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看图写话奶奶坐在树荫下乘凉讲故事
夏天,太阳高照,万里晴空。奶奶坐在一棵杨树下,扇着扇子乘凉。
玲玲走出门,拿着一把小板凳,坐在杨树下,对奶奶说:“奶奶,您给我讲个故事吧。家里的书我都看过了,您给我讲一个吧。”
奶奶笑着说“好!我给你讲一个《三个铁匠》的故事。”玲玲说:“好!”
这个故事讲的内容是: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想知道自己王国里哪个铁匠最厉害。于是,他选出了三名铁匠,让他们做铁钉,谁做得最好,谁就能得到1200个金币。第一个和第二个铁匠把铁用高温烧软,打出来的铁钉非常尖锐,而国王只露出一点微笑。第三个铁匠却没有把铁加热,只用锤子不停地敲,做出来的铁钉一样尖锐。国王笑眯眯地说:“你最厉害!只有你能得到那些金币。”国王吩咐手下人:“取金币来!”最后,只有这个铁匠得到了应有的奖赏:1200个金币。
奶奶的故事讲完了。她问玲玲:“为什么第三个铁匠能得到1200个金币呢?”玲玲回答:“因为他不用把铁加热,就可以做出铁钉。”奶奶说:“对!做事要有创新,大家就会给你投来崇拜的目光。”玲玲点点头说:“我现在要认真洗学习,做个有创新的人!”
一篇短的语文知识小故事
楼主,您好.
我不知道您所说的语文小知识指的是什么,但下面的这几个故事对人生会有所启发,至今也一直震撼着我,希望你会喜欢吧.
(一)
英国皇家海军有一次招考雇员,口试题目为:在一个大风雪的夜晚,你开着一辆车,经过一个车站,有三个人在等车。一位是快病死的老太太、一位是救过你命的医生、一位是你梦寐以求的情人。你会载哪一位?说明你的理由。
载老太太,因为救人第一?
载医生,因为知恩图报?
载情人,因为可能一辈子再也碰不到?
二百多位应征者,录取的那位没有申论说明,只有答案:“把车钥匙给医生,让医生载老太太去医院,我留下来陪梦寐以求的情人等车。”
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这是最好的答案,但是居然没人能事先说出同样的答案。是因为我们思维习惯受限制?还是因为我们把持原有的利益,不愿放手(没想过要放弃自己的车)?
(二)
上初中时,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最后,兔子终于逃脱了。故事讲完后,老师问:“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吗?”我们说:“兔子不会爬树。”,“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还有哪?”老师继续问。直到我们再找不出问题了,老师才说:“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里去了?”
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也会被途中的细枝末节和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分散精力,扰乱视线,以至中途停顿下来,或是走上岔路,而放弃了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标。不要忘了时刻提醒自己,土拨鼠哪去了?自己心目中的目标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