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长平之战后赵国40多万大军被灭 秦国为何不趁机灭掉赵国

长平之战后赵国40多万大军被灭 秦国为何不趁机灭掉赵国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763 更新时间:2023/12/8 1:50:05

对长平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长平之战,秦国击败赵国四十万大军,为何不趁机灭了赵国

长平之战,几乎所有的史书都认为是三年,主要是长平赵国方面和秦国方面都换了主将。秦将是胡杨到白起,赵国是廉颇赵括。无论是时间跨度还是空间,三年是最准确的。战国时代虽然战争频繁,但是不是每个国家都年年打仗的,一般几年十年干一次,一次积蓄打个一年半载还是没问题的。如果半年赵国不可能三五个月就粮食出现问题,前期对峙兵力并不多,后期增兵才有这么多的,前期两个国家也就十几二十万对峙。

三年的可能性更大,从冯亭降赵到赵括被围攻长平。战国时期攻城战争常常是倾国而出,或者十万大军累月经年都不一定能拿下一城一寨。正是由于攻坚作战付出巨大和收获甚小,赵国不出一兵一卒而占有17城,这也是为什么平原君力劝赵王发兵接收17城拒抗秦军的原因。在视坚城如朽物的火炮未出现之前,攻打守备完善的城池是任何一位将军的噩梦。白起拒绝攻打守备完善的邯郸,乐毅十万大军二年拿不下即墨和莒城。

长平之战,赵国防守秦国远征,长时间拉锯放血,对其他五国是好处大大的,虽然秦国粮食产量比赵多,但是秦国是远征,消耗的数量也远不是赵国能比的,这种情况下双方势均力敌,也别说其他五国给赵国送粮,那时候国家粮食生产总值哪有那么容易被别国了解的。赵国的情况他们也不可能全部了解。

在其他几国的眼中,双方势均力敌,互相放血,赵国有长平关在,只要不出关,不会有大问题,要了解即使是白起也不敢说强攻长平关,所以只要等到秦国撑不住撤军,这就是一场削弱两个霸主的战争,其他五国的选择是最有利于他们的。问题就出在谁也想不到长平之战赵国会输得这么惨,除了白起谁敢想象能一战灭了赵国几十万人?秦王估计都没想到能赢得这么彻底。

从长平之战到邯郸之战,秦廷的战略规划可以说是相当混乱,在不具备碾压国力,东方列国相对和平的情况,挑起对赵国的战略决战,完全无视了魏楚干涉的风险。白起是站在大军的立场上,秦国确实可以花一年时间吞并赵国,但是带来的却是国内的忧患,这并不适合秦襄王的政治立场,如果吞并赵国,秦国第一时间就必须要面对国内的缺粮,赵人反扑,以及其他五国的战力,内忧外患,秦襄王才同意了范雎的撤军。

可以说这次撤军对于秦国而言利大于弊,弊端是无法吞并赵国,利处是保存了国家体系的健全,为始皇帝一统立下了基础。如果不撤军,秦国5成以上的男丁都在战场上,次年春耕秋收秦国会面对灭顶之灾,更别说外交立场,其他五国不会眼睁睁看着秦国吞下赵国还能安心发展内政。

秦国男丁全在战场上,已经影响到了春耕秋收,生产力倒退(被廉颇阻挡两年,这两年秦襄王没有第一时间上白起,而是拖不住了才让白起挂帅,赵国则是出了个菜鸟赵括)哪怕啃下赵国,秦国实力也会倒退,到时候面对的绝对不是一个赵国,也是其他五雄。所以范雎秦襄王二人顺坡下驴,让白起撤军了。武安君心有不忿第二次伐赵干脆打算不去了,但是秦襄王已经打算除掉白起,所以武安君终究还是难逃一死,大军发言权过大,功高震主。打不下赵国只是一个借口,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有外援的赵国根本不可能一口气吃下。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汉朝最热血的一场战争,13人坚守城池最终被接回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象棋古谱中有个著名的残局叫做“耿恭拜井”,指的是一方的棋子通过车马炮兵联攻,最终在另一方的井字格附近斩将夺旗取得胜利的一种战术手法。惊心动魄的棋局战术固然令人流连忘返,但棋局背后的历史故事更加令人热血沸腾。带着古谱残局,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去看看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匈奴来袭“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 曹操问西瓜甜吗?三位小妾是怎么回答的?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三国,曹操,野史秘闻

    众所周知,在三国时期,曹操之所以能够将汉献帝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心之中,不仅仅是因为曹操的谋略过人,还因为曹操的行事准则令人胆寒。想当初曹操逃亡的时候,他寄居在吕伯奢家中,只是因为听到了磨刀霍霍的声音,于是曹操就率人将吕伯奢一家灭口,并且还大言不惭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可见曹操杀人

  • 高湛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杀害侄子,欺侮皇嫂的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湛,南北朝,风云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算是比较混乱的时期,群雄割据,朝代更迭,这期间的出现的君主虽然曾经有雄心壮志,但是到了后期都会沉迷享乐,今天我们来说说北齐的皇帝高湛。很多人对高湛的印象都是影视剧中那个风度翩翩,为国为民的长广王殿下,但是历史上的高湛恰恰和影视剧中相反,唯一的共同点大概就是都长得非常俊美了。高湛,

  • 刘伯温犹如汉朝的张良一般,但为何他的待遇这么低?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伯温,张良,文史百科

    1370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六人被封为国公,二十八人被封为侯,几天后又加册封两人为伯爵。在这些功臣中,.刘伯温的爵位竟然最低,俸禄也是最少的。按理说,刘伯温对明朝开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可以说是功勋卓著,犹如汉朝的张良一般,但为啥他的待遇这么低呢?其实里面暗藏着玄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

  • 后世如何评价曹操统一北方之战?曹操的表现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战史风云

    东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先后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史称“北方统一战”、“曹操统一北方之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曹操在统一北方的战争历时17年,是曹魏的立国之战,并为后来西晋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评价曹

  • 蜀国的丞相不是只有诸葛亮吗 为什么有蜀汉四相的说法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蜀国,历史解密

    蜀汉四相是怎么回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蜀汉丞相,其只有诸葛亮一个,因为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就废除了丞相之位。一般说的“蜀汉四相”指的是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蒋琬、董允、费祎在诸葛亮之后,虽然不是丞相,但都事治国能臣、都有丞相之才,事实上也都

  • 慈禧为什么让李莲英从金井取自己的镇墓之宝?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野史秘闻

    清朝的时候,民间是不允许随便使用珍珠的。就方向而言,产于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三江流域的珍珠叫东珠,这里的珍珠很正,是正珠,比别的珍珠都要珍贵,所以只有皇家才可以使用。这种珍珠晶莹剔透、粒大圆润,清朝的皇帝、后妃们都非常喜欢。慈禧也不例外,她在这些珍贵的珍珠当中,挑拣出最上乘的18颗,制成了一条珍

  • 曹操辜负了很多的人 可唯独两人没有被辜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三国,风云人物

    曹操算的上是时期当中最具有争议的任务了,有人说他是奸雄,也有人说他是枭雄,而曹操自己却说:也许你昨天看错了我,今天又看错了我,但是我仍然是我,不管世人是如何看待我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付我。这并不是说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是他那种枭雄的人格魅力。曹操本是汉室的一名普通官员,因为董卓独权,导致

  • 在唐朝名将樊梨花征西过程中,她是如何与李仙师斗法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樊梨花双刀架住说:“原来是道符师叔,既是上古神仙,该识天命,也不该来助恶为虐。该命你弟子改邪归正,教番主降唐纳款,自然唐主收兵,各分疆界。何劳师叔到关前与我为难。”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仙师听了大怒说:“樊梨花,你说那里话!来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唐王坐了中原,贪心不足,夺取

  • 古代中国对外战争中除了卫青外还有哪些名将呢?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春秋,李牧,战史风云

    1,李牧或许是因为《史记》是汉朝人写的,所以对于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多名将的记录就显得淡化了。事实上,在春秋战国时代,李牧是一个绝不能被忽视的人物。战国时代他是赵国对秦作战最具战功的将军,廉颇赵奢皆不及他。不过今天讲的是对外战争。对秦的作战就不必赘述了。李牧的赫赫功业是对匈奴的战绩上,此前的赵国一直受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