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日本水下航空母舰地图 日本水下航空母舰计划

日本水下航空母舰地图 日本水下航空母舰计划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341 更新时间:2024/1/25 6:17:20

随二战末期日本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之后,席卷了全球61个国家,维持了6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是结束了。但是正当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都在庆祝胜利的时候,驻守在太平洋地区的美国海军在靠近日本本土的海域上拦截了一艘“奇怪的潜艇”,这艘潜艇不仅大小惊人,而且可以起降鱼雷轰炸机。

后经调查,美国人发现了曾被日本军方视为绝密的“航空潜舰计划”,一个可能改变战争走的“阴险计划”。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将此前一直采取绥靖政策的美国拉进了战争的泥沼中,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在珍珠港事件的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并迅速开始动员,动了它庞大的工业力量……

对于美国人来说,珍珠港事件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挑衅,但对于日本人来说,这场袭击是一场关乎国家存亡的“豪赌”。因为随着日本持续扩大在亚洲的版图,日本人相信此前一直尽量避免战争的美国参与战争只是时间问题。

珍珠港事件背后的谋划者山本五十六,打算一口气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部队,令美国海军放弃太平洋海域,但山本五十六严重低估了美国海军的军事力量,珍珠港事件后,被激怒的美国开始反击。

面对美国的反击,山本五十六知道自己奇袭美国的计划失败了,而失败的代价就是将强大的美国提前逼到了日本的对立面,面对美国愤怒的反击,山本五十六想了另一种策略,迫使美国重新考虑在太平洋上的战争。

他计划建造一支携带多架轰炸机的“潜艇舰队”,绕过美军的防守后对美国各城市发动突袭,之后再度下潜消失,以此牵制美国海军。但自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就时刻警惕着日军,因此,山本需要一个能隐形到达美国的武器,一个美国人永远也猜不到的武器“航空潜舰”。

1942年3月,日本吴海军工厂承接了设计山本“航空潜舰”的巨大任务。但这个任务的难点在于,“航空潜舰”需要能够发射全尺寸的鱼雷轰炸机,为此工程师必须设计一套弹射器发射系统,还需要设计一种回收飞机的装置来将它们回收到船上。

但如将轰炸机缩小放进一艘潜艇里,这对工程师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在当时,俯冲轰炸机翼展约为12米,为此,工程师需要设计一架全新的轰炸机,一架可以折叠并放进潜艇机库的轰炸机。而这艘秘密建造的“航空潜舰”也被军方日本命名为伊400级潜艇。

很快,日本吴海军工厂就设计出了“伊400初稿”,它的长度是德国U型潜艇的两倍,而为了能够支撑机库的重量及提升潜艇航行时的稳定性,工程师创新性地设计了双船体结构,这让伊400美国最大潜艇排水量相比下有将近三倍之大。

伊400在设计来说是一艘厉害的潜艇,它配备了八个前置鱼雷发射管,和一门巨大的14cm甲板炮,而为了抵御敌机,它还有高射炮三座及单装炮一挺,当然,伊400的主要武器是三架鱼雷轰炸机,奇袭的特性是水下航空母舰的最大优势。

当伊400默默地接近其目标时,这艘巨大的潜水艇会在距离目标几百公里远时浮出水面,三架轰炸机将如竞赛般的升空,每架飞机将从机库移至甲板上,接着,机组人员会启动引擎、展开机翼和尾翼,将浮桶锁定到位和装载武器,三架飞机将使用压缩空气弹射器依序发射,整个过程将花费三十分钟。

在那之后,伊400将会下潜回安全区,而当轰炸机完成任务时,伊400会再次浮出水面,将这些“浮桶飞机”通过可折叠的液压起重机回收至船上。

尽管伊400的设计非好,不仅结合了潜艇的隐身特性及航空母舰的进攻打击能力,但日本战败的结局注定不会因“它”而改变,

1945年8月15日,在偷袭珍珠港的近四年后,在美国两枚原子弹的轰炸下,日本无条件投降了,而美国人在日本投降的两周后,在日本海域上拦截了一艘伊400级潜艇,起初,美国人相信伊400是被设计用来运载货物的,因为日本船员已将所有的攻击机丢下潜艇,但很快,随着美国人的深入调查,他们揭开了伊400的真正用途,以及日本为何从未在战争中使用过它。

首先,因为设计这样的非常规武器,吴海军工厂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导致第一批伊400在1943年初才开始建造,但此时日本在战争已处于劣势,而且,日本在那时因美国封锁了对日贸易,导致日本严重缺乏原油和原材料,这更延后了伊400的建造,

山本五十六原本计划建立一支18艘“航空潜舰”的计划,最终缩减到只有5艘,并且最后也只有3艘完工,第一艘在1945年服役,但那时正处于战争末期,日本军队早已崩溃,用几架轰炸机向美国城市发起偷袭,不仅改变不了战争结局,甚至还会激怒美国人,这对日本人来说毫无意义。

伊400的第一次且是最后一次执行任务,是轰炸一个聚集在太平洋环礁上的美军部队,但是当伊400前往他们的的目标时,日本就已经投降了。

“航空潜舰计划”对山本五十六来说,是一场关乎日本存亡的赌博,一种增加日本胜利筹码的方法,如果让这些潜艇在战争开始时出现,可能会改变战争走向,但种种原因,导致日本“航空潜舰计划”并未发挥真正作用。

尽管如此,美国人依然认为伊400是个危险的武器,特别是落在敌人的人手里。1946年,苏联要求自行检查日本伊400级潜艇,但美国拒绝了苏联的要求,并将伊400带回美国本土进行技术调查,最后在夏威夷近海做为靶舰击沉,并对残骸的沉默位置保密,以防止对手进行打捞。

标签: 航空母舰

更多文章

  • 山海关大战中李自成为何战败?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李自成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尊西夏国主李继迁为太祖,改名李自晟,宣布正式建国,国号大顺,改元永昌,置百官。正月初八日,李自成的百万大军自西安出发,东渡黄河,兵分两路,直扑北京:其一路由李自成、刘宗敏统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经太原、宁武、大同、宣化等地,趋居庸关;另一路由刘芳亮率

  • 二战德军一个步兵班带多少子弹 二战德军步兵班装备情况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二战

    由德、意、日三国在上个世纪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黑暗的时期。随着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从那以后世界便进入到了为期数年的世界大战中。二战初期,德国是法西斯国家之中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依靠着雄厚的工业力量,德军在武器装备上有着绝对的优势。高度机械化的军队让德国能够

  • 日本投降的时候为何我国能从苏联接手大量关东军武器 苏联从哪弄来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数以万计的士兵献出了生命,他们都为了自己的国家奋战。当时的苏联在世界上拥有着较好的重工业基础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并且还与德国死磕了好几年,最终还赢得了战争。在1945年的5月,德国投降,成为了战败国,还面临着巨额赔款。等到欧洲的战争全都结束之后,苏联终于将矛头对准了具有很强侵略性的日本

  • 太平洋战争美国如何防御神风突击队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太平洋战争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过去了七十多年了,但是这段记忆依然深深的印在人们的脑海当中。这场战争主要是由于纳粹德国、日本以及意大利为主的三个法西斯国家发起的对外侵略战争,这场战争做种造成了9000多万人的伤亡,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场战争了。纵观整个二战,又以中国战场持续时间最长,中国军民的伤亡最

  • 如何评价兖州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兖州之战

    历史上曾经有两次兖州之战,一次是曹操和黄巾军之间的兖州之战,还有一次是曹操和吕布之间的兖州之战,而大部分时候人们所说的兖州之战,指的就是第二次。但这一次的兖州之战,原本吕布可以说已经占了上风,占领了兖州的大部分地区,可是最后却不得不停战,吕布也失败了,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狙击枪排行榜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狙击枪

    说到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狙击枪其实也还是有很多说法的,有的人也会觉得自己的心目中的那一刻是最好的,今天我们就一一来做个排名吧,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看一下这个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狙击枪的排行吧,看看那一刻是不是你心目中的第一位吧,欢迎大家一起来分析看看!1、美国巴雷特M82A1狙击步枪(狙击之王)M82A1(

  • 二战中国有装甲师吗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二战

    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即便是当年作为主力的国民革命军在场上面对日均的强大火力优势的时候,也表现的极其艰难。淞沪会战结束之后,日本开始大举进攻南京,作为当时的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拥有着当时中国唯一的装甲部队陆军装甲兵团。这次小编带大家认识一下,1937年的中国钢铁雄狮。陆军装甲兵团,字面上看着

  • 克里米亚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克里米亚战争

    在1963年,美国的气象学家洛伦兹在解释自己理论的时候讲了一个小故事。他说,一只位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小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最终可能导致2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州造成一场龙卷风。原因是蝴蝶扇动翅膀会产生微弱气流,微弱气流又会令周围的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这便被称之为蝴蝶

  • 汉中之战曹操为何失败?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中之战

    公元215年,孙权认为刘备已经占据益州,于是他向刘备索要荆州,当时刘备称,只要夺得了凉州,就将荆州归还孙权,孙权愤怒,于是派遣吕蒙袭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于是率兵五万下公安,让关羽入益阳。与此同时,曹操定汉中,张鲁逃往巴西,刘备听说后,他一方面与孙权议和,平分荆州,另一方面派遣黄权去迎接张鲁,

  • 龙城之战爆发的背景及过程结局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龙城之战

    元光六年(前129年),汉武帝派遣四路大军反击匈奴,史称“龙城之战”。从纯粹的军事角度讲,汉朝在“龙城之战”中取得的战果不多,四路大军的一路大半被歼、一路全军覆没、一路无功而返,只有卫青的部队捣毁了匈奴的圣地龙城,取得了一定战果。可以说汉武帝在&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