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十大烈士有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曹玉海、罗盛教、牛保才、葛英东、范万章等。
抗美援朝烈士事迹1、黄继光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
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授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2、邱少云
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九连战士。1952年10月,他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于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3、毛岸英
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到志愿军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安葬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4、高瑞欣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参谋,革命烈士。与毛泽东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同志同时牺牲于朝鲜战场的一次美军轰炸。
在高瑞欣牺牲两周年之日,1952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与政治部联署给河北省安国县石佛镇高瑞欣之弟高子刚发出了“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1997年4月,高子刚把证明书转给了高瑞欣的遗腹女高彦坤永久保存。
5、赵兴玉
1933年9月于达县入伍,1937年12月在山西省入党,历任县大队长、营长、副团长、团长,1951年1月在朝鲜战场牺牲。入园时间为1951年5月,当时的墓地番号为17组5号。
抗美援朝英雄事迹孙占元
孙占元(1925年一1952年10月14日),汉族,河南林州市临淇镇三弓水村人(现更名为占元村),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他作战勇敢,机智顽强,先后5次立功。1952年10月14日,孙占元在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为了纪念他,他的家乡三弓水村改为占元村。
王兴记
王兴记,男,江苏省东台市人,一九二三年五月出生,一九四二年七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二十军第五十九师第一七七团第二营政治教导员。
在第二次战次中,他身先士卒,鼓舞士气,保证部队坚守阵地七天七夜,圆满完成了阻击任务。立特等功,获一级模范称号。
抗美援朝的英雄故事?
抗美援朝英雄人物——邱少云: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部队开赴前线途中,他冒着美军飞机的扫射轰炸,从燃烧的居民房屋里救出1名朝鲜儿童。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部队接受了一件光荣又艰巨的任务:在平康、金化之间的“391”高地上,消灭李伪匪军,将战线向南推进。391高地位于上甘岭右翼铁源东北十余km处,山势险要,狭长孤立,南北两峰相对,全长1,200m。高地上防守着敌人一个加强连,他们在高地上修筑了大量的碉堡,布上了层层铁丝网。夺取391高地,最大的困难是,从我军阵地到该高地有3,000m的开阔地。在这样长的开阔地上神击必然会造成突击力量过多的伤亡,影响战斗的胜利。为了拔掉这颗毒钉,消灭391高地上的李伪军,我志愿军某部领导机关派出侦察小组,对该高地上的地形地物、敌人的火力配备等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在此基础上,我军领导机关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研究,决定在发起攻击的前一天夜里,将数倍于敌人的兵力潜伏到敌人的前沿。10月11日傍晚,全副武装的三营指战员集结在蔓山区,随着师长的一声令下,潜伏部队像离弦的箭一样,直朝着敌人的前沿阵地射去。战士们经过了20km的行程,于22时到达了预定潜伏区。24时,部队秘密地潜伏就绪。570多名志愿军战士成线网状密布在“三九一”高地前的草丛中。九连潜伏哨已前进到了距敌碉堡前500m处。邱少云潜伏在391高地东边距山脚只有60m的一条杂草丛的土坎边。他们用草布满全身,以免被敌军发现,不管天气多炎热,也不管草丛中的蚊虫叮咬,也绞丝不动,生怕引起敌军的怀疑,尽管如此,后来在敌军进行实地勘察时,志愿军还是不小心被敌军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