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汉中乃是三国必争之地,两次汉中之战的结果如何呢?

汉中乃是三国必争之地,两次汉中之战的结果如何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823 更新时间:2024/1/1 15:11:31

汉中之地,无疑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末年,张鲁割据汉中,成为一方诸侯,一度让益州牧刘璋都无可奈何,所以才邀请刘备协助自己,结果没想到引狼入室,反倒让刘备夺取了益州之地。等到刘备夺取益州之地,曹操立刻平定汉中,促使张鲁归降。在此基础上,曹操占据的汉中之地,自然引起了刘备的觊觎。

为此,刘备和曹操两大势力,围绕着汉中之地,展开了一场持续数年之久的大战,这也是三国时期的第一次汉中之战,可谓众所周知。但是,第二次汉中之战,则被很多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所忽略。在三国中期,曹魏大将军曹爽率领10多万大军猛攻汉中。虽然这场战役较少被人提及,但是,其影响和意义却是不可小觑的。

第一次汉中之战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从时间上来看,汉中之战的持续时间,明显超过了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也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第一次汉中之战,完全可以和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相提并论。

在第一次汉中之战中,交战双方主帅分别为刘备、曹操。一方面,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也即蜀汉五虎上将中,除了镇守荆州的关羽,其他四员大将悉数登场。另一方面,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在曹魏五子良将中,张郃、徐晃也参加了汉中之战。基于此,第一次汉中之战时,蜀汉和曹魏都是名将云集,这也是其被人们所熟知的重要原因。

最终的结果则是此战刘备占据汉中,领土得到扩张,进而称王。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曹操被刘备击败,但是,曹操撤退之前,将大量汉中之地的人口迁移出去,这让刘备得到的汉中,更偏向于一座空城了。换而言之,虽然从结果上,是曹魏被击败,但是,蜀汉的实际收货,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第二次汉中之战(兴势之战)

相对于第一次汉中之战,第二次汉中之战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名将云集,所以经常被人们忽略。第二次汉中之战也被称之为兴势之战,是指三国时期魏正始五年(244年),蜀汉军于兴势(今陕西洋县北)击退魏军进攻的一场战役。从结果上来看,第二次汉中之战,还是蜀汉击败了曹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第二次汉中之战还对曹魏的朝廷格局起到了重要影响,乃至于为司马懿成功发动高平陵之变埋下了伏笔。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以司马懿和曹爽为托孤大臣。曹爽虽然是曹真之子,却没有什么拿得出的战绩。于是,为了树立威望,曹魏大将军曹爽于公元244年发动了针对蜀汉汉中之地的战役。此战,曹爽、夏侯玄统领了10多万大军,自骆谷口(今陕西周至西南)攻汉中。彼时,不管是诸葛亮还是魏延,都去世了10年之久,而镇守汉中的将领,正是得到刘备、诸葛亮培养和提拔的王平。虽然王平手中的兵马不到3万人,但是,王平否定了部将固守待援的建议,乃遣护军刘敏等领兵据兴势拒敌,并多张旗帜,绵延百余里,自己率军在后,兼防魏军分兵从黄金谷(兴势东)来攻。

作为蜀汉第三任汉中都督,王平在汉中之地的防御策略上,很好承了第一任汉中都督魏延的主张,也即拒敌于门外。结果,凭借着地形优势,王平成功将曹爽的10万大军挡在汉中的兴势(今陕西洋县北)一带。与此同时,费祎则率领援军绕道占据三岭,切断了曹爽的归路。曹爽被王平和费祎前后夹击,死伤惨重,逃回关中。此战是古代以攻势防御取胜的一个典型战例。

最后,因为第二次汉中之战的失利,曹爽、夏侯玄在曹魏将士中颇有怨言,也即威望跌入到了谷底。与此相对应的是,司马懿虽然没有在和诸葛亮的对战中占到什么便宜,可是,司马懿也没有让诸葛亮获得多大的战果。经过这一对比,曹魏西线的将士,显然更加支持司马懿,而不是曹爽、夏侯玄等人。

所以,在笔者看来,等到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曹爽、夏侯玄根本不敢号召天下兵马讨伐司马懿,最终乖乖束手就擒,放弃了抵抗。一定程度上,如果没有第二次汉中之战的惨败,司马懿显然不敢轻易发动高平陵之变。从这一点来看,第二次汉中之战不仅奠定了王平在蜀汉武将中的地位,更为曹爽的败亡埋下了伏笔,这对于曹魏乃至于整个三国的历史走向,都有重要的影响。

标签: 三国汉中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步兵和骑兵相比 到底哪一个兵种更加厉害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步兵,骑兵,历史解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骑兵的优势。相对于步兵而言,骑兵最大的优势就是其优秀的机动能力,四条腿对两条腿的优势使其更容易完成各种战术及战略任务,这就意味着在争分夺秒的战场上骑兵要比步兵更容易获得战场主动权。另外,骑兵拥有强大的冲击力和威慑力,在战场上无论是谁看到一群骑兵冲过来都会害怕,不由自主的想要转进

  • 古代皇帝都有哪些怪癖?奇葩的帝王有多可怕?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唐朝,野史秘闻

    从秦始皇算起,到溥仪结束,中国古代被大伙承认的皇帝,共有494位。其中不乏一些奇葩的帝王。那么,古代的皇帝都有哪些怪癖呢?咱这里可以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汉灵帝刘宏。据《后汉书》记载,此人经常在宫中设“列律”,把个庄严的皇宫,变成商业一条街。然后他自己则穿上商贾衣服,亲自在街边吆喝,当个卖猪肉的屠户。和

  • 南宋状元张九成简介:创建张文忠公书院,讲授经史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澶渊之盟对于北宋来说不平等,这样的说法究竟是否正确?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澶渊之盟,北宋,文史百科

    如何评价北宋与辽国签订的“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的签订对北宋有利还是有弊?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澶渊之盟是北宋初期非常重要的一个大事件。宋国和辽国以战争为手段,最终达成了和平的目的。不过从盟约的内容来看,北宋没能拿回燕云十六州,而且每年还要送给辽国不少钱财、绢布,所以有人觉得这

  • 宁夏之役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史风云

    明神宗万历年间,朱翊钧先后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史称“万历三大征”。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万历三大征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这三场大战巩固了中华疆

  • 他本来身为皇太孙,出生后却被扔进大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询,汉朝,历史解密

    有文景之治的汉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在这个朝代有很多著名的皇帝,比如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等等,都是非常出名的。但是还有一位皇帝人们知之甚少,他治国谋略不属于刘邦,而功勋基业可以跟汉武帝相提并论。但是他却在刚出生的时候被投入大牢。这个人叫刘询,登上皇位之前叫自己刘病已。刘询的祖父是卫太

  • 唐朝到底有多开放?这件事放到现在也难以被人接受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野史秘闻

    纵观历代封建王朝,能够超越唐朝的几乎是没有。唐朝是封建社会的巅峰,尤其是在开元年间。万国来朝,天下太平,长安城里来来往往的行人中,很多人都是外国人。文化开放,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政治清明,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可是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这些都瞬间灰飞烟灭,自此再也看不到这种盛世。唐朝是个包容的时代,西方

  • 天选之刘秀,她的一生都是什么样的?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风云人物

    刘秀,字文叔,生于陈留郡济阳宫,东汉王朝建立者。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总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情颠覆人们的想象和认知,其中不乏存在一些离奇的故事情节,当然这并不是杜撰出来的小说,而是真真切切发生的事实,就比如在历史上有这样一则事件,有一对夫妻结婚三个月后,丈夫去

  • 芒种相比于古代的传统节日,有哪些饮食习惯延续下来?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芒种,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

  • 姜维的洮西大捷,这场战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姜维,战史风云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历史小说,当然他也是我们从小时候的历史启蒙读物,但是话说回来,小说虽然描写的很是精彩 ,但是却并不能真正的当做历史来读,尤其是其中有很多经典的故事都是张冠李戴,仅仅只是为了突出个人功绩。三国演义我们都知道有尊刘贬曹的习惯,所以很多蜀汉的事件大多数都被放大,甚至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