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上高会战的经过

上高会战的经过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669 更新时间:2024/1/22 21:17:41

上高会战被誉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此战给予日军沉重打击,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场被国军高层领导赞誉有加的战役,是如开展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1941年3月15日凌晨战役打响。北路日军第33师团由安义当面中国第70军发起进攻,在炮兵和航空兵掩护下,沿潦河盆地向西突进,当日中午占领奉新,16日进至棺材山、车坪附近,并继续向西追击。南路日军独立混成第20旅团于15日晨发起进攻后,当日午间在河嗄附近西渡赣江,尔后沿锦江南岸西进。至17日,先后占领曲江、独城等地,继续向灰埠攻击前进。中路为日军主力第34师团,继两翼发起进攻后,于16日开始行动,由西山、万寿宫沿湘赣公路和锦江北岸向西突击,当日占领祥符观、莲花山。17日晚,中国守军主动放弃高安。18日,第34师团突过高安,占领龙团圩。以上三路日军在开始进攻后的两三天内进展顺利,更增加了骄傲情绪。

中路第34师团于1941年3月18日占领高安后继续向西突击,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于19日下决心:利用既设阵地,逐次抗击,诱日军进入上高地区予以围歼。当即电令:“严饬各军积极对敌猛攻,务将深入之敌,歼灭于高安锦河南北地区。”为了增强罗集团的攻击力量,第战区长官部抽调陵基川军陈良基、傅翼两个师由三都导区兼程南下。各军慑于军律之森严,又知援军即将到达,士气大振,奋勇争先与敌搏斗,围歼日军第34师师团之战于上高地区展开。

日中路军第34师团本已陷入绝境,而第34师团歼灭罗卓英集团主力夺取上高的野心却未死,自19日经余程万师阻止于泗水东岸泗溪附近后,20日第34师团又采取锥形突入之战术,集中大炮十余门、飞机30余架,集中轰击泗水西岸唐、港西罗地区,阵地被毁,敌军遂乘机分由档口、港西罗强渡,廖龄奇师一部奋勇堵塞缺口,激战至夜,敌军大队拥至致塘坎附近,阵地被突破。廖龄奇乃率所部于21日午夜转移于白矛山、莘树下、苛舍之线与余程万师的潘家桥、云头山、磊家山的斜交阵地,及石拱桥、下坡桥徐楼的预备阵地相衔接,以确保上高城。是时,第34师团主力为斜交阵地所吸引,激战竟日,仍未突破。

参战各军在罗卓英总司令严令督导下,无不奋勇赴战。王耀武为切断日军第34师团后路,21日命天霞萧清锦江南岸残敌,率部挺进高安。不料当晚独立混成第20旅团亦集结所部,于22日昧爽亦发起攻势,李师前锋甫出石头街即遇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主力复由锦江北岸渡过河,经卢家圩来犯,以一股绕攻腊烛山,一股由石头街西胡家南渡,抄袭李师侧背,并以飞机9架、大炮4门自北向南轰击。李师不敌,退守石头街西南高地。王耀武接报后,立即变更部署:命李天霞师主力向左转用;命控置在印塘附近的军直属野战补充团急趋华阳,堵敌西犯。野战补充团以1小时15华里的速度,冒天空9架敌机扫射和帮军阻截,于7时许抢占据华阳及其东北无名高地。双方激战至24日凌晨,粉碎第34师团对聂家及白茅山的攻势。午时,敌机轮番轰炸,敌步兵曾乘隙由下坡桥突入,赖步兵指挥官李翰卿率所属军士队数度逆袭,反复肉搏,日军死伤累累,终将敌人驱逐出下坡桥。至此日军第34师团已攻击乏术,陷入绝境。

第34师团为免于全军覆没的厄运,急忙向第11军司令官圆部求救,第11军对这次短距离截断作战事先也未予特别重视,接到第34师团告急电报后才发现第33、第34师团缺乏协同,事态严重,赶紧派参谋长木下偕同作战主任参谋山口中佐、大根大尉飞赴南昌,组织救援,命令第33师团和其他后方部队紧急出动,接应第34师团突围。

第33师团接令后,即派其步兵旅长荒木正二指挥步兵215联队附一个山炮大队为右纵队;以步失214联队为左纵队;自率师团主力为中央纵队,于24日分别自牛行、奉新等据点出动,再犯五桥河、村前街,然后分别向棠浦、官桥急进。25日晨,第33师团猛扑正在向北翼包围日军的张方传师阵地正面之坑口冷、介子坡、南罗茶猛扑,接应第34师团突围。张师力战不胜,陷入腹背受敌的危境,乃于黄昏撤至土地王庙附近,与唐伯寅师取得联系。接着樱井师团猛攻唐师凉山脑、桐子坑阵地。时李觉不在前线,张言传以副军长身份指挥作战,鉴于形势对本军不利,乃自动率所属两个师向凤凰圩、庄坊撤走,使第33师团进入官桥与第34师团会合。为接应第34师团突围,独立混成第20旅团24日后亦回到高安。26日,独立步兵第104大队西进,27日向龙团虚前进,占领收容阵地,掩护第34师团退却。

27日,第34师团在第33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0旅团接应下,突出中国军队包围圈,按师团司令部、行李、独立山炮队、伤员运输队、野战医院、后卫部队的行军序列,向土地王庙方向东进,残兵败将极其狼狈。罗卓英为彻底歼灭逃敌,于午夜下达总攻击命令:各部于28日午,以官桥街、南茶罗为目标,猛烈攻击,彻度歼灭残敌。

29日午,罗卓英饬刘多荃督率王铁汉、王克俊、陈良基三师为右追击军,沿湘赣公路经高安、大城追击敌荒木支队;李觉率张言伟、唐伯寅、宋英仲三师为左追击军,沿伍桥河奉新大道迫击第33师团。31日子时,陈洪时挺进第2纵队收复高安,王铁汉师收复祥符观;是日晨张言传、宋英仲两师克复奉新;未时王铁汉师又克夏西山、万春宫;3日各军分途追击至大城及干州街附近,由于日军已龟缩进原阵地凭险固守,罗遂下令停止战斗。

标签: 上高会战

更多文章

  • 上高会战中74军的领导者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上高会战

    上高会战被誉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这与74军全军上下的一直努力分不开,也让人重新一睹了74军的军风军貌。人们不禁要问,这74军的领导者是谁,他平时是怎么训练这支军队的呢?其时,74军军长为王耀武。他上任后,74军的编制也作了调整:57师正式归属74军,师长由施忠诚担任;

  • 上高会战日军伤亡人数 上高战役歼灭敌人人数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上高会战

    上高会战在政治和军事上,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对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战争都有着重要作用。上高会战日军伤亡人数上高战役歼灭敌人人数这一战役,战场实际指挥官罗卓英在1941年3月29日给蒋介石电报中汇报的战果为:毙伤日军少将步兵指挥官长岩永汪、大佐联队长浜田以下1.5万余

  • AD1941年中条山战役历史事件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条山战役

    中条山战役使国民政府丢掉了在华北的最后一块地盘,20万中国军队被10万日军完败,以至于这一场战役一直被认为是“耻辱”。究竟中条山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呢?1941年5月7日,自感稳操“胜券”的日军,于傍晚时分突然一齐出动,由东、西、北三面“以钳

  • AD1937年保定会战历史事件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保定会战

    1937年9月,中国人民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会战发生在保定这座历史古城,国民党在此集结了10万余人,但最终都没能击退日军,而且国军方面2000余人为国捐躯,实在可叹可泣。究竟保定会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呢?1.第二十六路军苦战房山、琉璃河自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不久,第二十六路军官兵即抱定“报效国

  • AD1935年遵义战役历史事件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遵义战役

    遵义战役发生于红军二渡赤水之后。1935年2月21日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地区,2月24日,遵义站已正式打响。遵义战役历经5天(2月24日到28日),最终以红军的胜利结束。习赤结集1934年12月15日至1935年1月17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老城柏辉章公馆召开。经过激烈争论会议到最后一天,

  • 遵义战役由谁指挥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遵义战役

    遵义战役不仅是长征中最大最重要之战,也是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场胜仗。遵义战役的胜利离不开中央红军的领导人,当时朱德将全军统归彭德怀指挥,在彭德怀和林彪的默契配合下,遵义得以被攻下来。所以,这场战役最大功劳当归彭德怀和林彪。遵义战役是长征中最为重要的战役,此战我军以弱胜强,变被动为主动,对我军的意义极

  • 遵义战役死了多少人 遵义战役国共双方损失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遵义战役

    遵义战役战况惨烈,敌我双方难免有所牺牲。遵义战役究竟死了多少人,在不同的资料中有不同的记载,根据我军和敌军双方记载的对比结果,我们可以对这一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清晰的了解。敌军据当时《红星》报就遵义战役发表的社论:“在24日到3月1日六天的战斗中,……,连续击溃

  • 遵义战役历史背景 遵义战役死的最高领导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遵义战役

    遵义战役之前的红军敌情紧迫,并且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为了占据主动,红军决定攻占遵义。遵义战役最终虽然以红军的胜利告终,但并不代表红军中牺牲少。在这场战役中仍然有很多人丧生,包括红三军参谋长邓萍。遵义战役历史背景敌情危急遵义战役是在敌情极其严重的情况下打的。二渡赤水后,红军后尾有川军潘文华部,滇军孙渡

  • 南昌会战的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南昌会战

    南昌会战要图南昌会战是正面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后中日军队的首次大战,也是武汉会战的自然延伸和以下一系列会战的前奏。这场战役的具体经过如何?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3月12日,日“华中派遣军”命令其直属的第116师团派出石原支队和村井支队(由第119旅团5个大队分编而成),在海军支援下

  • 南昌会战失败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南昌会战

    南昌会战,中国方面伤亡五万余人,依旧未能阻止日军的疯狂进攻。此战一败,南昌失守,第3战区与大后方的联络陷于困境。那么此战是为何失败的呢?原因可以归结为几个方面。作战方针相抵蒋介石在口头上一再声称“不复与敌人作一点一线之争夺”,“我军作战之方略在消耗敌人而不被敌人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