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敦煌有关的历史人物?
提起敦煌学,就不得不提到两位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人物,王道士与斯坦因。一位是因战乱动荡远游到敦煌的道士,却因对石窟的保护囿于此地一生;另外一位是西方名声鹊起的学者冒险家,因为对石窟艺术的向往,多次深入欧亚腹地,发掘了被历史埋藏的宝藏。
关于王道士,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王圆(1849-1931)湖北麻城人。本名王圆,一作元录,又作圆禄。家贫,为衣食计,逃生四方。清光绪初,入肃州巡防营为兵勇。奉道教,后离军,受戒为道士,道号法真,远游新疆。约光绪二十三年(1897)至敦煌莫高窟,登三危山,发现莫高圣境,感慨万千,急呼“西方极乐世界,乃在斯乎”。于是一夜之间,这个本应信奉道教的太上老君弟子,开始了为释迦牟尼效犬马之劳的一生。
二、敦煌有什么名人故事?
一、难兜靡:乌孙国国王。秦末,大月氏向居留在敦煌一带的乌孙发起攻击,最后乌孙战败,国王难兜靡战死,残部逃往匈奴,大月氏控制了敦煌一带。
二、冒顿:(?—前174),秦末汉初匈奴单于。公元前209年杀其父头曼自立,有战士号称三十万,东灭东胡,并发兵敬销改向西攻击占据河西走廊的大月氏。大月氏战败,其残部被迫西迁到伊犁河流域,匈奴控制了敦煌与河西,威胁新建立的西汉政权。
三、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河东平阳人。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春,汉武帝派其出击河西匈奴。率万骑从陇西出发,翻越祁连山,在皋兰山下大败匈奴,杀死、俘虏敌军八千九百六十人。同年夏,再率大军攻进祁连山,斩杀、俘虏匈奴三万余人。经过这两次战役,控制河西西部的昆邪王当年秋杀驻守河西东部的休屠王,率部众四万余人降汉。河西正式归入汉朝版图,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元狩四年,又和卫青共同击败匈奴主力。他先后六次出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亮判
四、窦融:(前16—62),字周公。西汉末、东汉初扶风平陵)人。新莽末,为波水将军,继降刘玄。时中原大乱,乃自请至河西为官,得张掖属国都尉。刘玄败,河西五郡共举窦融行河西郡大将军事,拥兵自保,割据河西。团结当地汉族地主和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对百姓施以“宽和”之政,鼓励各族人民从事农业、畜牧业生产,并且“抚结雄杰,怀辑羌虏”的政策,团结当地汉族地主和少数民族上层人物。使河西地区“上下相亲,晏然富殖”,经济有所发展。当时关中粮价飞涨,一石谷值万钱,而河西一石谷仅三千至四千钱。故中原“流人避凶饥者,归之不绝”。他还加强边塞防御,“修兵马、习战射,明烽隧之警”,有效地制止了匈奴的侵扰。
五、张朗:东汉顺帝时人。曾任敦煌太守。永建二年(127)斗链,西域诸国皆臣服,唯有焉耆王元孟没有归降,班勇上奏朝廷欲攻打焉耆。张朗率河西四郡兵三千人出关与班勇会师,征讨焉耆。大军分两路前行,朗从北道,勇从南道。约定两路大军会师的时间。朗军先至,派司马率军攻击焉耆军队,斩首俘虏二千余人,焉耆王被迫投降,遣子入朝诣阙贡献方物。
三、又见敦煌里面的人物是还原了哪里的历史人物、千年以前是这样的吗?
张骞,索靖,张议潮,王园,米薇,相夫公主在90分钟时间内,又见敦煌将带您步行穿越手乱1000多年前的藏经洞,2000多年前的莫高窟以及70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和浩瀚无垠的敦和慎煌学。并从敦煌悠久的历史文化中选取五个经典场景,六个线索人物,利用他们串起剧情的故事脉络,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大唐将士的金戈毕棚档铁马,宋国夫人的仪态万方,乱世曹民的苟且困惑,以及敦煌学盛名对国人情感的抚慰于酸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