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盘点中国古代的著名军队

盘点中国古代的著名军队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112 更新时间:2024/1/19 13:00:35

不知道题主如何定义”著名“这个词,古代战场,一般士兵大都以”甲士“代称,有些经过特别训练的军队,史学家可能会给与细致的描写和记录,而成为青史留名的军队。也有些军队,可能战斗力不强,但是政治意义明显而为人所知。下面就跟随《故宫历史网》小编看看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军队:

周朝

周朝时期有虎贲军,据《周礼》记载:“有虎贲氏,掌领虎士八百人,军旅会同,君宿于外,则守王闲。”也就是说虎贲军是最早的护卫君主和大臣的军队。但是这支军队同样参与实战,在武王伐纣的记载中,虎贲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史记·周本纪》说:“武王率戎车三百,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牧野之战中武王以少胜多,而虎贲军是武王方面绝对的主力。

春秋战国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扩充军备,出现了比较多的历史留名的队伍,最有名的大概是魏之武卒,齐之技击,秦之锐士这三支

魏之武卒是战国前期魏国名将吴起训练的精锐重步兵,吴起当年训练魏武卒,用的法子堪比现代训练特种部队,“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 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

齐之技击这个部队的想法,最初来源于”螳臂当车“的典故,有兴趣的可以百度。汉书记载:齐闵以技击强。

十万秦卒出三千锐士,代表战役:长平之战。

此外,秦朝也有死士此外,赵国的“胡刀骑士”(胡服骑射),燕国的死士也还挺有名的。荀子有句话叫做,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是这也是荀子个人看法罢了,军队的特点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国家的实力和国家的特点。

汉朝

虎贲军在汉朝得到了延续,是汉朝的精锐部队之一。

幽州突骑幽州突骑起源于汉朝,汉武帝力图剿灭匈奴,于北方边防幽州培育了精锐的骑兵部队,此后历朝历代的骑兵,都有幽州突骑的影子。蔡邕《幽州刺史议》:“幽州突骑,冀州强弩,为天下精兵。国家赡核,四方有事,未尝不取办于二州。“

羽林军

引自维基百科:汉朝收因战事阵亡将士的后代入羽林,教授他们各项军事技能,称羽林孤儿。羽林也由此成为一种延续军事传统与家族荣誉的象征,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和认可,成为很多后世君王效仿的榜样。其中诸如唐初的左右羽林军,首领北衙禁军,也是各朝的重要军事力量。直至明朝仍有羽林卫,羽林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最为知名的军队名称之一。

我特别想在这里提一只“非著名”的部队,就是汉将李陵所带领的五千步兵。历史记载李陵带着五千步兵出居延千余里,向北行军三十日,到浚稽山下驻扎。后来与单于的军队遭遇,力战数日最终不敌。“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馀骑追汉军,至浚稽山合,转战九日,汉兵陷陈却敌,杀伤虏甚众。至蒲奴水,虏不利,还去”,这究竟是怎么样铁血的一只部队啊!

汉末-三国

有只部队叫西园军,战斗力未知,不过这支部队的成立更大程度上是政治意义,曹操和袁绍都曾经是部队的首领,他的成立,代表了士族门第力量的兴起(之前则是宦官当政),基本上影响到此后几百年的历史走势。这里可以参考荀彧为什么会选择跟曹操分道扬镳?下的答案也很有发。三国时期因为有《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存在,历史记载相对比较齐全,这个时期著名的部队有

青州兵这只部队恐怕也是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青州兵基本上以黄巾军为主,被曹操击溃之后收编,由于人数众多,所以曹操开始采用“屯田制”来治理这批军队,对三国以及之后很长时间的军事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过青州兵也参与过官渡之战等战役

丹阳兵陶谦的老本,“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陶潜还送了一点给刘备,记得刘备在不停流亡的过程中总是有那么两三千人跟着他么,这支部队一直跟着刘备转战各地。

陷阵营吕布的老本,你以为打仗就靠吕布一个人冲进去杀杀杀么?他手下的部队也是很猛(萌)的么么哒。“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白耳(其实应该写作白毦兵,或者白眊兵),蜀汉的精锐部队(诸葛亮称之为西方上兵),见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集》中,诸葛亮曾在给李严的书信中表示:“兄嫌白帝兵非精练。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嫌其少也,当复部分江州兵以广益之。”

大戟士,袁绍部队中的精英,类似于现在的重装步兵。建安七子之王粲的《汉末英雄记》中的记载,当袁绍听到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有这样一段对话:绍笑曰:“彼有白马义从,某有大戟士,安惧哉?”彼有白马义从,某有大戟士,安惧哉?

虎豹骑,记载太多了,曹操说过“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

此外,还有董卓的飞熊军,马超的西凉铁骑,蜀汉后期的无当飞军,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孟获的藤甲兵等等,就不一一写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百度。

东晋时期

北府军

东晋孝武帝初年谢玄组建训练了一只北府军,这支军队可谓是淝水之战之战中的大功臣,什么?你不知道淝水之战?简而言之就是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的故事了。。。《资治通鉴》中说“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刘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

唐朝

玄甲兵《资治通鉴》中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将兵按行营屯,猝与王世充遇,战不利。秦王世民帅玄甲救之,世充大败,获其骑将葛彦璋,俘斩六千馀人,世充遁归。”

宋朝

背嵬军

简而言之就是岳家军的精英部队,南宋赵彦卫撰写的《云麓漫钞》记载:“韩、岳兵尤精,常时于军中角其勇健者,别置亲随军,谓之背嵬,一入背嵬,诸军统制而下,与之亢礼,犒赏异常,勇健无比,凡有坚敌,遣背嵬军,无有不破者”宋朝袁甫《蒙斋集》中有:“背嵬军马战无俦,压尽当年几列侯,先辈有闻多散佚,后生谁识发潜幽。”

怯薛

成吉思汗从蒙古各部中征调了一万名精锐士兵,作为大汗的常备护卫军,称为“怯薛”。怯薛由宿卫千户、箭筒士千户和散班八千户组成,负责护卫大汗,并操持汗廷的日常事务。怯薛分为四班,每班由功臣博尔忽、搏尔术、木华黎、赤老温或其后人充任怯薛长,率领“怯薛歹”(护卫士)宿卫汗廷,三日一换,称为“四怯薛番直宿卫”。在战争中,怯薛则是全军的中坚力量,被称之为“也客豁勒”(大中军)

标签: 盘点中国古代著名军队

更多文章

  • 三国诸葛亮北伐真正目的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北伐,路线,刘备,所以,司马,成都,为了

    三国诸葛亮北伐真正目的是什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蜀国刘备的军事,他算无遗策,才智过人,为汉室基业鞠躬尽瘁,最后病死在了军营中。关于他的一生,最受争议的恐怕要数北伐了。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呢?诸葛亮像有一个说法是诸葛亮北伐是为了帮助刘备光复汉室。因为诸葛亮是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也就是他之所

  • 秦国远交近攻的战略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国,六国,策略,一个,自己,目标,国家,进行

    秦国远交近攻“远交近攻”是兵法“三十六计”中的其中一计。是秦国的宰相范雎向秦昭王提出的策略,建议秦国将地理位置离的最近的韩、魏两国作为秦国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距离稍远的齐等国保持良好的联盟的关系,这样就可以没有其他的顾虑。这个策略使得秦国能够兼并六国,实现了秦国的大统一。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

  • 夷陵之战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蜀汉,刘备,战役,作战,反攻,历史,三国,成功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重要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吴军由被动转为主动,由防御改为进攻,策略运用之精妙令人赞叹!它的结果也导致了三国分立曹魏独大的局面。那么这场战役有什么历史评价呢?夷陵之战简介夷陵之战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

  • 宋金战争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朝,战争,金人,这场,没有,自己,最后,他们

    宋金战争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宋金战争刚开始金人开始突然发动进攻,一直侵蚀宋朝的领土,而宋朝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击,直到派出大将岳飞接连收复了几座城池局面才有所改变,但后来因为统治者个人原因贻误战机,后来两方的实力差距实在太大,宋朝再也无力抵抗敌人,直到金人把宋朝赶到江南地区这场战争才停止。读中国古代历史,

  • 历史上真实的长平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赵国,长平,成王,没有,邯郸,决战,地区,出征

    上党-长平之战起因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韩上党(今山西东南部沁水以东地区,含晋城、陵川、高平等地)守将冯亭抵挡不住秦军的进攻,愿把上党献给赵国。赵国接受了,封冯亭为华阳君,令其继续守上党。眼看到手的韩上党归了赵,秦昭王十分恼火。由于赵的插手,秦军暂时停止了对韩上党的进攻。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

  • 昆阳战役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役,成功,最后,新军,但是,兵力,陨石,绿林

    昆阳之战是我国新朝时期着名的一场战役,主要发生在新朝末年,是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昆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叶县)发生的一场战役,所以,命名为“昆阳战役”。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这场战役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比较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中参加战役的新军是四十三万,参加战役的绿林军是一万七千多

  • 朱元璋北伐背景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北伐,路线,元朝,战争,北方,势力,地区

    朱元璋北伐背景是在清除漠北蒙元残余势力的基础上,明太祖朱元璋针对北元发起的八次军事行动,共历时二十六年之久,终于将蒙元势力彻底从中原境内铲除,使其不再有卷土重来的威胁。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朱元璋明朝建立后,对元朝的打击是无疑是沉重的,以至于元朝对中原地区的控制鞭长莫及,元朝旧部只得在

  • 明缅战争与清缅战争都有哪些区别?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缅甸,中国,战争,乾隆,王朝,没有,很多,地区

    乾隆三十年清缅战争发生在十八世纪末,当时中国清朝与缅甸贡榜王朝之间由于领土问题和对资源的控制问题上产生分歧,矛盾越积越多,最终爆发了清缅战争。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乾隆三十年清缅战争由缅甸贡榜王朝首先发起,他们在1762年的时候侵入了中国云南地区。早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贡榜王朝已经做了

  • 诸葛亮平定南中用了什么策略?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平定,叛乱,所以,成功,今天,向南,四川

    诸葛亮南征时间在《三国演义》里,最精彩的人设便是诸葛亮——集正义、忠良、聪慧于一身。是大家心目中的“智慧化身”。对于诸葛亮来说,向南征战是一件挺重要的事情,所以,在季汉建兴,也就是公元二二五年春天,诸葛亮亲自率兵向南征战。这次南征也被称为南中平定站,主要是因为当时在南边,有朱褒、高定发起的叛乱,所以

  • 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怎么样?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国,六国,统一,公元前,秦王,韩国,齐国,楚国

    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是怎样的?最先灭掉的是韩国,秦王十四年,即公元前233年,韩国割地称臣,也没能挽救败亡的命运。三年后,秦国俘虏了韩王,灭掉了韩国。然后秦国攻打赵国,俘虏了赵王,公子嘉逃到了代郡(今河北蔚县),称代王.到秦王二十五年,代王也被俘,赵最后灭亡。在秦王二十年,王翦领兵攻燕。在易水西面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