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人物-李冲-的简介?
李冲生于公元450年逝于公元498年,按照北魏的年表,他一生经历了北魏太武帝(公元451年就被宦官宗爱掐死了)、北魏南安王、北魏文成帝、北魏献文帝、北魏孝文帝(公元500年去世)共五位皇帝,但他一生真正供职的只有一位皇帝,那就是北魏的孝文帝一位皇帝了(两人的故事后面再提,现在说还不是时候)。如果按照南朝的年表应该是要从南朝刘宋王朝宋文帝(公元504年去世)开始到南朝萧齐明帝止这两个王朝的皇帝人数共计十一位皇帝,49年换了十位皇帝,只有今天的日本首相可以媲美了,就算从李冲成年开始算起都要八位皇帝,两相比较一下哪一方更为稳定呢?虽说北魏的太武帝是被掐死的,献文帝是被迫让位的,可是南朝的这十一位有几位得了善终的还真得仔细算算。我这样说并没有贬低南朝的意思,我只是想比照一下当时的政治环境,相对于那个较为混乱的时候这一段的北朝还是稳定的。
提到这一时期的南朝,最该提一下的两件事:宋文帝的“元嘉之治”,元嘉(424-453)是宋文帝的年号,在这一时期中,由于宋文帝群臣竭心尽力,使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史书上评价这种局面是两晋和南北朝中都极为少见的。“骨肉相残”,元嘉末年宋文帝轻率的杀掉了自己的弟弟彭城王刘义康,开了刘宋王朝骨肉相残的先河,这场骨肉相残的内耗,最终毁掉了元嘉之治所取得的成果,使萧道成坐收了渔人之利,北魏政权引马长江,也使这个政权成为了千年的笑柄。对于萧墙祸起、骨肉相残,刘宋王朝不是始作俑者也不是终结者,但确是最为剧烈的。古代的君王似乎很钟爱族灭反对自己的人、背叛自己的人,对于手足也无亲情可谈,但是这种自伤元气、自灭其家的蠢事却史所罕见。
相比之下的北魏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公元423年宋文帝即位的前一年,北魏史上一位杰出君主即位(此时距离李冲出世还有27年),他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公元426北魏攻克长安,公元431年灭夏,同年北魏取得关中,公元436年灭燕,439年灭北凉,自此由公元304年开始的十六国大乱结束,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50年(这一年李冲出生),北魏进攻南朝刘宋政权,当时处在元嘉之治南朝军民同心,成功的击败了北魏军队,大伤北魏元气,北朝至此惧怕与南朝作战。太武帝、文成帝先后去世后,直到献文帝登上了帝位,北魏再没什么重大的战事发生。
公元466献文帝即位后不久野心勃勃的丞相乙浑起夺取帝位的野心,冯太后暗中制定计策,处死了乙浑,开始了她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公元467年献文帝长子宏出生,冯太后还政献文帝,亲自抚养拓跋宏,但在随后不久发生的“李弈事件”上,冯太后与献文帝母子失和,最终引发了又一场皇位更迭,一位更加年幼的天子坐上了皇位,他就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而李冲也开始真正的出场了。
李冲(450-498)北魏大臣。原名思冲,字思顺,北魏陇西郡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少孤,好交游,有气量。西凉李皓之曾孙。父李宝封敦煌公。孝文帝初年(471年)任秘书中散,掌宫廷文案,迁内秘书令、南部给事中。太和十年(486年)建议废止宗主督护制,提出均田制、三长制,孝文帝采纳,实行三长制,以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党,各设一长。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又建议颁行新的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多占民户,限制宗主贪污中饱,以增加政府收入。北魏国力大增。继迁中书令,赐爵陇西公,极受恩宠,孝文帝不直呼其名而称中书。孝文帝南伐萧齐,以冲兼左仆射,留守洛阳,继迁尚书仆射。493年,北魏迁都洛阳,任镇南将军、侍中少傅,曾领将作大匠主持新都洛阳的修建工程,后病卒,谥曰'文穆'。葬于覆舟山。杜预早生李冲150多年,二人并称'李杜'。
《周生如故》南辰王的历史原型是谁?
《周生如故》南辰王没有历史原型,作者曾经表示小说与剧本都是架空历史王朝的人物,并无原型。
《周生如故》南辰王虽然没有历史原型,但随着剧情一步步的推进,深挖剧中的历史,会发现小南辰王与清河王元怿是极为相似的。
小南辰王:美人骨,世间罕见,有骨者,而未有皮,有皮者,而未有骨,而小南辰王是这世上唯一一个,兼有骨相和皮相的人。
清河王(元怿):幼而敏惠,王仪容美丽,端严若神,独绝当时,高祖(孝文帝元宏)爱之。博涉经史,兼综群言,有文才,善谈理,宽仁容裕,喜怒不形于色。
小南辰王:一心只愿国土之上再无硝烟,北陈百姓安居乐业,人间炊烟不断,千里绵延。
清河王(元怿):才长从政,明于断决,割判众务,甚有声名,竭力匡辅帝王,以天下为己任。
小南辰王:小南辰王,一生战功累累,被构陷起谋反之心,储君赐其剔骨之刑,行刑三个时辰,无一声哀嚎,拒死不悔。
清河王(元怿):正光元年七月,元V与刘腾囚元怿于门下省,诬怿罪状,遂害之,时年三十四,朝野贵贱,知与不知,含悲丧气,惊振远近,夷人在京及归,闻怿之丧,为之劈面者数百人。
剧中其他人物的原型
一、幼帝刘徽——北魏第九位皇帝元诩
剧中一开始便是惊险万分的皇帝之争,戚太后携幼子刘徽登上帝位,先后被太后戚真真、太监赵腾和大将军刘元把持权政。而太后戚真真曾被宦官赵腾软禁,之后赵腾和刘元失势,太后又重新掌权。这位幼年皇帝与北魏第九位皇帝元诩的幼时经历基本一致。
孝明帝元诩在历史上独宠潘外怜潘嫔(剧中对应姜嫔)。孝明帝还有一位妃子便是肆州刺史尔朱荣(剧中金荣)的长女尔朱英娥(剧中金贞儿),也就是剧中元诩死后又成为孝庄帝的皇后。
二、临洮王之子刘子贞——北魏第十一位皇帝元钊
剧中刘徽(对应元诩)儿子刚出生就死了,于是太后选现有皇室血脉最近的临洮王之子刘子贞(历史上也是临洮王之子元钊)登上皇位,他便是北魏第十一位皇帝。在著名“河阴之变”事件中,被尔朱荣(对应金荣)沉河。
三、太子刘子行——北魏第十二位皇帝孝庄帝元子攸
元子攸(对应刘子行),剧中最大的反派,元子攸(对应刘子行)年少时为元诩伴读,在元诩被其母胡太后毒死后,伙同尔朱荣,任其发动“河阴之变”,谋权篡位,娶尔朱荣长女尔朱英娥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