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松山战役历史背景 松山战役的意义

松山战役历史背景 松山战役的意义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440 更新时间:2024/2/2 9:28:02

云南松山的战略地位来十分重要,它甚至被称为东方的直布罗陀,正是因为这样,松山战役成为滇西战役中关键性的战役,松山战役的胜利也因此意义非凡。本将为读者简单介绍一下松山战役的历史背景意义。

松山战役历史背景

1942年,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失利,滇缅公路被切断。撤退到怒江东岸的远征军部与日军隔岸对峙。

1942年5月日军进驻怒江西岸后,将松山作为警备中心、进攻据点和防御支撑点三位一体的战略目标,开始阵地建设。1943年太平洋败退中,日军战略专家预见到松山作为支撑滇西和缅北防御体系重要支撑点的作用凸显为首位,遂拟将松山建设为永久性防御要塞。缅甸方面军15军令第56师团派出工兵联队,并从中国滇西、缅甸、印度等地强征民夫1670余名(其中印度人80余人,东南亚华侨138人),昼夜施工。为保密,仅允许他们到大垭口为止。工事完成后,为完全保密,1944年2月21日至25日,日军将抓来的民夫以打防疫针为名,全部秘密注射处死,并焚尸掩埋,战后在大垭口发现“千人坑”。

至1942年底完成第一期施工。后又以防御为主,对松山腹部阵地加固和扩建。至1944年5月,于远征军反攻前夕完成松山地区的准要塞式堡垒防御阵地体系:在滚龙坡(日军称本道阵地)、大垭口(日军称中间阵地)、松山、小松山、大寨、黄家水井、黄土坡(日军称横股阵地)、马鹿塘编成7个据点群,每个碉堡均以数个最坚固的母堡为核心,四周有数个子堡拱卫,共有子母堡40多座,堡垒互为侧防。并且,其堡垒为地堡,一般分三层构筑,大致相当于以三层楼埋于山体中。1946年方国瑜教授曾现地进入日军工事,描述日军堡垒为:“敌堡垒主体构筑,大部分为三层,上作射击,下作掩蔽部或弹药粮食仓库;更于下层掘斜坑道,其末端筑成地下室,又有于下层之四周筑地下室者。堡垒上掩盖圆径至70厘米之木桩,排列成行,积四五层,上铺30毫米厚的钢板数层,积土厚逾1米,虽山炮命中,亦不能破坏此坚固工事。堡垒出地面之四周,安置盛满沙石之大汽油桶,排列三重,桶间复加钢板数层,桶外被土,故150毫米榴弹重炮命中不能破坏,内部所受之震荡亦微。堡垒内三层之间,亦盖以圆木径50厘米者二三层,故上层倒塌不致影响下层。堡垒外围遍布蛛网状交通壕,以连接各主要阵地,甚至步兵炮亦可移动。且交通壕侧壁凿有大量洞穴式掩蔽部,并连缀大量散兵坑。部分据点外设有铁线网两三道,纵深4米。随着堡垒阵地群的建成,整个松山也将近挖空,状如大型蚁巢,地下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电灯、供水俱已解决。因伪装良好,无论空中还是陆上,均不易查觉也不易破坏。

1944年5月,中方为打通滇缅公路,20万中国远征军集结滇西,进攻龙陵、腾冲和松山。原计划主攻腾冲,以便尽快与驻印军取得联系,而对龙陵方向以防御日军增援为主。但是,进攻部队在高黎贡和腾冲方面损失惨重。中国方面远征军与援军整编为滇西远征军下辖第十一第十二集团军共计16万人,并且接收了少量美式装备,当中大部分军官亦接受了美军的训练。驻印军(X部队)开始从印度反攻缅甸,按照史迪威的计划为配合驻印军行动,滇西远征军(Y部队)分左右翼渡过怒江占领腾冲、松山、龙陵。

松山的战略地位尤其重要,它扼守着滇西进入怒江东岸的交通咽喉。紧靠怒江惠通桥,“前临深谷,背连大坡”,左右皆山,松山突兀于怒江西岸,形如一座天然桥头堡,扼滇缅公路要冲及怒江打黑渡以北40里江面。而且掌握著怒江战场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还与腾冲,龙陵形成犄角之 势,互相呼应,松山不克,滇缅公路不通,交通运输困难,反攻龙陵、腾冲,就会得而复失。所以说松山战役是滇西战役中关键性的战役。被称为东方的直布罗陀。

中国远征军原计划主攻腾冲,以便尽快与驻印军取得联系,而对龙陵方向以防御日军增援为主。但进攻计划数月前已泄密,日军早已做好准备,将龙陵和松山日军主力部分调往腾冲,而龙陵方向较为空虚。中方对此毫不知情,继续按原计划攻击,在高黎贡和腾冲方面损失惨重。1944年5月16日,在龙陵方向作战的11集团军71军88师262、264团在平戛方向的勐糯三村缴获日军作战命令一份,方获知进攻计划泄密[3] 。长时间作战,前方补给缺乏,此时,松山成了必争之地。

远征军总部遂命令右翼20集团军继续攻击腾冲,而左翼11集团军由防御转为主动攻击龙陵、芒市,展开全线反攻。因松山久攻不克,弹药粮草等只能靠人力、畜力从保山大后方翻越山路转运,加上雨季影响,根本无法保障前线需要(运弹则无法运粮,运粮即无法运弹)。加上被调往腾冲增援的原松山守备队113联队长松山秀治又率队1500人于6月11日增援龙陵,中方本已攻占的龙陵城区一部之防线被攻破,不得不退守相持,而腾冲攻势亦陷入胶着状态,至此,滇西战局全线告急。松山战役遂成为扭转滇西战局之关键。

松山战役的意义

松山战役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以战役级投入和牺牲,赢得了战略级的战争目标。战役的的胜利,打破了滇西战役僵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滇缅公路可以畅通无阻地运送大批部队和装备、物资及重炮兵源源通过了这个“东方直布罗陀”,向龙陵战场开去,形势立即逆转。 。战役的胜利,不仅大大增长抗日胜利的信心,还打破滇西战役僵局,拔下滇缅公路上最硬的钉子,为最终打通公路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

此次战役是中国抗日战场首次获得胜利的攻坚战、中国战略反攻阶段“转折点”之战,也是中国军队首次歼灭一个日军建制联队(团)的战役、日军在亚洲战场的第一个所谓“玉碎”战。日本天皇亲授的联队军旗被毁,旗冠深埋地下,113联队不复存在,成为日军在中国战场上首次遗留上千具遗骨迄今无法收殓的败仗(亡灵无法回归靖国神社)。此次战役也成为山地丛林攻坚战的典范,因有雨季等因素,具有很高的军事学研究价值。战后第8军司令部参谋处编撰《第八军松山围攻战史》,为国民党重庆陆军大学教材(1947)。此役也被写入美国军校教材。

标签: 松山战役

更多文章

  • 二战期间著名战役盘点 二战中最出名的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二战

    1939-1945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战争,也是一场正义与邪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大较量。在这场以法西斯德、日、意轴心国为一方,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的同盟国为另一方的大战中,双方投入兵力兵器之多,战场波及范围之广,作战样式之新,造成的损失之巨,产生的影响之大、之深、之

  • 世界上十大最短的战争大盘点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争

    世界上十大最短的战争从有圣经记载的年代甚至更久远的年代开始,人类从未停止过战争.没有一年是没有硝烟的,大大小小的战争总是此起彼伏,无休无止.一些战争持续数年,死亡人数极高。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持续时间极为短暂的战争。本文所介绍的是世界范围内继1800年以来的10场最短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或第二次世界

  • 投石机是怎么发明的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投石机

    在火药尚未传入西方之前,军队作战时用种种方法向敌军投掷物体。其中最有力的是古希腊人使用的弩炮。它的样子像安在架子上的一张巨弩,能把2千克多重的木箭射到460米以外的地方。大约公元537年,在罗马围城时,哥特人的首领被弩炮射出的箭钉到树上。三个世纪之后,当巴黎被北欧海盗包围时,有一枝箭连续贯穿了三个

  • 柏林会战的过程怎么样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柏林会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柏林会战是苏军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在此次会战中,苏军集中了白俄罗斯第1、2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等三个方面军270个师和骑兵师,20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14个空军集团军,共250万部队,另配属2450架飞机、14200门火炮、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而德

  • 克里米亚战争是怎么回事 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是1853年至1856年间爆发于欧洲的一场战争,作战的一方是俄罗斯帝国,另一方是奥斯曼帝国、法兰西帝国、不列颠帝国、萨丁尼亚王国。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但因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所以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的起因这场战争的表面起因是宗

  •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虽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时期,但是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却开始进入不平衡阶段。后起的德国经济发展迅速,开始超过英、法等老牌国家。殖民地在帝国的发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将殖民地分割完毕,因此德国同英、法等国产生了一定的矛盾。随着列强矛盾的

  • 抗战时为何中国军队连数量都不如日本?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抗战

    抗战时期中国的的军事配备不如日本,为何人数也不低日本这是怎么回事呢?第一:当时中国国力无法支持300万”经过训练的军队”,没有那么多的武器,弹药,军官,和后勤保障,甚至公路和铁路也不够,抗战开始的1937年,中国全国兵力约203万。如果扣除空额的话,大概连180万都不到。(

  • 二战中国8年歼敌日军45万,苏联6天歼灭75万 差距在哪?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二战

    抗日战争打了八年时间,中国打死打伤日军137万,其中日军死亡45万,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6天消灭日本关东军75万。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日本关东军只存在纸面上的实力,实际战斗力如同民兵日本关东军是侵华的急先锋,九一八事变前总兵力只有1万余人,但随着战争的扩大,日本关东军的兵

  • 抗战中国多少发子弹才能击毙1名日军?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抗战

    战争期间武器对一只部队来说尤为重要。在中国抗张期间我军作战条件简陋,那么,抗战期间中国军队需要多少发子弹,才能击毙一名日军呢?现在找不到这样的总统计数字,我们只能从几个战役当中,来进行一个大概的分析。我们先看看在南口战役的情况,南口战役是抗战最早期的战役,参战部队也是中国军队当中的精锐部队。有第1

  • 清缅战争的历史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缅战争

    据清人记载元明时期缅甸尚隶属中国版图,由于嘉靖至万历爷孙三代疏于朝政明廷腐败严重,木邦及孟密,击破缅,杀宣慰莽纪岁,缅诉于朝,官员却不上报京城置之不理,其子莽瑞体奔逃匿于洞吾母家其头领养为己子,莽纪岁之子莽体瑞年长乃自力起兵收复其父之旧地,后势渐强,吞并其附近诸部,因怒明未救其难,并与思机发联兵犯