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土木堡之战结果如何?又有哪些历史影响呢?

土木堡之战结果如何?又有哪些历史影响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823 更新时间:2023/12/14 5:55:37

明太祖在位的时候,吸取了历史上宦官专权引起国家混乱的教训,立下一条规矩,不让宦官过问国家政事。他把这条规矩写在大铁牌上,挂在宫里,想要他的子孙世世代代遵守。但是到明成祖的时候,这条规矩就给废除了。

明成祖从他侄儿手里夺得皇位,怕大臣反对他,特别信任身边的宦官,在他迁都北京以后,就在东安门外设立“东厂”,专门刺探大臣和百姓当中有没有谋反嫌疑的人。他怕外面的大臣靠不住,让亲信太监做东厂提督。这样,宦官的权力渐渐大起来。到了明宣宗的时候,连皇帝批阅奏章,也交给一个宦官代笔,叫做司礼监。这一来,宦官的权力更大了。有一年,皇宫招收一批太监。蔚州(今河北蔚县,蔚音yù)地方的一个流氓,名叫王振,年轻的时候读过一点书,参加几次科举考试没考取,在县里当教官,后来因为犯罪,本来该充军,他听说皇宫招太监,就自愿进宫做了太监。宫里识字的太监不多,只有王振粗通文字,大家都叫他王先生。后来,明宣宗派他教太子朱祁镇读书。朱祁镇年幼爱玩,王振想出各种各样法子让他玩得痛快,朱祁镇挺喜欢他。

明宣宗死后,刚满九岁的太子朱祁镇即位,这就是明英宗。王振当上司礼监,帮助明英宗批阅奏章。明英宗一味追求玩乐,根本不问国事。王振趁机把朝廷军政大权抓在手里。朝廷大员谁敢得罪王振,不是被撤职,就是充军。一些王公贵戚都讨王振的好,称呼他“翁父”。王振的权力可算顶了天了。

这个时候,我国北方蒙古族的瓦剌(音là)部强大起来。公元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派三千名使者到北京,进贡马匹,要求赏金。王振发现也先谎报人数,削减了赏金和马价。也先为他的儿子向明朝求婚,也被王振拒绝。这一来激怒了也先,也先率领瓦剌骑兵进攻大同。守大同的明将出兵抵抗,被瓦剌军打得大败。

边境的官员向朝廷告急,明英宗慌忙召集大臣商量怎么对付。大同离开王振家乡蔚州不远,王振在蔚州有大批田产,他怕蔚州被瓦剌军侵占,竭力主张英宗带兵亲征。兵部尚书(兵部尚书和侍郎是军事部门的正副长官)邝埜(音kuàngyě,埜同野)和侍郎于谦认为朝廷没充分准备,不能亲征。明英宗是个没主见的人,王振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不管大臣劝谏,就冒冒失失决定亲征。

明英宗叫他弟弟郕(音chéng)王朱祁钰(音yù)和于谦留守北京,自己跟王振、邝埜等官员一百多人,带领五十万大军从北京出发,浩浩荡荡向大同赶去。

这次出兵,本来从没好好准备,军队纪律涣散。一路上又遇到大风暴雨,没有走几天,粮食就接济不上,兵士们又饿又冷,还没有碰上瓦剌兵,已经叫苦连天。到了大同附近,兵士们看到郊外的田野里,到处都横着明军兵士的尸体,更加人心惶惶。有个大臣发现士气低落,劝英宗退兵,被王振臭骂一顿,还罚跪了一天。

过了几天,明军前锋在大同城边被瓦剌军杀得全军覆没,各路明军纷纷溃退下来。到了这时候,王振感到情况危急,才下令退兵回北京。退兵本来是越快越好,但是王振却想到他老家蔚州去摆摆威风,劝英宗到蔚州去住几天。几十万将士离开大同,往蔚州方向跑了四十里地。王振又转念一想,这么多的兵马到蔚州,他家庄田里的庄稼岂不要遭到损失,又匆匆忙忙下命令往回走。这样一折腾,拖延了撤兵的时间,被瓦剌的追兵赶上了。

明军一面抵抗,一面败退,一直退到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东)。那时候,太阳刚刚下山,有人劝英宗趁天没黑,再赶一阵,进了怀来城(今河北怀来)再休息,瓦剌军赶来,也可以坚守。可是王振却因为装运他财产的几千辆车子还没到,硬要大军在土木堡停下来。土木堡名称叫做堡,其实没有什么城堡可守。明军大队人马赶了几天路,口渴得像火烧,但是土木堡没有水源。离开土木堡十五里的地方有条河,已经被瓦剌军占领了。兵士们就地挖井,挖了两丈深,也没找到水。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瓦剌军赶到土木堡,把明军紧紧包围起来。明英宗知道没法突围,只好派人向也先求和。也先一打听,明英宗带的明军人数还不少,要打硬仗,自己也要遭到损失,就假装答应议和,停止进攻。

明英宗和王振信以为真,十分高兴,下命令让兵士到附近找水喝。兵士们争先恐后跳出壕沟往河边跑,乱成一团,将领们要制止也制止不了。

这时候,早就埋伏好的瓦剌军兵士从四面八方冲杀过来,个个抡起长刀,大声吆喝着:“投降的不杀!”

明军兵士一听,纷纷丢盔弃甲,狂奔乱逃。瓦剌军紧紧追赶,被杀的和被乱兵踩死的,不计其数。邝埜也在混乱中被杀死。

明英宗和王振带着一批禁军,几次想突围都没冲出去。平时作威作福的王振,这时候却吓得直发抖。禁军将领樊忠,早就恨透了这个祸国殃民的奸贼,气愤地说:“我为天下百姓杀死你这个奸贼。”说着,抡起手里的大铁锤,朝着王振脑门一锤砸去,结果了王振的性命。樊忠自己冲向瓦剌军,拼杀了一阵,中枪倒下。

明英宗眼看脱逃没有希望,只好跳下马来,盘着腿坐在地上等死。瓦剌兵赶上来,俘虏了明英宗。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作“土木之变”。

经过这一场战斗,五十万明军,损失了一大半,明王朝元气大伤。瓦剌首领也先却更加骄横起来,北京也受到了瓦剌军的威胁。守卫京城的责任,就落在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和于谦的身上了。

更多文章

  • 洺水之战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洺水之战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李世民,历史解密

    洺水之战发生在唐武德五年(即公元622年)正月至三月,是唐朝平定天下、统一国家战争中,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洺水流域击败刘黑闼军的一次重要作战。古水名,即洺河,在今河北南部。古洺水与今洺水有所不同,古洺水上游游两支,南支源出武安市西部,东流经永年北,自此以下,历代屡经迁改,今北流入北澧河。北支发源于邢台县

  •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第二婚妃子?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野史秘闻

    在许多人观念中认为女人第二次婚姻往往比不上第一次婚姻,通俗的讲就是女人二婚就掉价了。然而今天我们却要来说说历史上几位经历过二婚,结果反而成为人生大赢家的女人。从她们的经历中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新的启发。西汉时期,一个叫王娡的女人嫁给了一个金王孙的农民,两人婚后不久后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金俗。王娡和金王

  • 历史上朱温为了成功登上帝位,都做了什么样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风云人物

    在历史上皇权是最强大权力,皇位对于所有人的吸引力都是非常大的,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朱温从一个贫苦农民,参加黄巢起义,后来背叛黄巢,投降唐朝,镇压起义军,然后,摇身一变,变成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小人得志之后的朱温,迅速膨胀起来,不甘心就这样过一辈子,他还想当皇帝,

  • 随着李自成日益逼近北京,崇祯对南迁为何依旧犹豫不决?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相传,崇祯皇帝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一位长者给了他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个“有”字。崇祯皇帝拿给大家看,众人都说是大吉大利之兆,主“大有”、“富有天下”之意。后来,有一个会拆字解梦的人告诉他:这个字很不祥,因为“有”字拆开,就是“大不成大,明不成明”,表示大明残破不堪的意思。崇祯皇帝黯然失色。下面小编就为

  • 大象岛海战详细战斗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大象岛海战,泰法战争,战史风云

    1月17日晨5:30分,法舰队靠近泰舰锚地。5:45分,舰队按照计划分做三股全速前进。拉蒙皮盖特号向东口,炮舰杜蒙德维尔号和夏纳元帅号径取中路,塔湖号及马恩号则向西路前进。此时天气晴朗、海上风平浪静,完好的 作战时机。一架侦察机飞到泰舰上空,6:05分罗尔-130报告发现两艘鱼雷艇、原因是当晚御卫春

  • 张飞战文丑属于什么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张飞战文丑属于什么水平?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文丑身长八尺,面如獬豸,身材相貌极其凶恶。文丑与颜良齐名,是袁绍麾下大将中的翘楚,勇冠三军,威震河北。诸侯讨伐董卓时,华雄在汜水关极其嚣张地连斩四将,袁绍曾大怒说“颜良、文丑若在,何惧华雄!”孙坚藏匿玉玺时,袁绍以盟主身份向其质问,孙坚、黄盖

  • 汉献帝被迫退位之后又活了14年!为何刘备却在他没死时发了丧?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汉献帝,刘备,退位,野史秘闻

    东汉末期,汉献帝做了一辈子的傀儡,最终退位,将皇位让给了曹丕,虽然不知道究竟是自己真实想让位,还是被曹丕胁迫,但是皇位终究是让出来了。后来,刘协被封为山阳公,但是 在他还没死的时候,为什么刘备却就要给他发丧?明明还活着就被发丧,刘协的心里会怎么想?在220年12月,延续了长达195年的东汉王朝走向了

  • 奕譞:除了自己,父亲、哥哥及儿孙都是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奕譞,清朝,风云人物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是一个家天下的时代,有着很高权力的家族都是内部世袭的。就算是皇帝一不小心绝了后,那也会在自己的同宗内的其他子弟中挑选一位来继承大统。按照这样的制度,常理来说父亲做了皇帝肯定是要传给儿子的,儿子是皇帝的,其父八成也是一代帝王。然而世上总会出现一些例外。今天我们讲的这个人,他的父亲是一位

  • 洛阳宫灯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种类呢?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洛阳宫灯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种类呢?品种上分为四大类,四大类中又各有若干小类,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张合架纱绸宫灯洛阳宫灯最大的一个“与众不同”,就是可以在用时撑开,不用时合上,伸缩自若,收藏方便,因此深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据传,1894年,慈禧携光绪帝途经洛阳,见洛阳宫灯

  • 成皋之战是怎么回事?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史风云

    成皋之战是楚汉之争中的一场作战,始于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迄于汉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前后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左右。此战是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围绕战略要地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而展开的一场决定汉楚兴亡的持久争夺战。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这场战争中,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