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李渊攻取长安之战的经过

李渊攻取长安之战的经过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960 更新时间:2024/1/3 20:13:15

李渊攻取长安之战,是隋朝末年地主阶级内部进行的一场争权夺利战争。是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攻占隋都长安(今西安)的作战。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八月,霍邑之战后,李渊率军进至龙门(今山西河津西),派兵6000渡河。十月初四,李渊引兵至长安与诸军会合,兵力达20余万。二十七日命诸军攻城,十一月初九占领长安。此战为建立唐朝奠定了基础。

太原世家大族李渊集团起兵反隋,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称帝,表明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势力对隋朝统治者的绝望,取而代之;同时,也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抢夺隋末农民战争胜利果实,实现改朝换代的信号。

战争起因

李渊派李世民、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到各地募兵,招集到一万余人。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看到李渊招兵买马,准备告发,先杀李渊。李渊、李世民则先发制人,伪称王威、高君雅引突厥兵入寇,在晋阳宫杀死这二人,史称“晋阳事变”。晋阳事变是李渊集团公开起兵的开始,然后北联突厥贵族势力,依靠关陇、河东地主集团的力量,宣称尊炀帝为太上皇,拥立镇守长安的代王杨侑为帝,传檄郡县,起兵晋阳。

西河郡隋将得知李渊起兵的消息,在城内拒守。李渊派李建成、李世民率兵攻打西河,并派太原令温大有参谋军事。西河郡兵微将寡,郡丞高德儒闭门守城。李世民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军队秋毫无犯,士民非常高兴。李建成仅仅用了9天时间便攻下西河,杀死高德儒。李渊命令开仓赈饥,招募士兵,把军队分为三军,李渊为大将军,李建成封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领左三军,李世民封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领右三军,将军府、都督府各置官属,统成了强有力的军事机构,力量更加壮大。

七月,李渊命李元吉留守太原,亲自率军3万,在西突厥兵协助下,向长安进发。

战争过程

霍邑之战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六月,李渊自太原出兵。长安代王杨侑派虎牙郎将宋老生、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抵御李渊。李渊南下逼进霍邑(今山西霍县),正赶上连雨,军队缺乏粮食,李渊、裴寂准备返回太原,李世民哭谏,他说:“现在正是收获季节,田野到处都是菽谷,何必担心粮食不够?如果遇到抵抗就班师撤兵,恐怕将士解体,大势已去。”李建成支持李世民的主张,也反对退回太原,李渊才同意与隋军在霍邑交战。

战斗开始之前,李渊、李建成在城东列阵,李世民在城南列阵,太原兵初战不利,李世民从城南率骑兵直冲隋将宋老生阵,从背后夹击隋军。李渊与李世民合击,隋军腹背受敌,遭到惨败,宋老生被杀,霍邑被攻克。随后李渊相继攻克临汾郡和绛郡(今山西新绛县),进逼龙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关中势力最大的一支武装孙华和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太守萧造投降李渊。

西进河东

八月,在霍邑之战大捷后,乘隋军主力在洛阳附近与瓦岗军大战之机,即沿汾水(今汾河)挺进,连下临汾、绛郡(治今山西临汾南、新绛),进至龙门(今河津东南)。隋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领兵数万屯河东(今永济西南),阻挡李渊军。

此时司马刘文静引突厥大将康鞘利所率兵500、马匹2000赶至,使李渊实力大增。关中起义军首领孙华率兵响应。李渊遂遣左右统军王长谐、刘弘基及左领军长史陈演寿等率步骑6000自梁山(今陕西韩城境)渡河,营于黄河西岸,以待大军。

九月,李渊率军围河东,不克。遂采纳次子李世民与裴寂等建议,留诸将围河东,自引军而西。隋朝诸县多请降。

率师渡河

李渊率军渡黄河,进驻朝邑(今大荔东南)并遣长子李建成率领刘文静、王长谐等诸军数万人,进屯永丰仓,扼守潼关,以阻隋军西援;遣李世民率领刘弘基等诸军数万人,沿渭水北岸经高陵(今属陕西)迂回长安。屈突通获悉李渊军西入,遂留鹰扬郎将君素守城,自领数万人援长安,被刘文静等阻于潼关。

李世民所部得到平阳公主等李氏家族及农民起义武装的接应,顺利抵达泾阳(今属陕西)。李渊遂命刘弘基、慰抚使殷开山率兵一部南渡渭水,夺取长安故城(今西安西北)。李世民引兵赴司竹园(今周至东南),使新附的地方武装李仲文、何潘仁等部屯于阿城(即阿房宫故址,今西安西南),其兵力发展到13万人。李世民自盩厔(今周至)遣使请李渊期日赴长安。李渊料定屈突通不能西援,遂命李建成选精兵,经新丰(今临潼东北),直抵长乐宫;李世民率新附诸军回屯长安故城;李渊自冯翊(今大荔)率军经下邽、栎阳(今渭南北、临潼北)西进。十月初四,李渊至长安,营于城东。此时诸军皆集,合兵20余万。隋京师留守、刑部尚书卫文升、左翊卫将军阴世师等奉代王杨侑据守长安城。李渊遣使告谕不应,遂于十四日下令围城。二十七日命令攻城。

攻取长安

李渊军围长安后,并不急于攻城,而是严申军令:士兵不得擅自离营,不得入附近村落抢掠。同时派人至城下,向城中守将申诉尊隋之意,即希望长安守军能弃暗投明,以免因用兵而双方遭受伤亡,但对李渊的好意,守城军置若罔闻。不得已,李渊命诸军攻城。并与部下相约“毋得犯七庙及代王、宗室,违者夷三族!”

十一月,李渊汇合李建成、李世民、刘弘基之兵20余万攻打长安,军头雷永吉率先登上城头,京城长安被攻克。

战争结果

十一月初九,李建成部将雷永吉等先登入城,诸军相继到达,攻克了长安。李渊在长安迎立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自任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加封唐王,与民约法12条,得到了关中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更多文章

  • 浅水原之战的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渊,浅水原之战

    浅水原之战,发生于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东北)对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战,此役一举击败薛仁杲,夺取陇西,除去关中西面的一大威胁势力。此役李世民采用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坚壁不出,穷追猛打的策略,反败为胜。唐政权建立时,隋末的内乱也随着炀

  • 虎牢关之战的全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虎牢关之战,李渊

    虎牢关之战,发生在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至四年(621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洛阳、虎牢关(今中国中部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各个击破王世充军(郑军)、窦建德军(夏军)的一次极其重要战役。隋朝末年,烽烟四起,群雄争霸,唐高祖李渊攻克长安称“唐”,王世充据洛阳称“郑”,柏壁之战后,李渊为夺取中原

  • 唐灭刘黑闼之战全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李渊,李建成,唐灭刘黑闼之战全过程

    唐武德五年(622年)十一月至次年正月,在唐统一战争中,唐太子李建成率军击灭刘黑闼军的作战。武德五年六月,刘黑闼再次起兵,至十月已尽复故地(参见下博之战),齐王李元吉畏其兵强不敢东进,朝野震动,朝臣多主张秦王李世民领军平乱。当时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日益尖锐,太子中允王珪、太子洗马魏

  • 唐灭辅公祏之战全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李渊,唐灭辅公祏之战

    唐武德六年(623年)至次年,在唐统一战争中,唐军于江东地区击灭反唐的淮南道行台左仆射辅公祏军的作战。武德二年九月活动于淮南、江东地区的杜伏威、辅公祏农民起义军降唐。唐高祖李渊以杜伏威为淮南安抚大使、和州总管,封楚王。三年六月,李渊为集中兵力削平王世充、窦建德和萧铣等割据势力(参见洛阳、虎牢之战),

  • 唐朝统一战争的完整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李渊,唐朝统一战争

    唐朝统一战争主要包括秦王李世民率军平定薛举、薛仁杲父子、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的战争,与赵郡王李孝恭、李靖平定萧铣、辅公祏的战争,吴王杜伏威平定李子通、林士弘的战争,太子李建成平定刘黑闼的战争。李渊在关中站稳脚跟后,首先对威胁关中的薛举、李轨和刘武周采取武力征讨与分化瓦解相结合的方法

  • 卫青与匈奴的七次对战中最精彩的是哪一战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卫青

    卫青,汉武帝的小舅子,同时也是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一生中与匈奴对战过七次,七次都取得大捷,活捉了匈奴的首领单于,帮助汉朝收复了河西走廊、河套地区,为张骞出使西域建立了安全屏障。那在这7次对战中,最精彩的一次战役是什么?这七次战役中,很多人认为最精彩的莫过于卫青大破匈奴的首战——河朔之战。当时汉武帝派

  • 三征高句丽造成隋朝灭亡李世民为什么还要坚持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恢弘时代,盛唐之名深入人心,而唐朝最让人熟悉的皇帝要数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了,这样一个靠着杀兄囚父登上皇位的皇帝,却是后世有名的明君,然而让人不明白的却是,为什么这样一个明君也要学隋炀帝一样征讨高句丽呢?唐太宗李世民对隋朝的灭亡有感而发:“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

  • 明朝万历三大征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万历三大征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这三场大战巩固了中华疆土,维护了明

  • 万历三大征的性质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年—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万历三大征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一、抗倭援朝:得不偿失,虽胜犹败!

  • 万历三大征对明朝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万历三大征

    喜欢明朝历史的朋友们,应该对万历三大征非常熟悉,即李如松平定蒙古的宁夏之役,李如松抗击日本丰田秀吉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的播州之役;这就是,万历皇帝在位时期对外的三次重大军事活动。虽然万历三大征,在整个古代历史战争中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其对历史社会和明朝发展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三大征巩固了中华疆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