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北宋历史的重大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详细)

北宋历史的重大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详细)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371 更新时间:2024/2/23 17:37:35

靖康之变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因而得名。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东路由完颜干离不领军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赵桓在哭哭啼啼中登上皇位,是为宋钦宗。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

扩展资料

历史影响:

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沉刺痛汉人的内心,岳飞在《满江红》[8]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中国妇女的节烈论,从“靖康之难”开始被宋代道学家所注重。因为北宋后宫嫔妃、宗室妇女全部被掳往北方为奴为娼。这个耻辱使道学家们舍弃了北宋时期重生存轻贞节的观念,转而大力提倡妇女舍生命保贞节。

由于当时的环境,这种观念也逐渐被士大夫们所接受。到了明清之际,女性殉节的贞节牌坊日益增多,在生存与贞节之间,女性们只能选择后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宋

北宋的历史重大事件有烛影斧声、澶渊之盟、庆历新政、熙宁变法、靖康之耻。

1、烛影斧声

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六月甲午,太后杜氏崩,太后生病时,与太祖、赵普立下“金匮之盟”。

定下在太祖百年之后由其弟光义继位(《宋史纪事本末》记载说“汝百年之后,当传位于光义,光义传于光美,光美传于德昭(太祖子)”)。后太祖逐渐加封光义直至“晋王”。

此间,宰相赵普一直反对光义继位,主张立太祖之子,973年8月赵普被罢相,同年9月立太祖二弟光义为“晋王”。

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招晋王赵光义议事,左右不得问。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另有记载说“好做,好做”)。

当夜,太祖驾崩,宋皇后让王继恩去叫秦王赵德芳来。但在这时,王继恩忽然叫道“晋王来了!”宋皇后见赵光义,大吃一惊!对光义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

赵光义哭着回答道:“共保富贵,勿忧也!”。后晋王光义继位,史称太宗,改元太平兴国。

2、澶渊之盟

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

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

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宋、辽之间百馀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3、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是北宋仁宗庆历年间的政治改革。宋初以来,大地主兼并土地日益剧烈,战争频发,加以契丹渝盟,军费与岁币增加,农民负担加重。

庆历时,各地陆续发生农民起义。统治阶级部分人士为克服危机,相继提出改革意见。庆历三年(1043)8月,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富弼为枢密副使。

9月,他们提出十项改革方案: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大部都被仁宗采纳,颁行全国,号称“新政”。但因新政限制大官僚大地主特权,实行时遇到强烈反对和阻挠。1045年,主持“新政”的主要官员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

4、熙宁变法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正月,宋神宗即位,立志革新,于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四月,召王安石入京,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欲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北宋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

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5、靖康之耻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经历了短短100年时间。而亡国的原因很久以来,都由王安石一个人背负着。直到近代,对王安石的评价才有了转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宋

北宋王朝大事系年表(公元960-1127年)

(一)太祖赵匡胤(在位17年)建隆(960-963·11月)

1陈桥傧变

2杯酒释傧权

3平乱镇

乾德(963·11-968·11月)

1文臣知州,京朝官知县

1收荆南、湖南

3收后蜀

开宝(968·11-976·12月)

1一攻太原(北汉)

2火箭发明

4平南汉

8收南唐

(二)太宗赵光义(在位21年)太平兴国(976·12月一948·11月)

2兴科举,始修建繁塔

3吴越归朝,陈洪进献漳泉二州

4平北汉,杨业归宋,攻辽高梁河之役

7夏州乱,繁塔成

雍熙(984·11月一987)

2始唱名赐第,梁颢是年中状元

3三路伐辽,杨业死,宋自此不攻辽

端拱(988-989)

2喻皓建开宝寺木塔,历8年始成,

另著木经

1辽始年年南下淳化(990-989)

2始每改元必铸钱

3始糊名

4始分天下为十道,王小波李顺起

4河北始种稻

5蜀乱平

至道(995-997)

3年3月太宗死,不改元

(五)英宗赵曙(在位4年)治平(1064-1067)

1夏再扰边

2濮议

3停止对夏岁赐

4英宗正月死,不改元

(六)神宗赵顼(在位18年)熙宁(1068-1077)

1王安石上书浞

2王安石正式浞

4王韶经略河西

8宋辽争界

9安石罢相元丰(1078-1085)

2苏轼贬黄州

3改定官制寄禄格

5宋夏永乐之役,是年新官制行

6复夏岁赐

7资治通鉴成书

8三月神宗死,不改元,程颢

(七)哲宗赵煦(在位15年)元佑(1086-1094年4月)

1太后听怔,新法尽罢,蜀洛党争始

2蜀洛朔三党争

3汝宫窑名噪天下,苏颂水运仪像台成

8十月哲宗亲政

9四月改元绍圣,绍述新法,得免役法绍圣(1094.4-1098.5)

2复青苗法

4贬元佑党人元符(1098.6-1100)

2夏求和,复岁赐,河决内黄全北流

3正月哲宗死,不改元,《法式》成书

(八)徽宗赵佶(在位25年)建中靖国(1101)

1苏颂、苏轼死崇宁(1102-1106)

1蔡京为相,禁元佑学术,立党人碑

2女真各部统一

3制礼作乐

4交子跌价改钱引,建宝成宫,起花石纲

5蔡京罢相,复元佑党人大观(1107-1110)

1蔡京再相,程颐

2再复元佑党人籍

3始以宦宫入进士科政和(1111-1118.10)

1马植入宋议结女真灭辽

3建保和殿(博物院),升苏州为平江府

3兴道教

4设道官、道禄、道秩,女真起兵攻辽

5金建国

6用林灵素

7徽宗称道君皇帝重和(1118.11-1119.2)

1宋使海道赴金,金使至登州通好宣和(1119.2-1125)

1金始有女真文字

2宋金和议成,方腊起V3罢花石纲

4艮岳成,金破燕京

5金掠燕京去,宋以百万贯换空城

5指南针用于航海

6金不还山后诸州

7金灭辽,西辽建立

7十月金两路攻宋,太原拒守,燕京降

7十二月金使至开封迫降,徽宗禅位

(九)钦宗赵桓(在位2年)靖康(1126-1127.3)

1正月徽宗南逃,金攻开封不利,议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索金500万银5000万、缎100万,宰相亲王为质,陈东上书

1二月金北去,四月徽宗回,惩六贼

1九月太原破,十一月金兵破开封

北宋结束

以后为南宋史

1,黄袍加身:五代后周赵匡胤在陈桥兵变,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帝

2,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此次事件史称“杯酒释兵权”。

3,靖康之耻: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在城内搜刮数日,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后北撤,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灭亡。又称靖康之难、靖康之祸和靖康之变。

靖康之耻中华民族的永久耻辱

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在城内搜刮数日,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后北撤,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灭亡。又称靖康之难、靖康之祸和靖康之变。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七年级下册历史宋代的代表人物有哪几个人他们的代表作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宋代名人主要有: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宋仁宗赵祯、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s名臣:赵普、寇准、吕端、包拯、文天祥名将:杨业、杨延昭、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文人: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范仲淹、曾巩、李清照、辛弃疾、陆游其他:沈括、毕升、曾公亮、朱熹、张载反面:张邦昌、秦桧、高俅、蔡京

  • 兰州古时候叫什么名字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兰州古时候名字:金城。据说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瞟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在河口西南侧北渡黄河,西征河西匈奴。后来归途,因当年筑城时挖出了金子而名金城;另一种说法是现在的兰州古时位于京城长安之西,为五行中“金”字。以“不谨萧墙之患,而固金城于远境”一语,言城池之永固,曰“金城”,古代时是扼守西

  • 亚文化名词解释?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亚文化:又称集体文化或副文化,指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指在主文化或综合文化的背景下,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一种亚文化不仅包含着与主文化相通的价值与观念,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与观念。亚文化:又称集体文化或副文化,指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

  • 中外著名 中外著名 中外著名艺术歌曲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帕瓦罗蒂的赞酒歌、我的太阳、今夜无人入眠佟铁鑫的夕阳红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莎拉布莱曼的毕业生胡松华的敖包相会、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波切利的再见时刻歌剧猫中的《回忆》国际歌属于真实的历史故事.中外战争纪实属于纪实文学类的历史故事。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可以有一定的虚构性,但对虚构还有一定的限制。具有及

  • 请说一些名人小时候悲惨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康熙呀,刚出生,出痘,差点死掉,留了满脸的麻子,过了不多久,娘也死了,六岁时,老爹顺治死了。和婆婆孝庄相依为命。苦啊。高尔基,小时候生了病,流感还是什么,他老爸陪他,结果老爸染病,死掉了。家里穷,回外公外婆家寄居,外公自私无比,不喜欢他,就挑他毛病,母亲嫁人,继父不喜欢他还打他母亲,没多久母亲难产死

  • 表达重新做人的歇后语?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洗心革面【解释】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出处】《周易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周易革》:“君子豹变,小人革面。”《抱朴子用刑》:“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示例】除非它真能放弃传统意识,完全~,重新做起。◎闻一多《神话与诗文学的历史动向》【近

  •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哪几大方面?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中华传统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组成。传统文化不仅思想深邃圆融,内容广博;更重要的是,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高扬道德,为国人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及最终的精神归宿。儒家以

  • 党姓名人堂?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有党怀英。近现代有党峰、党维榕、党伯弧、党仲昆、党昊、党子刚、党进贤、党光华、党建芳等。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

  • 如何评价历史中的人物?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讲述历史离不开历史人物。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并不否定领袖、英雄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一些杰出的历史人物,往往会对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发生重大影响,因此,他们才会青史留名,流芳千古。如果排除他们,无视他们所起的历史作用,那么历史也就不成其历史。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事求是

  • 宅的定义宅的类型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宅文化由日本流传至中国,在中国发生了形式上的变化,产生了概念上的区别,并由此延伸出纯宅、虚无宅等实为家里蹲的伪宅群体。而中国的宅文化与日本的宅文化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定义模糊,一个定义清晰。究其根本原因是宅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尚流于表面,于网络口口相传的宅定义皆为中国式基本概念,其特点为定义不清晰,分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