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
1917年,吴运铎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的安源煤矿,父母是该煤矿小职工,领着微薄的工资,日子过得并不容易,好在父母重视教育,省吃俭用送他到煤矿职工子弟学校学习。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期间,在煤矿上班的吴运铎天天参加中国共产党举办的抗战讲座,满怀爱国情怀的他立志抗日,报效国家。刚开始,吴运铎跟着中国共产党一起,帮忙张贴《新华日报》的报纸,宣传抗日思想。在这一过程中,革命思想逐渐在吴运铎心中生根、发芽。1939年5月,经过慎重考虑,正式加入共产党,从事地下组织活动。
后来,吴运铎被组织安排到皖南云岭的新四军司令部机械所,负责枪炮的维修工作,军工生涯由此开启。在那里,吴运铎在军工方面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中国枪炮大王的传奇故事由此开启。
一日,吴运铎正在忙着维修一把失火的步枪,负责送信的同志火急火燎地把一个迫击炮弹送到吴运铎的手上。吴运铎接过来一看,只见迫击炮弹只剩下一个空壳,一起送来的还有一封信。原来,新四军在前线杀敌,战事陷入焦灼,可炮兵连却时常出现炮弹紧缺的状况,甚至可以说是无炮弹可打。为此,前线特地来信请求吴运铎抓紧研制生产这种迫击炮弹。面对如此紧急的军情,吴运铎明白片刻都拖延不得,于是马上全身心投入到研制工作之中。
经过一番仔细研究,吴运铎发现,生产迫击炮弹最难的并不是所谓的结构和弹壳,关键环节是找到起爆所需的雷汞。制造雷汞的原料是硝酸和水银,但当时新四军的物资极度缺乏,既找不到雷汞,也没有足够的硝酸和水银生产雷汞。
没有雷汞,就意味着无法造出迫击炮弹,没办法造出迫击炮弹,前线作战的新四军就得吃大亏。思来想去,吴运铎最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从旧的雷管里挖雷汞。作为军工专家,吴运铎深知这样做很危险,一不小心就可能性命不保,但为了能够早日研制出迫击炮弹,吴运铎早就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一日,吴运铎拿出旧的雷管,先是把旧雷管放到脸盆里浸透,被水浸透之后,他拿出那把跟随自己多年的小钳子,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碰了碰雷管口部的炸药,刚开始,他并没察觉有什么异常情况,一切似乎都进展顺利。
吴运铎定了定神,深呼一口气,拿着钳子继续挖,可就在钳子轻轻碰到雷汞表面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还来不及做出反应就听得手中的雷管“砰”地一声爆炸了,原来旧雷管并没有被水完全的浸透。一瞬间,吴运铎左手的四个手指被炸没了,肉和皮肤也被炸飞了,黏在墙上和地上。泡雷管的那只脸盆顿时成了血水,四个不见的手指最后在脸盆找到了。
尽管差点丢了性命,但吴运铎并没有放弃。养好病之后,经过不懈努力,吴运铎最终凭着一只手和一只眼造出20万发炮弹,有力地支持了抗日队伍所需的炮弹供给,为抗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关于抗日战争的小故事?
1、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军以公共租界的日本人聚集区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至11月12日我军西撤结束。
这次战役,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先后投入陆,海,空与特种兵部队近30万人,动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狂妄地宣称1个月内占领上海。当时的国民政府先由冯玉祥,后由蒋中正(兼)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指挥。
先后调集中央部队,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部队和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以及部分省市保安总队,总计兵力约70万余师,奋勇迎战。
2、上高会战
“上高战役”闻名中外,又称“锦江会战”。上高会战,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毙伤日军16000余人,击落敌机1架,缴获日军军马2800余匹,辎重物资无数。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将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蒋介石对担任攻击主力的74军甚为满意,特以军委会名义授予74军“飞虎旗”一面,此为国民革命军中最高奖励。
3、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
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