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为何齐国消灭宋国,却遭到其他五国的合纵讨伐?

为何齐国消灭宋国,却遭到其他五国的合纵讨伐?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848 更新时间:2023/12/7 23:23:08

战国初期,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战国七雄之外的各个诸侯国,基本上都被战国七雄吞并了,比如齐国就消灭了宋国。

但是,齐国灭宋的代价,却是非常沉重的。公元前286年,齐湣灭宋国。两年后,也即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三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齐湣王逃入莒,被楚将淖齿杀死。由此,因为消灭宋国,齐国遭到了燕国、秦国、韩国、魏国、赵国这五国的联合讨伐。那么,问题来了,齐国灭宋后遭到五国伐齐,为何韩国灭郑,没有引起诸侯讨伐呢?

首先,齐国灭宋后,之所以遭到五国伐齐,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是齐国在战国中期非常强大,和秦国平起平坐,这导致其消灭宋国后更加令天下诸侯国忌惮;二是齐国在消灭宋国之前,就和燕国结下了仇怨,因此,在五国伐齐之前,燕昭王积极策划,推动五国伐齐联盟的出现;三是宋国是战国七雄之外的大国,也是一个富庶之地,齐国吞并宋国的行为,引起了周边大国的眼红和不满。

在笔者看来,基于以上几点原因,五国伐齐这一历史事件才成功出现。与此相对应的是,韩国消灭郑国时,则没有类似的情况。战国初期,郑繻公在位时,与韩国的战争互有胜负,而且形势曾一度好转。繻公十五年,韩伐郑,取郑之雍丘;繻公十六年,败韩于负黍;繻公二十三年,围韩阳翟。也即韩国吞并郑国,并不轻松和容易。

在韩国即将灭郑之际,郑国再次内乱。郑繻公杀其相子阳,而子阳的党羽又杀郑繻公。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郑国的内乱,加快了其被韩国消灭的进程。公元前375年,韩国终于吞并了郑国。在此基础上,韩国迁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一带)。通过韩国消灭郑国的过程来看,韩国显然不能称之为一个强国,也即其之所以能吞并郑国,还是因为郑国自己发生了内乱。

在此之前,郑国一度派兵包围了韩国的都城阳翟。当然,纵观整个战国时期,韩国基本上一直是战国七雄中垫底的诸侯国,在整体实力上完全比不上另外六个诸侯国。因此,韩国虽然消灭了郑国,却仍然无法对战国七雄中的其他诸侯国造成多大的威胁,这和齐国消灭宋国时的情况,无疑是截然不同的。

另一方面,前面已经说了,五国伐齐的出现,和齐国、燕国之间的仇怨存在直接的关系。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齐宣王乘机发兵干涉。只50天就攻占燕国都城蓟(今北京),几乎灭亡燕国。但是,这也燕国上下非常痛恨齐国。尤其是燕昭王这位君主即位后,更是招贤纳士,意欲报复齐国。但是,就韩国来说,在消灭郑国前后,则没有和战国七雄中的哪个诸侯国结下深仇大恨。由于地处黄河中游地区,韩国东部和北部都被魏国包围、西有秦国、南有楚国、以及有当时已很薄弱的东周(洛阳),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

因此,在战国初期,韩国的对外行动,往往是跟随三晋联盟的,也即韩国经常和魏国、赵国一起对外出兵。所以,在笔者看来,韩国虽然经常对外征伐,但是,因为经常是三晋一起行动,周边的诸侯国也不会单单忌恨韩国这一个诸侯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三晋联盟的维持,促使魏国、赵国很难一起联手讨伐韩国。在魏国、赵国不会轻易倒戈的背景下,其他诸侯国自然也不敢组成讨伐韩国的联盟。

最后,对于韩国来说,其消灭的郑国不管是疆域面积,还是地理位置上的价值,都比不上同时期的宋国。宋国睢水北岸的宋都商丘、济水北岸的陶丘,获水和泗水交汇处的彭城,都是极为繁荣的商业都会。当时的宋都商丘,不仅是宋国的中心城市,也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都会,规模宏大,今存遗址面积10余平方公里。《史记·货殖列传》说,“陶、睢阳(即宋城)亦一都会也……彭城亦江东一都会也”。并且,在疆域面积上,宋国的疆域包含今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等部分地区。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富庶的宋国,可谓战国七雄外的又一大国。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战国时期,郑国的版图主要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疆域面积只有宋国的几分之一,也即是只能称之为一个小国,也没有定陶、商丘这样繁荣的城市。所以,在笔者看来,韩国消灭郑国的行为,并没有引起战国七雄其他诸侯国的眼红和不满。但是,齐国吞并宋国这一大国,则引起了周边大国的强烈觊觎。而这,自然是韩国消灭郑国,齐国消灭宋国所引发结果不同的重要原因。总的来说,韩国消灭郑国的行为,并没有在战国时期掀起多大的反应和波澜,也没有让韩国跻身到战国七雄的强国阵营中。比如到了战国末期,在秦灭六国之战中,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国消灭的山东六国。

更多文章

  • 关于王焘的评价是怎么样的?他对后世有着怎样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焘,唐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唐代时期,宗教迷信思想在社会上非常流行。宿命论和巫术害死了不少人。为了战胜愚昧和迷信,王焘立志总结我国医学成就,编医书,救民众。当时有人说:“阎王叫你三更死,不可留人到五更。生有时辰,死有死地。”王焘反驳说:“人之所以生病,大多是饮食无节制而伤脾胃,纵欲过度而伤元气;外感风邪而生寒热等。这些都是人为

  • “霸王别姬”感动了这么多人,如果当时项羽取胜虞姬会是什么结果?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项羽,虞姬,野史秘闻

    垓下之战中,项羽生平最宠爱的女人虞姬惊鸿一现: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这段记载很明确,虞姬是项羽的妾,不是项羽的妻。虞姬极受项羽的宠爱,从而得到“常幸

  • 揭秘:南安王拓跋余的真实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拓跋余,南北朝,风云人物

    在《锦绣未央》当中,吴建豪扮演的南安王拓跋余作为《锦绣未央》全剧中的反面男一号,不仅性格阴郁,手段也非常毒辣,为了能够最终继承北魏王朝的皇位,可谓煞费苦心。临近剧终的时候,这位攻于心计的王子终于摸到了皇帝的宝座。却也在主角李未央(唐嫣饰演)与拓跋浚(罗晋饰演)的联手出击下,失败而亡。但其实在历史上,

  • 唐朝在玄宗后期就落寞了,究竟是什么原因有这样的变化?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唐朝真的算得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最繁荣的朝代之一,而且他不仅在国内表现的繁荣,而且还深深影响着国外。简单的概括一下就是经济繁荣、文化底蕴雄厚、国力强盛。贞观之治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这个时间唐朝的统治深得百姓的人心,国家政策开明,高度的对外开放,人民安居乐业,四周的小国也都来朝见称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

  • 鸣条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其对历史的影响有哪些呢?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

    鸣条之战是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在鸣条(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之西,一说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与夏军进行的一场决战,战争导致夏朝灭亡,商汤建立了商朝。夏朝统治了400多年,到夏桀履癸统治时期,已是危机四伏。他宠信王后妺喜,重用嬖臣,残杀忠臣关龙逄,并对民众及所属方国、部落进行残酷的压榨奴役,引起普遍的憎

  • 揭秘:章士钊是怎么娶到“白富美”才女吴弱男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吴弱男,民国,历史解密

    章士钊,民国爱国名士,是吴弱男的丈夫,说起他与吴弱男的婚姻,大概很多人都会说是癞蛤蟆垂钓白天鹅,都是满满的套路啊。吴弱男是安徽庐江人氏,其父吴保初也是民国鼎鼎有名的人物,吴弱男又是个才女,自幼留学欧美,放在今天就是个白富美加才女啊,面对这样的女子,哪个男子能不动心?章士钊自然是对吴弱男颇有好感,可以

  • 古代女子出嫁前,母亲为何要偷偷塞一本书?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唐朝,野史秘闻

    古代女子的婚姻基本上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很多女子在出嫁之前,都不知道自己要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别说对于洞房花烛夜之事会有所了解了,所以,很多女子在洞房花烛夜之前对于小登科之事都是一无所知。但是,为了避免自己的女儿在洞房花烛夜当晚闹出笑话,很多父母都会在女子出嫁之前偷偷塞给她们一本书,

  • 历史上秦淮八艳之一的马湘兰,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风云人物

    秦淮八艳,又称“金陵八艳”,指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伎,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有才华但是命运多舛的女性,比如马湘兰便是其中之一。马湘兰是明末清初时期金陵秦淮河畔的名妓,与陈圆圆、李香君、董小宛、寇白门、顾横波等人并称“秦淮八艳”。马湘兰原名为马守

  • 努尔哈赤主政时,为何没有直接选多尔衮做继承人?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努尔哈赤,多尔衮,文史百科

    1626年,努尔哈赤暴毙于回京的路上,但是没有明确下一任继承人是谁。后世翻看史料,此事成为谜题,为何努尔哈赤没有选出继承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努尔哈赤主政时,朝堂之上不是他的一言堂,而是王公贵族、各旗旗主共同议政。选择下一任汗王也是如此,努尔哈赤不能直接决定继承人。但是他

  • 长平之战后赵国40多万大军被灭 秦国为何不趁机灭掉赵国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

    对长平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长平之战,秦国击败赵国四十万大军,为何不趁机灭了赵国长平之战,几乎所有的史书都认为是三年,主要是长平赵国方面和秦国方面都换了主将。秦将是胡杨到白起,赵国是廉颇到赵括。无论是时间跨度还是空间,三年是最准确的。战国时代虽然战争频繁,但是不是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