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万历三大征对明朝影响

万历三大征对明朝影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960 更新时间:2023/12/10 11:47:46

喜欢明朝历史的朋友们,应该对万历三大征非常熟悉,即李如松平定蒙古的宁夏之役,李如松抗击日本丰田秀吉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的播州之役;这就是,万历皇帝在位时期对外的三次重大军事活动。虽然万历三大征,在整个古代历史战争中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其对历史社会和明朝发展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三大征巩固了中华疆土。

只不过后世人,对于万历三大征的争议非常大,有人认为,万历三大征给明朝发展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境,让明朝不仅安定了边疆地区,也除去了背叛明朝的大臣杨应龙,同时也帮助朝鲜打退了当时的日本侵略者,可以说是内外兼修的。

当然,也有人认为万历三大征,耗费了明朝大量的财力物力,并且取得的成果也只是短期的,在此后不久,万历三大征的成果就在万历皇帝的怠政之下灰飞烟灭了,如此,耗费了大量精力发动的战争价值并不大。

那么,万历三大征到底给明朝带去了哪些影响呢?其对于明朝的发展,到底是利还是弊呢?本篇文章重点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明朝在万历三大征过程中的舍与得。首先我们来分别看一下这三场战役。

万历三大征第一战,宁夏之役

这次的军事活动是为了镇压拜之乱,拜于万历二十年二月十八日纠合其子承恩、义子云及土文秀等发动叛乱,他们企图翻身当个皇帝,推翻明朝的统治建立新的朝;而面对这场规模比较庞大的反叛活动,明朝政府派出了当时的副兵李昫,兵事进剿,希望军队能够一鼓作气击溃叛军。

但为了这场叛乱拜规划已久,叛军比较强势,李昫并没有将其一举攻破,所以为了尽快的安定边疆地区,明朝朝廷又调李如松带领宁夏总兵和辽东、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进行围剿。

这场战役历经时间很长,期间残酷的斗争数不胜数,最后,明朝军队将宁夏城包围,并且采用水攻的方式逼迫叛军投降;因为长期的大水围困,宁夏城内弹尽粮绝,人们失去了外部资源的支持,叛军走投无路,为了保证生存,来自各方势力的叛军内部发生了冲突,而且守候在宁夏城外部的明朝部队得到消息,对宁夏城发动的猛攻。

面对这样的内外夹击,拜君方寸大乱,最终名将李如松攻破宁夏城,将拜团团围住,其被迫自尽,其他叛军也被悉数捕获;至此,拜之乱才全部平息,宁夏等边疆地区得到了安定。

但是宁夏战役的时间线拉的很长,对于明朝的军事实力是一个极大的消耗,对内部的财力物力也损耗很多。不过哪怕如此,叛军之乱平息,明朝震慑了其他的西部实力,也让大明王朝的统治收获了一个比较安定的外部环境。

万历三大征第二战,播州之役

播州之役是为了打败明朝的叛将杨应龙发动的军事活动;杨应龙的家族底蕴很深厚,其祖上的势力可以追溯到唐朝末年,其先祖杨端为唐朝打败了南诏势力,而成为了割据播州的藩镇,而因为播州的地理位置以及杨家的历史底蕴等因素,其家族的传承非常的繁茂,先后经历了两宋元朝都没有极端衰败。

到了明朝时期,杨家依旧在中原地区占据着很高的地位,这也让杨家在名城的影响力很深,在明朝的洪武年间,杨家的强将杨铿归降明朝,自此被视为是苗疆的土司,不再是一个与朝廷作对的家族势力,反而因为家庭规模的原因在明朝的朝廷之中也有了一席之地。

此后,杨家在明朝传承二十九代,到杨应龙时期获得了万历皇帝的封赏,成为了指挥使,但是或许是因为杨家的世代传承,让杨应龙出现了膨胀,又或许是杨应龙本身不甘心万历皇帝对于他的肯定,于万历十七年背叛明朝朝廷,携带着底蕴深厚的杨家独立,并且脱离明朝之后,或许是为了发泄对于明朝皇帝的不满,杨应龙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企图像曾经的拜一样推翻明朝的统治。

而考虑到杨家的势力和底蕴,万历皇帝一开始并没有派兵镇压,而是给予杨应龙官位上的诱惑,以及军事上的威胁,可面对万历皇帝这样的方式,杨应龙是叛是降,犹豫不决,最终惹怒了万历皇帝,其不再对杨家实施安抚,而是派大军进行镇压。

在明朝正规军队的面前,杨家的势力渐渐支持不住,最终杨家被明朝消灭,持续了几年之久的杨应龙叛乱也被镇压了下去,播州之役以明朝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标签: 明朝万历三大征

更多文章

  • 万历三大征导致明朝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万历三大征

    明朝的万历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帝,长达三十年不上朝,不过在万历初期,国家也经历了几次战争,有的人就说,明朝的灭亡,实际上是因为万历三大征,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吧。在万历时期,有著名的几大战役,分别是朝鲜之征,播州之役,和宁夏之役,日本人提到这个朝鲜之征,都是一笔带过的,就是一因为当时,确实对他们而言,

  • 定襄北之战中霍去病取得了怎样的战功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霍去病

    汉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在西汉与匈奴战争漠南之战中,大将军卫青在定襄(郡治成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于)以北两次与匈奴单于主力之作战。元朔五年,卫青率部奔袭漠南之右贤王,右贤王兵败率部北逃,使匈奴单于主力侧翼完全暴露六年二月,武帝刘彻以卫青率中将军公孙敖、左将军公孙贺、前将军赵信、右将军苏

  • 霍去病是怎么打通河西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霍去病

    元狩二年(前121年),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东部的浑邪王、休屠王部。在春季攻势中,霍去病率一万骠骑出陇西,“逾乌盭,讨遬濮,涉狐奴”,转战河西五国,辎重多,人马众,对降服者予以宽赦[76],与单于的儿子交战,几乎将其生擒。再越过焉

  • 霍去病漠北之战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霍去病

    漠北之战,是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朝在漠北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及数万步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力求彻底歼灭匈奴主力,并组织步兵数十万、马数万匹以保障作战。西汉与匈奴的漠北战役,是汉武帝向匈奴战略进攻的顶点.也是匈奴伊稚

  • 河西之战中霍去病的重要贡献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霍去病

    河西之战,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进军河西(今河西走廊甘肃一带),打击匈奴的作战。河西地区系指今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地,因位于黄河以西,自古称为河西,又因其为夹在祁连山(亦称南山)与合黎山之间的狭长地带,亦称河西走廊,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河西地区原来是大

  • 霍去病首次出征为什么就大获胜利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霍去病

    去时儿女悲,归来胡茄竞。试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这是一首在一般古诗选本中很难找到的诗,但是它却能让人过目难忘。诗的作者也不是才情出众的文人骚士,而是南朝梁时一位骁勇善战的武将曹道宗。在感受这首诗雄豪气度的同时,不难发现曹道宗对汉朝名将霍去病有着一种的特别喜爱与崇敬。123年,他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

  • 霍去病的闪击战术怎么运用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霍去病

    元狩二年春,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精骑一万人,从陇西出发,攻打匈奴。河西战役,南路军张骞行动缓慢,李广只身被围,霍去病毅然改变原有作战计划,冒险从浑邪王的地区直插过去。当时霍去病只有一万兵马,而浑邪王与休屠王兵马合计不下六万人。霍去病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抢在敌人主力部队集结以前迅速突进,

  • 霍去病最巅峰的战役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霍去病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为了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漠北之战,是汉军在距离中原最远的战场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也最艰巨的战役。汉武帝调10万骑兵、14万战马,步兵几十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带领,分2路进军漠北。这时的霍去病,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汉军的王牌,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

  • 古代打仗攻城数日没成功为什么不能绕过去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打仗

    城池,在古代属于一个地方甚至一个王国权力与指挥的中心,往往里面住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方负责总指挥的王。所以,伐战,最终的指向都是攻城。攻城实为擒王。王覆,则政权覆,国土归。如果不攻城直接绕过去,不但不好绕,而且绕起来毫无意义。其一、自古以来,从敌方地盘上直接绕城过去的方法,常常需要经过一些狭关险隘,

  • 曹操官渡之战是怎么以少胜多的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操,官渡之战

    消灭眭固后,为了应对之后与袁绍的战争,曹操预作布置,命在青州有潜在影响的臧霸等人攻入青州,占领齐(治今山东临淄)、北海(治今山东寿光东南)等地,巩固右翼;又命大将于禁屯军黄河南岸,监视袁军。不久,张绣听从谋士贾诩之计,投降曹操,曹操大喜,拜张绣为扬武将军,解除了后顾之忧。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