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和燕国几百年来只打了一次战争,也就是在秦王嬴政在位时的灭燕之战。
(1)列举秦末至东晋四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2)列举下面年代有关的大事。(写清序号)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公元265年赵伐匈奴公元前265年,李牧对匈奴进攻。李牧挑选出战车1千3百辆,又挑选出精壮的战马1万3千匹,勇敢善战的士兵5万人,优秀射手10万人,然后把挑选出来的车、马、战士统统严格编队,进行多兵种联合作战演习训练。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李牧让百姓满山遍野去放牧牲畜,引诱匈奴入侵。
当匈奴骑兵徒劳地发起冲锋时,赵军那数量惊人的弓箭手将密集队形的匈奴骑兵连人带马都变射了刺猬。感觉大事不妙的匈奴却无法顺利撤退,因为赵军的精锐骑兵已经从两翼包抄过来。于是一场大屠杀般的追歼战出现了,匈奴遭遇了崛起以来的第一次大败。李牧大败匈奴之后,又趁胜灭褴、破东胡,收降林胡,迫使匈奴本部远遁。[2]
齐襄王死
公元前265年,襄王卒,齐子田建立为最后一代齐王,史称齐王建。齐王建懦弱无能,胸无大志,一切国家大事悉决于君王后,君王后听政掌权,谨小慎微,勉强维持局面。《战国策齐策》:“君王后事秦谨,与诸侯信,以故王建立四十有余年不受兵。”鲍彪在注释中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而齐国也乐得暂时安宁,因此齐国事秦谨慎,这只是没有明白秦国的计策而矣。”至于说齐“与诸侯信”恐怕未必然是这样。[3]
吕不韦从政
公元前265年,吕不韦到赵国都城邯郸做生意,遇见了做为赵国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异人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秦昭王的孙子,异人的生母夏姬不受宠爱,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异人又排行居中,倍受冷遇,被送往赵国当人质。身处异国,处境自然很危险,秦国又多次进攻赵国,所以,赵国对异人很冷淡,异人的生活极其拮据。吕不韦见而“怜之”,并以生意人的眼光看待异人,认为“此奇货可居”,决定用金钱帮助异人谋取王位继承人的资格。为此,吕不韦曾回家和父亲商议,他问父亲“耕田能获几倍利?’父亲回答说:“能获十倍利。”又问“经营珠玉又能赢几倍的利?”回答说:“能嬴百倍的利。”再问“帮助立一个一国之主,能赢几倍利?”父亲说:“能赢无数的利。”吕不韦因而得出结论,“现在努力耕田,不见得能吃饱穿暖,而帮助立一个国君,得到的益处,则可以传之后世,这种有大利可图的好事,值得去做。”从此,吕不韦弃商从政,由商界进入政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4]
280年公元前280年,楚国被迫割上庸(今湖北竹溪东南)及汉水以北地给秦。
公元前280年,秦赦罪人徙南阳(今豫西南及鄂西北一带),以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
公元前280年,楚国为了摆脱秦从巴蜀方面的威胁,举兵沿江而上,攻旧巴国,占领了枳(今四川涪陵东)。楚攻巴取积,是重大的战略行动,也是楚国抗秦的一大胜利,引起了各国的关注。
公元前280年,秦将白起率军攻赵,取光狼城(约当今山西高平县西),斩杀赵国三万人。秦在对赵进行军事威胁的同时,又在外交方面迫使赵国屈服。
公元前280年,司徒出武关,破巴蜀。。
公元前280年,白起顺汉水南下。拔郢都,擒楚怀王。
公元前280年,秦攻赵,取代、光狼。
公元前280年,范增出生。
公元前280年,秦置陇西郡,郡治狄道。
公元前280年,法家的著名人物韩非出生。韩非认为法治可以“利民萌,便众庶”“法不阿贵”,即法治可以保护老百姓,使大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公元前280年,吕不韦出生。
316年1、司马错灭蜀。取赵中都、西阳(安邑)
2、姬哙禅位子之
3、公元前316年,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
4、公元前316年,孟子出吊滕文公。
317年1、张仪欺魏
张仪劝说魏襄王道:“魏国地方不满千里,士兵不足三十万,地势四下平坦,没有崇关大河的险要。防军分别守卫与楚、韩、齐、赵接壤的边界,用来扼守要塞的不过十万人,所以,魏国历来是厮杀的战场。各国约定联合抗秦,在洹水结盟,作为兄弟之邦互相救援。然而同一父母的亲兄弟,有时还为争夺钱财互相残杀,各国之间,想靠反复无常小人苏秦的一番伎俩,就结成同盟,明显是不足恃的。大王您不与秦国结好,秦国就会发兵进攻河外,占据卷县、酸枣等地,袭击魏国,夺取阳晋。那时,赵国不能南下,魏国也不能北上,南北隔绝,就谈不上联合抗秦,大王您的国家想避免危险也不可能了。所以我希望大王您能深思熟虑,拿定主意,让我辞去魏国相位,回秦国去筹划修好。”魏王于是背弃了联合抗秦的盟约,派张仪前往秦国去求和。张仪回到秦国,再次出任国相。
2、秦国在鱼大败韩国军队,杀死八万人,于浊泽俘虏韩军大将和申差。各国震惊。
3、鲁国鲁景公其子姬旅即位为鲁平公。
4、公元前317年,陈轸建议楚王“起师言救韩,命战车满道路”。
383年
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当时中国北方的前秦欲灭南方的东晋,并于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420年
南朝宋建立南朝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