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赵匡胤率大军亲征北汉,为何到了最后却撤军?

赵匡胤率大军亲征北汉,为何到了最后却撤军?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660 更新时间:2024/1/19 6:45:19

赵匡胤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在平定荆湖、后蜀之后,原本按照先南后北,先弱后强的方案,赵匡胤应该继续向南进军,北方北汉虽然弱小,但有强大的契丹做后盾,不是那么容易啃的,而赵匡胤反其道而行之,选择先进攻北汉。赵匡胤的这一举措之后有什么深意呢?

一、机会难得,赵匡胤改变计划

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后蜀基本平定,国内的局势没有大的异常,赵匡胤一边谋划未来的进军计划,一边密切观察周边的动向。正月十五日,北汉偏城寨将领任恩来降,七月,北汉颖州砦主胡遇等人来投降。

作为当时中原最强大的政权,经常会有人头投靠宋朝,这没有什么稀奇的。然而在七月的一天,赵匡胤收到消息,北汉皇帝刘钧去世,其外甥兼养子刘继恩即位。权力交接之际,是一个政权最脆弱的时候,赵匡胤决定抓住机会,打北汉一个措手不及,等平灭了北汉,再去收拾南方。

开宝元年八月,赵匡胤派昭义军节度使李继勋出征北汉,在李继勋出征的同时,北汉内部再次发生剧变,刚上位没多久的北汉皇帝刘继恩竟然被暗杀了。

刘继恩即位之时,朝廷的大权掌握在宰相郭无为手中,刘继恩不想一直被人架空,他要夺回本属于他的皇权。在一次宴会中,刘继恩企图找机会杀掉郭无为,奈何郭无为老奸巨猾,竟然称病没去,而此时的刘继恩才是那案板上的鱼肉。

宴会结束,刘继恩回去休息,供奉官侯霸荣带了几十名刀斧手瞬间冲了进来,乱刀将这位刚刚即位六十天的皇帝砍死。

史料记载“至是谋持继恩首献太祖,遂乘继恩无备,白昼挺刃而入,反扃其门,继恩绕屏环走,霸荣以刃揕胸弑之,年三十四,时立六十日矣。无为遣卒登梯入,杀霸荣,立其弟继元。”

侯霸荣曾经投降宋朝,之后又回到了北汉,可以说侯霸荣就是赵匡胤留在北汉的“暗桩”。大致情况是这样的,郭无为和侯霸荣商议,在宴会之后对刘继恩下手,之后的分赃事宜,郭无为应该也已经分配清楚了。

等到事成之后,郭无为则露出了险恶的嘴脸,郭无为搞了一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伎俩,等到侯霸荣杀掉刘继恩,郭无为派人直接击毙凶手,杀掉了侯霸荣。侯霸荣本想拿着北汉皇帝的脑袋,找赵匡胤邀功,反而自己落得个尸首两分。

此后,郭无为依旧掌控大权,没人知道他才是杀掉刘继恩的幕后真凶,随后郭无为拥立刘继元为皇帝。一方面郭无为有投诚宋朝的想法,另一方面他还想夺得更多的利益。北汉乱成一团,给了赵匡胤充足的出兵理由,如果能抓住这次机会,覆灭北汉指日可待。

二、赵匡胤御驾亲征

之前李继勋已经出兵征讨过一次,宋军在涡河大败北汉部队,但李继勋无法攻克太原城。开宝二年,赵匡胤决定御驾亲征,李继勋为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侍卫军指挥使党进为副手,宣徽南院使曹彬为都监,何继筠为石岭关部署,赵赞为汾州路部署。

赵匡胤武将的热血再次冲入体内,他将率领他的雄兵踏平太原城。李继勋等先头部队率先出兵,在太原城下大败北汉军。只不过天公不作美,赵匡胤的部队刚刚开拔,就被一场大雨浇了个通透,由于雨下得太大,宋军的精锐禁军也不得不停下脚步,十几天后赵匡胤才再次起兵。

三月二十八日,赵匡胤到达太原城下,马上命令军兵修桥梁、挖壕沟,此时的宋军和之后的宋军不同,赵匡胤手下的这帮大兵既保留了五代的凶悍,而且还有严明的纪律,可以说这已经是北宋军力的巅峰。

围城和进攻一直在继续,太原城池坚固,这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战争,左神武军陈承昭进言道:“陛下已经有了千军万马,为何不用?”赵匡胤有些疑惑,不知所谓何意,陈承昭指向了汾水,赵匡胤哈哈大笑,随即定下了水灌太原城的计划。

三、引水灌城

在古代战争中,水攻是常用战术,只要城池附近有大江大河,就可能被敌人利用,水火无情,排山倒海的洪水可以抵得上千军万马,既然有此机会,赵匡胤当然要好好利用。

李继勋在太原城南,赵赞在城西,曹彬在城北,党进在城东,按常理来说,围城需要讲究个围师必阙,也就是为了防止敌人狗急跳墙,总要留出个缺口,这是兵家常识。赵匡胤以汾水为后盾,精兵在左右,而且为防御契丹,也做了相应安排,所以赵匡胤敢于不按常理出牌。

一方面攻城在继续,另一方面北方传来捷报,何继筠在阳曲击败契丹部队,斩杀数千人,宋军士气为之一振。为了震慑城中的北汉军民,赵匡胤命士兵将那些缴获的契丹首级、盔甲陈列太原城下,别看北汉已经大厦将倾,太原城仍是攻不下来。

赵匡胤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好的宋军开闸放水,一股洪流冲向太原城下,东南城门被洪水冲倒,宋军将士划着小船就冲向缺口。太原已经是弹丸之地,然而城上的弓弩仍没有停息,宋军愣是冲不进去。

因为水已经灌城,宋军也只能坐着小船,机动力明显下降,马步军军头王廷义中箭身亡,殿前都指挥使都侯石汉卿中箭身亡。

四、赵匡胤选择撤军

战争已经进行了两个月,宋军却一直无法拿下太原城,看着战死将领的尸体,赵匡胤犹豫了,他开始反思这场战争的意义。

原本这场战争就是意气之举,既然将士们已经尽力了,既然牺牲如此巨大,赵匡胤决定班师回朝。除此之外,契丹的援军也相继到来,宋军在太原城下损失同样不小,如果再与契丹开战,情况可能极其不利,五月十六日,赵匡胤下令班师。

史料记载“是月,北汉主决城下水,注之台骀泽,水已落而城多摧圮。辽使者韩知范犹在太原,叹曰:宋师之引水浸城也,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若知先浸而后涸,则并人无类矣。”

没有预料到的是,宋军撤走了,契丹大军却没有走,大水下去之后,太原城墙却直接塌了, 这也很好理解,毕竟城墙内也没有钢筋,这就好比是泡了水的饼干,赵匡胤就差那么一点点运气。

如果宋军再晚撤一段时间,攻克太原城就如探囊取物,对于北汉皇帝刘继元,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赵匡胤撤军却并不灰心,如果将北汉灭国,宋朝将直接和契丹接壤,战争一触即发,而南方的南唐、南汉还未收复,作为缓冲地带的北汉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次战争,也极大消耗了北汉的国力,为了落井下石,赵匡胤撤军的时候还捎带了一万北汉百姓,对于本就弱小的北汉更是雪上加霜。赵匡胤很清楚,即便此次战事失利,北汉早晚也是宋朝的囊中之物,南方平定之日,就是北汉覆灭之时。

标签: 赵匡胤北宋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康熙早年生擒鳌拜之后 晚年时为何还要给鳌拜沉冤昭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不了解康熙和鳌拜,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康熙,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的治理下,清朝的经济和军事都遥遥领先,逐渐走向了繁荣强大。康熙少年擒鳌拜这件事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只要知道康熙这个人,就不得不知道这件事。擒鳌拜这件事不仅是康熙一生做过的最了不起的事情之一,也是开始康熙亲政的

  • 历史上最禁忌的一个字,千年来无人敢用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代,唐朝,野史秘闻

    姓名通常都是父母所授,往往是陪伴一个人一生的标志。特别是在中国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对取名字都十分的讲究,不仅要跟上时代的潮流,而且要有深刻的寓意。甚至有些还会根据孩子的出生日期也就是所谓的生辰八字的禁忌来为孩子取名。但是又一个汉字,却是通用的禁忌一般,历史上有记载的只有三个人拿来取名,千年来无人再用

  • 长子褚英死后,他的后代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长子褚英死后,他的后代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辽阳东郊的阳鲁山上,有一处青砖苏瓦建成的皇家陵园,名为东京陵。当年,努尔哈赤建都东京,曾将家族坟茔迁到此处,里面埋葬着努尔哈赤的胞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庶母弟穆尔哈齐及其子达尔差等,其中褚英的墓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太子坟”,身为努尔

  • 太监和宫女被称为“对食”,为何却在明朝时期尤为盛行?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在明朝皇宫中,太监和宫女是人数最多的两个群体,深宫之中难免寂寞难耐,于是这两个特殊的群体之间经常容易产生爱情的火花,太监和宫女暗自结为夫妇的行为称为“对食”。而这种现象,在明朝时期尤为盛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宦官无妻而宫女无夫,两者由此而结成临时伴侣,以慰深宫之寂寞,这种

  • 巨野战役的战况如何?180人被3000人包围一天一夜,终3000人反被歼灭2800人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巨野战役,近代,战史风云

    1946年,司令员刘伯承面对国民党的围攻,正式发起巨野战役,国民党出动精锐第五军和整编11师,试图在章缝集一带,歼灭野战主力军。刘司令最终决定留下一个纵队牵制敌人,其他三个纵队对章缝集一带的11师发起进攻,争取一举歼灭。当夜,战斗打响,胡琏率领32团战士以及特种部队,共计三千多人,作为先头部队,可是

  • 鲁惠公干过哪些荒唐事?竟用天子礼祭祀天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鲁惠公,春秋,历史解密

    鲁惠公执政时间很长,而在其执政期间鲁国已有内乱在滋生。在鲁惠公死后鲁国边境就很不太平,有个叫费伯的臣子,在没有得到鲁国国君的允准就在自己的辖区筑造城池。还有个叫公子豫的臣子,居然胆敢以臣子的身份在边境与郑国等国会盟,这就是公然的反心,显然鲁惠公对鲁国的政局掌控并不稳固。曾看到有“国势大振,百姓悦服”

  • 康熙钓鱼钓到一只“乌龟”,宠妃说了什么就被打入冷宫了?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康熙,清朝,野史秘闻

    花甲之年后,康熙也跟往常的白叟一样头发斑白了,牙齿掉光了,早已没有早年时的豪气勃发,但他依旧是天子,也和外面正常人一样。有一天,晚年的康熙跟宠妃垂钓,白叟垂钓本是件修身养性的好差事,也能播种很多兴趣,这时候康熙的鱼竿一动,他立马拉起来,居然钓到了一只乌龟,并不是鱼,康熙想把乌龟往上提时,它居然又滑落

  • 郭子仪两复大唐,一生战功赫赫真的是个骄奢淫逸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郭子仪,唐朝,风云人物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功高震主的将领一般都得不到好下场。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郭子仪,华州郑县人,唐代中兴名将,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一生中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和李光弼共同平定了安史之乱。郭子仪指挥过不少战役,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并且他足智多谋,勇猛而不失谋

  •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以后,为何没有定都长安而是洛阳?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光武帝刘秀是汉室宗亲,他于王莽篡位之时,与兄长加入了反抗王莽的队伍之中,昆阳大战一战成名,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称帝,国号汉,史称东汉。但是光武帝后来并没有定都长安,而是定都洛阳。那么光武帝为何定都洛阳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后汉书》载光武帝曾谓寇恂:“河北完富,吾将因是而

  • 赵奢的战功具体如何?他有像儿子赵括一样“纸上谈兵”吗?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奢,赵括,战史风云

    赵奢,战国名将,赵括之父,一生期间南征北战。他挂帅的阏与之战,一举打破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威名传遍六国。甚至在唐代,唐德宗为他及其古代名将六十四人设宗庙祭祀,可见赵奢之功。我们不禁要问,他的战功具体如何?难道像他儿子赵括一样“纸上谈兵”?他为何有此成就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