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介绍?
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
其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仰韶文化包括哪三种文化
仰韶文化分为三个类型,即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马家窑类型,它们分别代表了仰韶文化的早、中、晚三期。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持续时间在2000年左右,分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因首次发现是在河南省仰韶村发现,故称其为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分为三个类型,即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马家窑类型,它们分别代表了仰韶文化的早、中、晚三期。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持续时间在2000年左右,分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因首次发现是在河南省仰韶村发现,故称其为仰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