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井陉之战是怎样的,井陉之战是谁指挥的?

井陉之战是怎样的,井陉之战是谁指挥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514 更新时间:2024/2/13 10:33:36

在古代的冷兵器时代,战争的胜负需要通过双方的士兵进行短兵相接,进行肉搏来决定最终的胜负。而当双方的实力势均力敌或是呈现出了不对称优势的时候,若是想要去的战争最后的胜利,那么就必须要寻找兵器、人数等意外的其他因素。而我们最常见的排兵布阵就是其中之一。

从古到今,排兵布阵是每个军事指挥官的必修课,因为科学地排兵布阵对战争的胜负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处于劣势的时候,合理的运用阵法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战争结果。可以说,其不亚于在现战场上的重武器。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去看一下经典战役之井陉之战之奥秘。看看韩信是如何在天时、地利都不如地方的情况下,还能以区区3万人的新兵战胜赵军的30万大军?

井陉之战可以说是韩信打的所有战役之中最经典的战役。此战役的战绩堪称是古代军事史上一颗耀眼的星星。被后世军事指挥们争先模仿,然而,后世的指挥家并没有领会其中的真谛,最后,都是以身败名裂而告终。比如,关羽败走麦城,被吴军将领斩杀,从此,一代骁勇悍将就这样结束了。

井陉关,又叫土门关,古代九塞之一。在古代,它是太行山脉进入华北平原的重要通道。其位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以西大约有40公里的地方。因其地形“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而得名为井陉关,这里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自然而然,也就成为古代将领们排兵布阵理想之地。此地堪称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四面环山,易守难攻。但是发生在公元前204年的井陉之战,以汉军大将韩信率领区区3万新兵却攻克的早在这里集结好的20万赵军。双方兵力比约为1:6的情况下却还能以少胜多,可以说是创造了古代战场上的奇迹。

曾在汉刘邦面前夸下海口“用兵多多益善”而被世人所不知的韩信,在知道对面正是六倍于自己兵力赵军时,压力就已经很大了,而此时又一不利因素,赵军又守着天险。战争开始之前,赵军可谓是占据了天时、地利这两个战争要素。于是,韩信此时非常清楚地知道,和实力雄厚的赵军,打持久战不是明智之举。因为赵军背后就是整个国家,有着强大的后援,而韩信这边只有这区区3万人马,所以,对于韩信来说,只能选择速战速决方式来快点结束这场战役。

井陉关口正前方有一块被河流冲击而成的平坦地带,然而,其该地带正好是朝向赵军所在的方向。如果韩信此时直接攻打赵军,不要说人数上的优势,赵军光凭借依靠地理上的优势就能够让他败兵,简直就是以卵击石。所以,此时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赵军引到这一平坦地带,让他们失去地利的优势。而此时还有就是韩信的士兵都是没有作战经验的新兵。如何让这些新兵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凝聚在一起,也成为了韩信的头等大事,因为无法有效的整合这些新兵,将会是一击便溃。于是,韩信观察战场上所有的因素,过了许久,他发现,可以在利用地形之特征,在井陉关隘口前有两条河流,而关隘前的平坦地带就是两条河流冲击而成的,利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略思想。不给留有给自己和士兵退路,这样,这些士兵的凝聚力就一下子凝聚起来了。

出于以上的考虑,韩信随即将决战地点定在半岛地带。战争开始之际,为了引诱赵军下山,他提前暴露了自己主帅身份。随后,当赵军下山之后,他又以假装失败,一直后退,直到把敌人引入半岛地带。

就这样,在战争开始之际,韩信通过对地形的利用巧妙地化不利为有利了。而赵军陈余进入到半岛地带之后,才意识到了韩信为何节节败退的目的。这些新兵在断绝了自己一切后路,个个都非常拼命。而自己所带的赵军数量上确是远远多于韩信的军队,但是由于这一平坦地带过于狭窄而且还很长。这就让赵军无法从侧面包围韩信的军队。所以,真正能跟韩信一方交锋的战士其实非常少,赵军人数上的优势就无法施展开。而自己想要撤退到大本营的时候,却发现大本营里插满了汉军的军旗。原来,韩信事先在赵军大本营附近的抱犊山上埋伏了两千名轻骑兵,在他带领赵军倾巢出动之后,这些轻骑兵便成功偷袭了赵军大本营。

当陈余看见插遍汉军军旗,一时无法判断汉军到底有多少人,不知道如何应对。而他的士兵们此时感觉到腹背受敌,于是,纷纷四散而去。随即,韩信取得了井陉之战的胜利。

井陉之战可以说是展现了韩信的才能,这一战役不仅仅有着完美的战术设计,更有许多精妙的奇思异想。

标签: 历史战争

更多文章

  • 朝鲜战争中美伤亡多少人,中美两军在朝鲜战争伤亡统计数据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战争

    从朝鲜族的爆发一直到我国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都没有正式向外公布过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当中的伤亡数字。而西方国家的一些不实的甚至夸大的数字却被一些人当成了信史。朝鲜战争结束后,交战双方所公布的消灭对方的数字与各自宣布的己方损失数字之间存在着差异。熟悉战场统计的人都清楚,除了绝对控制战场或者缴获了

  • 古代长平之战的遗址在什么地方,白起是否真的坑杀过赵军?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战争

    长平之战,作为战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场战役,很多人关注的无非就是战国四十万俘虏被白起活埋这件事情上。白起获得了人屠的称号,赵国国力大损,但是赵国当初派出来的就是四十万人,怎么可能一场仗打下来就没有损失的?所以活埋的四十万这个数字,是谣传。那么古代长平之战的遗址在什么地方?那里真的有四十万尸骨吗?中国

  • 卢沟桥事变简介及时间,到底是谁先开的第一枪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战争

    到底是谁先开的第一枪导读:卢沟桥事变时间及卢沟桥七七事变简介。在75年前的今天,1937年7月7日(丁丑年五月廿九),卢沟桥事变。日本军队向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为了缓和危机,继续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日本帝国主义者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 楚汉垓下之战简介资料,垓下之战哪一方战败?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战争

    垓下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一场战役,战役的双方楚军和汉军,这场战役是楚军和汉军的战略决战,也对后来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垓下之战油画公元前202年的时候,汉军的灌婴带兵攻占了彭城,而且还攻下了楚国的许多地区。淮南王英布也进入了九江地区,之后和灌婴会合一起进攻城父。与此同时,刘邦从固陵向东

  • 武王伐纣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武王伐纣的真相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战争

    商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最终因为武王伐纣而走向灭亡。商朝的灭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商纣王统治期间整日“以酒为池,以肉为林”,宠幸爱妃妲己;在政治上不仅横征暴敛,还发明“炮烙酷刑”对待反抗之人。这样的暴戾统治怎会长久?牧野之战照片就

  • 官渡之战胜利者是谁,官渡之战战争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战争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前期公元19

  • 淮海战役简介,淮海战役规模投入了多少兵力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战争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想想也知道其影响是极大的。淮海战役背景还是因为1948年下半年,国民党提出的一些在华东华中加强进剿的战略。造成共军对战略要点“吃不掉”,对增援兵团“嚼不烂”。在此次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但是歼敌数

  • 长沙会战中日双方投入了多少兵力,长沙会战打了几次?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战争

    长沙会战打了四次,在前两次会战中,中日双方都宣称自己是胜利方,在第三次会战中,中国战胜日本,在第四次会战中,日本攻陷长沙。在四次长沙会战中,双方投入的兵力总共有二百余万,战况非常残酷。长沙会战图片第一次长沙会战中,日本方面的指挥官是冈村宁次,他指挥日军从在赣北、鄂南、湘北三个地区攻击中国军队。在这次

  • 昆阳之战发生的时间,昆阳之战的双方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战争

    昆阳之战发生在清朝末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由于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所以被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不仅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还直接影响了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这场战争也让身为偏将军的刘秀名声大震。下面随ak

  • 莱芜战役的简介过程,莱芜战役详细作战经过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战争

    莱芜战役是指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莱芜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背景据当代作家田茂泉介绍说,1947年1月中旬鲁南战役结束后,陇海路以南整个苏皖地区转入敌后游击战争环境。华中野战军主力北上转入山东。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华东解放区对党政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部队进行了统一整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