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赵括是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 为何流行为他翻案?

赵括是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 为何流行为他翻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65 更新时间:2024/1/23 14:50:29

现在有一种非常有意思的观点——为长平之战当中的赵括平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论据就是——长平之战当中赵括率领赵军在秦军的战役合围之下坚持了46天才最终被全歼,他已经尽力,不应该说他是“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

这种观点已经被很多人接受了,特别是年轻人。可是这种观点往往是站在常规军事的角度上讲,是不对的,不全面的。要想了解长平之战的真相,就必须站在战略军事的角度上去看,不要预设立场,不带感情色彩,不做是非评判。

必须承认这是一场战争的一个战役阶段,(长平之战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首先是公元前260年秦军60万大军由王龁带领强攻韩国上党地区,在赵军没有扎信阵脚的情况下,在外围战中取得了一些小的胜利,歼灭赵军5万人。然后在赵军主力40万大军全部到达长平之后双方进行了长达3年的对峙时期。

第二阶段,秦国丞相范睢利用赵国上下急于打破僵局,结束战争的心态,实施反间计,诱使赵王将老成持重的廉颇换成完全不懂军事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括在完全不知敌情的情况贸然率领全军出击,致使赵军陷入重围长达46天,全军覆没。

第三阶段,在将240个少年兵放回赵国之后,秦军稍事休整,兵分两路,一路由王龁率领攻占皮牢,一路由司马梗率领袭取太原,扫清外围支撑点,彻底的孤立邯郸。然后再合兵一处,合围邯郸城,攻占邯郸,以期达到彻底灭亡赵国的目的。同时也要说明的是这三个阶段存在着紧密的先后逻辑关系。)

我们这里着重讨论的是则是第二阶段,也就是由赵括代替廉颇担任赵军长平军团主将的这一个时期。站在纯军事的角度一一的指出赵括为将之后都有哪些明显的指挥错误,以供读者参考。

第一,临阵换将,兵家大忌。

有些朋友可能不知道为什么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这是因为,兵将之间的信任和默契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才形成的,特别是临阵对敌时,针对具体的敌我力量和战场态势一定会产生更加具体细致的对应部署,如果贸然更换主将,敌人突然发起攻击,新任的将领就算是有能力,也会因为不熟悉情况,而造成部署出错。轻则,防线被突破,重则搞不好全军都有被歼灭的危险。

具体放到长平之战来说,如果赵括真有军事指挥才能,在历经三年的时间当中不会看不出来,这是秦赵之间投入总兵力达百万人主力军团大决战,这场决战赵国不能输,也输不起,因为如果输了整个赵国都将危在旦夕。况且赵括本人也没有军事指挥的经验,特别是打大兵团主力决战的经验,(有人说赵括有从军为将的经历,正史上没有记载。)尽管临阵换将的命令是由赵王下达,但他可以找理由坚辞不受。赵王应该也拿他没有办法。

第二,抵达赵军军营之后赵括首先干了两件事——悉更约束,易制军吏。

临阵换将已经是兵家大忌了,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对于此时身为前线赵军的主将的赵括来就是自断臂膀,放弃有效指挥。

因为古代指挥部队受限于通讯手段,指挥部队依靠的就是这些约束和规定,以及各级军官,如果将这些全部更换,换上来的年轻将领固然能够听众赵括的指挥,问题是这些年轻的将领由于能力和默契指挥不动下面的部队,更好的贯彻主帅的作战意图,所以赵括的这两个举措表面上是改弦更张,自立门户,实际上则是乱上加乱,放弃了对于部队的有效指挥。

第三,出兵以击秦师。

按照常理,任何作战行动,特别是这种大规模主力兵团的会战,前期前线的情报侦察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对方总共有多少兵力,具体的兵力和营垒部署,哪里是防守薄弱环节,各个部队的主官是谁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必须要搞清楚的。可是从司马迁的记述当中我们没有发现任何赵括作前期侦察的活动痕迹。换句话说,赵括几乎就在完全不知敌情,没有取胜把握的情况下贸然出击。这已经又是一条兵家大忌了。

标签: 赵括纸上谈兵无能之辈为何流行为他翻案现在

更多文章

  • 蜀汉最强防御大将 800人对抗1万坚守了一年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蜀汉,最强,防御,大将,800人,对抗,1万,坚守,一年,蜀

    蜀汉虽然是三国势力最小的国家,但是却不乏英才。或许大家最为熟悉的当属《三国演义》之中的五虎上将,已诸葛亮为代表的四贤相,其实还有很多英雄人物,比如蜀汉最强防御大将霍峻,率部曲数百人,血浴孤城,抵御刘璋的1万精兵长达一年。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荆州豪族之一,可随着曹操完成统一北方,欲进一步统一全国

  • 李显忠曾向西夏借兵二十万 只为重归大宋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显忠,曾向,西夏,借兵,十万,为重,归大,最近,相声,演员

    最近某相声演员与前弟子的纷争让众多看热闹的群众大呼过瘾,关注程度超越了隔壁的“某明星经纪人与其美艳娇妻的风流韵事”的热点新闻。笔者看了那篇七千字长文,发现双方的焦点主要还是利益纠葛,说白了无非名利之争。故扯上什么背叛与忠诚,在笔者看来,不过是他们需要为自己找个体面的台阶而已。如果真正说起背叛和忠诚的

  • 盛宣怀出台了一项什么政策最终导致清王朝覆灭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盛宣,出台,一项,什么,政策,最终,导致,王朝,覆灭,核心

    核心提示:1911年,盛宣怀进入“皇族内阁”,出任邮传部大臣,统管铁路、电报、航运、邮政,俨然成为朝廷重臣。为了扩张自己的权力范围,盛宣怀一改过去的主张,出台了一项“国进民退”政策,触发了四川保路风潮,最终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盛宣怀 资料图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章立凡,原题:清末以来中国三次“国进

  • 领数千之众抗十三万叛军 保住大唐的最后生机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数千,之众,三万,叛军,保住,大唐,最后,生机,忆昔,开元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伟大诗人杜甫的这几句诗非常形象的描绘了唐玄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的繁华景象。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唐玄宗李隆基在名臣姚崇、宋璟、苏颋(音同“挺”)、张说、张九龄等人的辅佐下,历经数十年的努力,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将大唐王朝的各项指标(

  • 汉朝通过这一战 大漠以南就看不到匈奴人了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通过,一战,大漠,以南,看不到,匈奴,大的,汉武帝,之

    在伟大的汉武帝之前,汉朝一直被匈奴欺负,汉武帝先是通过马邑之战向匈奴人宣战,而后通过河南之战让汉朝人树立了打败匈奴的信心。在卫青率军取得了漠南之战胜利以后,匈奴单于的主力部队就退居漠北了,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出兵河西地区,河西的匈奴人在被收拾以后,又差点被大单于收拾,他们干脆就向汉朝投降了,从

  • 淝水之战东晋能以八万胜八十万 全靠这支军队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淝水,之战,东晋,能以,万胜,八十万,全靠,这支,军队,说起

    说起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列,东晋与前秦的淝水之战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这一战,苻坚由当初的投鞭断流,胸有成竹到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使前秦一夜回到了解放前,成了其衰亡的转折点,而东晋趁机将边界线推到了黄河以北。在这场决定双方生死存亡的战役中,东晋之所以能取得大胜,与主帅谢石,先锋谢玄审时度势的用兵

  • 史上战斗力最强军队 是这支穿草鞋短裤的军队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史上,战斗力,最强,军队,这支,草鞋,短裤,中华民族,关键

    中华民族在关键时候总会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不同地区的人民都会主动站出来,抗击外来侵略,如果要说最强战斗力的地方军,大家肯定会想到在抗日战争中占总兵力40%的川军,也有人会说是在石牌保卫战中坚持不让日军攻陷,包拯持久战胜利的重庆军队,也有人会说是消灭太平军的湘军。但我们要说的是战斗力,战斗力最强的军队

  • 历代大一统的开国帝王统一全国所需年限是多久?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代,大一统,开国,帝王,统一,全国,所需,年限,多久,秦始

    1、秦始皇嬴政——10年,从公元前230年派遣大将内史腾(原韩国南阳郡代理太守)攻灭韩国到公元前221年221年大将王贲攻灭齐国,不久嬴政称帝建立秦王朝。不过,卫国因为称臣纳贡而一直延续到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2、汉高祖刘邦——8年,从公元前209年响应陈胜吴广起义发起沛县暴动到公元前202

  • 普法战争的影响有哪些 普法战争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普法,战争,影响,哪些,结果,普法,战争,生在,法国,普鲁士

    普法战争是发生在法国和与普鲁士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不仅仅影响到了法国与普鲁士,而且由于法国当时是欧洲的霸权国家,所以法国的战败也大大的影响到了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当时的国际局势,下面就介绍一下普法战争的影响。普法战争普法战争的影响一:普法战争大大的影响到了法国。普法战争中法国的节节败退,法国的皇帝拿破仑

  • 苏定方:沦为大反派 却是连灭三国的传奇名将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苏定,沦为,反派,却是,连灭,三国,传奇,名将,演义,小说

    演义小说以及评书等形式,虽然与真实的历史大相径庭,但是因为具有曲折离奇的故事、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惩恶扬善的理念等元素,千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如《隋唐演义》、《杨家将》、《说岳全传》、《三国演义》等。因此很多在历史上原本是形象比较正面的人物,经过演义小说的加工和涂抹后,却成了阴险奸诈的大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