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第二次特莱战役的经过及历史意义

第二次特莱战役的经过及历史意义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071 更新时间:2024/1/24 9:01:22

1192年,乔汉古尔帝国争夺北印度之间的战争还在继续,虽说突厥人在之前的战斗中失利,但是并没有伤到元气,大多数有生力量还是保存了下载。反而用留在特莱要塞的小股驻军,对体量庞大的敌军实施进一步牵制。同时在阿富汗等地大肆招兵,力图在双方的下一场会战中完成翻盘。发生在当年的第二次特莱战役,便是他们留给后世观察者们的最好答卷。

本身更像是要塞的加兹尼城

在1191年11月的第一次特莱战役后,苏丹穆仪兹丁就被送回加兹尼城养伤。但帝国的征兵工作却几乎是同步展开,力图在来年春季就重整旗鼓的再度南下。同样需要调整身体的,还有突厥化将士们都必不可少的战马。这些中亚良驹或许能适应犍陀罗地区的偏暖气候,却会对印度河流域的湿热感到难受。因此,北方征服者们往往乐于在冬天入侵,回避次大陆特有的漫长雨季。加之前线还有同伴正遭受围困,更坚定了古尔人要迅速返回的决心。

阻隔中亚与印度次大陆的兴都库什山

到了1192年春季,完成整编的古尔人开始程南下。虽然兴都库什山脉的雨雪会持续到5月,但拥有充分准备的大军还是能较快的通过开伯尔山口。随即依次通过白沙瓦、塔克西拉、木尔坦和拉合尔等大型城市,逐步在犍陀罗和旁遮普两地完成初步适应。许多原本就驻屯那里的军事贵族,会在沿途带着部队、给养与附庸们汇入进来。

古尔帝国的古拉姆奴隶近卫军

当然,让穆仪兹丁最为倚重的力量,依旧是装备精良且只对自己效忠的古拉姆奴隶近卫军。他们身旁也不乏更多从锡斯坦或索格狄亚那招募来的游牧部族,以及和自己签订过同盟契约的绿洲城市武装。这让古代史学家将古尔帝国的军队规模夸到120000人,但即便去除各类水分,也明显多于上次南征的全骑马部队。

普利特维拉二世的传统骑马射箭形象

此时,普利特维拉二世的联军正忙于围困特莱要塞。尽管早在4-6世纪的古印度兵书中,就能找到有关投石机或弹射器的制造使用经验,却无助于缓解他们在军事工程学流域的滞后。况冬季往往是定居明的退兵休整期,实在不方便维持大规模力量。因此,这位反穆斯林阵营的领袖,可能只有少量直属部队在原地坚守,大大延缓了围攻周期。尽管最终让弹尽粮绝的对手投降,却来不及重新部署守卫,就被迫面临新的大规模决战降临。考虑到次大陆的雨季会在5月结束后开始,突厥援军也一定是以争分夺秒的态势在快速逼近。

战场所在的特莱要塞位置

不过,古尔人的复仇部队南下,根本不可能躲过印度斥候的耳目。所以,普利特维拉还是有充分的时间去征召地方王公助阵。通过前一年的胜利,他在北印度各地的名望日益看涨,使得更多领主愿意投入到自己麾下。于是,许多穆斯林史学家便将这支武装的规模浮夸到300000人和更为可怕的3000头大象。但从后来的具体表现上看,他们的兵力还是只有虚假水分的1/10左右。因此,印度人的兵力优势相较于之前还是逊色不少。

骑马与战象是拉其普特人的军事核心

当年春季,两军再次列阵于特莱要塞以北的平原。普利特维拉二世继续遵照先前的成功经验,将战象、骑兵和步兵都紧密的部署为前后三线,仅有自己和少数侍从位于最后方督战。最前排的大象依旧被委以重任,用于驱赶突厥骑兵的胯下战驹。身后的步兵则被要求紧跟移动不乏,不让灵活多变的对手找到突破空隙。两翼的骑兵也不得冲锋过快,以免在可以实施近战前就为追逐而花费太多体力。

第二次特莱战役的两军布阵

穆仪兹丁却不愿意将之前的溃败再上演一遍。虽然还是把12000人的骑兵都分为两线配置,却故意将战线距离拉长,将超过半数的部队都调往最前沿位置。鉴于刹帝利武士们的卓越格斗技巧,他还叮嘱各分队的指挥官不要贸然同对方发生接触,而是要在安全距离内保持袭扰火力。尽量争取在两翼对印度人施加巨大压力,从而将更为依赖整体配合的对手都分开限制在原地。为此,他还特意将部分精锐留在后方待命,以便在关键时刻发挥奇袭功效。

古尔帝国麾下的草原游牧骑兵

战役开始后,近万名古尔帝国的骑兵,分别以4个分队左右两翼运动。用大量的轻装部队在极限射程外努力游走,吸引和试探对方的反应。此举不仅避开了挡在正面位置的笨重大象,也直接威胁到侧翼方向上的印度骑兵。

古尔人用两翼包抄中心突破的方式击溃印度联军

普利特维拉马上做出调整,用数量远超以往的步兵实施增援,顺便将充当重要战力的第二线拉长到与对手持平。然而,此举只能暂时保护数量较少的本方骑手,而无法将对方从战场上驱逐出去。每当他们想要前出攻击游牧射手,就会被从后方赶来的具装重骑兵阻挡。而装备寒酸的步兵却依旧被茫茫箭雨钉住,没法及时上前伸出援手。更要命都是,传统印度长弓倾向于重型化箭矢,使步兵的发射速率非缓慢。一旦在长时间的激战中耗尽,便只能任由对方冲到跟前用复合弓平射。逐步遭孤立的战象也无所作为,开始因疲劳和慌乱而践踏周围的友军单位。

传统的印度长弓更倾向于使用重型箭矢

随即,看准时机的穆仪兹丁亲率第五分队出场,用更多精锐具装骑兵从正面发起进攻。印度联军的中路,则因不断抽调增援去两翼而遭严重削弱。幸亏有普利特维拉带着最后那点预备队补漏,才不至于被对手轻易冲垮。但原本呈纵深配置的合成大军,此刻已被突厥人的游而不击给拉扯成为直线。许多受惊的大象都不受控制,让来自各邦的步骑兵队伍也乱作一团。

突厥与北印度骑兵的交锋

更要命的是,穆仪兹丁还适时的下令第五分队向后撤退,不愿同联军中最善战的拉其普特武士交手。但自觉憋屈不已的印度人,却出于本能的发起猛追,期望将屡屡为祸家园的穆斯林匪首击毙。等到自己被吸引到主阵线外,才发现有更多尚未参战的突厥精英在恭候自己。古尔苏丹也立刻率部调转马头,迫使普利特维拉的精英部队们无法迅速脱身,并以压倒性的优势将之彻底击溃。

穆斯林手抄本上的古代印度战象

此时,战场因双方的来回拉扯而分为三个部分。但因为拉其普特武士们的溃败,让古拉姆纷纷策马冲进联军中路,进而将所有的印度士兵都截成两段。普利特维拉二世也已无兵可用,只得跳下自己乘坐的战象,骑着快马逃离现场。在被死追不放的突厥人俘虏前,依旧在原地奋战的部下也基本被屠戮一空。

古尔帝国成功将势力范围插入北印度

由于第二次特莱战役的惨败,整个北印度的防御力量也就此趋于枯竭。穆仪兹丁的古尔大军在拉贾斯坦等地横行无阻,并将部分德干高原也划入势力范围。死里逃生的普利特维拉,则被揪出来强制充当傀儡,以便还没站稳脚跟的穆斯林进行远程操控。但出于高阶贵族的荣辱取向,很快还是因策动叛乱而被处决。

标签: 特莱战役

更多文章

  • 蒋介石是如何评价上甘岭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蒋介石,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大捷,对于朝鲜战争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此时在台湾的蒋介石知道此消息之后便给出了一个最为真实的评价,他淡淡的说道:“这世界上没有人是中国解放军的对手!"那么蒋介石为何要做出这样一个评论呢?下面就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952年第15军奉命接替第26军在五圣山执行正面防御任务,死

  • 朝鲜战争北极熊团全歼是真的吗 北极熊是哪个歼灭的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北极熊

    1950年11月下旬,朝鲜战争似乎已经进入到了结束阶段,由美国和韩国为首的多个国家联合部队深入到了朝鲜,企图将剩余的朝鲜人民军一举歼灭,并且在一个政府的领导下使得朝鲜半岛得到统一。一些部队甚至到达了鸭绿江,鸭绿江是中朝界河。但是,正在“联合国”部队发动了最终的进攻时,成千上万

  • 仁安羌大捷是谁指挥的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仁安羌大捷

    1942年4月18日,此时位于缅甸境内的仁安羌气温非常炎热,温度高达42摄氏度。在烈日的蒸烤之下,森林升起了白烟,就连池塘都被晒干了。在路上甚至时不时的能看见一些被活活晒死的牛或者行人。然而就在这里,足足7000多名筋疲力尽的英国士兵,被日军团团围困已经两天两夜。他们断粮断水,更恐怖的是他们唯一的水

  • 抗战中缅公路是怎么修建的?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缅公路

    说起中印公路,可以说这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了。1943年,在史迪威的组织和策划下,中印公路开始动工。最开始担任修路任务的是中过驻印军工兵第十团以及美国的两个工兵团。当时施工时的重型机械设备非常的少,主要就是依靠着铁锹、搞头、斧头等这些简单的工具。所以,筑路进展缓慢,在最初的十个月中仅筑成公路六十八公里

  • 清朝八旗的战斗力是怎么消退的?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八旗

    看过清朝电视剧,或者是了解清朝历史的人应该都清楚,这八旗铁骑就是满清战斗力的标签,想当初,就是这八旗打败了明朝,入主中原,成为中国统治者,即使后来还有反清复明势力的存在,清朝还是能一如既往地收服了,可是为什么在清朝中后期,连洪秀全的农民军都打不过,更别说守疆卫国了,那么这八旗铁骑的战斗力是如何丧失的

  • 伏龙特工潜水服是什么样子的 伏龙特工队是什么军队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伏龙特工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可以说日本的军队是当时世界上最疯狂的军队了,在美国摧枯拉朽的攻势之下,日本人脑洞大开,想出各种各样残忍又奇葩的反攻方式,就比如说人人皆知的神风特攻队。把飞行员和战机变成"导弹",用"一人、一机、一舰"的战术妄图击退美军的舰队。神风特攻队闻名世界,因为它确实在二战后期给美国海军带来

  • 惩戒行动对德国的损失有多严重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惩戒行动

    说起洪水,相信不少人都会心生忌惮,这是一种来自大自然的力量,一种具有毁灭性的力量。汹涌的洪水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沃野变成湖泽。而自古以来,以洪水杀伤敌人这种事就不算少。但是要制造一次人工的超级洪水,则不是那么容易的。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中,这种事情并不多。如果说最著名的,那么应该就是英国所制定的惩戒

  • 惩戒行动默内水坝如何被炸毁的 英军损失了多少人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惩戒行动

    夜色就像是一双布满伤痕的手掌慢慢的覆盖下来,将整个世界笼罩在一片黑暗当中,同时也会想声音也暗暗抹去,万物沉寂,似乎一切都犯了困意。然而就在这时,英国皇家空中617中队19架兰开斯特轰炸机趁着夜色悄然起飞。他们的目标很明确,那便是纳粹德国工业版图上的“阀门”:默内水坝。默内水坝

  • 三七战防炮威力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七战防炮

    在20实际30年代中期,中国跟纳粹德国有着那么一段蜜月期,外交来往是非常密切的。当时纳粹德国还派出了很多军事顾问来到中国协助对军队的改革,中国也是从德国购买了大量的军火以增强军队战斗能力。在进口的德制武器中就有日后被称为"敲门砖"的37毫米Pak35/36型反坦克炮,为了保密和避免外交纠纷,当时伪称

  • 二战德国与美国单挑谁会赢 二战德国与美国实力对比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德国

    众所周知,在第二天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德国都是两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德国是法西斯轴心国阵营当中实力最强大的,美国则是反法西斯盟军当中实力最强大的。那么很多人就疑问了,若是德国跟美国单挑的话,谁会赢呢?德国能打得赢美国吗?而判断这个,就主要从军工方面和军事实力方面进行比较了。首先二战时期德国的工业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