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必须迁都到北京后,才能守住北部的半壁江山吗?

明朝必须迁都到北京后,才能守住北部的半壁江山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991 更新时间:2024/1/6 7:14:22

明朝的大神阳明曾经对明朝的国防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构想,他的观点是“大明虽大,最为紧要之地四处(宣大蓟辽)而已。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他所说的这些地方位于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和辽东地区,换句话说,也就类似于宋朝人口中的燕云十六州。那么为什么说明朝必须迁都北京才能守住,北部的半壁江山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明朝的经济中心完全在南方,北部已经远远落后

从南宋以来,中国的经济中心彻底转移到了南方。而北方地区遭到了金和蒙元等政权的反复蹂躏,经济水平一落千丈,人口也大大地降低。直到明朝的前期,天下初步稳定以后,北方才开始慢慢的恢复自己的元气。但是由于破坏时间太长,具体的水平仍然和南方地区差的远。

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面对北方草原的猛烈进攻,明军很可能选择后退。所以说只有迁都这个最光明正大的理由,才能使本在南京的群臣闭嘴。在朱棣刚刚宣布迁都之时,遭到了群臣的强烈反对,最后君权大于一切,才稳定了局面。

蒙元南下南下以后,对原金国统治的北方地区进行了大屠杀,北方的人口下降了70%以上,经济建设更是无从谈起。元朝统一全国以后,许多蒙古贵族将农田改成了牧场,在元朝统治的90年里,北方的经济一直没有恢复。

元朝末期的农民起义席卷全国,在元军与农民军的反复较量中,北方刚刚有了一些起色的经济再次崩溃。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初期,河北、河南、山东地区的经济和人口数量都已经到了冰点,所以才出现了山西大移民。

经管如此,北方的经济想完全恢复仍然十分困难,因为已经没有了政治中心的优势,以前王朝的首都都在长安、洛阳、开封之间来回运动,这些城市都在北方,完美的带动了北方的经济。而明朝的都城在南京,北方地区缺少带动经济发展的动力。经过慎重的考虑,永乐皇帝朱棣决定迁都北京,从源头带动北方的经济发展。

2、从国防战略的角度考虑,迁都北京也是必走的一步

燕山山脉长城一线历来就是中原王朝抗击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是中原王朝必保的地区。历代的中原王朝都依靠这一条国防线守护者中原大地的安全和安宁。但是自从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国以后,所有的一切都变了。

汉人失去了国防的命脉,随后建立的宋朝就必须靠着数量优势的步兵去抵抗彪悍的草原骑兵。这些骑兵没有了燕山山脉的阻隔,可以在中原大地上纵马驰骋,宋朝一点办法也没有。北方的游牧骑兵日夜兼程四天就可以到达黄河岸边,直接威胁中原王朝的心脏。

这个道理明朝也不会不懂,辽宣大一线明朝必须保住。但是这样一来就必须在边境布置重兵,而京城也需要重兵拱卫,这就大大增高了明朝的国防投入。更重要的是明朝延续了宋朝的病,对武将并不信任,担心他们取而代之,贵武贱的现象仍然十分的普遍。

由于北方距离南京遥远,指挥起来十分耽误战机,因此北方需要一位大员镇守统筹全局。但是明朝是不会轻易设立这一个职位的,明朝皇帝也担心安史之乱的第二版。因此,也只有唯一的办法,皇帝将首都设立在北京,既解决了兵力重复建设的问题,有从根源上杜绝了武将谋反的可能,最重要的是可以指挥北部军队抗击草原上随时可能南下游牧骑兵。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陆逊北伐为什么到最后没能征服魏国?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陆逊北伐,三国,战史风云

    在吴国的前期,它能够安稳的驻扎在江东地区,就算曹操派百万大军来入侵,也能安然无恙,这个时期完全是靠周瑜来撑台面。而在周瑜离世之后,也就是在吴国的后期,他们也曾经潇洒过一段时间,在这个阶段,吴国主要靠的就是陆逊,他在吴国是有很重要的地位的,而且仔细翻看一下史书,就发现他在当时基本是没有败绩的。而人们对

  • 刘宗敏的下场是什么样的 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宗敏,陈圆圆,历史解密

    古往今来农民起义虽然烜赫一时,但多数却只是昙花一现,其中名气最盛的当属李自成。自起义起他的军队势如破竹攻入北京,逼死崇祯皇帝,建立大顺政权。不过他的手下刘宗敏强抢陈圆圆致使吴三桂怒发冲冠,与清军联合灭掉了大顺,那么罪魁祸首刘宗敏又是何下场呢?吴三桂本已归顺李自成,但因此事又转降清军与多尔衮一道合击李

  • 王政君和吕后曾经十分相似,最后却点被情敌翻盘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政君,汉朝,吕后,野史秘闻

    在中国后宫历史上,吕后就开启了血腥残暴的先河。她是有所记载的第一个皇后,却没有能够以身作则,母仪天下,反而在刘邦驾崩后,仗着太后的身份,对于后宫的嫔妃多加杀戮。特别是最受刘邦宠爱的戚夫人,被吕后做成了人彘,成为了历史上死得最惨的妃子。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贵为赵王,也被吕后毒死。吕后心狠手辣,专权擅政

  • 三国时期诸葛亮生前最器重的接班人是谁?真的是姜维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风云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特别强调了这样一句话——“将

  • 东汉末年时期,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曹操对许攸动了杀心?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曹操能打赢官渡之战击败袁绍,估计当时也没几个人能相信。不过曹操兵少,为什么能击败袁绍的部队呢?其实曹操如果选择正面硬碰硬的话胜算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运用得当的计谋才能让曹操占据上风。所以当时谁是获胜的最大功臣呢?起码袁绍的这个手下是帮了曹操一个大忙,只不过后期他也没得到一个好的下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

  • 楚汉战争:对实现西汉王朝的大一统,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

    楚汉战争是指继中国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后,项羽和刘邦之间为争夺封建统治权力而进行的战争。自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初至高祖五年(公演前202年)十二月,历时4年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秦末农民大起义过程中,陈胜牺牲后,刘邦集团和项羽集团成为反秦武装的两支主力。秦二世三年(公元

  • 存在千年的宰相制度为什么会被朱元璋废除?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皇权至上的制度下,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地带,它就是官僚阶级的领导者,宰相。宰相一职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称谓,比如秦朝时它叫做丞相,汉朝时称作相国,不过不管是什么称谓,它们同属于宰相制度。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宰”,不过当它作为官僚领袖的身份出现时,已经是春秋时期。中国最早的宰相就是管

  • 董卓的出身有多尴尬?极力拉拢大臣却被瞧不起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董卓,三国,野史秘闻

    董卓崛起于东汉末年,一度成为掌控汉朝中枢,左右朝局的权臣,但他在历史也是留下了暴虐的标签,倒行逆施,将东汉进一步拖入深渊之中,但其实,董卓从默默无名到入主京师,从他的所做所为上来看,他是一个想要干些大事,不过错把地方治理经验直接硬搬到全国的粗暴之人。董卓的崛起是在东汉国力衰弱,边疆少数部族逐渐侵扰之

  • 颜真卿有多衷心?详解颜真卿忠至灭身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风云人物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颜真卿忠至灭身的故事。建中四年(783年),叛乱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陷汝州。卢杞建议派颜真卿前往李希烈军中,传达朝廷旨意,唐德宗李适同意。朝臣为此大惊失色,宰相李勉秘密上奏,“以为失一国老,贻朝廷羞”,坚决要

  • 刘协去投奔了刘备,刘备会协助刘协重现登上帝位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协,刘备,文史百科

    汉献帝刘协,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命运比较悲惨的皇帝,身为皇帝之尊的他,从8岁登基以来,先后历经董卓、李傕、曹操、曹丕四人的挟持,只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用得最好,所以天下皆知。而后当曹丕篡夺他的帝位时,他已经39岁,人生的大好年华已经过去大半。不过不同于《三国演义》,刘协并没有被曹丕暗中杀害,而是将他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