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七国之乱爆发原因过程及结果是什么?

七国之乱爆发原因过程及结果是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胖次 访问量:4234 更新时间:2023/12/15 11:36:08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七国之乱的起因是什么?

汉景帝刘即位后,中央专制皇权和地方诸侯国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御史大夫晁错开始与汉景帝谋划削藩。景帝二年(前155年),晁错向景帝上《削藩策》,再次上陈诸侯的罪过,请求削减封地,收回旁郡。

等到楚王来朝,晁错借机说楚王刘戊为薄太后服丧时偷偷淫乱,请求诛杀他。汉景帝下诏赦免死罪,改为削减东海郡作为惩罚;两年前赵王刘遂有罪,削去其河间郡;胶西王刘昂因为售卖爵位时舞弊,削减其六个县;随之景帝又与群臣商议削夺吴王刘濞的封地事宜。

汉景帝的削藩之举在朝野引起了很大震动,吴王刘濞担心削地没完没了,就想进行谋反,遂亲往胶西,与胶西王刘昂约定反汉事成,吴与胶西分天下而治。刘昂同意谋反,并与他的兄弟、齐国旧地其他诸王相约反汉。吴王刘濞同时还派人前往楚、赵、淮南诸国,通谋相约起兵。

不久,汉景帝降诏削夺吴王刘濞的豫章郡、会稽郡。诏令传到吴国,吴王刘濞立即谋杀了吴国境内汉所置二千石以下官吏,联合串通好的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六王公开反叛。刘濞征募了封国内14岁以上,60岁以下的全部男子入伍,聚众30余万人,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西向,从而开始了西汉历史上的吴楚七国之乱。

诛杀晁错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吴王刘濞起兵广陵(今江苏扬州),置粮仓于淮南的东阳,向西渡过淮河,与楚兵会合,并派遣间谍和游军深入肴渑地区活动。吴楚联军渡过淮水,向西进攻,是叛乱的主力。胶西等国叛军共攻齐王刘将闾据守的临淄,赵国则约匈奴联兵犯汉。由于刘濞早有预谋,所以七国军队在叛乱之初进展顺利。

汉景帝闻知消息,和晁错商量出兵事宜。晁错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城。曾当过吴国丞相的袁盎向景帝献策诛杀晁错,满足叛军“清君侧”的要求以换取他们退兵,景帝采纳了袁盎之计,封袁盎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装,出使吴国。袁盎献策十多天后,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书,弹劾晁错,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景帝批准了这道奏章,腰斩晁错于东市。

但杀死晁错并没有让七国军队停下进攻的步伐,七国联军反而认为景帝软弱无能,于是刘濞自称东帝,与西汉政权分庭抗礼,拒见袁盎。汉景帝这才下决心武力镇压叛乱,派太尉周亚夫率三十六位将军领兵抵御吴楚联军,派曲周侯郦寄领兵攻打赵国、栾布攻击齐地诸叛国,并以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监视齐、赵的动向。

击败吴楚

吴楚联军东进,行至梁国(治今河南商丘),遭到景帝之弟梁王刘武的顽强抵抗,吴楚联军并力攻城,攻下梁国南面的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梁王刘武向朝廷告急,周亚夫认为吴楚联军势大,正面决战难以取胜,献策用梁王军队拖住吴、楚主力,寻找时机切断对方补给,然后伺机击溃叛军,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计划。于是周亚夫绕道进军,走蓝田、出武关,迅速到达了雒阳。

梁国被叛军轮番急攻,梁王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却派军队向东,屯兵于梁国以北的昌邑(在今山东巨野西南),坚守不出。梁王再次派人求援,周亚夫还是不发救兵。最后梁王写信给汉景帝,景帝又下诏要周亚夫进兵增援,周亚夫还是不为所动,梁王于是任命韩安国与张羽为将军,拼死抵御,与吴楚联军僵持。

梁国城池防守严密,吴兵无法西进,转而奔向周亚夫的军队。周亚夫坚守壁垒,不肯与战,私下却趁机轻兵南下,夺取泗水入淮之口(在今江苏洪泽境),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吴军断粮,士兵饥饿,几次挑战未果,于是夜里袭击周亚夫军营,佯攻东南面,周亚夫命令于西北面守备。吴兵果然从西北强攻,未能攻破,吴兵大败,士兵多半饿死或投降走散,周亚夫率军追击,大破吴、楚联军。

吴王与其麾下壮士数千人乘夜逃走,渡过淮河逃至丹徒(今江苏镇江),退守东越,并派人招集残兵。汉廷派人以利引诱东越,东越王骗吴王出去慰劳军队,用矛戟刺死吴王,献其头于汉朝。吴军溃散后,楚王刘戊自杀而死。

在齐地,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围攻齐都临淄,三月不下。汉将栾布率军进逼,三王便退兵回到封国。胶西王回国后,其子刘德建议袭击汉军,不成则逃到海上,胶西王不听。到汉营请罪,韩颓当斥责他阴谋叛乱,宣读诏书,胶西王自杀而死。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也都伏法被诛。

在赵地,郦寄领兵进攻赵国,赵王刘遂坚守邯郸,郦寄久攻不下。匈奴得知吴楚兵败,也不肯出兵相助。栾布平定齐地诸国后,还军与郦寄会师,水淹邯郸城,邯郸城破,赵王刘遂自杀。

济北王刘志被胁迫参与叛乱,后坚守不发兵,所以赦而未杀。

齐王刘将闾为朝廷守城有功,但是他曾拟夺取帝位,后来还参预过七国之乱的策划,特别是在被围困时又与胶西王等通谋,因此不能见容于汉,被迫自杀。

七国之乱的结果及影响:

结果:七国之乱,西汉中央政权获得了绝对胜利。这次叛乱,从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开始,到三月即被平息,七王皆死。参加叛乱的七国,除保存楚国另立新王外,其余六国皆被废除。

影响:七国之乱平息后,同姓诸侯王的势力受到致命打击。汉景帝趁势收夺各诸侯国的支郡、边郡归朝廷所有,并进一步采取措施,削弱诸侯王的权力以加强中央集权:继续推行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计划,先后分封了诸皇子为诸侯王;取消诸侯诸侯王任免封国官吏和征收赋税的权力,诸侯王不得继续治理封国,由皇帝派去官吏;改革诸侯国的官制,改丞相为相,裁去御史大夫等大部官吏,使诸侯王失去了政治权力;规定诸侯王不能自治其国,无权过问封国的政事,只能按朝廷规定的数额收取该国的租税作为俸禄。

至此,中央政权的权力大大加强,诸侯王的力量大大削弱。诸侯国虽仍然存在,但由于诸侯王失去了政治权力,其实际地位已与汉郡无异,已经不再具有同中央对抗的物质条件。

平叛战争的胜利,中央集权的巩固,使得西汉王朝的实力愈发强大,汉族人对匈奴的反攻,也逐渐拉开序幕,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固,起到了卓越的成效。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原诸侯王势力下百姓艰苦的生活,让文景之治的利端真正的覆盖向全国,可以说为后来汉武帝时代的雄风和多年战争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标签: 诸侯七国联军叛乱势力西汉军队叛军

更多文章

  • 白登之围 刘邦凭什么逃脱匈奴毒手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匈奴,刘邦,汉军,没有,汉高祖,起来,带领,一直

    说说高祖刘邦的白登之围事件吧,在此之前,匈奴从来没在中原历史上记载过,但也就是这么第一次让刘邦吃了大亏,差点就死了。那么刘邦是如何躲过匈奴的毒手的呢?史书只记载了两个字:秘计。匈奴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夏代,匈奴就已存在,当时称为荤粥。周代称猃狁,秦代称匈

  • 越南统一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作战,西贡,兵力,军队,越南,战役,进行,发起

    1973年初,“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巴黎协定”签署后,美国开始从越 南撤军,并停止了大规模军事行动。但仍以“文职人员”名义在南越留驻2.4万多名美 军,支持南越政府军扫荡。与此同时,美国还向南越政府提供大量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 在南越附近地区保持一支相当规模的海空力量,频繁进行军事演习,企

  • 宁锦血战 宁远城外积尸遍地 皇太极首尝败绩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皇太,锦州,宁远,八旗,自己,许多,批评,攻打

    皇太极听说明军已经完成了塔山、大凌河、锦州等城堡的建设,致信袁崇焕,横加指责,语气狂妄。五月中旬,皇太极借口明军筑城屯田,而袁崇焕事前没有通报,亲自率军征讨,大凌河、小凌河的明军弃城,皇太极挥师包围了锦州城。宁、锦大战打响。《明史纪事本末》对这次大战记述详细:平辽总兵官赵率教和大将左辅、朱梅、监军纪

  • 英国阿富汗战争 英国殖民军兵败兴都库什山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英军,殖民,阿富汗,布尔,英国,战争,人民,作战

    阿富汗是南亚西北端的一个内陆国家,东南接南亚次大陆,可下印度洋;西北邻中 亚和西亚,能抵地中海。全国五分之四的面积为山地和高原,平均海拔3500多米的兴都 库什山横陈境内,是中亚与南亚间的重大障碍。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使其成 为南亚与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世纪初,英国

  • 巴黎公社起义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公社,巴黎,凡尔赛,无产阶级,战士,进攻,人民,政府

    巴黎公社起义是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巴黎无产阶级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 为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而进行的一次武装斗争。武装 起义虽然仅进行了72天,但它却以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世界意义的第一次演 习,载入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光辉史册。19世纪中叶,法兰西第

  • 意埃战争 非洲之角反殖民斗争的成功范例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埃塞俄比亚,意大利,人民,国家,非洲,条约,战争,胜利

    19世纪末,埃塞俄比亚反对意大利殖民主义统治的战争,是以埃塞俄比亚的胜利, 意大利殖民者的失败而告结束的。它对西欧殖民主义势力是一次有力反击,为整个非洲 反殖民统治的斗争树起了一面旗帜。1870年,意大利国家刚统一,就加入了西欧殖民主义对非洲的殖民掠夺狂潮。苏伊 士运河通航以后,扼地中海—红海—印度

  • 古巴独立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巴,起义,殖民,解放战争,战争,当局,决定,西班牙

    古巴岛战略意义十分重要,是欧洲列强肆意掠夺的重点对象。16世纪初,古巴沦为 西班牙殖民地,自此,延续近3个世纪的古巴反殖民统治、争民族独立的战争连绵不断。 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之间的斗争长时间的反复较量,19世纪末叶进入高潮,在古巴全岛 掀起反殖民统治、争民族独立的解放战争。“砸碎锁链,沿着自由胜利的

  • 英国内战:世界近代历史的第一页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国会,王军,威尔,骑兵,内战,英国,军队,资产阶级

    在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发生了两次国内战争。它是以新兴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社会阶层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制度的武装斗争,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即欧洲范围内的第一次革命的主要的也是最高的斗争形式。在内战中,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革命领导人创建了新型军队,并在实践中创造了一套新的战略战术,

  •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法国,西班牙,王位,英国,继承,战争,殖民地,路易

    路易十四撒下法德世仇的种子。1700年,英、法、荷、奥等国围绕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深层的或最主要的则是诸列强借王位继承问题进行了一场空前规模的殖民地大掠夺,并且主要斗争矛头指向的是法国。18世纪初,殖民主义者争夺殖民地已发展到了疯狂的程度。法国在印度占据了本地治里

  • 法国大革命故事:又一个皇帝人头落地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法国,革命,进攻,联军,共和,军队,作战,封建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而1789年至1794年由法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为推翻封建统治和反对外来干涉所进行的革命战争,则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法兰西共和国的诞生鸣响了礼炮。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