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濡须口是东吴的地盘吗?

濡须口是东吴的地盘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712 更新时间:2024/2/23 11:36:28

濡须口是东吴的地盘从东吴在濡须坞建立后的军事防御,浅谈对东吴与曹魏之间的战争影响

赤壁之战后,形成三国雏形,后期的军事对抗主要在蜀魏之间,有汉中之战;或是吴蜀之间,有夷陵之战,很少有人注意到曹魏与东吴之间的战争,因为这两国之间的实力相差很大,而东吴的孙权多次向曹魏请降称臣,所以人们习惯的忽略这两国之间战争。

其实曹魏和东吴也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战争,这些战争大部分发生在江北一个名叫濡须口的地方。濡须口是濡须水进入长江的入水口,在今天的安徽巢湖市无为县,是三国时期东吴与曹魏争夺最厉害的战略要地。东吴在常年在濡须山驻扎重兵,以防曹魏来犯。

东吴孙权雕像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一下东吴建立在濡须水口的濡须坞,对于东吴与曹魏之间战争的影响。

濡须坞的由来

曹操自从赤壁失败之后,也意识到了想进攻东吴,必须要有水军。在公元209年,曹操就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谯县(安徽毫县)制造战船,训练水军。

公元211年,孙权把都城由京口(江苏镇江)搬迁到秣陵(南京),他听从吕蒙的建议,在濡须水口“夹水立坞”,控制巢湖到长江的水路,防止曹魏南进,这就是濡须坞建立的来由。

濡须坞建立在濡须水口,利用地势险要,因势利导建成,属于易守难攻的之地,有很强的军事防御能力。当时,曹操命人也在河西岸的七宝山脚下立栅建营,派兵把守,与吴军遥遥相对。

曹操的第一次濡须坞之战

公元212年,曹操打败了马超韩遂等人,平定关中后,曹操决定南征孙权,带领号称“四十万”的大军南下,抵达濡须口。

濡须口的得失,关系到东吴未来的命运,直接威胁着东吴都城建邺的安危。孙权深深明白这一点,他率七万大军亲征,驻扎在濡须坞。

魏吴两军会战之初,孙权倾向于主动出击,他的部下孙瑜建议在坞濡坞防守,不要冒进。但是孙权没有采纳,还是集中兵力主动进攻,后来造成吴军后防空虚,给了曹操可趁之机,曹军趁势攻破了驻扎在濡须坞西面的吴军大营,俘虏了都督公孙阳。

十八年春正月,进军濡须口,攻破权江西营,获权都督公孙阳,乃引军还。《三国志武帝纪》

吴军遭遇大败,退守濡须坞,由主动进攻转为防御状态。

而曹操想扩大胜果,一天晚上,曹军近万人乘上油船,想乘夜偷渡到江心沙洲,被孙权的属下发现后,孙权派周泰朱然徐盛等人率本部水军围攻,倚仗着熟悉的地势和高超的水性,大败曹军,抓获俘虏三千多人,曹军还有几千人没有上岸,就因沉船落水而淹死。

正是因为濡须坞的易守难攻,才致使曹魏水军大败。后来曹军虽多次进攻,战事都不佳,两军陷入对峙的状态,双方都无法取得战争的胜利,这对于远征的曹操来说,更加不利,战争时间超长,粮草的补给就越困难,军心和士气都大受打击。

一个小小濡须坞,令深通兵法的曹操也无可奈何,只能望坞兴叹,最后不得不以撤军结束。

曹操的第二次濡须坞之战

曹操退回北方以后,手下大部分的兵力随着他回撤北方,孙权见江淮一带曹军的兵力空虚,便乘机进攻江淮,但被曹军的大将张辽率军多次击退。

正是因为孙权对江淮之地的虎视眈眈,张辽应变起来也有一些吃力,曹操在西征汉中结束以后,就率军南下,再次攻伐东吴。

孙权得到曹操南下的消息,立即组织军队驻扎在濡须坞,同时任命吕蒙为都督,主管前军战事。吕蒙看曹军前锋刚到江边,军队还未整理好,便抓住机会发动攻击,大败曹军前锋。

东吴首战告捷,大大的提升了东吴将士的士气。但这场濡须坞之战,还是延续了前一战的结果,曹魏与东吴两军交锋,互有胜负,最终又形成对峙的状态。

毕竟东吴与曹魏的兵力差距太大,两军对峙越久,对于东吴的压力越大。

孙权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向曹操请降,他派都尉徐详前去与曹操商谈。曹操鉴于濡须坞难以攻克,此战还是很难取胜,便答应了孙权的请降,派使臣前去报同意和好,两国建立盟约,重新结为姻亲。

二十二年春,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修好,誓重结婚。《三国志吴主传》

战事结束以后,曹操就率军北返,留下了夏侯、曹仁、张辽等屯守居巢。而孙权也离开的濡须前线,他任命大将周泰为濡须都督,并亲自为他在军中立威,使濡须坞的将领上下团结一心,共同防御曹军。

曹丕时代的濡须坞之战

东吴与蜀汉的夷陵之战结束后,东吴取得胜利,实力进一步增强,曹魏为了阻止孙权的实力进一步扩大,曹丕决定南征东吴。

鉴入曹操数次在濡须口进军都失败了,此次,曹丕决定改变以往的用兵习惯,兵分三路南伐东吴,当然,濡须口也是其中一路的重要战场。

公元222年,曹丕令大将军曹仁进军濡须。孙权得到军报后,立即调兵遣将,积极应战,命裨将军朱桓为濡须前线的主帅。

曹仁先派蒋济伪装成主力攻打羡溪,想以此将濡须坞的吴军调出,等濡须坞的兵力空虚之后,再派兵攻打濡须坞和中洲。

朱桓果然中计,当他探到曹仁派兵攻打羡溪,立即调兵支援羡溪。援兵刚走,就得到曹仁攻打濡须坞的情报,朱桓马上派人去追赶援兵,东吴的军队还没有回来,曹军已兵临城下。

当时,濡须坞只有五千士兵,防守空虚,众将都很惊慌。朱桓临危不惧,为鼓舞士气,他详细地分析了魏军的弊端,以及吴军的优势,得出吴军必赢的结论,稳定了军心。

随后朱桓积极的部署应敌方案,决定示弱于曹军,诱曹仁来攻打。

这回,曹仁又上当了,他让儿子曹泰攻打濡须坞,又派将军常雕率诸葛虔、王双等人偷袭中洲。

朱桓分兵攻打常雕等军,自己又亲自在濡须坞抵御曹泰,击退了曹泰在濡须坞的进攻。而曹军进攻中洲的常雕等人,全军覆没,将领常雕被杀、王双被俘,东吴大获全胜。

至此,曹丕在濡须口这一战中的进军,大败而归。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曹军无法攻破濡须坞,就无法控制江北的入江水口,就拿不到魏吴之战的主动权。

综上所述,濡须坞的建立,增强了濡须水口的防御,影响了东吴与曹魏数年的战争,使强大的曹军不能前行一步,保卫了东吴都城建邺的安危,保护了江东百姓的生命安全,促进了东吴经济的繁荣。

谁也未曾想到,一个小小的濡须坞,屹立在江岸,却维护东吴半个世纪的稳定格局。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有名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赤壁之战三国时期曹操统帅水路大军号称八十万进犯东吴孙权只好联合刘备共同抗敌最后诸葛亮周瑜i等众将领用火攻之计在赤壁火烧曹操战舰打败敌军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长勺之战,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雁门之战,长平之战,巨鹿之战,还秦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复台之战,这是中国古代十大著名战役以少胜多?

  • 战国小英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孙叔敖是战国时的小英雄。孙叔敖少年时家境贫寒,母子相依为命,苦度荒年。十三岁的孙叔敖,有一次上山砍柴,在茂密的草丛中。遇见一条大蛇,长着两个脑袋。此巨毒蛇比鹅蛋还粗,好几尺长。孙叔敖逃跑下山,他思忖:曾听乡里人传说人见双头蛇要被毒死。可是,自己逃跑下山,也免不了一死。此双头毒蛇依然存在,乡里人再上山

  • 四面楚歌 围魏救赵 卧薪尝胆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四面楚歌;秦末项羽和刘邦争霸,2人经过几次战争之后,达成鸿界条约,后大家各自领兵回家,刘邦乘项羽放松警惕,采用大将韩信建议带病追击。项羽大败,被刘包围,刘为分散项军心,晚上叫士兵唱楚歌。(项羽等人都是楚人)军心大散。围魏救赵: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魏主将带兵攻赵,围赵都。赵派人向齐求救。齐军士孙邴献技。

  • 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战争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1。牧野大战周武王灭掉商朝2。长平之战从此六国无力抵挡秦国3。巨鹿之战从此秦朝无力抵挡起义军4。官渡之战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5。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6。肥水之战前秦政权迅速瓦解7。郾城大捷岳家军痛击金军主力,收复大片失地8。萨尔浒之战后金从此取得对明作战的主动权9。平型关大捷打败日军不可战

  • 宋朝时南方战乱较少北方曾出现哪些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太原之战,雁门关之战,澶渊之战,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砦之战,东京保卫战、想不到,他真的很衰,赤壁之战曹操惨败,诸葛亮指导刘备的战略就是去夺长沙、零陵等郡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马恩河战役”海上“日德兰海战”蔡锷所部刘云峰梯团于1916年1月17日与川南镇守使伍

  • 你心目中的最好看的谍战剧前十部都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我心中的经典只有六部,那就只列这六部吧,剩下的可能也有杰作,不过应该都不能算是经典。1、潜伏,几乎不用思考,排第一的一定是它。这部剧的成功,演员就不用说了,编剧起了很大的作用,节奏把握的非常好,每一集的开始都有一个小悬念,接近解决时再有一个大悬念,前几集就埋下的伏笔,一直到最后才用上,设计非常巧妙。

  • 抗战经典简短小故事5篇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那么你知道在抗战中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抗战经典简短小故事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更多抗战相关内容推荐↓↓↓抗日战争历史资料中国抗日战争详细过程抗日战争十大经典战役经典抗日战争电视剧23部抗战小故事

  • 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著名抗击外来入侵的战争,是那三次?其中典型并以身殉国的著名人物净谁?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你好,我个人认为是中日甲午战争、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典型以身殉国最典型的应该算是邓世昌吧(毕竟殉国和那些死于特殊任务的烈士性质不太一样)以少胜多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①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

  • 禹州城隍庙的传说?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禹州城隍庙供奉的城隍爷是明代五朝元老马文升。据传马文升在城隍庙附近上学,上学路过城隍时,城隍爷必定起身对马文升施礼,这种怪异引起路人的指点而传到马文升耳中,马文升感觉不妥就开始上学绕道走。时间久了城隍爷见不到马文升不能施礼而怕会遭上天怪罪,就托梦给县太爷说出所虑,县太爷就在城隍庙前砌一堵墙。马文升上

  • 伯牙钟子期除了伯牙鼓琴之间还有哪些深刻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管仲与鲍叔牙的典故鲍叔牙自青年时即与管仲交,知管仲贤。管仲、鲍叔牙多年友善,叔牙深知管仲有非凡的治世才能,始终如一地礼让、尊重、信任。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成语“鲍子遗风”、“管鲍之交”,便是源于他们二人的友谊故事。管仲和鲍叔牙合伙做买卖,资金大部分由鲍叔牙筹集,但管仲分红分得最多,鲍叔牙的手下骂管仲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