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史手抄报内容: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历史故事件,历史人物均可。怎么做?

历史手抄报内容: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历史故事件,历史人物均可。怎么做?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41 更新时间:2023/12/27 17:35:01

1949年9月的政协第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所以这一天是中国的国庆节。

爱国诗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爱国故事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有人说他自不量力,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细心勘探,大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终於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50多年了,但是,他的英雄事迹和献身精神将永远鼓舞和激励我们,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不知道楼主是小学的还是初中的,如果是小学的可以做的活泼生动一点,图文并茂,多画点历史人物旁边加上简介等等,又逢双节,加上点节日的传统文化元素,这样的板报既充实活泼又能富有文化内涵。如果是初中的楼主可以在此基础上提高点档次。

国庆节的来历

讲个与国庆节有关的故事

古代的爱国人物故事

一首爱国诗

去百度图片上找一张手抄报做模板;找两个历史故事写上去就可以了,这种手抄报最简单了

十字军东征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三大战役故事简短?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1.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曹操派兵袭烧袁军粮车;又亲率精锐5000奔袭袁军乌巢(今河南境)粮屯,全歼袁军,烧毁

  • 中西方信仰追求的区别?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圣诞是西方的所谓神之子诞生日,许多关于信仰的话题又开始热吵起来。比较常见的观点是:西方人信仰神,所以有信仰,所以善良而不作恶。而中国人不信神,所以没信仰,所以作恶不善良。但这种观点显然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都站不住脚。且不说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如何如何,也不谈美国如何屠杀印第安人最后还搞个所谓的

  • 英雄事迹的作文600字?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我心中的英雄说到英雄,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作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是英雄,为寻求真理献出生命的人是英雄,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事迹的人也是英雄。而我心目中的英雄却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岳飞。岳飞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在近23年的戎马生涯立下赫赫战功。岳飞出生在汤阳县(今河南省汤阳县)。父母给他取名“飞”,

  • 读《成语故事》有感作文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成语,是我国的一种特殊的词汇,它一般以四字的为主,当然,也有六字的,如“此一时彼一时”等,也有八字的,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甚至有其他字数的。今天要说的成语,它的背面都有一个小故事,如刚刚所说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既然说到了这个词,那就给大家讲有关这个的故事吧!相传

  • 二战时的名人一战时在干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在成长!.一战时的名人那时代对于二战时的名人来说他们就是名人.所以一战时二战时的名人就在努力的锻炼自己.以一战的种种战列为自己的参考经验.慢慢的学习东西就成为了二战的名人!不分德军盟军呗?我感觉最牛逼的蒙哥马利和隆美尔。倒不是因为他们取得多大成就,而是在完全被动的情况之下还能全身而退,甚至反击成功。

  • 为什么要研究古代百姓生活?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基于简笔画视角的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图景————读王学泰先生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有感史伟锋说起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道统,并不是我们所想当然的是铁板一块,而是一张漏洞百出的铁板和一盘散沙并存,并且,这盘散沙有时会力大无比,掀起巨浪,将铁板打翻。这种局面是源自于主流社会——宗法社会,以及脱离了宗法体系的游

  • 凿壁偷光主要人物?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西汉时期的匡衡。匡衡,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人。他自幼苦读,品学兼优,在朝为官深受皇帝器重,但后来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私利,被免去官职。虽然被免去官职,但匡衡刻苦求学的精神还是传播到后世,影响深远。匡衡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凿壁偷光,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

  • 简述中国饮食文化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中国饮食发展历史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

  • 中秋往事真实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中秋节经典故事一: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

  • 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人物-李冲-的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李冲生于公元450年逝于公元498年,按照北魏的年表,他一生经历了北魏太武帝(公元451年就被宦官宗爱掐死了)、北魏南安王、北魏文成帝、北魏献文帝、北魏孝文帝(公元500年去世)共五位皇帝,但他一生真正供职的只有一位皇帝,那就是北魏的孝文帝一位皇帝了(两人的故事后面再提,现在说还不是时候)。如果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