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秦国攻打燕国几次?

秦国攻打燕国几次?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452 更新时间:2023/12/18 3:50:22

秦国和燕国几百年来只打了一次战争,也就是在秦王嬴政在位时的灭燕之战。

(1)列举秦末至东晋四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2)列举下面年代有关的大事。(写清序号)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公元265年赵伐匈奴公元前265年,李牧对匈奴进攻。李牧挑选出战车1千3百辆,又挑选出精壮的战马1万3千匹,勇敢善战的士兵5万人,优秀射手10万人,然后把挑选出来的车、马、战士统统严格编队,进行多兵种联合作战演习训练。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李牧让百姓满山遍野去放牧牲畜,引诱匈奴入侵。

当匈奴骑兵徒劳地发起冲锋时,赵军那数量惊人的弓箭手将密集队形的匈奴骑兵连人带马都变射了刺猬。感觉大事不妙的匈奴却无法顺利撤退,因为赵军的精锐骑兵已经从两翼包抄过来。于是一场大屠杀般的追歼战出现了,匈奴遭遇了崛起以来的第一次大败。李牧大败匈奴之后,又趁胜灭褴、破东胡,收降林胡,迫使匈奴本部远遁。[2]

齐襄王

公元前265年,襄王卒,齐子田建立为最后一代齐王,史称齐王建。齐王建懦弱无能,胸无大志,一切国家大事悉决于君王后,君王后听政掌权,谨小慎微,勉强维持局面。《战国策齐策》:“君王后事秦谨,与诸侯信,以故王建立四十有余年不受兵。”鲍彪在注释中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而齐国也乐得暂时安宁,因此齐国事秦谨慎,这只是没有明白秦国的计策而矣。”至于说齐“与诸侯信”恐怕未必然是这样。[3]

吕不韦从政

公元前265年,吕不韦到赵国都城邯郸做生意,遇见了做为赵国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异人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秦昭王的孙子,异人的生母夏姬不受宠爱,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异人又排行居中,倍受冷遇,被送往赵国当人质。身处异国,处境自然很危险,秦国又多次进攻赵国,所以,赵国对异人很冷淡,异人的生活极其拮据。吕不韦见而“怜之”,并以生意人的眼光看待异人,认为“此奇货可居”,决定用金钱帮助异人谋取王位继承人的资格。为此,吕不韦曾回家和父亲商议,他问父亲“耕田能获几倍利?’父亲回答说:“能获十倍利。”又问“经营珠玉又能赢几倍的利?”回答说:“能嬴百倍的利。”再问“帮助立一个一国之主,能赢几倍利?”父亲说:“能赢无数的利。”吕不韦因而得出结论,“现在努力耕田,不见得能吃饱穿暖,而帮助立一个国君,得到的益处,则可以传之后世,这种有大利可图的好事,值得去做。”从此,吕不韦弃商从政,由商界进入政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4]

280年公元前280年,楚国被迫割上庸(今湖北竹溪东南)及汉水以北地给秦。

公元前280年,秦赦罪人徙南阳(今豫西南及鄂西北一带),以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

公元前280年,楚国为了摆脱秦从巴蜀方面的威胁,举兵沿江而上,攻旧巴国,占领了枳(今四川涪陵东)。楚攻巴取积,是重大的战略行动,也是楚国抗秦的一大胜利,引起了各国的关注。

公元前280年,秦将白起率军攻赵,取光狼城(约当今山西高平县西),斩杀赵国三万人。秦在对赵进行军事威胁的同时,又在外交方面迫使赵国屈服。

公元前280年,司徒出武关,破巴蜀。。

公元前280年,白起顺汉水南下。拔郢都,擒楚怀王。

公元前280年,秦攻赵,取代、光狼。

公元前280年,范增出生。

公元前280年,秦置陇西郡,郡治狄道。

公元前280年,法家的著名人物韩非出生。韩非认为法治可以“利民萌,便众庶”“法不阿贵”,即法治可以保护老百姓,使大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公元前280年,吕不韦出生。

316年1、司马错灭蜀。取赵中都、西阳(安邑)

2、姬哙禅位子之

3、公元前316年,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

4、公元前316年,孟子出吊滕文公。

317年1、张仪欺魏

张仪劝说魏襄王道:“魏国地方不满千里,士兵不足三十万,地势四下平坦,没有崇关大河的险要。防军分别守卫与楚、韩、齐、赵接壤的边界,用来扼守要塞的不过十万人,所以,魏国历来是厮杀的战场。各国约定联合抗秦,在洹水结盟,作为兄弟之邦互相救援。然而同一父母的亲兄弟,有时还为争夺钱财互相残杀,各国之间,想靠反复无常小人苏秦的一番伎俩,就结成同盟,明显是不足恃的。大王您不与秦国结好,秦国就会发兵进攻河外,占据卷县、酸枣等地,袭击魏国,夺取阳晋。那时,赵国不能南下,魏国也不能北上,南北隔绝,就谈不上联合抗秦,大王您的国家想避免危险也不可能了。所以我希望大王您能深思熟虑,拿定主意,让我辞去魏国相位,回秦国去筹划修好。”魏王于是背弃了联合抗秦的盟约,派张仪前往秦国去求和。张仪回到秦国,再次出任国相。

2、秦国在鱼大败韩国军队,杀死八万人,于浊泽俘虏韩军大将和申差。各国震惊。

3、鲁国鲁景公其子姬旅即位为鲁平公。

4、公元前317年,陈轸建议楚王“起师言救韩,命战车满道路”。

383年

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当时中国北方的前秦欲灭南方的东晋,并于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420年

南朝宋建立南朝的开始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求你啦,关于战争的感人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圣诞夜休战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他发生在1944年圣诞夜。靠近比利时边境的德国亚尔丁森林区有间小木屋,住着一户人家,娘儿俩是为了逃避盟军轰炸才躲到这儿来的。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母亲慌忙吹熄蜡烛,打开了门。门外站着头戴钢盔的士兵,身后还有一个人躺在地上,血染红了雪。其中一人操着听不

  • 谁知道特级英雄扬根思的事迹?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1945年6月上旬,国民党军已占领新登、临安两城,并兵分三路向孝丰城进逼,新四军与国民党军兵力相差悬殊,新四军不断后撤,国民党军急于求成,以致分兵冒进。新四军与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作战中,杨根思奋勇当先,用两枚手榴弹炸掉敌人重机枪扼守的哨口,为新四军开辟了进攻道路,被评选为团战斗模范,杨根思也第一次立了

  • 5个关于战争的英雄故事。要简短?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红军强渡大渡河,红军飞夺泸定桥,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飞身堵枪眼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非常类似。从189年到589年,中国分裂了大约400年。这期间,只有西晋实现了短暂的统一。其他最接近统一的就是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在淝水之战前,苻坚已经统一了中原,征服了大漠和西域,只差东晋了。可惜,当

  • 举出中国古代战争以少胜多的例子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牧野之战柏举之战肥水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兖州之战太原之战巨鹿之战史书《左传》经典战例:肴之战《史记》经典战役:项羽战章邯垓下之战韩信背水一战等24史都有比较经典的战例记载。都既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又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诗歌《诗经》有经典作品“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等。后世有三曹作品、《木兰词》《十五从军

  • 韩国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新罗时代的金庾信,高丽时代的李奎报,朝鲜时代的世宗王,闵妃,金弘道,申润福,李粟谷,李陶山,李舜臣,黄真伊,申师任堂,还有日战时期的金素月,柳宽顺,金九,等等。历史上没有剧中金信这个人,金信的历史原型像是朝鲜历史中的崔莹(音译)将军,以及《三国志》里面关羽一样的“神”。崔莹生平简介:崔莹(1316年

  • 中国古人用火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钻木取火约在6000千余年前,燧人氏时代,人类还处于蒙昧阶段,燧人氏偶然发现啄木鸟用尖长的嘴在树木身上小窟窿里找虫子吃,由於虫钻得深,啄木鸟嘴巴够不上,只好用尖硬的嘴去钻,不料却钻出浓烟火种。燧人氏受到这个启发后,人类钻木取火就从此开始了。可是,不是所有的木头(木柴)都能钻出火种,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

  • 我和我的父辈讲的都是谁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我和我的父辈》四个故事分别是吴京执导的《乘风》、章子怡执导的《诗》、徐峥执导的《鸭先知》和沈腾执导的《少年行》。其中,《乘风》和《诗》两个故事打头阵,把军事、国防上的感恩父辈与传承父辈讲述的深刻动人,《鸭先知》和《少年行》则结合平常百姓,将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以及未来世界的大科技得以展现。看完这四个

  • 谁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战役1涿鹿之战(黄帝炎帝大战蚩尤,奠定华夏民族的基础,也是中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2牧野之战(奠定周朝八百年天下)3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奠定秦统一基础)4齐魏马陵之战,孙膑围魏救赵(以巧妙运用战略战术著称,为后世军事战略典范)5巨鹿之战(项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 抗日战争英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抗日战争的英雄故事有很多比如《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王二小放牛》,《杨靖宇将军的故事》等很多。抗日战争长达14年经典故事有很多,但有几个流传最广。其一是王二小放牛,事迹见报并被谱写成歌,家喻户晓。其二是晋察冀根据地马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为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棋盘陀上抗击日军,

  • 舍己为人的童话人物?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夸父追日:夸父族首领夸父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时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躯化作夸父山。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了解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2、后羿射日:远古的时候,大地出现了严重的旱灾。炎热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晒干了禾苗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