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清朝的兵制是如何发展的?“兵、勇、卒”各代表什么?

清朝的兵制是如何发展的?“兵、勇、卒”各代表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820 更新时间:2024/2/2 9:29:38

清朝在入主中原前的主要军事力量为八旗制度,八旗兵的总兵力约二十万人,1644年清军入关,自此正式代明统治中华,但二十余万人的八旗军放在关内如沧海一粟,显然无法满足清朝的统治需求。因此在稳固统治后,清朝统治者开始着手解决兵员不足及地方维稳问题。

经过几次变革,清朝前期的兵制大致经历了八旗兵、绿营兵以及勇营兵制度三个阶段,而清朝在士兵衣服上印制的“兵”字,这种士兵主要为八旗兵或绿营兵,八旗兵绿营兵为清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也就是所谓的正规军。八旗兵是由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牛录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兵农合一的产物,即平时务农生产,而战时则为士兵,后八旗军经过不断吸收,逐渐形成了满洲八旗军、蒙古八旗军以及汉军八旗军,因此共有二十四旗。清军入关后,八旗中的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旗负责皇帝的保卫工作,同时全国的关隘要地的驻兵基本为八旗兵,根据《清史稿》中记载,在京畿附近的驻防八旗兵共14238人,在东三省驻防八旗兵共35361人,而在其余省份共驻扎55521人。

八旗兵

绿营兵又称为绿旗兵,其兵种有马兵、守兵、战兵以及水兵,主要扮演着补充兵力的角色,其士兵主要为汉人,他与八旗兵最大的区别为绿营兵是自由应募,八旗兵因为数量上的不足,因此各省不光有八旗兵驻扎还有绿营兵的身影,在平定“三藩之乱”、“金川之乱”中,绿营兵的表现十分突出,所以在此之后,绿营兵逐渐成为军队主力。同时,在京畿及附近驻扎的绿营兵称为巡捕营,又称京营,由步军统领,驻扎在各省的由各省总督、提督等统领,且绿营与八旗兵都由国家补给。根据《清史稿》记载,嘉庆十七年(1812年)的绿营兵人数为661671人。由于八旗和绿营兵为清朝设兵,因此二者又合称为“额役制兵”。

勇营兵

而士兵服装上印制的“勇”字,意为该兵隶属勇营兵,勇营兵为上述正规军的后备部队,通常是因绿营兵和八旗兵兵力不足,所以采取临时征招,征召对象一般为地方乡勇,由此组成勇营兵,主要作用为协助正规军作战。在清初,勇营兵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待遇都是低于正规军的,直到清末勇营兵才成为主角,由于八旗兵和绿营兵的腐坏,战斗力十分底,而湘军、淮军勇营兵战斗力十分强悍,由此迅速取代“正规军”成为作战主力。驻扎在地方州县之中的士兵,则其兵服上印制“卒”字。

兵服

参考资料:

1.赵尔巽,《清史稿》

2.涛,《清军火器、军制与战争》

3.曲永恒,《古代军制》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施祺

标签: 清朝

更多文章

  • 清朝时期汉军旗人是指哪一类群体?与满州八旗相比他们有什么优势?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

    汉军旗人,顾名思义,就是指入了满洲八旗的汉人。清朝汉军旗人作为一类特殊群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备受清朝统治者的重视。他们不仅出任清廷要职,而且大多都在地方任督抚、巡抚等职,对巩固清朝巩固起了关键作用,成为清朝“治天下”的重要举措。早在满清入关前的皇太极时期,为了加强对汉人的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 1900年5月28日/11万人打不过2万联军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是什么,就是1900年5月28日–1901年9月7日,距今已有107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从此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清军共有11万人,居然打不过只有2万人的联军,也是让人不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是何时:1900年5月28日时间流转,令人意想不到

  • 彭德怀为何不愿接受朝鲜授予的“一级国旗勋章”?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彭德怀

    胸前佩戴一级国旗勋章的彭德怀1951年10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一周年,特于23日“决定以一级国旗勋章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将军,因为他在朝鲜人民反抗美帝国主义武装侵略的战争中,以卓越的指挥艺术,指挥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予美

  • 三国时期有哪几大兵种?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兵种

    在冷兵器时代,兵士是军队的核心。在战国群雄迸起的年代那些枭雄们的军队都有哪些兵种呢?战场上的光辉荣誉往往全都属于指挥将领们,作为胜利阵营中的成员所属无名小兵们往往所能充当的也只是炮灰的角色。小兵注定着与他们的默默无名般,默默无名在战场上,默默无名在身前生后。三国时代,军队里的士兵来源,主要有五个方

  • 北洋水师八大军舰—平远舰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洋水师

    排水量(吨) 2100船长(米) 59.1船宽(米) 11.85吃水(米) 3.96马力(匹) 2400航速(节) 14火炮 (清)260mm*1/150mm*3/47mm机关炮*8(日)260mm*1/152mm速射炮*2/3磅速射炮*8鱼雷 457mm*2457mm*4装甲 炮塔203mm/炮罩

  • 北洋水师八大军舰—济远舰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济远舰

    排水量(吨) 2300船长(米) 72.1船宽(米) 10.37吃水(米) 4.78马力(匹) 2800航速(节) 15火炮 210mm*1/150mm*2/76mm*4/37mm机关炮*9鱼雷 380mm*4/2艘舰载鱼雷艇装甲 炮塔355.6mm/甲板101.6mm/水线76mm乘员(人) 20

  • 北洋水师八大军舰—来远舰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来远舰

    排水量(吨) 2900船长(米) 82船宽(米) 12吃水(米) 5马力(匹) 4400航速(节) 15.5火炮 210mm*2/150mm*2/47mm*2/37mm机关炮*5鱼雷 457mm*4装甲 50-240mm乘员(人) 202管带 邱宝仁清政府通过驻德公使许景澄向德国Stettin的Vu

  • 北洋水师八大军舰—经远舰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经远舰

    排水量(吨) 2900船长(米) 82船宽(米) 12吃水(米) 5马力(匹) 4400航速(节) 15.5火炮 210mm*2/150mm*2/47mm*2/37mm机关炮*5鱼雷 457mm*4装甲 50-240mm乘员(人) 202管带 林永升1885年8月4日,李鸿章电令驻德公使许景澄在德国

  • 北洋水师八大军舰—镇远舰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镇远舰

    清末北洋舰队主力舰之一。是当时远东最大铁甲巡洋舰之一。舰长99公尺,宽20公尺。排水量7335吨,速力14.5节,装甲堡35.6公分、炮塔30.5公分、司令塔20.3公分,主要兵器有30.5公分口径炮4门、15公分口径炮2门、其他炮16门,后膛连珠枪525支。舰首左右及尾部配备鱼雷发射管3个。18

  • 北洋水师八大军舰—靖远舰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靖远舰

    排水量(吨) 2300船长(米) 76.2船宽(米) 11.6吃水(米) 4.88马力(匹) 7500航速(节) 18火炮 210mm*3/150mm*2/57mm*8/37mm机关炮*6鱼雷 457mm*4装甲 50-100mm乘员(人) 202管带 叶祖珪清政府通过出使英国大臣曾纪泽向英国阿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