在开战前就将他的船只都拴在了一起因为他的军队中大多是北方人,不习惯于水上作战,而且将士们还感染了风寒。
Inthemeantime,HuangGaifakedhimselfaturncoat,seekinggivingtopsecretofWu’sarmytoCaoCao.
同时,黄盖装作吴国的叛徒,企图将吴军的顶级机密告诉曹操。
Atthenightofthebattle,HuangGaifabricatedhisescapefromtheSouthsideoftheYangtseRiverwhereWu’scampistotheNorthsidewhereWei’sbaseis.
作战之夜,黄盖假装从扬子江南边的吴军营地溜到了北边的魏军营地。
NeartheNorthernbank,HuangGaisethistailboatonfire.
他在北岸附近点燃了自己的长尾船。
TheCaoCao’sarmada,connectedtogether,wascaughtfiredinthebayandnearlytotallydestroyed.
曹操联接在一起的舰队在河湾上着了火,几乎全军覆没。
诚信名言,故事(古代,现代)?
关于诚信的古代名言:
一、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二、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三、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四、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五、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中)冯玉祥
诚信小故事:一个士兵,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转过了几道弯,遇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径。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做军官连越野赛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满,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后到达终点,却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恩议,自己从来没有取得过名次不说,连前50名也没有跑过。但是,主持赛跑的军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赛的胜利。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过来,在岔路口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
古代.现代孝亲敬老的故事?
1、亲尝汤药刘恒
汉文帝刘恒,汉朝第5位皇帝,汉高祖刘邦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2、啮指痛心曾参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二十四孝记载了曾参啮指痛心的佳话:少年时家贫,曾参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3、鹿乳奉亲郯子
郯子,春秋时期人,春秋时期郯国国君。郯子的仁孝之德,历来为海内外称道。在我国历史上传颂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鹿乳奉亲”的美德一直被视为楷模。郯子的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关于自强的古代现代的故事?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体现中华民族团结的现代故事?
1、刘伯承元帅与彝族领袖小叶丹的结盟
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后,进入川西继续北上,决定取道冕宁至安顺场渡大渡河,而大凉山彝族聚居区则是必经之地,其中红军主力要通过的冕宁以北安宁河支流拖乌河到南垭河一线就是果基家(时称沽鸡)的地盘。
那个时候,当地的彝族人民还处于奴隶社会,由于当时的统治阶级实施反动的民族压迫政策,使得彝民对汉人十分疑忌甚至相当敌视。1935年5月20日,由司令员刘伯承、政委聂荣臻率领的红军先遣部队进入彝族区时,便遭遇当地彝族武装的袭击。
熟悉当地风土人情的刘伯承司令,真诚地把果基家首领果基约达(小叶丹)请来做客,两人谈得甚是投机。刘伯承重申了红军北上的宗旨和帮助彝族人民解除外来欺压的承诺。心悦诚服的小叶丹提出要与刘伯承结拜兄弟之盟,刘伯承爽快地答应了。
5月22日,先遣部队刘伯承司令与彝族首领果基小叶丹相约彝海边歃血为盟,结拜为生死兄弟。结盟后,小叶丹派出向导为红军带路,护送红军顺利通过了危机四伏的百里彝区,为红军取得强渡大渡河、夺取泸定桥的胜利赢得了宝贵时间,从而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叫嚣的“让毛泽东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
“彝海结盟”是红军长征途中留下的一段历史佳话,是红军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典范,是民族团结的颂歌。
2、阿布拉江穆合塔尔:徒行八千里,结亲百余家
44岁的阿布拉江穆合塔尔,出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阿扎克乡提坚村。近年来,他喜欢上了徒步运动,并且开始热心做公益。
2016年,阿布拉江用18天时间,从乌鲁木齐走到阿图什市,引起轰动。后来,他又有了一个更大的梦想从乌鲁木齐走到北京,沿途宣传大美新疆和民族团结一家亲。
经过专业的体能训练和精心准备,2017年4月8日,阿布拉江信心满满地从乌鲁木齐出发,踏上了徒步进京的梦想之旅。
8月15日下午,背着行囊、风尘仆仆的阿布拉江穆合塔尔终于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面对鲜红的国旗,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动情地说:“祖国很强大,人民很团结,中华各族人民都是一家人!只要大家更团结,祖国就会更强大!”
3、乌兰浩特火车站:“兴安民族团结第一窗”
乌兰浩特火车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多年来,车站立足于发挥好服务窗口的辐射作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努力把民族团结进步的理念传播给广大旅客和草原人民,赢得了“兴安民族团结第一窗”的美誉。
乌兰浩特火车站把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服务设施和服务环境作为服务各族旅客的重要基础,建设车站环境时,注重突出地域元素和民族元素,让当地旅客有“到站如到家”的感觉。
在加强服务的同时,车站还积极开展民族语言进车站、优质服务进站台、爱心接力进家庭、和谐共建进社区、联谊活动进牧区等“五进”服务,把民族团结理念向社会广泛传播。
4、常州西藏民族中学:让每位藏族学生在常州也有一个家
创办于1985年的常州西藏民族中学,是全国首批落实国务院“智力援藏”精神的内地西藏班(校)。多年来,该校紧紧围绕“和而不同、藏汉情融”的办学理念,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和美教育”,引领学生了解并主动接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开放包容的胸怀。
从2010年开始,学校开展了“汉藏一家亲汉藏家庭结对同发展、汉藏学生携手共成长”活动,让每位藏族学生在常州也有一个家。
如今,该活动已成为学校“藏汉情融、民族团结”德育品牌特色活动。活动开展7年来,900多位“常爸常妈”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爱着这些来自雪域高原的孩子。
5、夏民山一家:一个屋檐下的民族团结情
蒙古族的奶茶和手把肉、回族的油香和馓子、汉族的炒菜和饺子、达斡尔族的柳蒿芽汤、鄂温克族的奶干、满族的沙琪玛……错落摆开的4张餐桌上,堆满诱人的美食。
精致的回族绣花帽、华丽的蒙古袍、庄重的鄂温克袍、艳丽的达斡尔绣花坎肩……身着民族盛装的40多口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飘荡在小院的上空。
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巴彦库仁镇夏民山家的一次普通聚会。头戴回族白色圆帽的夏民山骄傲地说:“我们家由回、汉、蒙古、达斡尔、鄂温克、满共6个民族组成,45口人,三代同堂。”
多年来,这个大家庭的成员在嘘寒问暖的日常交往中,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在柴米油盐的寻常日子中,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在大大小小的家庭事务中,促进了理解与包容……夏家民族团结的幸福生活,像草原上的莫日格勒河一样潺长流。
“湖水平静,鸿雁就平安。”生活在内蒙古的人们深知这句蒙古族谚语的道理。如果说中华民族大家庭是皎洁星空,那么每一个小家庭就是闪烁其间的星辰。有了一个个像夏家一样汇聚民族团结大爱的小家庭,中华民族大家庭才能如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如吸铁石那样牢牢吸在一处。
列举抗日战争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故事?
故事太多了,数都数不清。
中条山有八百冷娃跳黄河的故事--详细情况看一下李幺傻的《十万男儿血》
淞沪会战的八百孤军坚守四行仓库的故事--去看一下小崔拍的《我的抗战--八百孤军》采访的是王文川老先生。
王铭章将军率领的川军,国民革命军一二二师,步行半年多出川抗日,徐州会战时,坚守藤县,滕县保卫战共打三天,守城部队自王铭章以下3000官兵全部殉难。城内300多名重伤员得知消息后,宁死不落敌手,或与敌肉搏致死,或互以手榴弹自炸,全部壮烈牺牲。
“虎贲’的74军57师在日军六万余人的包围中,同仇敌忾,背水一战,“以一敌八”,苦战十余日,与日寇浴血巷战,得以使援军合围,保卫住了常德。全师八千余人,仅有83人生还。
崔永元先生制作的《我的抗战》和《我的抗战2》两部,采访的每一个幸存者都是一部悲壮的故事。
5被家法惩罚的故事古代或现代?
1,《红楼梦》中小丫头坠儿偷了东西,晴雯就用一丈青扎她;凤姐逼问小丫头关于丈夫的事情时就用簪子扎她;王夫人听见丫头跟宝玉讲不雅的时候就打了丫头耳光.。
2,《水浒传》中,张大户把漂亮的潘金莲许给了丑陋的武大郎作为惩罚。
3,宫廷里为了勾心斗角常见的是私刑,比如还珠里的夹手指,用针扎.商代的时候还有各种各样的酷刑,比如进蛇盆。
5,吕后做"人彘"。彘,就是指猪,人彘是吕后对付戚夫人的一种残忍方法.把四肢剁掉,割去鼻子,挖出眼睛,用铜注入耳朵,使其失聪,用暗药灌进喉咙割去舌头,破坏声带,使其不能言语。然后扔到厕所里。
简短的古代近代现代的爱国故事?
1、屈原
屈原早年应该说算的上一帆风顺,得到了楚怀王的赏识,在楚国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使得楚国公元前342年屈原诞生于楚都丹阳,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国力争强了很多,但是由于在改革的时候损害了很多人的利益,导致在奸人的诬陷后被流放,后来国家被攻破,他感到无比的绝望,虽然有心报国,但是无力回天,只好以死明志了,于是投江自杀明志。
2、苏武
苏武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名爱国人士了,从小我们就知道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要人物,当时汉朝正在与匈奴处于微妙时期,双方为了和平相互派出使者访问对方国家。为了表示尊重,汉武帝派出了自己的得力助手-苏武。
于是苏武就带着礼物和旌节出使匈奴,本来一切都挺好的,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匈奴产生了内斗,其中还牵涉到了苏武的手下,而且被人冤枉了,于是把他捉了起来,不给饭他吃,但是苏武却靠着吃雪生存了下来,知道自己有辱使命,于是自杀殉国,但是未能成功。
单于很想收复苏武,但是苏武宁死不屈,但是单于又不能把这么重要的人才放回汉朝,于是让苏武去北海边放公羊,说什么时候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他回汉朝,于是苏武靠着吃雪和雪地的小生物度过了漫长的19年,在此期间一直都想着如何回去汉朝报效祖国,最后在高龄时期终于得愿以偿。
他本来一开始就同意匈奴单于的劝服就能过上好日子,也可以讨到一个好官位,但是他却宁死不屈,宁愿吃雪也不投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典型的爱国人士。
3、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4、邓世昌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男,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籍贯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现为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
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5、刘胡兰
刘胡兰生长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在反动的封建军阀阎锡山统治的黑暗年代,恶霸地主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刘胡兰的心灵里从小就种下了仇恨的种子。红军来了,把地主吕善卿家的财物分给了穷人。刘胡兰从红军战士孙同志讲的故事里,懂得了革命的道理。
刘胡兰渐渐长大了,为了担负家的生活重担,她和邻居家的孩子小青,一起去山里驮炭,俩人渐渐产生了爱情。日本鬼子占领了文水县,地主吕善卿又当上了村长。孙同志回到这里,领导农民们建起了农会、民兵队、妇救会,刘胡兰担任了妇救会的领导。
小青要参军了,刘胡兰鼓励他要勇敢战斗,争取入党。刘胡兰在党的领导下,组织群众反扫荡,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刘胡兰经受了严峻的斗争考验,党组织吸收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5年,日本投降,小青所在的八路军回到山西,将日本军队的武器收缴。但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小青的部队奔向了解放战争的战场。刘胡兰带领着妇救会的姐妹们送慰问品,救护转移伤员,积极支援前线。
回到村里,她听到支部书记石德辉和几十个乡亲被反动派抓起来的消息后,勇敢地参加了营救行动,把他们救了出来。但是,在转移的途中,刘胡兰不幸被捕。蒋匪军和地主吕善卿对刘胡兰严刑逼供,刘胡兰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最终,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