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布拉瓦之战爆发的背景及过程介绍

布拉瓦之战爆发的背景及过程介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814 更新时间:2024/1/7 23:30:02

在如今的索马里,因为长期的内斗使得这里处于长期的落后与混乱的状态。不过在并不太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东非海岸线的繁华之地,曾诞生了像阿朱兰苏丹这样的区域强权。虽说不可避免的存在沿海与内陆差异问题,却总能熬到表面的暴风雨过后。布拉瓦之战,就是后人窥探这种现象的历史窗口。

阿朱兰苏丹国的武装力量核心也模仿自埃及

由于历史原因,东非地区的明大都需要靠外部世界影响。其中既有从北非尼罗河流域南下的闪族定居者,也包括各种从海上抵达的洲际外来户。加上本来就长期生活在干旱内陆的黑人部落,构成了比较特殊的海陆双重结构。

阿朱兰苏丹国的中上层大都来自穆斯林世界

来说,居于顶层的精英阶层,都是从穆斯林世界迁来的商业贵族。尤其当撒哈拉沙漠不断南北两头扩,内陆又有敌视自己的埃塞俄比亚,海运就成为索马里当地的主要对外联通方式。他们生活在摩加迪沙或布拉瓦一类的港口城市,习惯使用阿拉伯语,麾下还围绕着大批来自埃及、阿拉伯半岛、波斯、印度、马格里布乃至安达卢西亚的客卿。但广袤的内陆地带,却拥有占绝对数量优势的土著人口。他们可以为海洋经济提供必要助力,也可能在矛盾爆发式反戈相向,所以要用帝国化的管理方式进行统御。

早期欧洲航海图上的索马里

这就塑造了阿朱兰苏丹国的基本政治框架,也就是一个类似埃及马穆鲁克朝的军事化海陆双强。既要维持非洲之角的航运秩序,又必须定期对内地的贫瘠山区进行征伐。然后将掠夺来的黄金、象牙大量奴隶,交换成由商船不断运抵的奢侈品、武器与紧俏人才。有时为了强化自身的存在价值,还经常与北方的顶级强国联盟,甘做对方无法直接管辖的遥远附庸。无论对方来自埃及、土耳其或阿曼,都不妨碍当权者去审时度势的进行勾兑。直到近代世界降临的16世纪,这种经典模式都没有发生改变。

部分东非城邦主动选择拥抱新来的葡萄牙人

1498年,随着达伽马的船队掠过印度洋西岸,整个东非沿海的政治格局都开始突发聚变。例如原本的区域海王基尔瓦苏丹国,就因都城被短暂攻占而失去原有权威。进而使得许多港口城邦都分崩离析,选择各自认为是最好的发展路线。其中就有马林迪与索法拉这样的较弱城市,主动与新来的葡萄牙人结为盟友。

整个东非海岸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

特别是前者,第一个向远道而来的征服者们抛出橄榄枝,并奉上了熟悉印度洋季风与水文情况的熟练导航员。所以在以后抵达的所有总督、司令或船长看来,他们就是自己的最忠实伙伴,更是自己了解东非的耳朵和眼镜。倘若马林迪的国王希望葡萄牙人替自己除掉某个竞争城市,也大概率的会获得满意结局。

位于索马里南部的港口城市布拉瓦

1507年,位于今日索马里南部的港口城市布拉瓦,也荣登马林迪国王的小报告名单。实际上,该城在许多方面都算不上行业顶尖,甚至在漫长的中世纪阶段都有些默默无闻。但当索法拉、基尔瓦、桑给巴尔和蒙巴萨等行业龙头先后遭殃,沦为幸存者的布拉瓦便开始显得比过去更加繁荣。这显然会影响到葡萄牙-马林迪联盟的垄断新贵利益。尽管北面还有更加繁荣的摩加迪沙,却由于是阿朱兰苏丹的重点防御对象而不宜成为攻击对象。所以,高不成低不就的布拉瓦便难逃战争厄运。

达伽马的航行之后整个东非都对欧洲敞开大门

当年2月,大征服者阿布尔克尔克率领有16艘船的舰队抵达索马里南部。尽管此行的最终目的地是印度,却不影响他们首先在半道上的东非解决点小问题。由于是要在东方地区进行长期部署,所以每艘船上都尽可能多的装载武器和士兵。等到城市总督拒绝投降和成为里斯本的附庸,一场短促而激烈的陆战便在东非海岸上展开。

晚期的马穆鲁克军队对阿朱兰有很大影响

虽然地处位置相对偏僻的东非,包括布拉瓦守军在内的大部分阿朱兰苏丹武装,长期都以北方的马穆鲁克埃及为参照对象。每位镇守地方的总督麾下,都有一支用军事奴隶组成的马穆鲁克部队。其成员不仅全都是能脱产训练的常备士兵,还用着大都进口自埃及的精致武器与马匹。其次,就是早期城邦阶段留下的市民武装,往往是专职防卫的民兵和从港口招募的阿拉伯海员。他们大都使用远射武器,充当马穆鲁克军团的辅助力量。最后还有生活在城市外围的黑人部落,自带出男丁协助御敌的天然义务。只是由于战斗来的太过突然,这部分力量就无法在第一时间全部出动。

活跃在亚丁湾两头的阿拉伯武装海员

经过整夜准备,葡萄牙人在抵达后的第二天早晨开始登陆。因为没有阿朱兰苏丹的战船跑来阻挡,全部的1500名士兵都得以顺利踏上沙滩。作为主帅的阿尔布克尔,亲自上岸充当半数人的前线指挥,而其部分交由副手特里斯坦带队。相比早先抵达印度洋海区的同僚,他们不仅在数量层面充裕不少,也有训练组织上的进一步完善。由于阿尔布克尔克的坚持,这批新援将尽可能的弃用中世纪作战传统。转而效仿最时髦的瑞士战术,将打法纠正为更加严密的步兵方阵。

担任登陆部队指挥官的特里斯坦

布拉瓦守军则暂时只能动员起4000人马,并准备用马穆鲁克军团直接将入侵者赶下海。为此,最能打的半数士兵开始在城外列队,随即朝登陆场位置发起进攻。然而,有限的骑兵根本无法撼动枪矛方阵,反倒是只能在对方的缓慢推进下节节后退。担任掩护的阿拉伯裔弓箭手,同样在与火绳枪+弩的对射中落入下风,不得不意识到自己在火力上存在太多差距。原计划的御敌于大门外,也很快演变为大量溃兵的争相撤退入城。而就在他们努力抗争的同时,许多城中的定居者已开始携带细软逃往内陆避难。

马穆鲁克式骑兵很难应付近代化的欧洲枪阵

由于胜利来得太过突然,葡萄牙人根本来不及调整部署,就开始对城市本身进行攻坚。因此,不仅海面上的战舰没有接到增援要求,登陆部队自己也没有携带能破坏墙体的大口径攻城炮。除梯子和少数几门轻型火炮外,他们只能依靠手中的单兵武器应付困难。死守城头的阿朱兰士兵也没有闲着,拼命将点燃的箭头射向下放,企图阻挡披有重甲的攀爬者。

布拉瓦守军很快被赶到城墙背后

尽管各东非沿岸城市的外墙都修建于14世纪前后,却也是引进中东技术的大型砖石结构,所以较为坚固且不容易为小型火器的弹药所破坏。但最上层的垛口却是比较薄弱,不容易经受火炮的多次轰击。葡萄牙人也正是通过这类非常有限缺口,靠手中的佩剑杀出一条血路,进而挖掘了布拉瓦城的所有抵抗。

葡萄牙人的小口径火炮

此后,已基本清空的城市,沦为留守游击队和征服者围剿团的巷战现场。一些不愿逃离或根本没有财产的军事奴隶,基本战斗到全部阵亡为止。他们的顽强作风,也让阿尔布克尔损失了50名部下。但阿朱兰苏丹自身的损失,还是要远远高过这个数字。许多来不及挪走的货物和贵金属,也在征服者纵火焚烧布拉瓦前遭洗劫一空。

索马里沿海港口城市建筑

事后,更多阿朱兰苏丹的部队开始赶往南部海岸,却没能追上已出海走人的葡萄牙舰队。这样的突然袭击,也将在之后的一个世纪内反复发生。自觉无力应付的索马里统治者,只能选择忍气吞声,同时在稍后将自己与新兴的奥斯曼土耳其绑定。但因为拥有较大的内陆体量,这个南方系马穆鲁克王朝终究没有被西来的早期殖民势力所打破。

标签: 布拉瓦之战

更多文章

  • 阿富汗战争对苏联的影响 苏联是如何在阿富汗陷入泥沼的?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阿富汗战争

    阿富汗境内的地形崎岖凶险,再加上阿富汗本身复杂的社会结构,使得阿富汗一次又一次的陷入到了恶性循环当中。正是因为如此,也就不难明白争执鼎盛时期的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赤色帝国苏联会在这里折戟沉沙,而且这次苏阿战争的溃退也让苏联从次走上了自己的毁灭之路,苏联在这里的溃败可以说完全复制了之前所有在帝国坟场里消亡

  • 中国古代最早的特种部队:齐技击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特种部队

    昨天我们说了历史在进入战国之后,到处都是杀戮与征伐。各国都在变法强兵,部队也越来越平民化、暴力化、特种部队化。战国时代的特种部队有很多,赫赫有名的有赵边骑、齐技击、魏武卒、秦锐士。其实,齐技击是创立最早的特种部队。《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记载:“齐庄公为勇爵"即最早的齐国技击之士,而同时期的

  • 街亭之战失败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街亭之战

    街亭之战,马谡失败了,诸葛亮首次北伐功亏一篑,恨而挥泪斩马谡。马谡之败,败在纸上谈兵,败在自以为是,败在把打仗当儿戏。街亭,乃汉中咽喉,两面是山,中间狭长,南北不过几里路,如果像王平说的那样,“屯兵当道,筑起城垣”,曹军要过街亭,除非消灭蜀军,从他们的尸体上踏过去,否则别无他

  • 奥尔沙会战爆发的背景及过程历史原因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奥尔沙会战

    说道奥尔沙会战,这是在1514年9月立陶宛与波兰联合军在立陶宛大公奥斯特罗格斯基的指挥下率领着不到3万兵力的军队与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派出的数万罗斯军为了争夺基辅地区以及白俄罗斯的控制权而展架的一些列战斗。其战争的结局是立陶宛波兰联军大胜,莫斯科军主帅伊凡被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场战役的前前

  • 蒙古军西征中最大惨败:八鲁湾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八鲁湾战役

    1219年,蒙古国派去花剌子模国通商的商人被屠杀,这引起了蒙古与花剌子模之间的战争,成吉思汗亲自统领20万精兵于这年进兵花剌子模帝国,蒙古人将要毁灭这个帝国的一切,为死去的数百蒙古商人报仇雪恨,成吉思汗的大军进展神速,短期内就开到了花剌子模国边境地区,成吉思汗命令大军猛攻花剌子模的边境城市,随后,成

  • 红衣大炮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什么叫红衣大炮?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红衣大炮

    说起红衣大炮,其实指的就是17实际欧洲国家所制造的前装式滑膛炮,我国最初称之为“红夷大炮”,这个“夷”其实是指当时我国人对于外族的一种蔑称,当时将穿着红色军服的荷兰军队称之为“红夷”,这类火炮也就被称作“红夷大炮&r

  • 法国拿破仑时代的龙骑兵是做什么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龙骑兵

    自古以来,骑兵是战争中一种重要的战斗力量,以人员马屁、武器装备、战术可以由"轻"到"重"分为许多类型,具体划分又在不同时代有所演变和差异。相信法国历史上拿破仑时代的龙骑兵应该是给不少军迷和历史爱好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讲解一下拿破仑时代的龙骑兵。龙骑兵起源于17世纪,其得名起源有许多

  • 维米岭战役爆发的原因及背景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维米岭战役

    维米岭战役(BattleofVimyRidge),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部战线的一次战役,发生于1917年。维米岭战役是阿拉斯战役的序幕,也是加拿大所参与一战中最有名的战役之一。战役背景到了战役后期,加拿大军团已经成为了西线战场最强大的部队。索姆河战役后,加拿大人赢得了“先锋队&rdquo

  • 朝鲜战争为什么国民党不参加?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朝鲜战争

    说起朝鲜战争,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也是多年来很多历史爱好者们喜欢探讨的话题。关于朝鲜战争,其中有一个问题经常被提起,那就是为何当年蒋介石国民党没有参与进来呢?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对于已经失去整个大陆、惶惶不可终日的蒋介石而言,无疑是救命稻草。因为,当时蒋介石的800万美械大军不但已经被解放军

  • 两伊战争爆发的过程及影响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两伊战争

    说起两伊战争,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但对于两伊战争的结果却是颇为争议的。两伊战争的参战双方分别是伊拉克与伊朗,最终这场战争在联合国的调解下介绍了长达8年的持久战。但是这场战争的结局谁都没有认输,反而双方都认为赢得了这场战争。而且伊朗方面还专门每年庆祝两伊战争的胜利,搞大型阅兵。伊朗和伊拉克从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