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亚德里亚堡战役经过

亚德里亚堡战役经过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563 更新时间:2024/2/24 8:35:14

亚德里亚堡堡,作为历史名城,同时又坐落于色雷斯地区,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谈及此地发生过的重大冲突,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那段罗马人兵败哥特蛮族的黑暗往事。但早在这场军事灾难发生前55年,那里还是帝国内耗的最大沙场,并一度云集了近30万大军。至于战役的最终结果,也是在加速罗马乃至整个欧洲的历史发展进程。

四帝共治模式的破产

公元4世纪初,皇帝克里先搞出了非著名的四帝共治模式。此举不仅在于加强精英对偏远地方的掌控水平,也是以最大的诚意谋求统治者队伍的内部谐。帝国也开始以巴尔干西部的伊利里亚为界限,迅速分化为东西两大分支。考虑到当时的军政上层往往就源自该省,此类安排至少从表面上看是四平八稳。

然而,日益增涨的皇帝个人权威,却很快葬送了这个权力平衡策略。因为自帝国建立之日起,各阶层间的有机联合就遭侵蚀,也让有能力的政治家都被迫上不断攀爬,深怕自己沦为他人登顶过程中的垫脚石。戴克里先提出的共治模式,恰恰为更多野心家提供了合法依据。他们可以顶着奥古斯都或凯撒头衔,借口为守护边疆而肆意敛财扩军。然后堂而皇之的相互结盟或决裂,并且也不准备与任老朋友分享至高荣誉。后来在德里安堡对阵的君士坦丁和锡尼,就是这种恶性竞争的最后一批幸存者。

公元316年,已是西帝国至尊的君士坦丁,首次与执掌东帝国的李锡尼发生军事冲突。但在他们相互决裂之前,还曾是抱团取暖的儿女亲家。彼时的君士坦丁刚刚从不列颠的约克郡返回大陆,并从父亲手中继承了高卢、西班牙和部分的北非领地。最大对手则是靠兵变控制意大利本土的马克森提乌斯,后者同时握有西西里、撒丁、科西嘉与阿非利加行省的归属权。李锡尼则多瑙河以南的整个巴尔干为基本盘,通过克里特岛控制着海对岸的昔兰尼加。但自己也需应付占领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和小亚细亚半岛的代亚。

随着两人分别控制东西两头,彼此间的矛盾也就愈发不能遮掩。尤其是权力欲爆棚的君士坦丁,始终想要兼并东面的那半个帝国,撮取西部帝国所不能提供的巨额财富。李锡尼虽然表现较为消极,也不愿意在权斗中有任何退缩。只是苦于手中的精锐部队数量太少,根本无法同长期活跃在莱茵河防区的前盟友抗衡。最后不得不将手中的伊利里亚、希腊和马其顿都赠君士坦丁,只在欧陆保留自己的家乡色雷斯。当然,这也意味着两人之间不会再有任何新任,终极摊派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急速扩的罗马军队

在大部分历史上爱好者看来,公元3-4世纪的罗马军团已趋于没落。大部分士兵将不再具备先祖的强悍战力,逐渐失去对脚下土地的保卫能力。但活当时的亲历者也更加清楚这个问题,并且设计出许多补救措施。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军队数量也将被扩大到史无前例的规模。

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已完成西帝国部分的资源整合,转而找机会再起战端。由于在前次冲突中将领地延伸至巴尔干半岛,他的军队防区也就从莱茵河流域扩展至多瑙河南岸。那些时刻活跃在北岸的哥特蛮族与萨马尔提亚游牧部族,就是罗马边防部门的重点照顾对象。在某次规模不大的反击作战中,君士坦丁授意部下将人马派往李锡尼治下的色雷斯境内。后者立刻提出抗议,却也知道嘴炮不能说服任何野心家。随即将大量的部队从亚洲各地收缩回防,准备在距离海岸线不远的阿德里亚堡附近拦截强敌。

从战略博弈的角度来看,李锡尼完全可以将部队撤往亚洲,吸引胃口巨大的君士坦丁分兵来追。但他本人的发迹就源自多瑙河边区,所以根本不愿舍得放弃这片深耕过的根据地。此外,东方的各行省在最初都属于敌对阵营,忠诚度和抵抗意愿都比较薄弱。这就让李锡尼更加坚定了要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以西御敌的决心。问题就是如何用非常有限的多瑙河精锐边军,硬抗军事资源更为丰富的君士坦丁。

唯一可行的策略,就是在距离海岸不远的坚城设防,用众多亚洲部队维持均势。阿德里安堡无疑符合以上的任何条件,可以享用并拱卫欧亚两大洲的最佳交通捷径。李锡尼也在身后的海峡部署了300艘大小舰船,并在前沿集中了不可思议的165000名陆军士兵。

当然,君士坦丁也乐于见到李锡尼的死守色雷斯举动。尽管他麾下的东征兵力略逊对手,却也达到了前人所无法想象的130000规模。这是因为自有恩于自己的戴克里先皇帝起,原先的古罗马军团架构就被拆散重组。经典的公民兵军团也彻底成为历史,反倒与过去给自己打下手的辅助军合流。至此,规模至少在5500人级别的主战部队迅速消失,成为分散驻屯于大小堡垒中的治安力量。每当皇帝意识到这种防御模式太过稀薄,就会拨款进行扩招,使得军队的总数不断暴涨。自己身边的近卫军规模却增幅更大,从而抵消了大部分军费开支的追加效果。

何况帝国的西部向来无法提供太多赋税,根本不可能让这类循环运转太久。加之当时的罗马还必须定期招募和安置蛮族军事部落,无形中就让财政状愈发吃紧。当大队人沿着多瑙河进入战区,负责支援的海军才动员起区区80艘船。当时西帝国的财政健康度也可见一斑。至于前次的内耗胜利,也只是在徒增边境的防区规模。因此,君士坦丁的策略就是要迅速与李锡尼进行决定性会战。尽可能的消灭其核心部队,以便控制住完好无损的东方财税产区。

骑兵时代的先声

公元324年7月,君士坦丁的西帝国大军推进到阿德里亚堡附近。他发现李锡尼已经在城市附近寻找到稳固阵地,以赫布鲁斯河岸充当正面屏障,并在后面的一处山坡上建立起设防营地。左翼还有城墙和支流水系拱卫,而右翼也有河道当中的一座小岛充当屏障。因此,东帝国军队只要能阻挡对手泅渡,便可以形成长时间的对峙效果。至于战争期间的大部分后勤所需,则全由舰队输送到东面的港口城市拜占庭。

然而,具备长期边区作战经验的君士坦丁,还是在抵达后就发现了个别漏洞。那就是位于战场侧翼的那座河间岛屿,是非常合适的渡河中转站。由于上面还存在密林覆盖的小山丘,更加有利于偷袭者的掩护和潜伏。不过,若是此举被对岸守军发现,那么实际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他一方面派出5000名弓箭手和骑兵去偷偷占据那里,也不忘让主力步兵在另一头制造浮桥。此举自然引起李锡尼方面的高度警觉,也成功的让潜伏部队能在缓慢前行中不受干扰。

事实上,随着军团的整体素质下降,此类高难度的战术机动也在4世纪与罗马步兵告别。李锡尼的想当然和君士坦丁的兵力部署,都有这层大背景在框定因素。同时,骑兵的地位在罗马军中水涨船高,从早年的辅助添头升格为决定性力量。东帝国的叙利亚防区和西帝国的北方边境,都存在数量可观的高质量骑兵对手。这促使他们分头向帕提亚-波斯或斯基泰-萨尔玛提亚学习,发展出具装铁器+复合弓轻骑的标准配置。

唯一的区别在于,叙利亚东部存在有大片荒漠,让军队的路线选择非常有限。所以只需做合理盘判断与提前布防,就能阻碍敌军推进。反倒是莱茵河与多瑙河北面的漫长防线更加复杂,无法用简单的堵路模式应付。结果就造成了新式骑兵在西部发展快于东面的诡异现象,也让君士坦丁阵营比李锡尼更重视该领域的运用。

当月3日,君士坦丁见各分队进入预定位置,便下令全军展开同步行动。不但自己率领一侧的精锐骑兵渡河,还让更多步在对岸的眼皮子低下发起强渡,进而引得李锡尼的东方驻军都严阵以待。不过,滩头的血战还未打响,提前迂回的5000伏兵也在侧后方突然出现。毫无心理准备的东帝国部队,因此处在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位置。

倒是李锡尼凭借丰富经验看出,留在原地只能死路一条。因此下令所有人撤回山丘上的营地待命,从而使君士坦丁的主力能安然渡河。但莫名其妙的后退命令,也让本就士气不高的东帝国军人感到更加恐慌。重组队列的西帝国部队则很快追赶上来,用骑兵解决了大批来不及跑路的掉队者。在稍后的商铺环攻中,他们又让守军付出了巨大代价。眼看胜利无望,李锡尼只得率领精锐部开始突围,头也不回的朝着拜占庭城奔逃。留在那里的战略储备和舰队,将是他不至于立刻丧命的根本所在。

君士坦丁的人马则顺势攻入营地,并对名义上的同僚们大肆屠杀。除了是因为大家都各为其主,还在于许多士兵可能是刚刚获得公民身份的二代蛮族,自然也就不会对失败者有多少同袍怜悯。原本还有可能进行抗争的阿德里亚堡,也在目睹这场迅速的溃败后开门投降。这样一来,除拜占庭之外的整个色雷斯就落到君士坦丁手中。西帝国的胜利本身,也更像是在大声宣告欧洲骑兵时代的来临。

此外,这次阿德里亚堡战役的过程尽管相对简单,给罗马军队造成的损失却无法被低估。当时尚以公民兵为主的东部驻军,一战就折损了近34000多人。而那些为西帝国作战的高卢、日耳曼或萨尔玛提亚人,则根本没耐心留在新占领区布防。因此,更多蛮族士兵将在稍后被成批邀请到帝国边界,在无形中洞穿了多瑙河防线。但如此粗暴的饮鸽止渴措施,还是不能弥补巨额亏空。所以,日后的哥特人大举南下与东帝国君主兵败身死,其实都在君士坦丁获得光辉胜利的当日被注定。

标签: 亚德里亚堡战役

更多文章

  • 赫勒斯滂战役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赫勒斯滂战役

    324年,君士坦丁一世在古罗马的内战当中获得了胜利,今儿控制了帝国的欧洲大部分地区,而与之为敌的李锡尼则退往东方,期望以拖待变的坚持下去。于是,制海权的重要性就瞬间显现出来。多年未经历重大考验的罗马海军,也再次被时局推向前台。但当时的他们不会知道,自己在赫勒斯滂海峡的乱斗,也会是罗马古典式舰队的回光

  • 四号歼击车和四号突击炮有什么区别?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四号歼击车

    四号突击炮与四号歼击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装甲车中出现的非常频繁的一款装甲车,都是以四号坦克的底盘为基础,安装一门前向火炮制成,两者形制和性能都差不多,为何德军要不嫌麻烦的安装这两款装备呢?下面吾爱诗经网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四号突击炮与四号坦克歼击车四号突击炮研制工作始于194

  • T95超重型突击炮装甲有多厚?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T95超重型突击炮装甲

    T28/95超重型坦克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开始着手研发的一款装甲车,这款装甲车并没有赶上二战的浪潮,到了战后被继续进行优化,最终在1947年被彻底放弃。虽然该武器没能成功服役,但是它仍然受到许多军迷的追捧。下面吾爱诗经网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款装甲车吧。恐惧催生的重甲坦克早在1943年

  • 二战武藏号战列舰如何被击沉的?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列舰

    武藏号战列舰是日本大和集战列舰的第二艘,与大和号其名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满载排水量可达7万多吨,几乎相当于其他国家战列舰排水量的一倍。1937年,“武藏”号于长崎造船厂开工建造,1942年8月竣工服役,建成后的“武藏”号性能优良,不仅火力强大,

  • 白江口之战的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白江口之战

    我国自古以来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但同时也是一个大陆型国家,在海上的行为姐仅限于贸易或是彰显天朝皇恩。在陆上可以有丝绸之路远达欧洲,而海上的贸易一般只限于南海周边,同样也着重于宣扬国威皇恩。海上贸易和陆上贸易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陆上有扩张的本能与需求,海上却几无领土扩张。因此,历数中国历史上的那些著名

  • 施劳弗高地战役经过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施劳弗高地战役

    使命召唤5这款游戏相信不少朋友们都有玩过了吧,在这一部中的第八关,玩家控制着一辆T-34/85坦克在战场上与德军展开厮杀。而这一关卡的背景便是发生于1945年4月16日至19日的施劳弗高地战役,国内也有称之为泽劳高地战役。此战是苏联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进攻柏林的必经之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后一场堑

  • 元朝两都之战爆发的原因经过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两都之战

    元朝最为一个由部落游牧文明所崛起的帝国,由于汗位传承的不稳定性,政权内部高权利斗争频频,最终酿成大规模内战。当年的忽必烈、阿里不哥争位战一打就是四年,元武宗与其弟仁宗约定兄终弟及、叔侄相传,最终仁宗却没有遵守。直至后来的两都之战,依然是元朝统治集团为争夺最高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两都之战,顾名思义,就

  • 市场花园行动失败主要责任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市场花园行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在诺曼底开辟了第二战场之后,英美两个就围绕谁来主导欧洲战场的话语权问题开始暗中较劲起来。虽说在名义上,艾森豪威尔是盟军欧战区的总司令,但是在北飞出尽风头的蒙哥马利却并不买艾森豪威尔的账。从一战以来英军都是欧洲战场说一不二的角色,现在面临要听从美军的指挥,蒙哥马利决定打一场重振英军军

  • 国民党军“王牌鼻祖”十八军兴起与灭亡历史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国民党

    在数百万国民党军中,第十八军当数“王牌鼻祖”。国民党十八军诞生于1930年8月,是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中建军最早、军史最长、实力最雄厚、影响最大的一支老牌劲旅。它成名于军阀混战,壮大于“围剿”红军,建功于抗战烽火,兵败于淮海战场

  • 李自成山海关之战损失多少?李自成山海关惨败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李自成

    1644年,李自成的大军一路东进,除了在潼关和宁武关遭到了一些顽抗抵御之外,其他的明朝军队干脆就是直接投降,或是隔岸观火,致使李自成能够轻轻松松的就杀进北京城。根据史料记载,李自成在进入北京城之后,军队的数量一度达到了百万之众,实力是极其雄厚的。那么问题来了,实力如此雄厚的大顺军为何会在后来的&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