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丁汝昌墓在哪里 丁汝昌纪念馆怎么样

丁汝昌墓在哪里 丁汝昌纪念馆怎么样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730 更新时间:2024/2/24 0:27:44

丁汝昌

丁汝昌墓在严桥镇北长岗小鸡山上,那里安葬着清朝抗日名将丁汝昌。沿山路蜿蜒前行,没有关于丁汝昌墓的指示,只剩杂乱生长的草木。在路的尽头才出现窄窄的墓台,上立一苔迹斑斑的石碑,水泥材质,明显是后人重新加盖的,而上面的涂料与刻画的内容早已难以分辨,当时相传的重金重修丁汝昌墓的消息实在无法让人信服。

丁汝昌墓

丁汝昌墓周围是稀疏的树林,中间有约一米高的水泥平台,随阶梯走上平台,只有几根简单的石柱立于墓碑周围,青苔布满墓身,规模不算宏大,材质略显暗淡,甚至一个遮风挡雨的亭子都没有,实在是很凄凉,与他所谓的甲午战争名将身份有着天差地别。

据史料记载丁汝昌的棺木是十分精美的,用的紫檀木嵌入墓穴,后来被人们盗墓后,棺木被另作它用,所以现在丁汝昌墓穴里面是空的,而且原来的墓也早已被重新修葺,所以现在人们看到的是后人修葺的新墓。革那些年,愚昧的百姓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对丁汝昌墓进行浩浩荡荡地挖掘工作,因墓内财宝不多激起在场一行人的愤怒,众人一气之下便焚烧了丁汝昌尸体,正所谓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丁汝昌墓到了现在只是个空墓,尸体被焚,连棺木都无处可寻,只剩下墓体和劣制的墓碑,供后世敬仰、缅怀、沉思。

丁汝昌纪念馆

丁汝昌纪念馆坐落于庐江县,是由原来的丁氏宗祠改建而成。为了纪念丁汝昌,石头镇人民政府在醒目的地方放置了他的雕像。据当地居民称丁氏宗祠以前规模很大,但在文革时期被破坏,只有一间小房间幸免于难,得以保存下来。

丁汝昌纪念馆

据说这个纪念馆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这座历史悠久的纪念馆内囊括了丁氏的祠堂和私宅,并且祠堂匾额是由鸿章大人手写赠与的。过去的丁氏宗祠有池塘也有古井,由大理石打造池塘沿岸更是别有一番风味。然而这个历史悠久的祠堂经历文革的打击之后,原本的恢弘美景都被破坏,现在再到丁汝昌纪念馆能看到的就只有野草和树木了。

其实这座由祠堂改建而来的纪念馆的不幸遭遇不止是文革时期的破坏,以前石头公社急需木料修建办公楼以及盖小学时,丁汝昌纪念馆就面临着被拆的危险。最终还是没能逃过这一劫,被拆得只剩一间房。后来随着人们对丁汝昌的关注越来越高,政府开始重视丁汝昌纪念馆的重建工作。

根据一些老人的记忆以及政府工作力度的加大,最终完成了纪念馆重建工作,而且建的比之前的丁氏宗祠更好,还原旧貌的同时增加了很多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如文化展区、保护区等,丁汝昌纪念馆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有可能发展成旅游景区,丁汝昌的事迹就能够流传于世,从而引导国人热爱国家,报效民族。

丁汝昌简介

丁汝昌是清末汉族人,甲午海战著名将领。丁汝昌简介中提到他自幼家境贫苦,年少加入太平军,因太平军势头去,后又加入清军,被迫镇压太平军,随后被李鸿章提拔为北洋水军提督,与日军进行激烈的海战。

丁汝昌雕塑

丁汝昌做事诚恳,为人忠厚,李鸿章对他赞许颇多。后因朝中好多人光绪进言称他无心指挥战争,光绪多次想罢免他的职位,多亏李鸿章向光绪上书,表示丁汝昌是忠厚的人,才保住他的提督地位。随后其又被清政府调至黄海,去对抗强大的日本海军。据丁汝昌简介中记载,一次大战之中因清政府指挥混乱,其带领的北洋舰队与日舰一路作战,一路败退。但是他心存不甘,却无力改变现状,被日舰围攻。虽然弹尽粮绝,但士气高涨,多次突围,因日军装备先进被多次击退,最后兵败,损失巨大。

更多文章

  • 三国时夷陵之战双方兵力多少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时夷,之战,双方,兵力,多少,夷陵,之战,双方,兵力

    夷陵之战双方兵力多少夷陵之战是以蜀汉刘备攻打东吴孙权,最终蜀汉刘备大败的经典战例,为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之后,是一场以积极防御,以逸待劳,最后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夷陵之战 双方行军图在双方的兵力投入上,真实的历史人数并没能经过演义的那样夸大,经后人考据,双方兵力相差不大,

  • 水浒传呼延灼简介 影视剧中呼延灼谁演的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水浒,传呼,延灼,简介,影视,剧中,呼延,灼谁,水浒,传呼

    水浒传呼延灼呼延灼是《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中位列天罡星第八位的人物,书中记载他是宋朝开国名将铁鞭王呼延赞的嫡派孙子,是并州太原人(今天就在山西太原),呼延灼在上梁山之前在朝中任职汝宁郡都统制,一身高强武艺,被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使用的武器是两条水磨八棱钢鞭,所以被人称为“双鞭呼延灼”。水浒传中的双鞭

  • 出自淝水之战的成语有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出自,淝水,之战,成语,什么,淝水,之战,成语,一战,可以

    淝水之战的成语淝水一战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时期有名的历史事件,对于当时的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前秦从有望一统天下到土崩瓦解可以说都是这一场战役导致的,而且在这一场战役之中还出现了很多的成语,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草木皆兵的漫画“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晋书》,东晋时期,苻坚的前秦国

  • 明朝大将戚继光修长城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大将,戚继,光修,长城,故事,戚继,光修,长城,中国

    戚继光修长城在中国历史上最不缺乏长城的故事,长城作为中国标志性的建筑经历几千年的风雨而屹立不倒是有它的原因的。比如最有名的孟姜女,在那么悲情凄惨的故事下戚继光修整长城的事仿佛就没有那么多看点了,不过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当我们现在站在八达岭长城享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可不要忘记了这位伟人。戚继光雕像在戚继

  • 揭秘在合肥之战张辽杀了谁 张辽副将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揭秘,合肥,之战,张辽杀,张辽副,将是,合肥,之战,张辽杀

    合肥之战张辽杀了谁合肥之战,是指在215年,曹魏的著名副将张辽,凭着八百勇士逆袭孙权,最终以七千名兵力打败孙权率领的十万大军,是史上非常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也是张辽人生中巅峰一战。《三国演义》张辽剧照孙权对合肥一直抱着志在必得的心态,趁着曹操身在汉中,且据情报说合肥只留有七千守军,于是孙权率大军出

  • 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有什么关联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破釜沉舟,卧薪尝胆,什么,关联,破釜沉舟,卧薪尝胆,蒲松,写

    破釜沉舟卧薪尝胆蒲松龄写有一自勉联,其中提到了破釜沉舟、卧薪尝胆两个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他将该联刻在镇纸的铜尺上,用以激励自己努力读书进行创作,这两个典故表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心有志气,做事情一定可以成功。卧薪尝胆破釜沉舟,喻指做事情绝对不留退路,向死而战必须得胜。釜在这里表示煮饭的锅子,将其打

  • 抗倭大英雄戚继光战绩辉煌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抗倭,大英雄,戚继,战绩,辉煌,戚继,战绩,光是,明朝,时期

    戚继光战绩戚继光是明朝时期的抗倭名将,也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著名的民族英雄。纵观他的一生,戚继光战绩颇丰。以戚继光的战绩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有很多,多数为民间艺术作品。戚继光从小就表现突出,并怀有伟大志向。年少的他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而这些萌动、出现雏形的志向,正是戚继光竖下战绩的

  • 历史上的合肥之战概括简述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上,合肥,之战,概括,简述,合肥,之战,概括,生在,汉末

    合肥之战概括合肥之战是发生在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这一期间的战役。合肥居于要地,孙军和曹军为了争夺合肥而前后发起了五次战争。曹操画像在曹操忙于官渡之战之时,认为刘馥有才能,封为扬州刺史,让他去稳定东南地区。于是刘馥受曹操之命,将合肥空城建设成了一座地理位置重要且非常繁荣的合肥新城。那时合肥于曹军而言极为

  • 夷陵之战中东吴的统帅是何人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夷陵,之战,东吴,统帅,何人,夷陵,之战,东吴,统帅,三国

    夷陵之战中东吴的统帅是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当时刘备为报东吴擒杀关羽之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东吴孙权还派使者求和,消极备战,不想刘备心意坚决,怒气兴盛,大感压力,果断任命当时还是新人的陆逊担当东吴一方的最高军事统帅大都督。《三国演义》陆逊剧照事后证明,这个人选是多么正确,陆逊的高超军

  • 关于李永芳的典故免死三次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关于,李永,典故,免死,三次,李永,免死,三次,作为,明末清

    李永芳 免死三次作为明末清初的著名将领李永芳,也是第一个就投降于努尔哈赤的明朝将领。关于他的故事,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就是“免死三次”。究竟李永芳免死三次是如何获得的呢,不禁让人想要翻开那段历史。李永芳将军关于李永芳免死三次的的出处主要来源于他与努尔哈赤之间的渊源。当时的李永芳身为明朝末期,抚顺千户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