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唐太宗时期,唐使王玄策因天竺无礼,在吐番等国帮助下,率兵灭掉并占领天竺(印度),后退走。唐朝与吐番的战争经常发生,从吐番立国到瓦解一直不断,并不像历史教科书书上所写的“汉藏友好和平相处”那样。
宜兴历史上有什么战争?
岳飞抗金现在还有当年岳飞弄的岳堤以及其他的
在人类历史上可有没有发生战争的日子
那看你对战争的定义了,两个人打架算不算战争?村和村闹矛盾算不算战争?有些时候没有战争是在准备战争。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哪个朝代
什么朝代的都有,因为蒲松龄写聊斋的时候也是听人家说故事写的,当然,人家说的故事就无从考究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很多,像辛十四娘啊,细猴啊,红玉,叶生,啊,等等一般是当时的,也就是清朝,而其中有一篇叫窦氏很多窦氏窦娥冤的细节,所以可以说给蒲松龄讲故事的那个人说得是元朝的故事,还有,一篇叫做催猛的义气文章就注明了年代,不死清朝的,而像无头案,说得就是宋朝的,都有,不过,写实的肯定是清朝的,挺丰富的,又容易读懂,慢慢品味,而且篇篇宝典,字字金。仔细琢磨,其实是写当时的故事,因为清朝文字狱非常厉害,所以,蒲松龄只能借助写鬼狐花妖来发泄当时的现实。
秦统一六国时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秦始皇继承祖辈基业,而且发扬光大,在秦始皇手下,有一批很有才干的文臣武将,文臣如谋士李斯和尉缭,善于间谍活动的姚贾和顿弱,武将则有蒙恬、蒙武、王翦和王贲。
秦始皇用“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前后用了十年的时间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时间/都城/君王:最先灭掉的是韩国(国都:新郑),秦王十四年,即公元前233年,韩国割地称臣,也没能挽救败亡的命运。
三年后(公元前230年),秦国俘虏了韩王,灭掉了韩国。公元前229年秦国攻打赵国(国都:邯郸),前228年俘虏了赵王,赵灭。公子嘉逃到了代郡,称代王。
到秦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代王也被俘,赵彻底灭亡。
在秦王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王翦领兵攻燕。在易水西面秦兵打败了燕、代联军。攻占了燕国(国都:蓟城)。
燕王向辽东方向出逃。
后来,燕王只得杀死了曾经派荆轲刺杀秦王的太子丹,把他的头献给秦军求和。
到秦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燕国最后的一个王喜被俘获,燕国也被灭了。公元前225年,魏国(国都:大梁)也被秦军灭掉。
秦王二十三年,攻打楚国的秦军因为兵力太少,被楚军打败。
秦王又派老将王翦出征,并听从他的建议,给了六十万重兵,结果,王翦用了三年时间,终于拿下了楚国(国都:郢)。最后灭掉的是齐国(国都:临淄)。
在秦国先后对其他五国用兵时,齐国不但袖手旁观,而且和秦国结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前途和其他五国一样。
因此,齐国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
等到秦王二十六年,五国都被灭掉后,齐国这才派兵准备抵御秦国,并和秦国断交,但为时已晚。
秦国大将王贲在最终灭掉燕国后,领兵大举南下,一战俘获了齐王。至此,在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十年统一了中国。决定性战役: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国拉开了与赵国长平之战的序幕。战争经过了上党归赵,廉颇与秦坚壁对垒,秦将白起使反间计,使赵孝成王撤换了战争经验丰富的赵国名将廉颇,而启用了善于“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的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
在长平一带双方摆开了决战的架势。
赵括一到长平,就改变了廉颇原定的战略,反守为攻,主动攻击。
白起装着败退,诱赵军深入,尔后断赵军退路,将赵军分割包围,然后吃掉。
赵军被围40天,粮绝无援,奋力突围,伤亡很大,没有成功,赵括本人也中箭身亡。
赵军45万人被俘,被秦军全部坑杀在长平一带。尸骨遍野,头颅成山,血流成河,成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最为残酷的杀害战俘的一次战役。此次战争,秦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此次战争对于研究战国晚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变革兴衰以及秦统一中国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