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骑兵和战车的作战优势分别是什么?骑兵是怎么替换战车的?

骑兵和战车的作战优势分别是什么?骑兵是怎么替换战车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877 更新时间:2024/2/2 3:01:43

骑兵和战车分别有什么优势和劣势?下面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一、主宰战场的战车

在说骑兵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古代的战争形式。

跳过原始社会和传说中的夏朝,从商朝到春秋,那时军队只有两个兵种,步兵和车兵,作战方式以车战为主,步兵为辅。

步兵,这个不用过多解释,只要是一个有行动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一名步兵。

春秋时期战车复原图

车兵,顾名思义,就是乘战车打仗的军队,战车一般是4匹马拉一辆车,车上乘坐3人,这3人都是强壮有力贵族或者贵族的亲随。3人乘坐的位置也是固定的:左边的是车左,这是战车的指挥官,使用弓箭、投枪远距离攻击敌人;中间是御者,也就是驾驶员(双方都不能伤害对方的御者);右边是车右,这是战车的主力,一般由力气最大、格斗技巧最强的人担任,主要职责是使用长戈、大盾近距离作战,同时要保护车左。

古代的战车相当于今天的坦克,对步兵来说,战车几乎是不可战胜的。车兵和步兵作战那不叫战斗,而叫屠杀,车兵甚至可以不用武器而直接用战车撞死或者碾死步兵。

所以,战车只有同样用战车才能抗衡。

古代战车

战车和战车是这样交战的:

首先,结日定地,就是约定时间和地点。最好天气晴朗,地点最好是宽大的平原。(春秋是贵族战争,不搞阴谋诡计,具体参见宋襄公作战)

其次,擂鼓助威,把气氛搞起来。(参见曹刿论战)

最后,双方对冲,正式开打。距离远的时候,车左射箭,如果射不中,两车交会的时候,车右再持长戈攻击。两车错开,拉开距离,这叫做一合。如果没分胜负,双方调头再迎面对冲,这叫一回。如果还没分出胜负,就继续重复回合,直到一方战死或逃跑。

想要对付战车,必须拥有比对手更多的战车。

在车战的巅峰时期春秋时期,拥有战车的多寡是衡量国力的唯一标志,没有之一。一些军事强国常被称为“千乘之国”,意思就是拥有超过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南方的楚国鼎盛时期甚至有近万辆战车,在这种情况下,你不用真正动手就可以让对方跪下。

平丘之会中,鲁国不肯买霸主晋国的帐,晋国的叔向幽幽说了一句:“寡君有甲车四千乘在,虽以无道行之,必可畏也。况其率道,其何敌之有?”(大意是我们晋国有4000辆战车,即使不讲理揍你,力量也是可怕的,何况我们是在主持公道维护正义,谁能够抵挡?)鲁国人听后大惧,立马没了脾气,表示臣服。

战车是春秋时期战场的主宰力量

战车虽然很强大,可是春秋战国之后我们却很难在战场看到它的身影了,这是为什么呢?

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再强大的东西都有它固有的弱点。战车的优点在于它无与伦比的冲击力和杀伤力,而他的弱点同样明显:首先,战车没有方向轮,高速转弯时转弯容易翻车,这种情况会让人很没面子;其次,战车对天气和地形的要求很高,下雨时容易陷在泥泞之中,在山岭河汊地段也发挥不出作用,不适合野战。

从春秋晚期开始,贵族战争的形式就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战争双方不再讲究什么礼仪和道义,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时,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兵法应运而生,战争的形式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野战和攻城成为战争的主流。

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战车Out了,骑兵闪亮登场。

有研究表明,中国在商朝就已经有骑兵了,但是那时候的骑兵大多是单骑,没有形成骑兵部队。直到春秋时期,各国军队中才有了少量骑兵部队,但是没有形成独立的兵种,在战场上起辅助作用,比如传个信什么的。

骑兵登场

为什么骑兵在出现后的几百年里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兵种呢?很简单,因为在贵族式的战争形式里,骑兵的威力远不及战车(硬碰硬,骑兵肯定撞不过战车),只能一直被战车压在脚下。

战国时代的到来,为骑兵发挥其强大的威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说到骑兵,我们不能不提一个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人物,赵雍,也就是赵武灵王。正是赵武灵王强力推行胡服骑射,才使骑兵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兵种。

战国时期,赵国地盘大致包括河北大部与山西北部,它的东北同东胡相接,北边与匈奴为邻,西北与林胡、楼烦为界。这些部落都是以游牧为生,长于骑射,他们常以骑兵进犯赵国边境。同时,由于赵国国力本身也不强,在争霸过程中经常被中原大国欺负,很没脾气,发展到后来,连中山这样的小国也敢来骚扰赵国。

赵国的地理位置

到处被揍,命运确实很悲催。

赵雍即位后,没少和北边的胡人较量,可是较量来较量去,最后都只有一个结果,挨揍。

你的步兵追不上胡人的骑兵,你的少量、不成建制的骑兵又干不过胡人的骑兵部队,至于战车,就更别提了,等你把马牵来,把车驾好了,胡人早没影了。赵雍很无奈:胡人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是当今之快速反应部队,带着这样的部队驰骋疆场哪有不取胜的道理?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怎么办呢,赵雍想到了一个妙招,师胡长技以制胡,胡人那么牛逼,那就学习胡人的方法来对付胡人。

首先,组建一支骑兵部队,步兵的武器是不能用了,要招募胡人工匠打造专门的骑兵武器。

其次,汉族人的服装,宽袍长袖,很不适合骑马作战,必须穿胡人的衣服,窄袖短衣、长裤,脚登皮靴,腰系皮带,戴有貂尾蝉蚊装饰的武冠,束金钩。

最后,四处招募精通骑射的人,包括精通骑射的胡人充当教官,严格训练这支骑兵。

不要小看胡服骑射这件事,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政治上的阻力自不必说,单就文化而言,中原人对这种奇怪的服饰的抗拒程度绝对不亚于大清对洋人的西装皮鞋的抗拒程度,不仅本国人反对,甚至其他中原国家也斥责赵雍是异类。

但是赵雍以坚强的意志做到了。

胡服骑射的威力立竿见影,赵国骑兵到处开疆拓土,战无不胜,赵国的四邻从此胆战心惊,惴惴不安。赵国一跃而起成为与秦国平起平坐的军事强国,直到赵国末期,名将李牧率领的赵国骑兵仍然有能力与秦国的虎狼之师死磕。

超盛赞赵雍与秦始皇、汉武帝以及宋武帝一样,是中国历史上四位取得对北方游牧民族战争胜利的人之一。事实也的确如此。

中原各国看到骑兵的强大威力后,纷纷效仿赵国,组建骑兵队伍,一时间,骑兵成为各国军事发展潮流。

三、骑兵战术的成熟

作为一个新兴的兵种,骑兵的最大优势在于机动灵活,它可以全天时全天候作战,适应北中国的地理环境,进攻时气势排山倒海,追击时如疾风扫落叶,它作战方式灵活多变,可包抄,可奇袭,可以断粮道,可以打伏击。集攻击性、机动性于一身,想不被宠爱都很难。

当然,优点突出的同时,新兴的骑兵也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战国时代的马虽然有齐全的鞍鞯(马鞍和马鞍下面的垫子),但是缺一个至关重要的东西马蹬,没有马蹬就没有借力点,近距离格斗时需要双腿夹紧马背,很费劲,远距离行军时双腿也容易疲劳,这一弊端大大降低了骑兵的冲击力和机动性。

另外,这一时期还没有适合骑兵近距离作战的武器:由于青铜剑劈砍容易折断,骑兵往往用戟作为武器,但是戟太笨重,并不适合马上作战。(那时候中国还没有成熟的刀)

持戟的骑兵

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来慢慢完善。

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另一位对骑兵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是楚霸王项羽

不要一提到项羽脑海中就立马浮现出有勇无谋的二逼形象,项羽的政治智商虽然不及格,但是他的军事智商可以打满分,要知道,大秦帝国主要是项羽的楚军打垮的,至于刘邦,那是躲在山上摘桃子的人,这一点从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一举击溃40万秦军主力就可以看出来。当然这不是我们要说的重点。

项羽对骑兵发展的贡献并不是他发明了什么新式的骑兵装备,而是他创造了一个最经典骑兵战法:骑兵突击。可不要小看骑兵突击这个战法,在当时,这是一个很超前的军事思想,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闪电战。

项羽(剧照)

战国时代,骑兵的作用是“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大意是跟踪追击,断敌粮道,袭击散乱流窜的敌人),所利用的是骑兵的机动性。项羽的做法则不同,他先把骑兵集中起来,对敌阵发动猛烈冲锋,打乱敌军阵脚(利用的是骑兵的冲击力),接着,步兵冲上来干掉被突散并落单的敌军,打扫战场。

这种步骑协同作战的思想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也正是因为这一战术太经典,所以后世把这一战术沿用了两千多年。

我们来看看这一战法的实战效果:公元前205年4月,刘邦纠集56万诸侯联军攻楚。项羽得知消息后,亲自率领3万精骑疾驰南下,弹指间击败了汉军先锋樊哙部。然后马不停蹄,第二天清晨到达彭城(汉军主力所在地)后,率领精骑对汉军发动突击,汉军被打懵了,阵脚大乱,像雪崩一样溃退,楚军骑兵穷追不舍,半天之内歼灭了数十万汉军,刘邦在上天的帮助下带领十几名骑兵逃走。(项羽本来已经把刘邦及其残部团团包围了,正待聚歼之际,一阵恐怖的西北风猛袭而来,飞沙走石,树木甚至被连根拔起,一时间天昏地暗,项羽军阵营混乱,刘邦趁此机会逃走。)

彭城之战

这就是骑兵突击的威力。

时间很快到了汉朝,汉朝是骑兵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

汉帝国的北边出现了一个强大的邻居,匈奴。匈奴很穷,严格说来也不能算穷,只能说物产不丰富。物产不丰富就只能打劫,匈奴不停袭扰汉帝国的边境。刘邦对此很不爽,决定教训一下他们。

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32万大军攻打匈奴,没想到刚一进匈奴的地盘,就被大单于冒顿率领的40万骑兵包围了,史称白登之围。

很明显,刘邦这次栽了,打肯定打不过,逃肯定逃不掉,援兵更指望不上,只能等死。

刘邦肯定不会这么容易就死的,好歹人家也是赤帝之子,命系于天,凡人是弄不死他的。军师鬼谋陈平献了一计,冒顿的女人开始在毛毯上给冒顿吹枕边风,冒顿最后把刘邦放了。

白登之围虽然解了,但是这件事情却给汉帝国留下了一个沉重的问题怎样战胜匈奴骑兵?

能够对付战车的只有战车本身,能够战胜骑兵的只有骑兵自己。

汉帝国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大力发展骑兵。政府开始大力鼓励民间养马,规定百姓家养战马一匹可免除三人的徭役或赋税,并且设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马政机构,任命了无数的大小弼马温饲养和管理马匹。

炼铁技术的发展也为骑兵提供了更先进的铠甲和武器。西汉时,骑兵终于有了适合近战的武器环首刀,环首刀的出现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能用于实战的刀,可以说是中国战刀的鼻祖(青铜刀太脆,很容易折断)。

环首刀是钢经过反复折叠锻打和淬火后制作出来的直刃长刀,它单面开刃、刀脊厚,刃锋利,非常利于砍杀。在当时,环首刀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具杀伤力的近身兵器。

环首刀

这时,骑兵也开始有了轻骑兵和重骑兵之分。

轻骑兵的特性在于机动灵活,所以轻骑兵基本不带甲,以弓箭为主要武器,所配备的战马比较矮小。重骑兵的特性在于冲击力,所以重骑兵要穿铠甲,主要武器是环首刀和长戟,配备高大的战马。

经过几代人憋大招,到汉武帝时,大招终于蓄满了能量汉匈战争爆发。

时势造英雄,此时,又一位运用骑兵的大师出现了,年轻的天才将领霍去病。

与项羽的突袭战术不同,霍去病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具体表现为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穿插,对匈奴实行合围,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对其实行毁灭性打击。

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领的精骑长途奔袭两千多里后,终于找到了匈奴左贤王率领的主力部队,霍去病果断运用大迂回、大穿插的战术合围了匈奴军队,匈奴军队军心大乱,汉军随即发动猛攻,一举歼灭匈奴70000多人,匈奴主力全军覆没。

霍去病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这是汉朝进击匈奴最远的一次。

赫赫武功,令人神往!

四、骑兵装备再次升级

东汉时,骑兵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骑兵装备的发展上马鞍完成了进化。东汉以前中国就有了马鞍,但是那种马鞍是前后不起桥的低桥鞍,东汉时,低桥鞍逐渐演化成高桥鞍。高桥鞍的出现使骑兵能够更方便的掌握身体平衡,解放了骑兵的双手,方便了骑兵在马背上玩动作,“回头望月”等高难度动作开始出现。

东汉灭亡后,历史进入三国时代。

我们重点说一下诸葛亮北伐,因为在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骑兵第一次遇到了克星。

诸葛亮北伐在军事上有两个最苦逼的劣势,一是蜀道艰险,千里运粮十分困难,二是以步兵对付魏国的骑兵,很吃亏。

诸葛亮只能用他过于发达的智力来弥补这一劣势。

标签: 骑兵

更多文章

  • 二战狙击步枪起到了什么作用?盘点二战最致命的5把狙击枪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狙击步枪

    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二战时期狙击步枪,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兵临城下》这部二战电影相信大家都有看过了,里面最刺激的剧情就是苏德狙击手双方进行战斗的场景了。狙击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了有力的发展与应用,在二战期间诞生了许多优秀的狙击步枪。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致命的5款

  • 萨拉托加大捷的经过 萨拉托加大捷的评价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萨拉托加大捷

    萨拉托加大捷是世界史上著名的战役,是北美英属殖民地十三州独立战争的转折点。美国历史上称这次遭遇战为弗里曼农庄大捷。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萨拉托加大捷的经过是怎样的,一起来看看吧。萨拉托加大捷的经过与北美独立战争相关的史书中,都有提及萨拉托加大捷起因、萨拉托加大捷经过以及结束。通过了解萨拉托加大捷经过得知,

  • 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力量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的文化和语言大多数是希腊的,军事上已经与古罗马大相径庭了,在罗马分裂东西之后,西罗马继承了古罗马的步兵方阵的战斗方式,而东罗马则开始尝试着以重骑兵代替步兵作为战斗主力。那么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力量是怎样的?拜占廷帝国的疆域变迁拜占廷帝国的军事战略与其前身罗马帝国截然不同。罗马帝国的军事呈现攻势,而

  • 神圣罗马帝国怎么灭亡的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神圣罗马帝国

    史料记载: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灭亡。这些罗马帝国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神圣罗马帝国灭亡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是德国的前生。我认为在拿破仑于1806年取得了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的时候就宣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1战争起因亚罗号事件1856年10月,英殖民主义者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船,曾为了走私方便在香港英国当局注册,但是已过期。10月8日,广东水师在&l

  • 麦克阿瑟为何能够成为西点军校的校长?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麦克阿瑟

    我们都知道,美国西点军校的土特产就是军官了。就比如说巴顿、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等等。他们出身西点,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宝洁CEO麦克唐纳德、可口可乐总裁罗伯特·伍德鲁夫、美国东方航空总裁法兰克波曼,也是出身西点军校。还有总统艾森豪威尔、格兰特,他们也都出自西点。这就不免让人疑惑:一

  • 淝水之战前秦战败的主要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著名战役,为完成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对东晋发起进攻意图吞并。淝水之战也是与赤壁之战一样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影响了前秦的国力与财力,使前秦至此战役后一蹶不振,而对于东晋来说,让东晋首复了一些别前秦占领的失地,此战役后有40余年的和平。在淝水之战中,前秦与东晋双方兵力相差悬

  • 钟离之战为何会爆发 钟离之战的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钟离之战

    钟离之战又被称为邵阳之役、魏梁二次钟离之役,钟离之战是中国南北朝南梁天监六年(北魏正始四年,507年),梁军在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战胜北魏军的防御作战,这场战役是梁武帝讨伐北魏中具关键意义的一战,亦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之一,取得了自宋元嘉初年"南北交战以来南朝所未有之一大捷",稳定了淮南形势

  • 崤底之战的经过 崤底之战有什么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崤底之战

    崤底之战是发生东汉建武三年闰正月的赤眉农民起义中,此次战役东汉征西大将军冯异大败赤眉军于崤底(崤山谷地)的一次伏击战。建武二年(公元26)九月,占领长安(今西安)的赤眉军西向陇东筹粮,为当地割据势力隗嚣击败退回,再度陷入饥馑,并为地方豪强武装包围。不久,被迫放弃长安东走。此时,已称帝洛阳的刘秀为一举

  •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日本以朝鲜问题为借口向清政府宣战,这是一场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战争的结果导致了中日两国命运的改变:胜利者迈入了近代列强的行列,走上了对外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而失败的一方不仅承受割地赔款之辱,且刚刚开启的近代化进程亦被拦腰打断。1甲午中日战争简介战争过程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3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