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宋辽幽州之战,为什么会以北宋的失败告终?

宋辽幽州之战,为什么会以北宋的失败告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117 更新时间:2024/1/18 5:21:57

古装电视剧《燕云台》中大量情节都与真实历史不相符,其中关于辽宋幽州之战这段剧情尤其夸张。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历史上真实的辽宋幽州之战,和大家一起分享。

辽宋幽州之战的正式名称叫“高梁河之战”,它发生在公元979年。当时宋太宗赵光义率30万精锐宋军在攻克北汉(今山西中部和北部)后挥师东进,打算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它是指中国北方以幽州(今北京)和云州(今山西大同)为中心的十六个州。此处地理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只要占据燕云十六州,北方对中原地区就形成了居高临下的态势。因此,燕云十六州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敲重点:燕云十六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故土,所以宋朝方面想将其收复是名正言顺的事情,《燕云台》中却将其演成了是宋人入侵,辽人保家卫国,这实在是太狗血了。)

公元979年六月十四日,数十万宋军翻过太行天险突入辽国境内。《燕云台》中将这场战事描述成是南军突袭,辽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可历史上辽国早在这一年的三月就已派出北院大王耶律奚底率辽军精锐南下防备宋军了。

在战事爆发初期,宋军所向披靡。易州、涿州皆不战而降,耶律奚底带着辽军迎战宋军,结果被打得落荒而逃。六月二十五日,宋军抵达幽州,辽宋幽州之战正式打响。

《燕云台》中幽州守将韩德让慷慨激昂地表示为了保护幽州百姓誓死不退。夜读史书看到此处被雷得头晕目眩,要知道幽州城内绝大部分百姓都是汉人,他们需要你这位契丹籍的汉臣来保护吗?事实上,历史上的韩德让确实死守幽州到了最后一刻,可原因是根本撤不走,因为宋军对幽州实施的是四面围城。

古代攻城战大多选择三面围城,留下一条生路给城内守军以瓦解对方死守的意志。一般在敌我实力相差极为悬殊的情况下,此招屡试不爽。可幽州之战中,宋太宗却坚持要四面围城。正是这位缺心眼又不懂军事的大宋天子独断专行,才给宋军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幽州之战打响后,数十万宋军不分昼夜、不计生死,几乎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冲击固若金汤的幽州城。而幽州城内的辽国守军日子更加难熬,他们的兵力只有3万,仅是宋军的十分之一,在面对强大对手的不断猛攻下,压力可想而知。值得一提的是,这支宋军不是后人印象中那种跟谁干仗都会输的宋军,而是经历了统一天下的百战铁军。不过宋军此前攻打北汉耗费了太多精力,紧接着又马不停蹄地长途奔袭,期间还要翻越太行天险,所以在攻打幽州时,宋军无论是体能还是意志都已大幅下降。

宋军的攻势持续了半个月,辽军坚守了半个月,双方都打得精疲力尽,此时辽国的援军终于抵达了。《燕云台》中萧燕燕为了救自己昔日的情郎,不惜以身犯险,亲率军队前往幽州。这又是一段狗血剧情。事实上,下令派出援军的是辽国皇帝耶律贤,率军驰援的是辽国“战神”级统帅耶律休哥与另一位名将耶律斜轸,与萧燕燕有半毛钱关系?

七月初六,耶律休哥带着3万辽军抵达今天北京西直门外的永定河,当时这里被称为高梁河。一场决定宋辽两国命运的“高梁河之战”就此打响。

耶律休哥自知辽军人数远低于宋军,因此在傍晚发起总攻时下令人人手持两副火把,看上去军队规模相当庞大。宋太宗担心敌势强大,所以将幽州城下的围城部队也调集过来,此举又造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正当宋军与辽国援军正面展开厮杀的同时,幽州城内的辽国守军突然全军出击对宋军背部发起猛攻。结果人数占绝对优势的宋军反而陷入了辽军的前后夹击之中。

在腹背受敌以及身体和精神都极为疲劳的情况下,身经百战的宋军依然保持着完整建制,辽军没能占到丝毫便宜。有宋一朝,能保持这种级别战斗力的除了一百多年后的“岳家军”外,再无别家。

经过一夜鏖战,兵力占绝对优势的宋军逐渐夺回了战场主动权。此时辽军统帅耶律休哥心里很清楚,一旦宋军发现辽军人数的真实情况,那么等待他们的必然是宋军的猛烈打击。于是耶律休哥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他亲自带着辽军中最精锐的骑兵部队向大宋皇帝所在的黄罗伞盖发起冲击。宋太宗从来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场面,眼看辽军不要命似的冲锋过来,他马上就慌了。结果,数十万宋军还在战场上与辽军激战,宋太宗自己却仓皇爬上一辆驴车逃离战场,代价是屁股上被射中两箭。宋军将士们打着打着发现御驾亲征的皇帝都溜了,自己还拼个屁,于是迅速溃退,“高梁河之战”以宋朝大败告终。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明太祖朱元璋月饼起义夺天下的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月饼起义,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又到了每逢佳节胖三斤的中秋节啦,中秋节是我国除了春节外的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习俗众多,其中吃月饼就是最为广泛的中秋习俗,在我国,关于吃月饼的神话和历史故事有嫦娥奔月、杨贵妃为月饼起名、朱元璋月饼起义夺天下,前面两个故事估计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或许明太祖朱元璋月饼起义夺天下的故事就没有那么了解

  • 揭秘:皇太极最喜欢的是大玉儿还是海兰珠?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皇太极,清朝,野史秘闻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都说帝王无情,其实不然,后宫佳丽众多,他却只执着于那一个罢了。皇太极,他是政治上的野心家:与贵族抗衡,突破八旗制度局限性,建立国家统治机构。他是国家发展的先见者:废除汉奴身份,缓解社会矛盾,促进满族文

  • 相士遇到一将军,女儿嫁给将军,将军最后成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明朝,风云人物

    朱元璋与郭山甫之间的故事,未免有些太神秘,神秘得让人难以置信。话说,朱元璋还未发迹时,有一次路过郭山甫家,郭山甫一见朱元璋的相貌,便大惊失色,硬将女儿嫁给他。郭山甫为何会有如此“偏激”的举动呢?据《明史》记载,“太祖微时过其家,山甫相之,大惊曰:公相贵不可言”,原来,这郭山甫给朱元璋相了面,认为他面

  • 伏寿是汉献帝的皇后,他为何最终会死于曹操的手里?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伏寿,曹操,文史百科

    伏寿是汉献帝的皇后,她最终死于曹操的手里,两个儿子也被曹操毒酒赐死,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曹操要对这个看似无害的女子下此毒手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伏皇后的家族势力,恰恰是汉末仅存的一股与曹操不合拍的力量,必须加以剪除。从案子侦办过程与结果来看,大概情形也能反映他的这种心

  • 揭秘北宋与越南李朝的熙宁战争,最终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史风云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熙宁战争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很常见,有胜有负,胜了就得到各种好处,败了就受尽屈辱,这种事情很常见。可让人无语的是,有些战争,明明是打胜了,最后却还是受到了战败的“待遇”,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北宋时期的熙宁战争就是一

  • 纳土归宋发生于什么时候?有何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纳土归宋,宋朝,历史解密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继位,南征北战,统一了北方,而当时东南一隅的吴越国国力强盛,有抗衡之资。吴越国王钱镠(liú)之孙钱弘俶,遵循王祖钱镠"善事中原,维护一统"的家训,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不受大的损失,避免生灵涂炭,做了一次伟大的放弃--取消吴越王位,尊赵氏为帝,舍别归总,将所部十三州、一军、八

  • 唐朝科举“作弊”成风,王维考前勾搭公主是真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汉朝,野史秘闻

    刚刚过去的2019年高考成绩已经公布了,各位学子几家欢喜几家愁,考上了心仪大学的同学也算是光耀了门楣,父母脸上有光,学生这个假期也能彻底放松自己了。没考好的同学也没必要灰心,来年再战嘛!在中国古代,也有“高考”,那时候叫做科举制度,如果从隋炀帝设进士科算起,直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被废除,科举因其相对公

  • 《说唐后传》中安殿宝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武功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殿宝,隋朝,风云人物

    安殿宝,古典小说《说唐后传》中的人物,武功盖世,奉盖舒闻之命把守独木关。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XXX。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说唐小说进入征东时期,主角是薛仁贵。薛仁贵不仅是说唐小说中的人物,而且在历史上也却有其人,这里就只言说唐小说中的薛仁贵。薛仁

  • 刘备为何选诸葛亮李严为托孤大臣?大权不能落入一人之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托孤大臣,文史百科

    刘备事业之所以会成功,在于他之人善用,深知在正确时刻用对人,才可以让自己事业越发红火,放下身段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确保政权稳定。作为君主深知大权不能落入一人之上,白帝城托孤之际,刘备之所以任命诸葛亮、李严位托孤大臣,根本原因在于分权。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三国第一谋士

  • 白登之围的起因是什么?白登之围对西汉有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史风云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的事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造反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