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三国中灭亡东吴的最大功臣是谁呢?

三国中灭亡东吴的最大功臣是谁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368 更新时间:2024/1/14 9:17:34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势力。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东汉时代正式结束,三国时代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

公元263年,曹魏的权臣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三国时期彻底结束。在公元263年的魏灭蜀之战中,虽然钟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即牵制了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但是,消灭蜀汉的最大功臣,显然是兵临成都的邓艾。那么,问题来了,消灭蜀汉的最大功臣是邓艾,那么灭亡东吴的最大功臣是谁呢?

首先,对于魏灭蜀之战来说,是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发动的。在这场战役中,司马昭调集了18万左右的兵力,由邓艾、钟会等人率领大军进攻蜀国。最终,邓艾偷渡阴平,突袭成都,迫使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在魏灭蜀之战中,司马昭的儿子晋武帝司马炎,则发动了晋灭吴之战。晋灭吴之战是公元2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直取建业(今南京),一举灭吴国,结束三国时代的战争。

在晋灭吴之战中,西晋大军的指挥官包括杜预、王濬、唐彬、王浑、周旨等人。对此,在笔者看来,就王濬来说,可谓西晋灭亡东吴的最大功臣。王濬(206年-286年1月18日) ,《宋书》作王璿(王璇),字士治,小字阿童。弘农郡湖县(今河南省灵宝市西)人。西晋时期名将。

王濬初任河东从事。西晋泰始八年(272年),王濬任广汉太守时,发兵讨灭益州叛军,升任益州刺史。王濬因成绩突出,被拜为右卫将军、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当时正筹划平吴,素知王濬奇略过人。便密上表章,请仍留王濬于益州,参与平吴大计。同年·,晋武帝司马炎依羊祜之建议,复任王濬为益州刺史。对于司马昭来说,当初之所以先消灭蜀汉,而不是东吴,不仅是因为蜀汉相对较弱,也是因为占据巴蜀之地后,可以顺流而下进攻东吴。

在此基础上,王濬受命借助于长江上游地势之利,治水军,以屯田兵及诸郡兵合万余人,大造舟舰器仗,作攻吴准备。历经七年,王濬建成了一支强大的水军。而王濬打造的这一支水师,无疑在晋灭吴之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之前,曹魏之所以多次进攻东吴,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一支精锐的水师。

到了咸宁五年(279年),王濬上书请求速攻吴国,促成晋武帝司马炎于十一月发兵大举攻吴。次年正月,王濬自益州成都出发,率水陆军顺流而下。公元280年二月,王濬越过建平,以大筏带走吴军置于江中之铁锥,以火炬熔毁其铁链,攻克丹阳,继续前进。在杜预等的支援和策应下,王濬率领大军顺利攻占西陵、夷道、乐乡、武昌等东吴设立的都督区,比如西陵这座重镇,就是东吴名将陆抗曾经镇守的地方。

公元280年三月,王濬与另两路晋军共同进攻东吴都城建业。不久之后,在王浑击破了吴国中军主力之后,王濬率先进入建业西石头城,接受东吴皇帝孙皓投降,于是吴国宣告灭亡。也即如同邓艾接受后主刘禅投降一样,在晋灭吴之战中,王濬接受了东吴皇帝孙皓的投降。此战,西晋准备周密充分,善择战机,兵分多路,水陆并进,发挥强大水军作用,临机果断,一举获胜。

最后,在晋灭吴之战中,面对王濬率领的西晋大军,孙皓准备亡国之礼,驾着素车白马,缚住双手,衔璧牵羊,大夫穿着丧服,士人抬着棺材,率领着太子孙瑾、孙瑾弟鲁王孙虔等二十一人,到达军营门前。在此背景下,王濬亲自为孙皓松绑,将孙皓送往洛阳。王濬收了吴国的图书簿籍,封了府库,军中无所私获。由此,相对于邓艾,王濬作为晋灭吴之战的最大功臣,在处理孙皓和东吴上明显更加谨慎。比如邓艾在消灭蜀汉后,没有经过司马昭的同意,就对蜀汉后主刘禅以及百官进行册封。或许是吸取了邓艾的教训,王濬没有居功自傲,而是立即将孙皓送往洛阳,交给晋武帝司马炎来处理。

当然,即便如此,因为立下消灭东吴的大功,王濬还是遭到了西晋部分大臣的嫉妒,乃至于有人指责他违诏不受王浑节度,应坐大不敬罪,交付廷尉。对此,晋武帝下诏说:“不要追究。”拜王濬为辅国大将军,领步兵校尉职务。对于王濬来说,遇到了更加宽厚的司马炎,所以在东吴灭亡后,王濬没有遭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一样的结局。在消灭东吴后,王濬在西晋王朝累官抚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后军将军等。太康六年十二月(286年1月),王濬去世,年八十。葬于柏谷山,谥号为“武”。在结局上,获得善终和厚待的王濬,自然要好于消灭蜀汉的邓艾、钟会等人。

标签: 三国王濬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古代后宫的女人为什么一定要争个你死我活 就不能和平共处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朱祁镇,历史解密

    说到底还是权力和嫉妒心作祟,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人,虽然三千可能是有些夸张,但也可见数量之多。掌管后宫的一般是皇后,其次就是皇贵妃,妃嫔之间也有地位之分,谁获得宠爱,谁就能够呼风唤雨,而皇帝只有一个,只能宠爱一人,怎么可能不争个你死我活呢。封建时期,为了权力,皇子之间的争端也不少,即使是同父同母的亲

  • 皇帝打瞌睡时,13岁宫女笑出声后,当晚就被宠幸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君王是一个遥远存在,尤其是所谓的君权,更是让人难以理解。但在古代时,帝王却是崇高象征,任何人都不能对他们做出丝毫冒犯的举动,哪怕程度非常小,也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惩戒,甚至会丢掉性命。可偏偏在我华夏的史册记载里,却有位女子冒犯帝王后,得到了他的偏爱,给自己以及家人带来荣誉。这个人就是

  • 纳兰性德有哪些描写边塞的苍凉凄清与远离故土的寂寞乡愁的词作?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纳兰性德,清朝,风云人物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清朝初年词人。他的词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纳兰性德的词,一起来看看吧!提到纳兰容若,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幽怨凄

  • 元朝传言“十户一菜刀”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元朝传言“十户一菜刀”是真的吗?传说蒙古人建立元朝后,因为汉人太多,为了防止他们叛乱,元朝皇帝给各地官府下了命令,收缴汉人家中的菜刀,只允许每十户人家,留一把做饭使用,这种禁令实在过于荒谬,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这个说法乍一看,有点荒唐,但细想之后,又在情理之中,而且在当代很多历史书籍中,都

  • 太原保卫战为何国军守城名将,也仅只守了四天?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太原保卫战,近代,战史风云

    日军蜂拥入城抗战初期,围绕着山西省会太原曾发生过规模颇大的会战,而最后以擅守出名的晋军在以擅守出名的傅作义指挥下,却依然只不过坚守了几天就告失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国共合作的典范山西,因为位于太行山之西而得名。东依太行山,西据吕梁山,南临黄河,北接古长城,在整个华北地区地势最高,有着高屋建瓴之

  • 明四家是指谁?四位著名明代画家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四家,明朝,历史解密

    明四家,又称吴门四家,是指四位著名的明代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此一名称,是相对于"元四家"而来。由于他们均为南直隶苏州府人,活跃于今苏州(别称"吴门")地区,所以又称为"吴门四杰"或"天门四杰"。自沈周开创,以四人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基本上被认为是继承元四家的文人画传统接续下来的体系,自晚明

  • 中华民国第一夫人的故事 蒋介石曾与刘纪文争抢宋美龄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蒋介石,宋美龄,野史秘闻

    在说这段故事之前,是要先说说刘纪文是谁。1917年回国,参加护法运动。历任陆军军需处处长、国民政府南京特别市市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陪都建设计划委员、特考典试委员长等。1949年赴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57年4月在美国病逝。至于他跟宋美龄的故事,也是鲜为人知。宋美龄,中华民国四大家族之一宋氏

  • 姒太康为什么会有家不能回?越活越惨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姒太康,夏朝,风云人物

    姒太康是姒启的大儿子,姒启去世以后,姒太康与其他四个弟弟争夺王位,凭借着长子的身份和朝中大臣的支持,姒太康顺利得到了王位。在姒太康的观念里,只要你是君王,你就会享受一切,享受君王之位带给你的特权。姒太康登上王位以后,他认为他的使命已经完成,自然会有诸多的臣子为他鞠躬尽瘁,国家的朝政当然不需要自己努力

  • 明朝必须迁都到北京后,才能守住北部的半壁江山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明朝的大神王阳明曾经对明朝的国防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构想,他的观点是“大明虽大,最为紧要之地四处(宣大蓟辽)而已。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他所说的这些地方位于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和辽东地区,换句话说,也就类似于宋朝人口中的燕云十六州。那么为什么说明朝必须迁都北京才能守住,北部的半壁江山呢?下面小编就为大

  • 陆逊北伐为什么到最后没能征服魏国?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陆逊北伐,三国,战史风云

    在吴国的前期,它能够安稳的驻扎在江东地区,就算曹操派百万大军来入侵,也能安然无恙,这个时期完全是靠周瑜来撑台面。而在周瑜离世之后,也就是在吴国的后期,他们也曾经潇洒过一段时间,在这个阶段,吴国主要靠的就是陆逊,他在吴国是有很重要的地位的,而且仔细翻看一下史书,就发现他在当时基本是没有败绩的。而人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