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明末的文臣武将,为何都选择降清?原因是什么

明末的文臣武将,为何都选择降清?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722 更新时间:2024/1/25 2:01:14

1644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就在这一年,延续了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走到了尽头。与此同时,中国又出现了三股主要势力逐鹿中原的情况,这三股势力分别是:大清政权、大顺政权,以及南明弘光政权。

大清政权也就是后来的清朝,这个大家想必都非常了解。大顺政权由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所创建,虽然起初大家都视李自成和他的军队为“闯贼”、“流寇”。但到了1644年的时候,人们的印象已经普遍改变。许多人都开始承认李自成将是未来新王朝的统治者,这一点从当时大批官绅归附到大顺政权中就可以看出。

南明弘光政权是明朝崇祯皇帝殉国后,明朝宗室和遗臣们在留都南京建立的政权,弘光皇帝朱由崧是万历皇帝之孙、崇祯皇帝的堂兄。因此在当时人们眼中,南明自然是最为正统的政权。

从以往的历史经验来看,这种群雄割据的局面往往要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可是这次却不一样,仅仅过了一年时间,清军就以锐不可当之势,相继攻灭大顺政权和南明弘光政权,统一了大半个中国。清军入关之时,所率兵力仅有十万余人,为何能进展如此神速呢?

究其原因并非满清八旗军天下无敌,而是因为许多原来侍奉明朝的文臣武将纷纷率领本部兵马降清,极大扩充了满清的实力,以至于让清军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兵力反而越来越多。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明朝的文臣武将不去归附南明,或是归附大顺,而非得去向清廷投降呢?

从个人感情上来说,这些文臣武将无疑对南明政权最难以割舍的,毕竟他们个个都世受皇恩。退而求其次的话,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也可以接受,因为改朝换代在中国历史上并非稀罕事,从个人和家族利益上来考虑,给大明朝老朱家打工和给大顺朝老李家打工,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至于归降大清政权,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当时明朝人都称呼满人为“建虏”、“鞑子”,在他们心目中,满清就是由一群孔武有力,不懂礼数的蛮夷组成的原始政权。投降满清,那就相当于成为“鞑子”的奴隶,这是何等的屈辱,对当时明朝人来说,简直无法想象。可事实上却是,成批的文臣武将投向了满清,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原来,在1644年初,李自成率军攻打北京的时候,官绅们眼看国家即将易姓改号,于是纷纷改换门庭加入到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中。明末史学家谈迁在他的著作《国榷》中用八个字形容当时的情景是:“衣冠介胄,叛降如云”。

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李自成在攻下北京后,为了解决军饷问题,竟下令对官绅追赃助饷,也就是强迫大家交出银子,没交纳规定额度的银子就要被严刑拷打,活活打死者不在少数。

官绅们放弃名节,改投到李自成阵营中原本是为了保全个人和家族的利益,结果遭遇追赃助饷,不仅名声尽毁,甚至连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一位身陷北京的明朝官员在绝望中愤慨地说道:“是岂兴朝之新政哉,依然流贼而已矣。”

在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追赃助饷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和原来明朝官绅阶层成了势不两立的群体,很多人都想尽办法逃往南方。可是,当逃到南方的官绅们抵达南京后,等待他们的不是南明朝廷的热烈欢迎,而是权臣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掀起的“顺案”审查。所谓“顺案”就是指李自成攻下北京后,被嫌疑有过变节行为的明朝官绅。马、阮等人利用“顺案”疯狂迫害自己的政敌。

清军在山海关打败李自成后进入北京,摄政王多尔衮采纳了汉族大臣洪承畴、范文程等人的建议,对原来明朝官绅采取了积极拉拢的策略,“令在京内阁、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官员,俱以原官同满官一体办事”。

不久又宣布:“凡文武官员军民人等,不论原属流贼,或为流贼逼勒投降者,若能归服我朝,仍准录用。”清廷的这些笼络策略对于当时正处在走投无路情况下的明朝官绅而言,可谓是绝处逢生,于是大家纷纷改投清廷。

这些投降的官员大部分都得到了很好的待遇,多数人的官职比原来更高,在他们的示范效应下,更多汉族官绅投身清廷,清朝在入关之初就是用了这种恩威并施的策略,迅速席卷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标签: 降清明朝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明朝设机构教育太子,如何防止太子与大臣勾结?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明代将太子(俗称「东宫」)视为「国本」,十分重视太子的教育。除了重视太子教育的内容外,还特别注重教育官员(老师)的选择和除授(拜官授职)。因为皇帝深深知道,教育太子的官员的人品和学问,直接影响到太子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明代太子的教育官员,是指对太子进行道德、文化教育并辅导其学业的官员。虽然明初设立了太

  • 清朝夏天的时候那么热,皇帝妃子是怎么度过的?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古代,野史秘闻

    近几年来各种影视清宫剧不断,但是却有很多方面,是其没有显露出来的,对那个朝代的生活方面那就更少。多数是到了冬天时节,用暖炉的等等方式取暖,然而这并不稀奇,那么到了夏天在那个没有电力的年代,没有各种便利生活的科技他们是如何度过的呢?平民百姓先不说,就说各种有财力的大人物,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兴建避暑山庄,

  • 明朝中期大臣李廷机简介:累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古代的暖手宝究竟长什么样子?又是靠什么来取暖的?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代,暖手宝,文史百科

    现如今到了冬天,很多人都喜欢用暖手宝,在寒冷的冬季能够获取温暖的暖手宝也成了热卖的商品之一,但其实现如今所使用的暖手宝,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古代的暖手宝不叫暖手宝,有另外一些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吗?古代的暖手宝究竟长什么样子,又是靠什么来取暖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

  • 廉台之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史风云

    廉台之战发生在十六国时期,是前燕击灭冉魏的决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352年正月冉闵终于攻克了襄国,后赵残余势力至此基本被消灭,从而终于得以腾出手来对付此前一直无暇顾及的前燕,遂率领部队离襄国北上,活动于北方边境的常山、中山诸郡,一边四处搜集粮食,一边查看地形,准备抵御燕军

  • 为汉朝殚精竭虑的张良,论功只能排六十二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良,汉朝,历史解密

    其实这个就是我们要从汉朝当时的大背景进行分析,刘邦是一个市井小民,说实话,眼光见识其实并没有多广,当时,汉朝建立以后,开始论功行赏。在这个战争的年代,说实话,武将的功勋战绩应该显示的比较直观一点。毕竟在百姓,还有君王的眼中看到的是武将在前面厮杀打出来的江山。所以,在论功行赏时,武将的功勋一般都会很高

  • 石达开被凌迟处死后,他5岁儿子下场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石达开,清朝,野史秘闻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石达开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1856年,天京事变之后,翼王石达开率军离开了天京,从此辗转于各地与清军作战。1863年5月,石达开率部到达大渡河南岸的紫打地,此时对岸尚无清军防守。于是,石达开下令多备船筏,准备次日率部渡河

  • 南宋名臣郑性之简介:将朱熹理学上升到官方哲学的高度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风云人物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朱元璋又是如何对待他的亲戚?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朱元璋出生在八辈贫农的家庭,却通过努力,成为了一国之君。所以之前的穷亲戚看到朱元璋成了皇帝,当然是纷纷的来要官做了,朱元璋会怎么做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但是论功行赏,抛头颅洒热血为大明朝开国浴血奋战的将士们还没封赏明白呢,你们这些亲戚倒是来的挺快

  • 也先继承瓦刺王位后,为何会与明朝发生土木堡之变?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土木堡之变,战史风云

    在当时,明朝北部地区崛起了一支强大的蒙古人部族,号称瓦剌。也先继承瓦刺王位后,同明朝就开始发生磨擦。当时的瓦刺太师也先以明廷减少赏物和求娶明朝公主未能得到允许为由,发动了对明战争,兵分四路,分别从辽东、宣府、大同、甘州等地同时向明朝进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而明朝皇帝朱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