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为何说长平之战后,秦国已经有一统天下的趋势了?

为何说长平之战后,秦国已经有一统天下的趋势了?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214 更新时间:2024/1/20 4:04:41

秦灭六国之战又称秦朝建立之战,指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中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秦国进行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一统天下的战争。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掌握了秦国大军。秦王嬴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秦国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

在秦灭六国之战中,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灭的诸侯国。并且,秦国消灭韩国的过程,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究其原因,是因为秦国早已通过多场战役削弱乃至于重创韩国了。对此,在笔者看来,战国时期,韩国本有一战之力,却在这四场战役后彻底衰落!

一、修鱼之战

修鱼之战,是第一次合纵攻秦时的战役。战国时期,张仪来到秦国,受到了秦惠文王的重用。秦惠文王派张仪到魏国,游说魏国倒向秦国,结果没有成功。于是,秦国于周显王四十七年(前322年)发兵攻魏河内,占领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平周(今山西介休西);不久又攻占韩之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及义渠之郁郅(今甘肃庆阳)。秦国的对外扩张,导致山东六国走向了联合。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魏相公孙衍发动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这就是第一次合纵攻秦之战。

公元前317年,秦惠文王针对五国合纵攻秦,派樗里疾率秦军迎击。秦军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在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南)与魏、赵、韩三国联军决战,联军大败,伤亡8.2万余人,韩将申差等被俘。由此,在修鱼之战中,不仅魏国和赵国遭到重创,韩国也损失了数万兵马,其将领还被秦国俘获。

二、宜阳之战

宜阳之战,是秦武王三年(前308年)至秦武王四年(前307年),秦国名将甘茂率军在韩国的重镇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西)一带同韩国大军发生的战争。韩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宜阳,此战共斩首韩军6万。值得注意的是,在宜阳之战中,秦军的这场攻坚战进展的并不顺利。战事经历五月,未能奏效,损兵折将,士气大受影响,主将甘茂一度信心动摇想半途而废。对此,在笔者看来,这说明韩国虽然是战国七雄中相对弱小的诸侯国,但是,在战国中期,韩国还是具有抵挡秦国的实力。

不过,甘茂自身客居秦国为相,只能背水一战。最后甘茂将个人钱财全部用于公赏里,重赏之下,一鼓作气,终于拔掉宜阳。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宜阳之战中,秦国大军经过长期的苦战,终于攻占了中原重镇宜阳,取得一个大胜利。从此,秦的疆域扩展到了中原,而且完全控制了崤、函之险,这无疑有助于秦国进一步蚕食韩国、魏国、赵国等中原诸侯国的疆域。

三、伊阙之战

在修鱼之战、宜阳之战,韩国总共损失的兵马,还不到10万人。不过,仅仅是在伊阙之战中,韩国就损失了10多万精锐力量,这成为韩国走向衰落的关键一战。伊阙之战,是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国为打开东进中原通道,由大将白起率秦军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各个歼灭韩国、魏国、东周联军的作战。在伊阙之战中,魏国、韩国各自派出了10多万兵马,从而组成了一支规模达到24万人的联军。

与此相对应的是,秦国大将白起的兵力虽然只有魏韩联军的一半左右,却最终取得了胜利。也即在伊阙之战中,白起采用了各个击破的战术,先猛攻魏国大军,再挥师击败韩国大军,从而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攻占伊阙,夺取魏城数座及韩国安邑以东大部分地区。在伊阙之战后,韩国精锐力量损失殆尽,逐渐失去了抵抗秦国的实力和勇气。

四、陉城之战

最后,陉城之战是公元前264年(周赧王五十一年),秦武安君白起率军攻占韩国陉城(今山西曲沃东北)等5座城邑的作战。公元前264年,秦昭襄王命武安君白起进攻韩国的陉城(今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东北),接连攻拔韩国陉城等五座城邑,斩杀韩军五万,此战是为陉城之战。次年(前263年),白起又率军封锁了南阳太行山道。前262年,白起再攻拔韩国野王,切断了上党郡同韩国本土的联系。上党郡守冯亭只好向赵国投降,引发秦、赵两国之间著名的长平之战。由此,对于陉城之战来说,不仅让韩国损失了5万大军和5座城池,还让韩国损失了上党郡,并引发了长平之战。

对于长平之战来说,虽然是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战役,但是,赵国在元气大伤之后,无疑意味着秦国在山东六国中没有匹敌的对手了。在此基础上,秦国一统天下的趋势,自然是不可避免了。总的来说,在战国时期,韩国虽然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诸侯国,不过,韩国吞并郑国,开申不害变法,也是具有一定实力的。但是,在修鱼之战、宜阳之战、伊阙之战、陉城之战后,韩国不仅丢失了大片的疆域,还损失了数十万精锐士卒。于是,在这四场战役后,韩国彻底衰落,其被秦国消灭,只是上时间上的早晚问题了。

标签: 春秋战国白起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中东国家那么富有,为什么没有一个是发达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发达国家,中东,历史解密

    在我们的印象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就是,发达国家更加有钱,如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都属于发达国家,都尤其的有钱。而韩国,新加坡等也被称为准发达国家,也比较富裕。但是有个很奇怪的问题是,在中东地区,有很多土豪国家,如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等,数不胜数,但是却没有一个国家成为发达国家,或者被承

  • 睦答应:出身名门结局悲惨,是唯一葬入慕东陵的答应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睦答应,清朝,野史秘闻

    通过研究清朝后宫史料,发现有一些妃嫔不幸死于非命,比如说被水淹死,乾隆朝的诚嫔与光绪朝的珍妃就是被水淹死的。除此之外,道光朝也有一位被水淹死的妃子,她就是睦答应。关于睦答应的家世,史料中没有记载,不过根据她的姓氏和旗籍,我们可以进行推测。据史料记载,睦答应姓赫舍里氏,来自满洲正黄旗,看到赫舍里氏这个

  • 和珅在朝堂上真正的对手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纪晓岚,清朝,风云人物

    和珅在朝堂上的对手不是纪晓岚,你知道是谁吗?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说对手的定义是能与之抗衡的人,那纵观整个朝堂没有一人是和珅的对手。众所周知乾隆于乾隆六十一年(1796)让位嘉庆,成为太上皇。但他此举是为了使自己的在位时长不超过其祖父康熙。当时他依旧手握重权,朝堂上下仍听命于他。不过此

  • 从现有的史料可知,中国对香料植物的利用始于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香料,文史百科

    人类使用天然香料的历史久远。从现有的史料可知,春秋战国时,中国对香料植物已经有了广泛的利用。由于地域所限,中土气候温凉,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所用香木香草的种类尚不如后世繁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多用的有泽兰(非春兰)、蕙草(蕙兰)、椒(椒树)、桂(桂树)、萧(艾蒿)、郁

  • 关羽被徐晃大军击败,是因为自己建的防御工事?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徐晃,战史风云

    首先,徐晃之所以能赢关羽,从客观原因上说,是徐晃得援之后兵力应该多于关羽,而关羽虽挟大胜之势,但征战良久,已经是疲军。且徐晃射入孙权将袭荆州的消息,虽然关羽军未必相信消息真实,但军心受到影响是一定的。而从主观原因上说,则是徐晃高超的战术和指挥能力,都完胜了对面的关羽。其次,在两军交战之前,徐晃的一个

  • 宋真宗皇后刘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她是怎么成为"狸猫换太子"中的刘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宋真宗,历史解密

    记得在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曾有这样的一个场景——太皇太后高氏去世,宋哲宗拍手称快"老不死终于死了!",由此可见,后宫干政对于小皇帝造成的阴影有多大。而实际上,宋代后宫的影响力增强应该是从宋代第三任皇帝——宋真宗时期已经有苗头了,其创始者是"狸猫换太子"的主角——刘娥。《宋史》记载,宋真宗皇后刘

  • 此太监偷偷修改皇帝诏书,欧阳修还对他称赞不已?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张居翰,野史秘闻

    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太监都是坏的,的确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太监都是坏人,比如赵高、张让、鱼朝恩、魏忠贤等等,没有一个好人,那么,历史上有仁慈、仁义,比较好的太监吗?有。比如下面这位。此人就是因为不忍心,而偷偷改了皇帝诏书中的一个字,结果救了一千条人命。他就是张居翰。张居翰,出身不详细,总之,不可能是大

  • 南宋名将孟宗政简介:位列黄道周所著的《广名将传》中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汉代乐府诗的题材内容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代,乐府诗,文史百科

    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西汉设乐府令,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

  • 努尔哈赤为何能在与明军的交战中以少胜多呢?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史风云

    清朝能够入主中原,清太祖努尔哈赤有着最大的功劳,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在军事上更是有着强大的实力和才能,努尔哈赤一生中打过很多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那么他屡次以少胜多的秘诀是什么呢?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皇帝,二十五岁时起兵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