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李渊造反就敢马上称帝 朱元璋为何是广积粮缓称王

李渊造反就敢马上称帝 朱元璋为何是广积粮缓称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678 更新时间:2024/2/5 9:05:1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李渊造反敢于立刻称帝,而朱元璋造反要广积粮,缓称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李渊虽然称帝的速度要比朱元璋快得多,但也不是“立刻称帝”。两人虽然在称帝时间上差异较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六月,李渊在太原起兵,八月大军抵达黄河岸边,十月围困长安,十一月攻克长安并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

第二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遇害,六月李渊取代杨侑称帝建国。从起兵到建立大唐帝国,李渊只用了一年时间,堪称光速。

此后,李渊又用了四年时间,才基本上统一的全国。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受汤和邀请加入郭子兴的起义军。第二年朱元璋出走,在定远独立成军。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建立应天府,并接受朱升“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消灭陈友谅,至正二十六年,又消灭张士诚,并自称吴王。吴元年(1367年),汤和南征消灭方国珍等南方割据势力,同年徐达、常遇春北伐。

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建立大明帝国。从参加义军到建立大明,朱元璋用了整整16年。但此时,全国已经基本上统一了。

从二人的创业经历可以看出,他们明显走了不一样的路,李渊是“先称帝,后统一”,而朱元璋则是“先打江山,后穿龙袍”。

同样是举兵推翻前朝,李渊为何胆子这么大,敢在群狼环伺的情况下登基称帝,全然不顾“树大招风”的忌讳呢?

朱元璋又为何那么小心翼翼,直到大都被攻占,元顺帝逃亡漠北才坐上龙椅呢?

二人打出的旗号不一样

李渊举兵时打出的旗号并非“反隋”,而是“尊隋”。

这是什么奇葩操作呢?说起来好搞笑,李渊在檄文中宣布:杨广夺嫡得位不正,搞得天下民怨沸腾,我老李是为了大隋基业而起兵推翻杨广。

这种操作既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又很容易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给了不满隋炀帝的派系势力一个名正言顺的投靠机会。

最难受的是隋廷,杨侑被顶到前面跟爷爷杨广对垒,李渊却躲在身后操纵傀儡。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李渊又在不断掏空隋朝存在的政治基础,为禅代做好充足的准备。

这种政治游戏在历史上几乎是一个常规操作,屡试不爽。

朱元璋从一开始就是黑脸的“反派”,直接跟正统的大元面对面厮杀。从政治立场来说,他就是造反,没有回旋余地。

也就是说,因为旗号不同,李渊手上握了两张牌,一张叫军事,一张叫政治;而朱元璋只有一张牌,即军事。

事实上,朱元璋也试图抓住政治牌,他曾经联系过元廷,希望能被收编。只是后来眼看元廷这张牌作用实在不大,所以很快就放弃了。

因为“尊隋”,所以杨广死后,李渊具备接受禅代,继承隋帝国的先天优势。而朱元璋只能凭借拳头,一点一点地打。

二人面临的威胁不一样

从起义军的规模来看,其实李渊面临的竞争对手要远大于朱元璋,但具体到他们二人的地理环境来说,李渊却占尽了便宜。

隋朝从大业七年就开始出现农民起义,到李渊起兵时,天下有数百支义军,有实力跟李渊抗衡的至少有十几家。朱元璋所在的时期,义军的数量和质量,其实远不及隋末。

但具体到现实条件,李渊却占尽了便宜。

隋末的义军,大多集中在河北、河南、淮河流域地区,河东和关中地区相对薄弱,而这两个地方恰恰是李渊的大本营。

也就是说,李渊具备关起门来独立发展的条件。

朱元璋就惨了,他所在的应天府,北面是元朝,东面是陈友谅,西边是张士诚,南边是方国珍,地理位置狭小,且四面为敌。

这种状况下,称帝的效果截然不同。

李渊称帝可以树立正朔的形象,能迅速将周边的小股势力吸引过来。而朱元璋如果称帝,就成了众人的靶子。

所以,李渊不能低调,高调才能抓住战略机遇。朱元璋则必须低调,高调就是众矢之的。

二人拥有的资源不一样

李渊的身份是关陇门阀集团成员,朱元璋则是穷得裤子都穿不上的农民,身份的差异,决定了他们所拥有的政治资源天差地别。

改朝换代说到底是政治革命,军事是表,政治才是根。

李渊为何不到半年就能攻克长安?原因很简单,有拥趸。

李渊封唐国公,其封地就在太原,本人在河东、太原发迹。陇西李氏的根又在关中,家族子弟在那里盘根错节,与当地的豪姓大族利益绑定非常深。

唐军到了河东后,几乎兵不血刃,各派势力纷纷来投。连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都能打着李家的旗号,组织了一支十几万人的队伍,将长安西边扫荡了一个遍。

有关陇门阀做后盾,有关中和河东这两块大粮仓做根据地,李渊还需要再小心翼翼地“广积粮缓称王”吗?他背后的门阀家族推也要把他推上皇位。

朱元璋则因为身份问题,必须要走一段弯路。

他从一名大头兵开始,走到普通的将领,再独立领军称为割据势力,在江湖上挂个号。这个过程花了四年时间,速度已经够快的了。

好在陈友谅和张士诚的身份也没比朱元璋强多少,他们的政治资源也不强,否则朱元璋不可能有机会改朝换代。

事实上,这要归功于元朝。由于元朝在政治上对汉人的歧视政治,导致没有汉人士族阶级冒头,这才给了朱元璋崛起的机会。

从这一点上来讲,朱元璋又是何其的幸运!

改朝换代的历史看起来只是简单的重演,但仔细揣摩,其实他们都有各自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精彩。

标签: 李渊朱元璋

更多文章

  • 在明朝四大机构当中 他们分别有什么职能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机构

    还不知道:东厂、西厂、锦衣卫、六扇门,明朝这四大衙门分别有何职能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以明朝为历史背景的影视作品中,往往少不了东厂、西厂、锦衣卫、六扇门等部门的身影。久而久之,提到东厂人们便会想到武艺高强、心狠手辣的“公公”,而锦衣卫身穿飞鱼服、腰佩绣春

  • 古代皇帝吃丹药都活不长命 为什么嘉靖吃丹药活那么久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嘉靖

    对迷信丹药的皇帝大多英年早逝,为什么只有嘉靖皇帝活到了六十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喜欢吃仙丹,而这些皇帝大多数都英勇献身了,唐朝的皇帝迷信丹药的情况最严重,从贞观之治的李世民,一直到唐朝后期的李抌,唐朝的这些皇帝为了仙丹的发展可以说付出了惨

  • 韩信当初要是没有离开项羽 刘邦还能击败项羽吗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韩信,刘邦

    如果韩信一直留在项羽身边,刘邦能击败项羽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韩信国士无双,是实至名归的战争奇才。正是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才能够战胜项羽,赢得天下。假如韩信一直留在项羽身边,没有去往汉军,那么,刘邦还能够击败项羽吗?其实最后刘邦赢得胜利,更多

  • 司马懿前期表现的忠心耿耿,他是什么时候有了谋逆之心的?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司马懿,曹操

    我们站在上帝视角,都知道司马懿的衷心都是装出来的,但是司马懿前期表现的那么忠心耿耿,他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谋逆之心的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司马懿忠心曹氏三代,是因为这三老大底下,他政变不了,忍辱负重,小心翼翼,才是活下去的资本,隐忍是司马懿一生的主题,不到万不得已,不铤而走险

  • 历史上真实的王莽篡位到底是什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莽,汉朝

    王莽篡汉指的是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的历史事件。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提到王莽这个名字,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王莽篡汉这件事。而到了网络时代之后,很多人对王莽的印象,则是所谓的‘穿越者’。很多历史爱好者都怀疑,王莽可能真的是穿越过去的,然后刘秀这个大魔导

  • 历史上薛宣与薛修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何会产生矛盾?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薛宣,汉朝

    薛宣,字赣君,西汉丞相,汉宣帝刘询的女婿。“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汉成帝时期,高阳候薛宣与弟弟薛修闹翻了,亲兄弟发生矛盾的导火索竟然是二人的继母。事情是这样的,高阳候薛宣原本有两个兄弟,薛宣是老大,二弟弟薛明官至少府,三弟弟薛修官至京兆尹,他们的父亲早

  • 刘备前期人才那么多 刘备称帝后为何无人投靠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蜀汉

    还不知道:刘备前期战将如云,为何称帝之后却无人来投靠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在三国时期以皇叔身份自居,一心想光复汉室,延续汉朝国祚。后在成都称帝,建立了宗庙,后因关羽、张飞被杀,他举全国之力讨伐东吴,兵败后退居白帝城,直到自己死去。但让人费解的是,在他

  • 康熙作为清朝第四个皇帝 康熙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康熙,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康熙皇帝是明君还是昏君,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康熙皇帝,满清王朝的第四代君主,中国后世称颂他为千古一帝,万世圣君。可是,小编觉得,康熙皇帝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但是,他也是一位遗祸后世的暴君。说康熙皇帝英明,康熙皇帝的确有证明他英明的功绩——他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台湾、

  • 曹植最后是什么结局?曹丕是如何对待他的?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植,三国

    曹植最后是什么结局?曹丕是如何对待他的?你们知道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曹丕之所以没杀曹植,主要是因为当时他们的母亲卞夫人还活着。而且,曹丕这个人比较爱惜自己的名声。对于一个没能力威胁自己的弟弟,曹丕自然不愿意冒着名声变臭的风险,干掉自己的亲弟弟了。据史书记载,曹丕的父亲曹操,生育能力比

  • 李自成进京后做了42天皇帝 李自成在这段时间里都做了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自成,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自成当了42天皇帝,这42天里他都干了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上的皇帝比比皆是名字之多令人眼花缭乱,不论是亲眼见证一个朝代结束的末代皇帝,还是名垂千古的开国帝王,都曾做过那九五之尊之位绝非常人可比。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