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阿富汗战争对苏联的影响 苏联是如何在阿富汗陷入泥沼的?

阿富汗战争对苏联的影响 苏联是如何在阿富汗陷入泥沼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278 更新时间:2024/2/24 16:02:03

富汗境内的地形崎岖凶险,再加上阿富汗本身复杂的社会结构,使得阿富汗一次又一次的陷入到了恶性循环当中。正是因为如此,也就不难明白争执鼎盛时期的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赤色帝国苏联会在这里折戟沉沙,而且这次苏阿战争的溃退也让苏联从次走上了自己的毁灭之路,苏联在这里的溃败可以说完全复制了之前所有在帝国坟场里消亡的其它外来者的宿命。

在最开始的时候,勃列日涅夫其实并不是没有对此感到警觉,苏联还只是愿意插手关于阿富汗的事务,希望可以通过外交手段来打成自己的目的,可是在1976年事情发生了转变,苏联支持达乌德发动了一场政变,但是让勃列日涅夫有一些大为光火的是达乌德在获得了阿富汗的政权之后反水了,他开始不想要听从来自莫斯科的命令了,这是勃列日涅夫绝对不能接受的,他开始了新的行动。

就这样,苏联再一次支持塔拉基发动了新一次的政变来推翻这个不听话的达乌德,事情进展得也很顺利,塔拉基也确实是一个亲近苏联的人,可是苏联很快发现这些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而且有一个极其凶险严重的问题,就是苏联这两次支持的政变好像是有一些太密集了,这一记猛药有一些操之过急了,接连的政变让阿富汗内部开始了内乱,原本处于上层的既得利益集团被统治的集团地位发生变化的过于快速,这让阿富汗的内部非混乱,而且塔拉基的个人能力可以说是不值一提,也没有能力来平定阿富汗内部的混乱局面。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刚刚获取政权的塔拉基又遭遇到了阿明的政变,这个时候阿富汗彻底混乱了,即使是阿明获取到了阿富汗的政权,依然没有办法平定阿富汗极端混乱的社会情况,因为社会的阶层有一次发生了颠倒,连续三次的短时间的震荡显然是任一个国家都没办法承受的,就更别说原本情况就非常复杂的阿富汗了,这个时候阿富汗的内部非常躁动,原本在桌子下面的矛盾开始要爆发了。

失去耐心

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巨大的办公桌后彻底失去了耐心,他决定动用苏联的钢铁洪流和他的铁腕来让这一切都安静下来,勃列日涅夫和他的帝国开始了自己的毁灭之旅。其实,勃列日涅夫一开始并没有把出兵阿富汗当成一个什么不得了的大事,因为在他之前,即使是外交上比较柔软的赫鲁晓夫也都做过类似的事情,从波匈事件一直到捷克问题,最后都是依靠着苏联的装甲战车和士兵解决的问题。

勃列日涅夫发现除了自己的铁腕好像什么都靠不住,苏联出兵阿富汗了,但这一次勃列日涅夫做了个糟糕的选择。在苏联如同洪水一样的钢铁怪兽的攻击下,阿明显得不堪一击,苏联人直接抓住了他然后把阿明这个不听话的人处决了,勃列日涅夫又一次全世界展现了他的威严。看上去这一次好像和之前一样,快速而简单,勃列日涅夫甚至想在办公桌后边喝上一杯,但是麻烦来了苏联在阿富汗横冲直撞非常容易,可是到底该如何从阿富汗撤走呢?这成了一个大问题。

其实在这个时候,苏联更想要在阿富汗一直待下去,因为勃列日涅夫日思夜想就想要占领阿富汗,如果可以得到阿富汗这块土地,苏联就可以扼守住欧亚大陆的交汇点,苏联就可以继续号令群雄,勃列日涅夫一直在等待着这一天,在阿富汗问题上一直跋扈的勃列日涅夫可以说是一直低调忍耐,可是机会终于到了,他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苏联为什么要大举进攻阿富汗呢?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是勃列日涅夫时代的最好体现,那就是不停地扩和向外侵略,勃列日涅夫知道苏联的支柱有两根,一根是能源业,一根是军工业,如何能让这两根支柱同时最大化的发挥作用呢,那就是把苏联打造成一个真正的赤色帝国,从共产国际领头人的道,转入欧亚霸主的霸道,所以说勃列日涅夫一直想要发动战争,这样苏联可以利益最大化。

陷入困境

这一次入侵阿富汗,可以让苏联得到巨大的地缘优势,只要苏联的战车放置在阿富汗一天,周边的国家就要一天唯苏联马首是瞻。可是这天下不是只有苏联一家,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当苏联没有进入到阿富汗的时候,阿富汗的社会福利待遇还勉强可以接受,可是当苏联一进入到了阿富汗,战争开始,一下子阿富汗社会的基本保障就发生了崩溃,完全无法维持下去了。

随着战争的深入,阿富汗的社会资源急剧下滑,而且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基础设施损毁,阿富汗原本就脆弱不堪的经济在苏联的钢铁洪流下土崩瓦解。这样一切就和无数次发生过的一样,帝国坟场的幽灵开始重新回归,阿富汗内部的矛盾开始在炮火声中不断发酵,有人可能会问,如果说这个时候勃列日涅夫选择援助阿富汗,结局会有不一样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苏联只会去支援亲近苏联的实力,而绝对不会支援正处于战争之中的阿富汗,因为苏联自身的利益决定了苏联必须选择压制其它国家才能让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这一切的代价就是阿富汗内部矛盾的爆发,勃列日涅夫为了平复局势,选择了投入更多的军队去镇压阿富汗的反抗者实力,但是漫长的时间周期和人员伤亡让阿富汗和苏联军人都产生了不满。

这些不满情绪引发了更多的反抗,阿富汗变成了越大越穷,越穷越战的无底洞,苏联这一下想要脱身也没法离开了。

标签: 阿富汗战争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最早的特种部队:齐技击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特种部队

    昨天我们说了历史在进入战国之后,到处都是杀戮与征伐。各国都在变法强兵,部队也越来越平民化、暴力化、特种部队化。战国时代的特种部队有很多,赫赫有名的有赵边骑、齐技击、魏武卒、秦锐士。其实,齐技击是创立最早的特种部队。《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记载:“齐庄公为勇爵"即最早的齐国技击之士,而同时期的

  • 街亭之战失败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街亭之战

    街亭之战,马谡失败了,诸葛亮首次北伐功亏一篑,恨而挥泪斩马谡。马谡之败,败在纸上谈兵,败在自以为是,败在把打仗当儿戏。街亭,乃汉中咽喉,两面是山,中间狭长,南北不过几里路,如果像王平说的那样,“屯兵当道,筑起城垣”,曹军要过街亭,除非消灭蜀军,从他们的尸体上踏过去,否则别无他

  • 奥尔沙会战爆发的背景及过程历史原因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奥尔沙会战

    说道奥尔沙会战,这是在1514年9月立陶宛与波兰联合军在立陶宛大公奥斯特罗格斯基的指挥下率领着不到3万兵力的军队与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派出的数万罗斯军为了争夺基辅地区以及白俄罗斯的控制权而展架的一些列战斗。其战争的结局是立陶宛波兰联军大胜,莫斯科军主帅伊凡被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场战役的前前

  • 蒙古军西征中最大惨败:八鲁湾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八鲁湾战役

    1219年,蒙古国派去花剌子模国通商的商人被屠杀,这引起了蒙古与花剌子模之间的战争,成吉思汗亲自统领20万精兵于这年进兵花剌子模帝国,蒙古人将要毁灭这个帝国的一切,为死去的数百蒙古商人报仇雪恨,成吉思汗的大军进展神速,短期内就开到了花剌子模国边境地区,成吉思汗命令大军猛攻花剌子模的边境城市,随后,成

  • 红衣大炮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什么叫红衣大炮?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红衣大炮

    说起红衣大炮,其实指的就是17实际欧洲国家所制造的前装式滑膛炮,我国最初称之为“红夷大炮”,这个“夷”其实是指当时我国人对于外族的一种蔑称,当时将穿着红色军服的荷兰军队称之为“红夷”,这类火炮也就被称作“红夷大炮&r

  • 法国拿破仑时代的龙骑兵是做什么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龙骑兵

    自古以来,骑兵是战争中一种重要的战斗力量,以人员马屁、武器装备、战术可以由"轻"到"重"分为许多类型,具体划分又在不同时代有所演变和差异。相信法国历史上拿破仑时代的龙骑兵应该是给不少军迷和历史爱好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讲解一下拿破仑时代的龙骑兵。龙骑兵起源于17世纪,其得名起源有许多

  • 维米岭战役爆发的原因及背景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维米岭战役

    维米岭战役(BattleofVimyRidge),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部战线的一次战役,发生于1917年。维米岭战役是阿拉斯战役的序幕,也是加拿大所参与一战中最有名的战役之一。战役背景到了战役后期,加拿大军团已经成为了西线战场最强大的部队。索姆河战役后,加拿大人赢得了“先锋队&rdquo

  • 朝鲜战争为什么国民党不参加?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朝鲜战争

    说起朝鲜战争,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也是多年来很多历史爱好者们喜欢探讨的话题。关于朝鲜战争,其中有一个问题经常被提起,那就是为何当年蒋介石国民党没有参与进来呢?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对于已经失去整个大陆、惶惶不可终日的蒋介石而言,无疑是救命稻草。因为,当时蒋介石的800万美械大军不但已经被解放军

  • 两伊战争爆发的过程及影响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两伊战争

    说起两伊战争,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但对于两伊战争的结果却是颇为争议的。两伊战争的参战双方分别是伊拉克与伊朗,最终这场战争在联合国的调解下介绍了长达8年的持久战。但是这场战争的结局谁都没有认输,反而双方都认为赢得了这场战争。而且伊朗方面还专门每年庆祝两伊战争的胜利,搞大型阅兵。伊朗和伊拉克从地理位置

  • 朝鲜战争过程中苏联主要在做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朝鲜战争

    20实际中页,美国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和国际地位,公开干涉朝鲜战争,对中国的边境安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和威胁。此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对于美国来说,武器是非常落后的,而且老百姓此时也有着非常强烈的厌战情绪。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挺身而出,对抗美国等国际联军。那么,在我们的志愿军去前线浴血奋战时,苏联做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